精選高一作文集合6篇
精選高一作文集合6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一作文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作文 篇1
“人比山高,腳比路長。”只要你愿意,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夢想。只要你愿意爬山,總能爬上山頂。只要你不停的走路,路總是有盡頭。“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山更高的峰。”憑借自己的才智和努力人人都會收獲夢想。因為“人比山高,腳比路長。”
大家都知道許多名人即使身體有殘缺,但他們沒有自暴自棄,沒有停留在原地,而是一直向前走。霍金是一個患有盧伽雷氏癥,肌肉萎縮,但他依然樂觀對待生活,勇敢與病魔戰斗。雖然只能用2只手指來活動,但他覺得沒什么大不了的,自己的手指還能動,大腦還有思維,他在輪椅上坐了46年,他整天只能斜躺在電動輪椅上,臉部嚴重變形,但他卻是個生活的強者。他被稱為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輪椅上的愛因斯坦”
海倫凱勒是一位世界著名的美國盲聾女作家和殘障教育家。她在17月的時候因為一次急性腦充血而失去了她的視力和聽覺,因此她也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她一直生活在這黑暗而又被寂寞的世界里。但她自強不息,樂觀對待困難,用微笑去面對一切。最后她克服著巨大的困難終于完成了學業,成為了一位出色的演說家。海倫用頑強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熱愛生活,會騎馬、滑雪、下棋,還喜歡戲劇演出,喜愛參觀博物館和名勝古跡,并從中得到知識。她21歲時,和老師合作發表了她的處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在以后的60多年中她共寫下了14部著作。
貝多芬聽不見,28歲時就失去了聽覺,但他沒有自暴自棄,反而做出了大量美妙的音樂。可以說貝多芬扼住了命運的咽喉,不向命運低頭認輸,要反抗命運。憑借自己的努力,創造出許多優美的樂章。
不被命運所束縛,要擺脫命運帶給他們的種種災難,生活的艱辛以及先天的缺陷讓他們深深的感受到:人,不能選擇出身,但可以選擇出路。
腳比路長,遠方無論有多遠,我們都不要怕;面對困難不管前面的道路有多坎坷,我們應該勇往直前。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來,沒有什么能阻止我們前進!記住!腳比路長,用我們比道路還要長的腳步,不斷前進,不停的走向成功的殿堂!
高一作文 篇2
哲學上說:“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要結果。”這似乎為“刷題”提供了理論基礎,使得刷題在眾多學習方法中占有一席之地,且深受學生們的青睞。
對于刷題這一方法是否有利于學習,不應妄斷,從辯證的角度來理性思考這個問題應從兩個大的方面來看,一是其優點,二是其缺點。
我們仍然說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的,先人們的不斷實踐證明這句話毫無疑問是個真理。在眾多優秀的外國作家中,我對培根情有獨鐘,他筆下產生的不是文字,而是一個世界,能給人們指引,使之產生“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之感。培根在《論經驗》中寫道:“只有累計了豐富的實驗,并從中發現自然的原因和原理時,我們才可以期待知識的進一步發展。”人的主觀意識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大腦并不能自行產生意識,簡單來說即是不去主動獲得知識,大腦里就不可能有知識的存在。刷題的過程,也是一個知識積累的過程。對不同形式題型的積累,一方面能拓展對知識運用的認識,另一方面能鍛煉思維的靈活性。特別是一些設計精妙的題,不僅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更是歲月沉淀的精華。當量的積累達到了某個臨界點,便會發生質的飛躍,這也是刷題現象廣泛出現的原因之一。但我們有部分求學者雖然看到“知識的進一步發展”這一結果,卻忘了“從中發現自然的原因和原理”這一必要前提。
當量積累到了臨界點,仍不斷刷題就顯得愚不可及了,這時應當從“泛做”上升到“精做”,從“認識”上升到“理解”,實現思維的轉化,就像音譜上從旋律部分到變奏部分。“如果人們能根據自己的知識和判斷,把一切學術實驗都集合起來加以編列,并且能用文字將它們記載下來,把一種學術的實驗搬到另一些學術上去,就會發現許多新事物。”培根是這樣啟示我們的。如若不能在刷題中恰當的融入理解,刷題就變成了“復制”,過量的重復積累所得的結果也許會截然相反,只看那流螢飛逝,自己卻還在原地徘徊。正如散文家蒙田筆下所寫“超越了目標的射手和沒有射到射程的射手是一樣的,結果都是沒有命中。突然之間迎上一束強光個一下子步入光線黑暗處,都會使我視線模糊。”
當然,這里所說的優點及缺點只是對刷題的總體概括和總結。對不同情況的求學者,所選擇的學習方法理應因人而異且具有針對性,如此,方能使同時間內所學的知識達到最大化。
基礎知識是做高深學問的基石,基礎打不牢,學問自然就難以突破,這與房子高不高要看地基牢不牢是同一個道理。刷題能為高深學問打下堅實的基礎,若是想進一步提升,光靠刷題是遠遠不夠的。對于思維靈活的人,繼續發展是不難辦到的,他們能很容易找到切入點,透過現象看本質,將積累的大量知識通過理解將其疏通整理為系統知識網絡,形成自己的一套知識體系,像作家收集素材再寫出屬于自己的文章。這樣的結果是求學者喜聞樂見的,但遺傳學告訴我們,每個人生來都是不同的,有思維靈活的人,也有思維遲鈍的人。我所說的遲鈍并不是愚笨,簡單的刷題并不能為其帶來重大的突破,此時則應選擇“精做”。一個小時解一道題,收獲的卻是一類題,再進行拓展,學會的則是一種思維。久而久之,思維便靈活了起來。同樣的方法對做高深學問的人是不管用的。當人的學問不斷提高,其學習的速度也會逐漸變慢,此時更多的是從實踐中學習,親自發現世界的奧秘。
由此可知,刷題對學習的作用因人而異,既沒有絕對的優點,也沒有絕對的缺點,只有符合自身的學習方法才是最合適的。
高一作文 篇3
自律是一種美德,也是美好的開端。
——題記
自律是什么?生活中的我們要如何才能做到自律?
個人理解,自律是指在沒有外在監督的情況下,個體對自己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說白了就是自制力的表現。至于要怎樣做到自律,方法因人而異,不過,不能自律的人都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自控力不強,意志不堅定。
我曾在騰訊上看到過這樣一則消息,廣州的李某從小父母離異,缺少管教。上初中時,有一次放學回家路過網吧,聽信了網吧老板的花言巧語最終沉溺于網絡,后在網吧結識了一些不良青年,在這些不良青年的誘導下,李某學習成績一落千丈,越來越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最終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被送上了法庭,所有的理想與前途毀于一旦。
說到犯罪,我不得不提讓人聞之色變的毒品,我聽過給我們講法制課的警察叔叔說,吸毒的絕大多數者并非是被人陷害或者強迫,很大一部分染毒的人都是因為好奇,聽信一兩次不會上癮,更有甚者就是盲目地相信自己有自控力,能擺脫毒品的控制,最終讓自己陷入萬劫不復之地。其實,這類人往往就是不自律、偏聽偏信的人。
在我國歷史上,許多名人都是自律的典范,唐代詩人劉禹錫就是其中之一。劉禹錫晚年曾寫過一篇《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劉禹錫寫《陋室銘》就是要告誡自己自律,要保持樸素淡雅的生活習慣,要處變不驚,處危不屈,堅守節操,榮辱從容,其不愧是我輩的楷模,也是自律的榜樣。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自律的人能夠懂得在生活中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可以怎樣做,不能怎樣做,他們懂得分寸,可以做到孔子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如此,超過的大門就已經開啟。
高一作文 篇4
就其實今年的小年過的還是比較有意義的吧。因為至少今年的小年是有一定的活動的,本來是我們教師群里面的人說今年去補習班的那一些人要聚餐,但是因為就大家的時間地點以及吃的什么東西都沒有定下來,以及到最后很晚的時候,然后才有人去提議說究竟要吃什么,所以自己當時其實還是蠻失望的吧,雖然說自己也清楚,說大家其實都是想要被安排的,因為這種事情越長大越不喜歡去安排,這種瑣雜的聚會的事事情了自己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自己還是會覺得大家的效率不高,然后都推三阻四的,這一就不是很想要參加了,最后大家決定的是去吃火鍋以及烤肉,只不過自己還是拒絕了。
但是最后還是我和朋友一起去吃,因為本來我們在回家之前就有計劃,說到時候回家的時候一定要大口大口的吃肉,畢竟在學校里面的肉都是比較貴的,然后當時就是說好說到時候要帶弟弟一起去吃帶他的弟弟以及我的弟弟,然后我們4個人一起去吃烤肉,然后今天晚上是剛好那邊他是不用上班的,本來是打算說去吃病,但是最后就覺得妹妹她不是很喜歡,就決定說去吃烤肉,自己當然是很爽快的答應了下來,畢竟你這兩天也是一直都是很想要吃肉,再加上朋友昨天他約我就約不出去,今天當然也需要約一下嘍,所以就決定了,所以今天晚上的.開心以及這個小年過得有意義,就是因為去吃了烤肉,而在這個烤肉的過程中自己是極其享受的。
因為朋友他帶著他的弟弟,他的弟弟是小,我一歲兩歲這樣子吧,雖然說其實整體來說自己還是會更喜歡他的哥哥,因為他的哥哥就完全符合自己心動的那些標準嗎?他的甜言蜜語啊,以及她的長相和他的為人處事風格呀,都是自己喜歡的,只不過就是自己的朋友,還是會強烈地推薦他的弟弟吧就是了大弟弟才是一個靠得住的人,當然這都是開玩笑的話,畢竟其實要真的把自己的弟弟介紹給自己特別要好的朋友的話,這也是一件不太現實的事情,在我看來。但是今天晚上5個人相處起來是非常的融洽的,首先弟弟他也沒有說讓自己特別的失望吧,他雖然說在那里是有一點無聊,因為他還是比較小的,我們幾個人一起烤就行了,烤肉嘛,然后就我們4個大人在那里烤,就他一個小孩子在那里等吃,但是她等吃的過程中也沒有其他的抱怨,特別表現的也是比較優秀,以及自己的話,其實自己還是蠻喜歡今天晚上自己整體的狀態的,就是不會太拘謹,然后也有各種的玩笑話,可以說整個人在這種陌生人面前,畢竟她弟弟對我來說就是一個陌生人嘛,在這個陌生人面前自己還是處于一種極其自然的狀態了,就覺得還是蠻喜歡整理了狀態的,現在回想起來這個小年過得還是蠻有意義的。
高一作文 篇5
上完了一天的課,終于在下午課間聽到班主任孫老師下命令了,準備好東西,我們馬上排隊去參加環游世紀花園的活動。我興奮極了,我太喜歡這樣的活動了,恨不得馬上開始。
我們穿著整齊的校服,戴上紅領巾,背上自己的書包,迎著和煦的春風,個個精神抖擻。四年級級部全體集合完畢,我非常神氣,已經在大腦里想像著環游記了。
啊,出發了。我邁著大步前進,心情舒暢,感覺太輕松了,就像春游一樣。雖然我感冒了可以請假,但一切都不能阻止我輕快幸福的腳步,我情不自禁地唱起歌來,忘了紀律,孫老師趕緊提醒我:“嘿,安靜點!”
走著走著才知道,世紀花園真大呀!走了半個小時了,還沒走完一圈,但我一直很快樂,一點沒覺得累。我扭過頭來問孫老師:“我們要環游幾圈?”“就一圈。”孫老師回答。我一想,一圈太小菜一碟了,一圈也就五公里吧,我參加軍事夏令營走過20多公里呢,這一次就當玩吧。
終于走完了一圈,用了55分鐘。我們本打算回到教室里休息休息,沒想到,孫老師說:“好!大家稍微活動一下,其實,我們要走兩圈,加油!”我們一聽,才知道剛才孫老師是騙我們,我嚇了一跳,心想,走一圈已經夠累了,還有一圈!幸虧我深吸了一口氣,定了定神。
接下來的一圈,我感覺好累啊!腿疼了,腳疼了,感覺書包好像重了不少,全身都難受,汗水也濕透了我的衣服,我幾乎是拖著身子在走,每走一步,都很吃力。可是,一向樂觀的我,一直在跟同學聊天,聊著開心的事兒。最后,我們經過長途跋涉,一步又一步,終于完成了第二圈,走完了10公里!我們成功了!回到學校,回到溫馨的班級里,我大聲地歡呼著:“耶!我成功了,我們戰勝了困難!回家嘍!”同學們也異口同聲地喊叫著,慶賀我們的成功!
這次活動讓我們體驗了很多,同學們都反思著,有的表情非常嚴肅,理解了團隊的力量,互相幫扶的重要;有的表情特別輕松,領會了苦與樂;有的表情很慚愧,因為沒有堅持,沒能面對,幾個請假沒參加的同學更覺得可惜了。同學們各抒己見,反思深刻。
我告訴大家,人要樂觀一點,很多困難就很容易戰勝。就如這一次環游世紀花園,我們都非常累,有的人在行走過程中還抱怨了,可是抱怨就會覺得更累,放棄就是失敗。但是我們堅持下來了,樂觀地去對待,當體驗到最后的成功時,那感覺太棒了!
這樣的活動真好,我們都應該感謝學校和老師們,讓我們在困難中成長得更好!相信我們吧,我們能做得更好!
高一作文 篇6
生易,死卻難,因為有千千萬萬個不能死的原因;人,欲做人易,欲站直了做人,卻難……
做人,分為兩種:一種是做虛偽的人,另一種則是做一個"坦蕩蕩"的人。兩者的區別雖然很大,但如果只從表面上來看的話,是無法分辨的,于是便要我們深入了解。要想深入了解人,著實不易,更何況人心叵測,誰也不能讀懂人的內心。
所以,做人,是做一個虛偽之人,還是一個坦蕩的人,全憑自己的意識決定,只有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才能讓別人知曉自己。古今中外,多少道貌岸然的人,想要將自己的內心的陰暗掩蓋,卻還是被自己的言行所"出賣",曝光于世人眼前。正如三國爭霸中野心勃勃的曹操,不論自己曾經殺過多少敵將,打勝多少戰役,他依然是那個曹操,表面上表現出對國家君主的忠心不二,內心卻依舊想著王位,只是他明白,兵權再大,也抵不過民眾,這種名不正、言不順的蠢事怎會去做,便偃旗息鼓,暗流涌動。
有一種人,選擇了做正直坦蕩的人,他要站直了做人,做一個成功的人,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在紛紛擾擾的濁世中,把握人格的底線,站直了做人呢?
楚大夫沉吟江畔,至死不悔;陶淵明封印辭官,飲酒采菊;朱自清拒絕"美粉",毅然決然……
縱使受盡排擠,顛沛流離,屈原仍不移高尚之志,這是他的堅定;縱然生活清苦,粗布麻衣,陶淵明也不為五斗米折腰,這是他的志氣;縱然忍饑挨餓,貧病交加,朱自清也不吃美國的救濟面,這是他的氣節。在他們的一番堅守中,遷客騷人寫就了千古文章,仁人志士成就了萬載英名,他們的背影早已模糊,但在后人的腦海里,總是挺直了脊梁的頂天形象。
歷史上還有許多人,他們為了不同的目的,不顧自己已嚴重彎曲甚至畸形的脊柱。
人,欲做人易,欲站直了做人,卻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