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作文熱點素材:精選「人民日報」2月滿分時評8篇
01
堅持依法依規,正義決不會缺席
央視快評 2023-2-23
今天,江蘇省相關部門發布了“豐縣生育八孩女子”事件的調查結果。還原真相、回應關切,嚴肅追責、伸張正義。
正義也許會遲到,但決不會缺席!越是迷霧重重,越需要詳盡的調查和權威的聲音。連日來,全社會對“楊某俠”的同情和關切,是真切地希望通過徹查,讓真相大白于天下,讓受害者得到救助,讓違法犯罪者得到依法懲處。維護公平正義,是人們的共同期盼。
調查“豐縣生育八孩女子”事件的過程,是用法治和公正將問號拉直的過程。這一事件歷時久,牽扯面廣,需要一步步抽絲剝繭,用清晰的事實說話。吹散一層層陳年迷霧,才能抵達真相。
“豐縣生育八孩女子”事件關乎個體權利,關乎世道人心,更關乎法治尊嚴。必須把它納入法治軌道,展現法的精神,彰顯法的力量。用事實還原真相,這是調查的立足點;用追責撫慰人心,這是調查的落腳點。值得肯定的是,在整個過程中,無論對有關責任人員嚴肅追責,還是對有關違法犯罪行為依法嚴懲,都突出了“法治”二字。
“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實現。”在全面依法治國向縱深推進的今天,堅持人民立場,讓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這是法治社會的題中之義。依法調查處理“豐縣生育八孩女子”事件,讓當事人感受到法治的力度和溫度,讓全社會看到依法治國的實效,這就是正義和法治的力量。我們同樣希望,在社會主義法治的陽光下,類似的悲劇不再重演!
02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這些亮點值得關注!
常欽 2023-02-25
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業興則基礎牢。近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印發。這是新世紀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19個中央一號文件,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馳而不息重農強農的堅強決心,為廣大農民群眾送來了政策春風和民生禮包,滋潤著農村大地的廣袤田野,催發了農業生產的勃勃生機。
“三農”向好,全局主動。從容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必須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觀察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明確扎實有序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三項重點,凸顯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總體看突出了年度性任務、針對性舉措、實效性導向,既具體又務實,有利于更好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
糧食是社稷之本,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始終是“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中央一號文件對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底線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要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獲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請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高中語文作文)今年是實施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考核的第一年,“米袋子”省長要負責,書記也要負責,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都要保面積、保產量。無論是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還是建高標準農田、抓黑土地保護,不斷提升耕地質量,確保糧食產得出、供得上、供得優,或是圍繞政策保本、經營增效做文章,構建價格、補貼、保險“三位一體”扶持政策體系,發展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真正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落到實處,讓農民種糧能獲利、多得利,敢種糧、種好糧,我們才能持續提升糧食供給保障能力,把糧食安全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圖源:人民日報
“三農”工作重心已歷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時代抓“三農”工作就是抓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而鄉村振興的前提,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當前,部分脫貧地區群眾收入水平仍然較低,脫貧基礎還比較脆弱。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可以說非常具有針對性。一方面要抓好鞏固,比如,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對脫貧縣、脫貧人口“扶上馬、送一程”;加大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支持力度,讓脫貧群眾“穩得住、能融入、能致富”。同時也要抓好拓展,比如,補上基礎設施、技術、營銷等短板,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發展家政服務、物流配送、養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務業,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始終把產業就業幫扶作為著力點,促進脫貧人口持續穩定增收,脫貧群眾生活就能更上一層樓。
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如今,不少村莊改廁改水、修路通渠、植綠增景,“環境美”攜手“生活美”來敲門,農民幸福指數不斷提升。各地自然地理、風土人情各異,發展階段不同,持續推進鄉村振興,還是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科學規劃,不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做法,不走個別地區盲目合村并居、大拆大建“一刀切”的老路。尊重鄉村發展規律,多聽農民意見,讓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才能真正把好事辦到農民的心坎上。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打好這場持久戰,做好這項系統工程,需要全黨全社會總動員,部門和地方齊發力。把黨管農村工作的政治優勢進一步轉化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強大動力,以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精細的工作,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扎實穩妥推進鄉村建設、突出實效改進鄉村治理,我們一定能把鄉村建設得更好,為廣大農民創造更加多彩多姿的生活。
03
“一墩難求”,冰墩墩為啥這么火
田卜拉 2023-02-07
北京冬奧會開幕前后,冰墩墩火了。在很多奧運特許商品店里,冰墩墩的擺件早已賣光下架。大年初五,很多人凌晨就來到北京王府井的特許商品旗艦店門口排隊等候購買手辦盲盒和毛絨玩具,但仍然有人“凍成冰墩墩,也沒搶到冰墩墩”。已經搶到的人表示:“有‘墩’在手”真幸福。更多人感嘆:實現“冰墩墩自由”太難了。
一“墩”難求,正是冰雪經濟火爆的生動縮影。線上線下斷貨,玩偶擺件鑰匙鏈全都買不到,商店臨時限流并實行限購,無不體現出冬奧會吉祥物的超高人氣。冰墩墩呆萌可愛的外形,酷似航天員的獨特設計,本身就讓人們愛不釋手。而中國首次舉辦冬奧會作為一件極具紀念意義的大事,消費者為此爭相購買收藏也屬情理之中。加之“三億人上冰雪”目標的實現,使得冰雪運動擁有更多受眾,冬奧周邊也獲得更多青睞。當然,奧運會官方紀念品向來是稀缺資源,況且北京冬奧恰逢農歷新年,春節假期工廠休假、供應不足的現實也客觀上增加了這種稀缺性。
作為冬奧文化的傳播者、中外對話的使者,冰墩墩不僅備受國人寵愛,而且還受到外國友人的追捧。在中國,人們將冰墩墩作為創作素材,通過圖畫、剪紙、攝影等各種方式頻頻“出鏡”,為冬奧代言。與此同時,從日本記者開啟“爆買”模式并在節目中熱情介紹,到捷克運動員在vlog中“秀恩愛”,再到摩納哥親王請求工作人員再給一個好回家送給兩個孩子交差,冰墩墩在國際場合的每一次亮相,都在向世界展現北京冬奧的周密籌備,向世人傳遞中國人熱情好客的文化傳統。
有網友關注到: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盼盼,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福娃晶晶,再到2023年北京冬奧會的冰墩墩,熊貓又一次成為吉祥物。的確,作為中國國寶,大熊貓可愛的外表在世界各地俘獲了大批粉絲。此外,它也被寄予了多樣的文化象征,比如,黑白兩色符合陰陽之道,溫和樣態堪當“和平使者”,大熊貓逐漸成為國家形象的代言,成為文藝創作、對外傳播的不盡源泉。作為最具識別度的文化形象,熊貓能夠跨越語言代溝,直擊人心。而創意團隊的差異化設計,更讓熊貓再次大放異彩。
近來,冰墩墩胖乎乎的身子被卡在門里、攥拳抖去身上的雪、冬奧會開幕式上開心溜溜滑等視頻動圖火遍全網,甚至登上熱搜,不斷強化大眾對吉祥物的鐘愛之情。實際上,從1968年格勒諾布爾的第一個冬奧會吉祥物至今,吉祥物逐漸化靜為動,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卡通形象,而是以捕捉有趣場景、利用動畫影視等方式呈現更符合受眾關注的產品,并成為一個可供互動的擬人表達、彰顯創意的奧運IP。通過各種媒介進行二次傳播,吉祥物也更加深入人心。
同樣的中國熊貓,不同的中國故事。1990年,在“亞洲雄風震天吼”的歌聲中,熊貓盼盼走進千家萬戶,寄托了中國體育摘金奪銀的盼望,更代表了對中國人民對和平與友誼的期盼。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中國日益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北京奧運會吉祥物共同喊出的“北京歡迎你”,正是展示中國、擁抱世界的凝練表達。而冰墩墩除了象征強壯健康的體質、敦厚和善的精神外,更以冰晶外殼、彩色光環彰顯科技感與未來感,以熊貓角色凸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向世人呈現更加自信、更加多彩的中國,連接起各國人民一起向未來的深刻認同。
從跟隨嫦娥五號登陸月球,到陪伴中國探險者徒步遠征“難抵極”,冰墩墩的腳步也在不斷突破極限。我們期待,在獲獎運動員的手中,在社交平臺的界面上,在人們生活的日常,冰墩墩的陪伴成為奧林匹克歷史上不可磨滅的印記。
這正是:人見人愛熊貓,扮靚多彩冬奧。
04
育兒假“聽起來好、休起來難”,癥結在哪?
燕陸 2023-02-22
去請育兒假,公司以暫未執行為由不準假;想要休假,被告知需提前4周申請、證明家里無人帶娃;單位出臺請育兒假流程,礙于工作壓力并沒有人真的休假……近日,一些地方的群眾在網上反映育兒假休假難。如何讓生育支持措施落到實處,引發網友關注。
新版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規定,國家支持有條件的地方設立父母育兒假。去年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3—2030年)》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3—2030年)》,明確落實產假制度和生育津貼,探索實施父母育兒假。目前,全國至少有25個省份完成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訂,多個省份新設育兒假,假期天數集中在每年5至15天,有的還明確休假期間工資、獎金、福利與在崗職工同等待遇。可以說,從國家層面的政策引導,到地方鼓勵生娃的措施激勵,更完善的生育支持制度體系正在逐步構建。
不過由于種種原因,養育成本高,有時間生娃、沒時間帶娃等等,還是不少年輕父母的煩心事。具體到育兒假上,在已出臺相關支持政策的省份,尚存在用人單位不配合,嬰幼兒父母不敢休等情況。有企業坦言,現在婚假、產假都在延長,加上新增的育兒假,企業的人力成本越來越高。而勞動者因為擔心失業、或者崗位被他人頂替,往往不會主動提出休假。能否通過制度杠桿的撬動,在有效減輕企業單位人力成本的同時,最大限度減少父母休假育兒的后顧之憂,可以說是解決育兒假“看起來好、休起來難”問題的關鍵。
各地網友反映育兒假執行問題。來源:人民網“領導留言板”
客觀地看,育兒假目前更多是以鼓勵性政策的形式存在。雖然部分地方以督辦、監察等形式,監督相關企事業單位執行休假制度,但從長遠計,推動育兒假真正落地,還有賴于相關部門形成政策聯動,出臺更全面、更有針對性的配套措施。無論是對于執行育兒假政策的用人單位,通過生育保險減半征收、稅費減免等方式進行激勵,還是強化生育津貼來平衡國家、企業、個人生育成本的功能,逐步完善優化生育保障制度,構建好休假成本分擔機制,讓包括育兒假在內的生育休假制度可落地、能推動、易執行,相關休假才能為更多符合條件的家庭申請、享用,被更多企業接納、執行。
育兒假備受關注,真實反映出公眾的育兒顧慮,同時也折射了大家對于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的期待。如研究者所言,激發生養意愿是一個需要全社會理解并參與的系統工程。除了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務,加強稅收、住房等支持政策,推進教育公平與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保障女性就業合法權益等舉措也同樣重要。應當看到,打好優化生育政策的組合拳,提升的是家庭發展能力,增加的是愿意生、養得起、養得好的社會信心,促進的則是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億萬家庭和諧幸福。從這個角度而言,政府加碼政策支撐,有利于引導企業消除隱形障礙,強化社會互助支持,不斷營造育兒友好環境,更好地鼓勵生育。
不久前陸續閉幕的省級兩會上,各地紛紛發力,通過優化生育政策、降低撫養成本,給予生娃養孩的家庭更多溫暖和關愛。進一步促進相關惠民政策與生育政策有效銜接,我們一定能切實降低生育、養育、教育等各項成本,幫助更多父母解決好育兒假難落實等實際困難,在推動釋放生育政策潛力中,有效增強社會整體活力。
05
為勝利者喝彩、為失利者鼓勁,也是最美的獎牌
黨報評論君 2023-02-15
徐夢桃在高手云集、競爭激烈的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決賽中勇奪金牌,為中國女隊實現該項目冬奧金牌“零的突破”;單板滑雪男子大跳臺決賽中,蘇翊鳴一飛沖天,成為這個項目冬奧會歷史上最年輕的金牌獲得者;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礙技巧決賽中,谷愛凌摔倒后絕地反擊,再收獲一枚寶貴銀牌……北京冬奧會賽程過半,后半程賽場上中國冰雪健兒的堅持和突破給觀眾不斷帶來驚喜和感動。
蘇翊鳴單板滑雪大跳臺奪冠。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摘金奪銀的時刻,傳遞著激情和夢想、展示著勇氣和精神。當武大靖激動地說“這四年經歷得太多了,圓夢了”,當第三次參加冬奧會的范可新在賽后親吻冰面,當徐夢桃焦急地向身邊人反復確認“我是第一名嗎?我真的是第一名嗎”,類似的場景頻頻讓網友熱淚盈眶。冬奧盛會,是所有冰雪運動員不斷向夢想進發的終極舞臺。在這個舞臺上,每一次挑戰極限、突破自我,每一次不畏強手、敢于拼搏,每一次全力以赴、勇往直前,都激揚起直抵人心的奮進力量。
奧運會從不缺少激情澎湃的瞬間,但競技場上沒有常勝將軍,直面失誤和失敗也構成了奧運精神的有機組成部分。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團體比賽后,賈宗洋哽咽地說:“我選擇的是我最有把握的動作,這四年來我每一天都在練它,但落地那一刻,我不知道,為什么就控制不住,我不知道……”眼看著賈宗洋失誤自責,隊友徐夢桃沖上去抱住了他。齊廣璞曾在比賽中摔出腦震蕩,一次意外導致賈宗洋左腿3處粉碎性骨折,平昌冬奧會結束后徐夢桃兩個膝關節都做了手術,但即使遍體鱗傷他們都不曾失去再戰的勇氣。無論是團隊拼搏還是獨自上場,無論是身經百戰的老將還是初出茅廬的少年,運動員身上閃耀的永不放棄、為夢想堅持的豪情與信念,都值得人們送上掌聲和敬意。
“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與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體育賽場精彩表現的背后,匯聚的是無數的汗水與淚水,是一次次失誤后的重整旗鼓。將失誤化作前行的動力,成功的碩果才會更加香甜。從06年都靈冬奧會在終點前摔倒無緣奪冠,到此后3屆冬奧會鎩羽而歸,再到本屆奧運會夢想成真,36歲的美國選手琳賽·雅各貝利斯將一次次失誤化作前行的動力,最終站到最高領獎臺。同樣從坎坷、失敗和挫折中奮起的金博洋,創造了男單短節目和自由滑的個人賽季最佳成績,將最好的自己呈現在了北京冬奧會賽場。
面對挑戰互相激勵,面對失利相互鼓勵,從另一個層面展現著體育的魅力。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決賽后,當現場所有觀眾都在為創造歷史的谷愛凌歡呼時,谷愛凌與銅牌得主瑪蒂爾德·格雷莫一起向出現失誤的法國運動員苔絲·勒德送去安慰。(獲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請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高中語文作文)賽場上追求勝負,賽場下惺惺相惜,在一次次交流互動中增進感情,在和平競爭中團結一心,彈奏出優美和諧的友誼樂章。北京冬奧會搭建了展現冰雪運動魅力的最佳舞臺,更讓“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愈加璀璨生輝。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創始人顧拜旦曾說:“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凱旋,而是奮斗”。奧運賽場上精彩的賽事仍在繼續,觀眾在熱情參與的同時,以更加理性和包容的心態看待運動員的得失,為勝利者歡呼,也給失利者鼓勁,這何嘗不是屬于所有人最美的獎牌。比賽總有輸贏,人生也有起落,掌聲和喝彩送給每一位為夢想拼搏的運動員,也要送給每一個在挫折中奮起的自己。
這正是:輸贏勝負乃常事,挫折失利猶奮起。
06
占春節檔票房“半壁江山”,新主流電影崛起了嗎?
周珊珊 2023-02-09
“好燃!”“向英雄致敬!”“人物群像拍得太好,被驚艷到了!”“現實主義小人物的題材太動人了,看得熱淚盈眶熱血沸騰!”……翻看影評不難發現,2023年春節檔中的一些新主流電影表現優異,叫好又叫座的同時也引發了熱烈的討論。國家電影局數據顯示,春節長假7天全國電影票房突破60億元。其中,《長津湖之水門橋》《奇跡?笨小孩》《狙擊手》3部新主流電影成為熱門。截至大年初六,《長津湖之水門橋》以25.28億元領跑票房,而3部新主流電影的市場占比達57.38%。優異的票房表現,既是電影市場的熱度,也反映出觀眾對新主流電影的歡迎度。
有質量才能有分量。觀眾對新主流電影給予不低的評價,充分說明“叫好”與“叫座”之間是緊密關聯的。今年春節檔,不僅有《長津湖之水門橋》這樣通過具體戰事再現長津湖戰役大背景的,也有《狙擊手》這樣以遭遇戰小切口表現抗美援朝戰爭大主題的,還有《奇跡?笨小孩》這樣講述普通人奮斗故事的,不同審美喜好的觀眾都能找到自己中意的題材。不僅如此,很多觀眾還自發撰寫推薦影評,與電影相關的話題常常出現在各大熱搜榜單。只要質量好,就能有口碑,靠著口口相傳的好口碑,優質影片可以不斷擴大影響力。
更為重要的是,新主流電影正在不斷獲得全社會在價值觀上的認同,產生凝聚人心的力量。新主流電影敘說的故事、傳遞的價值,正是時代最需要的正能量、主旋律。無論是深挖歷史題材,還是凸顯現實關懷;不管是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表現志愿軍戰士的英勇品質,還是展現新時代中國人民尤其是普通人、年輕人昂揚奮進的精神風貌,新主流電影通過電影敘事與觀眾進行精神交流,用文藝的力量溫暖人、鼓舞人、啟迪人,激發每一個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榮譽感。
近年來,我國電影產業持續發展,精品佳作不斷涌現。特別是不少新主流電影一再實現票房口碑的雙贏,不斷成為“現象級”。從大制作大場面的《戰狼》系列、《紅海行動》,到聚焦個體故事的《守島人》《中國機長》,再到集錦式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等等,優質的新主流電影題材、風格或有差異,共同點都是以創新的手段講述動人的故事,從歷史和現實中找尋時代的脈動與心靈的共鳴。
當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銀幕數最多的國家,也是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機會很多、競爭也不少,新主流電影仍需在創新中謀發展。能不能滿足時代的新發展新要求,能不能契合人民群眾對文化藝術的新需求新希望,能不能實現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有機統一,決定著新主流電影的未來。期待更多新主流電影講好中國故事,更好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不斷推進中國從電影大國走向電影強國。
這正是:主流電影出高招,開創敘事新風潮。若要叫座又叫好?提升品質是王道。
07
不愿倍速播放,這部劇為何老少通吃?
程紅 2023-02-22
春節假期結束了,開年大劇《人世間》的熱度卻持續居高,延宕出一股溫暖的新春氣息。這部現實主義力作,以北方某省會城市的周家三兄妹為視角,回溯50年來的中國百姓生活史,展現改革開放等重大歷史事件。上至祖輩父輩,下至90后、00后,不少觀眾看得如癡如醉。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部冒著煙火氣的新劇。
周姓一家的兩代人,是大時代的微型縮影。父親周志剛在西南參加“大三線”建設,長子周秉義響應國家號召成為第一批下鄉知青,二女兒高材生周蓉隨詩人丈夫遠赴貴州鄉村,家里留下小弟周秉昆與周母相依為命。歷經知青返程、國企改革、經商熱潮等重大事件,無論沉浮起落,無論志向如何,他們一直在平凡的歲月里相互扶持,共同前進。《人世間》的格局之大,在于它內蘊一種史詩般的張力:每個人在刻寫人生軌跡、承擔家庭責任的同時,也與時代歷史共鳴共振,以堅韌的品質和溫情的氣質,形成對縱深時空的鮮活注解。
不少觀眾表示:看《人世間》不愿倍速播放。這必須歸功于敘事的扎實與踏實、人物的充實與真實。全劇既不懸浮于真實生活之上,也不刻意迎合觀眾喜好、給角色貼上討喜的“人設”標簽。那些低微但不卑微、庸常卻不庸俗的人物,那些存在這樣那樣弱點的角色,以最貼近生活的表演打動人心,像極了我們的左鄰右舍、家中長輩。此外,流暢的鏡頭、考究的服化道、真實的故事情節,將中老年觀眾拉回青春時光;而扎實嚴謹的劇本、精良的制作、“神仙打架”般的演員演技,也為眼光挑剔的年輕觀眾帶來清新的審美體驗。不煽情不爛俗,即便是從前的人和事,在今天也能散發出別樣的魅力。
《人世間》吸引不同年齡段觀眾的深層次原因或許在于,它以“日子是怎么變好的”為故事的內在邏輯,為觀眾呈現出一種進化的、向前的、涌動的生命活力。它符合文藝創作的敘事邏輯,更符合普通人的生活邏輯。即便是遭生母拋棄、后來成為單身媽媽的苦命人鄭娟,也不放棄對于美好愛情的神往;周秉昆口中的“覺得苦嗎?嚼嚼自己咽了”,為苦難人生提供了情緒出口。的確,日子往往是日復一日的踏實勤勞中,在酸甜苦辣的人生百味中,在抽丁拔楔的韌勁中,變得一天比一天好。當影視作品不再故作深沉、矯揉造作、憑空杜撰,而是回歸精良標準、德性維度、平民視角,這些溫暖而不失崇高的生活智慧,這些中國人代代相傳的價值觀,最能跨越年齡的隔閡而沁入人心。
盡管時代變遷,周家人身上的情義卻始終未變。大哥畢業后從政,在大刀闊斧的改革中歷經沉浮,卻始終保有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情懷;一直扎根底層的周秉昆一片癡心,為“死刑犯的寡婦”隱瞞秘密……所謂“情”,是在艱苦蒼茫的歲月中常懷悲憫;所謂“義”,是甘替他人承擔風險的善良意志。“人世間”,歸根到底還要回到“人”身上,回到人與人樸素的主體間關系上。如果說時下很多人患上了“城市孤獨癥”,《人世間》里淳樸真摯的集體“情義”,恰恰是對這種孤獨感的最好撫慰。
想知道日子是怎么變好的,不妨看一看《人世間》。于小家而言,是每位親人同甘共苦的一茶一飯;于國家而言,是每個建設者篳路藍縷的一磚一瓦。導演兼總制片人李路說,“它能讓年輕的觀眾明白,我們如今的美好生活是怎么來的,如何來之不易。為什么當時我們國家一窮二白,現在卻能發展得如此繁榮。”也如小說作者梁曉聲所言,生活變好了,更要看看從前。憶苦思甜,溫故知新。人生一世,草木一春,來如風雨,去似微塵。愿我們懷揣著質樸的熱情,在生活世界里,溫暖前行。
這正是:周氏好兒女,情親五十年。此心系家國,悠悠人世間。
08
這些“兩會熱詞”,折射什么期待?
鐘于 2023-03-01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廣大群眾關心熱議的焦點。會前,人民網開展了全國兩會調查,吸引562萬人次參與,依法治國、從嚴治黨、社會保障、社會治理、國家安全等成為高頻熱詞,科技創新、教育改革、鄉村振興、健康中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等也承載無限期待。
兩會熱詞反映時代大勢,也折射社情民意。拿關注度最高的“依法治國”來說,2023年是全面依法治國工作“落實年”:審批服務便民利民,“奇葩證明”、辦事“踢皮球”問題減少;訴訟更便捷,打官司不再需要“千里迢迢”;個人信息保護力度加大,“大數據殺熟”有所改善……一項項便民利民的政策優化,一樁樁為民惠民的好事實事,彰顯著法治為民的價值導向,也提升著人民群眾的法治獲得感,有力捍衛了人們對法治的信仰。
事實上,這是“依法治國”第二次位列全國兩會調查的熱詞榜首,人們期待通過“依法治國”的深入推進,更好維護自身權益,正是法治意識深入人心、法律素養不斷增強的體現。透過兩會熱詞,可以發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總體上已經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對公平、正義、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全國兩會聚焦的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大事,也是與老百姓住房安居、看病就醫、養老托幼、就業創業等息息相關的民生實事;既是代表委員集中履職盡責的舞臺,也是廣泛察民情、聽民聲、匯民意的契機。鄉村振興穩步推進,如何讓更多人才去農村、留農村?“雙減”落地見效,如何鞏固拓展減負成果?從訴求期盼到好主意、金點子,從大眾心聲到小眾關切,從家鄉繁榮到國家發展,廣大人民群眾踴躍參與、建言獻策,實現了民意的匯總、民智的匯集、民力的匯聚,為黨和政府的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
有人說,“讀懂兩會,就讀懂了中國式民主是如何有效運行的。”這些年,察民情、聽民聲、順民意,群策群力、集思廣益成為常態,全國兩會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一個生動實踐。越來越多的基層聲音、群眾意見直達決策層,讓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憂所盼融入國家大政方針,推動個人福祉與國家發展的同頻共振。同時,人民的意愿和呼聲有地方說、說了有人聽、聽了有反饋,也進一步激發了人們參與、表達的意愿和熱情。每個人貢獻智慧,疊加成國家的進步;每個人迸發力量,匯聚成復興的偉力。
全國兩會開幕在即,“春天的和鳴”將再次奏響。當前,“2023年我給全國兩會捎句話”活動仍在進行中,期待你“向部長獻一策”“托書記省長捎句話”,更期待代表委員們把人民群眾、社會各界的訴求帶入國家的議事日程,為我們帶來更多“兩會好聲音”,擘畫經濟社會發展新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