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指有內幕,“這是誣陷”
最近,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網絡熱議。有人認為,這位考生的知識面和閱讀量令人印象深刻;也有人認為,考生故意炫技,這樣的寫法不值得提倡。
根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該作文最初由浙江外國語學院主管、主辦的教育類報刊《教學月刊》微信公眾號率先刊,并配發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浙江大學副教授陳建新對該作文的點評,但隨后該公眾號就刪除了該文章。
陳建新
《教學月刊》微信公眾號文章稱,隨著2020年高考閱卷工作的結束,《作文新天地》編輯部聯合浙江省寫作學會,將對浙江省2020年高考的考場作文,如滿分作文、高分作文、存在典型問題的作文等,進行持續關注,并在《教學月刊》公眾號率先推出“高考作文閱卷組長評高考滿分作文”的系列稿件。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三位一體升學指導”“浙江高中語文團隊”等多個微信自媒體公眾號8月10日上午發布了一則署名為“浙江省寫作學會”的消息《關于這次高考作文“滿分風暴”的幾點說明》(以下簡稱“說明”)。
浙江省寫作學會在這則說明中表示:“最近幾天高考作文《樹上的生活》所引發的‘滿分風暴’,使我們學會也處于“暴風眼”當中,想必理事們和會員們都很關心。本來是一場關于高考作文寫法的大討論,它可以推進中學作文教學,配合語文新課改,吸引社會對中學教育的關注。但這兩天個別網文卻變了味,把一些不實之詞強加在陳建新老師身上(此前報道:),所以有必要做幾點說明”。
說明解釋了“滿分作文”發布和刪稿的原因:為了推動浙江省高中語文教學特別是作文教學工作,給中學作文教學提供范例,省寫作學會與《教學月刊》商定,由學會參加閱卷的老師在高考閱卷工作結束以后,向《教學月刊》提供10篇高分作文,并附點評。月刊社編輯部本來打算在9月號刊登這些作文,為了預熱,于上月底先在公眾號上發表了其中的一篇作文和點評,引發極大的網絡反響。后來月刊社撤下了該文和點評,其余文章和點評也不再發表。
對于網上關于“滿分作文”的爭議,浙江省寫作學會在說明中認為:“關于該文的評價,由于角度不同、標準不同,當然可以有各種各樣的評判結論。但在高考閱卷中,只能是一種角度,那就是選拔進入高等學府深造的人才;一種標準,那就是高中畢業生的標準。所幸眾多網文,對于該文主題思想、邏輯思辨、表達方法,還是正面肯定的為主,反對意見主要集中于歐化語句和晦澀詞語方面。盡管點評中對此缺陷作出了批評,但質疑者擔心這種文風會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有一定的道理。但過份放大該缺陷,好像滿分不是在獎勵個性化表達而是在獎勵行文的晦澀和用詞的生僻,不能不認為是一種有意的混淆?!?/p>
浙江省寫作學會強調:“滿分作文并不等于完美無瑕,只要是在全省高考作文中堪稱最佳作文之一,雖有些許瑕疵,仍然可評滿分,重在鼓勵。這就必須關注兩點:其一,要評該文,更評其人,是什么支撐該生寫出該文?其二,要看該文,更看他文,也就是該文在全省高考作文中處于什么水平位置?而這兩點恰恰是非專業人士所不具備的。特別在全國新課標、新教改、新教材這種大背景下,獨創性和思辨性正是新課標所倡導的。但因另外9篇高分作文不再刊發,所以,這一動機的整體效果已經無法體現。網上流傳的另一篇滿分作文《做一個特立獨行的面團》,就展現了完全不同的寫作風格,也體現了閱卷者開放包容的評價理念:不是一枝獨秀,而是百花齊放。”
在這則說明中,浙江省寫作學會明確表示:“省寫作學會與《教學月刊》的這次合作,是由學會會員提議,會長贊同,然后再通知陳建新老師加入的。陳建新老師并非主導。有人質疑陳建新與雜志社有利益關系,純屬無稽之談。而且,省寫作學會與雜志社的合作,無涉金錢,都是純粹的專業角度考慮,在合作互補中推進浙江省的語文、特別是作文教學?!?/p>
在聲明的最后一點,浙江省寫作學會為陳建新組長澄清:“有人公開發文指控陳建新老師與該滿分作者之間存在利益交換,甚至言明為‘師生關系’??梢哉J為該指控就是誣陷。凡是參加過高考作文閱卷的人都明白,該作文能落在陳建新手里,純屬偶然。整個閱卷打分過程完全符合程序規范。而要事先約定,暗通款曲,使一篇能從初評的39分到最后的滿分,根據概率推演,只存在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的可能性。因為它不像通常的優秀作文,會得到絕大多數人的賞識;而是缺陷一眼可見,優長須加細辨。”
浙江省寫作學會還表示:本學會一直來致力于浙江省寫作教學研究和中學作文教學指導,今后仍將積極為浙江省寫作事業發展服務。通過此次網絡傳播所引發的“滿分風暴”,促使我們反思,今后必須注意敏感時期的敏感題材把握。高考作文一直來就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公開發表相關作文和點評,應特別慎重,并必須嚴守高考閱卷的相關規定。以往紙質媒體的通行做法,放到如今網絡傳播條件下,尤須注意。
8月10日下午,浙江省寫作學會秘書長程雷生在接受澎湃新聞電話采訪時明確表示,上述說明確實由浙江省寫作學會發布。另外,多名該學會會員向澎湃新聞記者透露,說明主要向學會理事和會員發布,由部分會員通過各自自媒體平臺向社會公布。
陳建新不知道陳建新出書,
公眾卻要知道
“高考滿分作文”事件又有了下文。有網友曬出“浙江高考語文作文閱卷組長”陳建新主編的高考作文書正在銷售,并指出“既當閱卷組長,又出書授課”恐有不妥。對此,陳建新回應稱“不知道此事”。
這幾天,陸續有證據顯示,除了長期擔任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外,陳建新還出書、開講座、制作付費課程。其主編的《高考作文實戰訓練》《修訂論述類文章精選精評》兩本書正在網上銷售,均附有高考滿分作文和點評;其參與的付費課程《高考作文密訓課》,在2019年就上線了。至于到浙江各地開講座,更是常事。至少在浙江,陳建新廣為學生和中學熟知,也受到很多家長熱捧,擁有較大知名度。
此次的名聲大噪,顯然不是陳建新期待的。從他力挺《生活在樹上》滿分引發的幾乎一邊倒質疑,到媒體扒出他很多與職務脫不了干系的“變現”行為,人們發現,事情似乎沒有那么簡單。一股似曾相識的氣味,在空氣中飄蕩著。
北大教授、教育部基礎教育專家委員會成員溫儒敏就指出,“高考閱卷評分應當有保密性,所有參與閱卷者,均不得向外透露閱卷情況,這是紀律。這次浙江滿分作文,第一時間在刊物上披露,是違規的?!?/p>
目前網上慢慢浮現的一些情況是:一邊閱卷,一邊出書;一邊公開滿分作文,一邊到處講演授課。這些行為,足以讓人們產生一種聯想。盡管還不清楚具體的細節,但出版的書是有價格的,付費課程是明碼標價的,至于各種講座是否收費,并不重要,因為即便是公益講座,也是有助于賣書的。
這些行為,匹配一個讓廣大考生亮眼的身份:閱卷組長,不引發“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質疑才怪?;\罩在公眾心頭的諸多疑團,不是陳建新一句“不知道”就能消除的。
陳建新不知道陳建新出書,但當地有關方面不該不知道,公眾需要一個真相。高考公平,容不得任何操弄和違規。何況,網友和媒體已經調查了個七七八八,相關部門真要查起來也不難。
本期編輯 常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