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高一作文3篇
有關高一作文3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一作文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一作文 篇1
我是誰?在茫茫宇宙中,每一顆星,每一株草,每一朵云,都有他自己的身份與價值。而我呢,我又是誰?——題記
夜在我身旁悄悄流淌,窗外星子高懸,一個困擾了我很久的問題又纏住了我的睡意,令我無法入睡。我,到底是誰?
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我有愛我的家人,我有許多朋友,我是一名高中生,我是一個人,我是宇宙中及其微小的一個分子,可我還是困惑,我到底是誰?
今年九月份,我成為一名高中生。很幸運,我來到了恩高,成為這學校的一部分。首先迎接我的便是一次軍訓,毒辣的太陽炙烤大地,汗水流出又被蒸發,循環往復。頂著烈陽站軍姿成了最難受的事,可我還是必須堅持,一個星期的軍訓過去,接踵而至的是開學考試。成績出來后我感到一絲欣慰,一直的努力沒有被辜負,這便是努力的意義吧。開學考一過,我們變進去了緊張的學習生活。枯燥的課程,乏味的學習,難以滿足的睡眠時間,無不例外都在考驗著我的耐心與決心。我浸泡在書本的油墨味兒里,每天機械地重復著那么幾個動作——寫字、看書、奔跑,我想到放棄,但我卻不能這樣,于是我堅持了下來。我是誰?原來,我是一名學生,我肩負著重擔,我必須為未來去拼搏,在所不辭。
在學校的日子,思念充斥著每一個角落。教室里有父母離開的背影,寢室里有父母叮囑的話語,食堂里有父母做菜的身影,他們的模樣都在腦海里,我下意識想四處尋找,如同思鄉的人順著月光去攀援故鄉的月亮。于是,我撥通了那個爛熟于心的號碼。電話接通,“喂——”熟悉的嗓音震得我耳膜直顫,“嗯……是我,爸……”話講到一半,心里的思念變盈滿了眼眶,淚跌跌撞撞落下,爸爸驚喜的語調更讓我難過。他問我進來的情況,我只敢發出單音調以免讓爸爸發覺我的傷心。電話又被傳入另一個人手中,“奧奧啊,在學校感覺怎么樣?有沒有想家?我給你買了一個抱枕,你睡午覺會舒服一點,這星期我來看你,給你買了一套新衣服,帶你出去吃大餐,你在學校要好好學習,別想我們啊……”媽媽溫柔的嗓音擁抱著我,心里的思念更是波瀾起伏,幸好思念無聲,怕你震耳欲聾。我掛了電話,突然明白,我應該好好學習,而不是盲目的思念,我要用好成績來回報他們的愛。我是誰?原來,我是父母最牽掛最愛的寶貝,我帶著他們的愛啟程,從此黑暗不再黑暗,挫折不再挫折。
我存在于這個世界便有我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我不是誰,我就是我自己。我有奮斗的目標,我有牽掛的家人,我胸懷一腔愛,不管未來怎樣,不管我到底是誰,我只要做好我自己,我便找到了我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高一作文 篇2
一、 年輕豪邁之詩
出于皇帝世家的你,不幸父皇早逝。梁王一直想謀害于你,不讓你稱帝。按常理來說,若是一般人可向梁王稱臣,位列諸侯。而你不同,你的氣度,胸襟不是用榮華富貴來衡量的。你從小就已將天下之任歸于一已之肩。劉徹啊劉徹你可否真正想過天下重擔在一已之肩究竟如何,北有匈奴,國中有封國是多么艱難的統一。你無懼,因為你有一顆年輕、豪邁的心。于是有了后來的與梁王爭位,七人結義。
龍座之上,有你深思熟慮的決策:有你體恤黎民的愛心;更有你破格利用人才的壯舉。東方朔,衛青無一不是你的得力干將。你用奔騰的熱血拋灑中原大地。吟鞭一指,豪邁而鏗鏘的“永不向匈奴稱臣”的壯語脫口而出。
這是一首年輕豪邁之詩,彰顯了你的氣魄與胸襟。
二、 雄壯霸氣之詩
為鞏固中央集權,教化萬民,接納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內削封國,采納主父偃意見實行推恩令;北擊匈奴,衛青率三千兵馬直搗單于庭,霍去病率兵越過祁連山,嚇得匈奴遠遁漠北,至此不敢現身中原,出使西北,西域各國無不稱贊天朝大國而歸順。
在不向匈奴稱臣的同時,你想到的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于是北擊匈奴出使西域。但在完成雄才大略之后。你居安思危,惠祉于民,引進西域戰馬。讓大漢內部團結穩定。于是山呼萬歲,人呼萬歲,四方朝拜。
這是你雄才大略終成一代明君,這是一首雄壯霸氣之詩。
三、 凄楚哀怨之詩
為了使大漢王室傳之萬載,豐碑永固。于是要安定西南一隅。打通夜郎之路的你希望長生不老,使奸人江充有機可乘。他錯誤地認為離間兩宮會成就霸業。于是挑起巫蠱之禍。女諸葛秋嬋想拯救卻晚了。公主咬舌自盡。太子也死了,李家四代忠良也死了。唉,到最后皇后衛子夫唱著哀怨凄楚的《長門賦》去了。
你成為孤家寡人,一夜白關頭,漢室王朝由此衰弱。
這是佞人作崇,但也因你的私心而起。
這是一首凄楚哀怨的詩。
大海失去了浪潮的奔騰,便失去了雄渾;沙漠失去了飛沙的狂舞也就失去了雄渾。人生若失去了真實的經歷而失去了意義。
正因為你的不平經歷,讓我想起了那首詩那是一首詩訴說并警告世人:守業更比創業難。這是歷史之詩,以史為鑒,請永遠記信這首:年輕豪邁,雄壯霸氣,凄楚哀怨的詩吧!
高一作文 篇3
學習之地,有一道進進出出的門,與門連著的,是一堵高高厚厚的墻。進班來,進去,關門,進入圍墻;放學后,出去,開門,走出圍墻。多年來,那門里墻外,就這么進進出出,反反復復。
有時候我想,人生是不是有宿命的味道。命運讓你推進了這扇門,走入了這堵墻。那你就會錯過另外一扇門,不能步入另外一個殿堂。當你置身墻內時,然而,墻外搖曳著無盡的美麗景色卻又誘惑著你的內心,讓你心慌意亂。當你置身墻外時,墻內那密不可透的誘惑又充斥著你,讓你寢食不安,神魂顛倒,讓你有無盡的幻想。
于是,我想明白,這究竟為何,于是我問上帝:門與墻,墻與門,因何而來,為何而設,為誰而開。
上帝微笑不語。于是,我便細細觀察。人類爭斗奔跑殺伐,累了,便開了門,入了墻,進去歇息。歇夠了,心又野了,又打開門,走出墻,把自己放逐于戰場,看著鮮血染紅大地,讓痛意暢快地流過全身。門外的想進來,因為誘惑;進來的想出去,因為更新的誘惑。該進來的進來,該出去的出去,體現著社會的秩序;不該進來的進來,不該出去的出去,暴露出人性的貪婪。就這樣,進進出出,出出進進,無窮無盡,無休無止,上演著一出出喜劇、悲劇、鬧劇。
想一想,年少的時候,一次次地走過路過,不知道自己將跨進哪道門,又在冥冥之中,似乎又有了結果。一步一步,有意無意的,推開了這扇門,進入這道墻。于是頗多的青春,頗多的汗水,頗多的奮斗,還有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隨著歲月的積淀,一年一年的就留在那墻內。于是,頗多的回憶,頗多的得意,又有許多不能說的感嘆,就隨著我年齡的增長,便流逝在墻內。
歷史揚起它的塵埃,被風一拂,那些記憶里的門——京都之門、邊關之門,進進出出了多少朝代,禁錮了多少歷史,裝入了多少的繁華,流走了多少容顏?
歲月經過霜雪的洗禮,風雨的滌蕩,那些紅磚碧瓦的俊秀,那些滄桑歲月的厚重,勾住了多少君王將相的魂,封住了多少妻妾宮娥的瞳,鎖住了多少才子名士的心?
其實,每人身邊都有墻,都有自己可以推開的門,哪怕是小小的一扇。是進入,是走出?是禁錮,是放逐?是停留,是回歸?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你一定要慎重:你可能一步登天,也可能萬劫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