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話高考】四十余年高考作文命題折射時代發展變遷
恢復高考四十余年,高考作文及其題型與時俱進,成為整個國家和時代發展的一面鏡子。在社交網絡盛行的當下,每年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題無一例外成了全民吐槽的對象,或許是因為“高考題目里只看得懂作文題目”。
恢復高考,作文命題盡顯時代烙印
其實,歷年來的高考作文題往往是那個年代的縮影。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制度。這一年,高考作文題為《我在這戰斗的一年里》。
1976-1977年期間,中國在一個歷史轉折期,發生了很多重大事件:唐山大地震,周恩來、朱德、毛澤東相繼離世……這些事情,對每一個中國人都是終身難忘的事情。這道作文題目,對于當時的知識青年們來說,真是切身體會,高考作文成為了全國知識青年們抒懷感慨的最佳途徑。
▲1978年:將《速度問題是一個政治問題》一文縮寫成500至600字。
▲1979年:將《第二次考試》改寫一篇《陳伊玲的故事》。
上世紀八十年代,漫畫首次進入作文題
隨著改革開放,全國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新鮮的觀念和事物沖擊著人們的思想,高考作文命題也出現了一些變化。
八十年代的作文題多為議論文,有的是一篇文章的讀后感,如1980年的“讀《畫蛋》有感”,1981年“《毀樹容易種樹難》讀后感”等;社會話題也頻繁出現在作文題中,如1985年“致光明日報編輯部的信”(關于環境污染問題),1986年以“樹木?森林?氣候”話題為文。
命題形式也出現了創新。1983年的高考作文題第一次出現了一幅漫畫,這幅題為“這里沒有水,再換個地方挖”的漫畫描繪了一個人挖井,挖了很多次,都在快接近水面的時候放棄。這道題的出現,給當時眾多考生來了個措手不及。
▲1982年:“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1984年:有的同學說:“每逢寫作文,自己常常感到無話可說,只好東拼西湊,說一些空話套話,甚至編造一些材料?!庇械睦蠋熣f:“每次學生作文,我都辛辛苦苦地批改講評,但是學生往往只看分數,不注意自己作文中存在的問題,所以提高不快?!闭堘槍ι厦鎯啥卧捤从车那闆r聯系自己和周圍同學的現狀,以對中學生作文的看法為中心,寫一篇800字左右的議論文,題目自定。
▲1987年:1.根據材料寫一篇簡訊《育民小學辦起了游泳訓練班》2.結合以上材料,就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意義這個問題寫一篇短文。
▲1988年:“習慣”。
上世紀九十年代,話題作文流行,首開滿分先河
進入九十年代,多元文化不斷沖擊著人們的思維,學生知識面、閱讀視野得以拓寬,話題作文成為高考作文命題的主流,“畫風”多變。
▲1992年:根據“眾人對垃圾的不同行為”進行分析,寫一篇議論文;
▲1993年:關于“補課報酬問題”的的廣播稿;
▲1995年:根據詩歌素材展開想象,寫兩種鳥的對話片段……
1999年,高考作文命題進入又一個分水嶺。這道作文題以科學家對記憶移植進行研究的事例作為材料,要求考生以《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為題寫一篇文體不限的作文。正是這道題,標志著高考作文進入到話題作文時代。
有意思的是,當年的高考題目被拍成了電影,目前正在上映的《幻體:續命游戲》(簡稱《幻體》)和《超腦48小時》的題材都與記憶移植有關。
當時參與高考作文閱卷的北京語文特級教師薛川東,和他的同行們一起促成了全國首批高考滿分作文的誕生。薛川東回憶,當時各科都有滿分試卷,唯獨作文沒有,大家認為這樣不利于評分標準的制定。在大家的共同呼吁下,那一年的北京高考首次給了十余位學生作文滿分,并在高考后選擇其中幾篇發在了報紙上。此舉在全國引起了轟動,首開滿分作文先河。
2001年高考(全國卷)江蘇滿分作文《赤兔之死》,立意高、故事新,通篇使用古白話,在當年轟動一時。此后,滿分作文成為高考的一個高頻詞,也成為每年社會關注的熱點。
二十一世紀,新材料作文貼近生活,多角度審題、立意
2001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微博),商品經濟的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在新的社會經濟體系下,物質生活逐漸豐富的人們,日漸淡漠的社會公德、精神生活匱乏等現象成為高考作文命題的熱點。
▲2001年:《誠信》
▲2004年北京卷:《包容》
▲2004年上海卷:《忙》
▲2006年全國乙卷:以“圖書閱讀率下降,網上閱讀率上升”為話題
▲2007年湖北卷:《母語》
▲2008年浙江卷:《觸摸都巿》或《感受鄉村》
2010年左右,隨著微博等社交媒體的興起,高考作文題引發了全民關注熱潮,甚至有些題目取材于微博熱點,如宋丹丹和編劇宋方金因為修改劇本臺詞而引發的微博罵戰,成了2023年最難寫的高考作文題。
2023年全國新課標一卷的高考作文題也同樣來自于微博,內容是女兒微博私信舉報父親開車打電話,當時警方將舉報信發在微博上,贏得網友點贊,但在高考作文題曝光后,遭人肉指責。
看近期,未來命題可能更傾向原創
“在全民參與押題的時代,高考作文命題越來越難了!”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對信息獲取的渠道更為多元,學生的知識面大大拓寬,也對高考作文命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想一個題目到網上查,發現都是重復的?!毖Υ|說,凡是能夠寫文章的短語大家在命題時都基本用過了,凡是中國比較經典的寓言故事、成語典故基本都作為背景材料出現在命題中,高考作文的命題之路已越來越窄。
▲2023年山東卷,作文題目:備好的行囊
▲2023年山東卷,作文題目:24小時共享書店
▲2023年全國I卷,作文題目:時光瓶留給2035年的18歲青年
薛川東認為,今后的高考作文題材將更多依賴于命題者的原創,或是對現有的材料進行改造。同時,為了維護命題的公平,還會選擇一些臨近高考前才出現的社會熱點,增加一些時效性強的新聞素材。
剛剛結束的今年山東高考語文科目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給的作文材料就是今年突發的疫情防控主題,要求以“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系”為主題,寫一篇文章。這也從一個方面反映了社會熱點在高考作文中的分量越來越重,甚至可以說無法回避。
臨報融媒記者綜合
來源:瑯琊新聞網 非原創 編輯:劉玉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