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作文備考,熱點素材積累: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2023年高考作文備考,熱點素材積累: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一、作文題目
根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寫一篇議論文。
二、素材積累
1.養不教,父之過。這句話重點的字是“過”和“教”。“過”的意思不僅僅是過錯,更多的情況是違反,改動的意思,違反改動的是什么呢,叫做"正常的規律"。“教”指的是一個過程,意思包含身體力行,以身作則,上行下效。到現在“教”的含義要加上文化教育的成分,但是主要還是指父親對孩子的示范作用,示范的內容包含道德,禮儀,技能,勵志等;所以“養不教父之過”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作為父親應該以身作則的教孩子,如果作為孩子的父親沒有這樣做的話,就違反了正常的規律。
2.新時代背景下,應該賦予“養不教,父之過”新的含義:“生養了孩子,如果只是給孩子提供吃穿等物質生活,卻不好好的教育孩子,讓孩子沒有接受良好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那就是父母的責任。”孩子如果出現的問題,那么父母都要承擔責任,只要父母教育理念一致,齊心協力,共同給孩子指引人生的道路,才能讓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未來發展的更好。
3.教不嚴,師之惰。懲戒歸根結底對學生起到的只是一個震懾,警戒的作用,當教師連懲戒的權利都失去之后,剩下的只能是對學生一昧的遷就跟隱忍。在學生最應該明白規矩重要性的成長期,給他一個沒有規矩的環境,是很難保證該學生以后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孝敬父母,誠實處理,守規矩的人的。一位面對熊孩子唯唯諾諾的老師,絕不是一位稱職的老師。
4.教育是個嚴肅的事業。孩子不聽話,不完成作業,老師當然要教要管。屢教不改只能是進行懲誡……這種嚴肅背后是一種擔當,是一種責任,我們應該支持。因為這種擔當這種責任是塑造靈魂,傳承文化……老師不管,孩子就學不好;老師太溫柔,孩子就不學好。老師、家長和孩子的關系:家長是養分,培育根系的成長,根枝強壯,樹葉繁茂。老師是園丁,不斷地修理枝葉,成形成材……老師,家長和學生是一種塑造生命和靈魂的和諧的社會關系。
5.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而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以自己的知識、技能來實現自己的價值,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6.如果不對違反紀律、不愛學習的孩子進行懲戒,只是單純地與孩子口頭講道理,久而久之,孩子或許會把教師、家長的話當作耳邊風。讓孩子遇到一個心中有愛、手中有尺、眼中有光、胸中有度的好老師,這是所有家長的期盼。作為家長,我們也必須要支持老師的工作,我們也需要不斷學習和成長。教育懲戒是以教育學生為根本目的,懷著關愛學生的態度對犯錯或違反規定和規則的學生實施否定性的批評、處罰等,以警示學生。
7.教育懲戒作為一種教育和管理學生的方式,在中國教育史上由來已久,諸如“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目前,一方面,賞識教育和關愛教育在教育界頗為盛行,遏制體罰、禁止變相體罰學生在社會上的呼聲一直很高;另一方面,教師想管而不敢管或不知如何管也日益成為困擾一線教師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