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作文題目預測及范文!
【導語】在后的高考復習沖刺這段時間里,要多多了解當下的時事新聞,尤其是讀一點近個月的時事評論文章。關注社會,這能為我們思考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材料。在寫作練習時,強化讀者意識,能使你因材而異寫作,不用公式,少用模式,關鍵是能錘煉你的寫作思維。
重復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1)中國畫家吳冠中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學接受榮譽文學博士稱號時說,“如果畫,一定要畫出新的想法,新的感受,重復自己是可恥的。”
(2)也有人說,“重復是成功之母”,意大利畫家達·芬奇不就是從一次次畫蛋中走向成功的嗎?
要求:請聯系實際,題目自擬,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
【范文欣賞】
從重復到突破
世界之大,五花八門,紛紛擾擾,又條分縷析,一切都不是偶然的,偶然中有必然,必然又都通過偶然呈現。仔細想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莊子說的是對的,人之所以為人,就是要學會原其美而達其理。
大畫家吳冠中說,“如果畫,一定要畫出新的想法,新的感受,重復自己是可恥的。”也有人說,“重復是成功之母”,達·芬奇就是從畫蛋的重復走向成功的。這兩種說法并不矛盾,反而提示了我們,要學會推陳出新,在重復中尋求創新和突破。
我又想拿孔子說事。據說孔子拜襄子為師學彈琴,老師教了他一首無名古曲,恢弘古奧,孔子弦歌不休,反復彈奏。過了五日,師襄子說你已經很好了,可以益也。可孔子卻說“習其曲,未得其數”,繼續反復練習。后來又說“未得其志”、“未得其人”而一再要求老師緩教新曲,直到和老師一起探討古曲中的意旨氣韻,感受到一位“面色黧黑、眼若望羊、如王四國”的賢德之君形象,也讓師襄子恍然大悟,這即是古曲《文王操》,才有這般浩然正氣貫穿,稽考果然,老師當即對學生避席再拜。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蘇軾也說“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都說明了一個道理,潛心揣摩,重復練習,不斷實踐,聯系理論,達到量的積累,有時就能實現質的飛躍,獲取那個眾里尋他千百度的東西,那個新的境界,新的收獲,也就是吳冠中所說的新的想法,新的感受。這個想法和感受就是現活的思想和創意,也是作品的價值,技藝的價值。對藝術而言,我們常說有“會、能、擅、精、化”五個境界,每個境界的提升都必須付出代價,重復練習是不二法門,笨功夫、死功夫都是必須下足的,下足了就熟能生巧,就死去活來,就可能融會貫通、推陳出新,或者出現創新和突破。
邁克爾·喬丹在賽場上叱咤風云決不是偶然的,他以不間斷無限次的投籃練習為底氣。王羲之的墨池、懷素的筆冢、孔子的韋編三絕背后都有著從重復走向突破的歷練。詩仙是怎樣煉成的?也許源于鐵杵成針的啟示。詩鬼是怎樣煉成的,“是兒必將嘔出心血乃已爾”。所以,完成了原始積累才可能進入自由王國,才可能妙手偶得出渾然天成之作,才能進入揮灑自如、任意馳騁的藝術境界,歷數古今中外、行業門類,概莫能外。
當然,做一個有良心的藝術家,抄襲別人和重復自己都是可恥的。這一點吳冠中做到了,他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睿智廣博,是智者、長者、藝之成者、俠之大者。重要的是他真實,不趨炎附勢,不急功近利,不欺世盜名,所以落筆處往往有新意,有情思,往往是經典之作。
張橫渠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的,新時代的人,特別是讀書人,依然不能背離一些原則,依然要有責任和擔當,而潛心積累、銳意創新則是讀書人的良心,也是時代的使命,朋友,努力!
愛國
【作文題目】
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江蘇灌云縣開山島位于我黃海前,面積僅有兩個足球場大小。1986年,26歲的王繼才接受了守島任務,從此與子王仕花以海島為家,與孤獨相伴,在沒水沒電、植物都難以存活的孤島上默默堅守,把青春年華全部獻給了祖國的海防事業。
②2023年5月4日,18歲邊防小戰士匡揚武從背包里出隨身珍藏的一面五星紅旗,在“復興號”上向參加成人禮的同齡人講述了這面國旗的故事。他所在的部隊巡邏在西藏危險的邊防線,14名戰友先后犧牲。無數次危急關頭,戰士們用生命守護住背囊里的國旗,因為那是中國主權的象征。匡揚武說,我堅信,苦地方是建功立業的好地方,我能驕傲地說,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
近幾年,習近平經常引用內涵豐富的經典教導年輕人,如“德者,本也。(《禮記》)”“土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作為年輕一代的我們,該如何去磨礪自己的品行,建設好自己的祖國?結合上述兩則材料,談談你的感想和體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得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范文欣賞】
愛國,我從小事做起
“德者,本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這是習主席對當代青年的諄諄告誡,高尚的品德是為人處世之本,愛國是一種良知,是永不褪色的主題。
曾經懷疑自己,是一個冷漠的學生。凡事高高掛起,一副置之不理的面孔。從不問誰當選了新一任國家領導,從不管又頒布了什么新的章程制度。已是高中學生的我,躲進小樓成一統,兩耳不聞窗外事,哪管世界鬧翻天。無論是中俄朝對美日韓,還是美英法對敘利亞,似乎都與我八竿子打不著。
冷寂中苦悶中我繼續著木然。日子如白駒過隙,生活周而復始,我亦重復著連自己都討厭的心情。
月色皎潔的夜晚,完成了各科作業,捧讀著《時刻聽黨的話,永遠跟黨走》這本書,輕輕地吟誦,深深地思考,滿滿的正能量充盈了一度木然冷漠的內心。
黨的好干部焦裕祿全心全意治理蘭考,公而忘私,鞠躬盡瘁,臨終前對組織上的要求,就是死后“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
感動中國人物李萬君,手握焊槍活躍在生產一線,以精湛技能打造安全可靠的中國制造高速列車。電焊槍發出的刺眼藍光暈染著飄散的煙塵,更氤氳出大寫的工匠精神以及璀璨奪目的“中華技能大獎”。
科學家黃大年勇于放棄英國的優厚待遇,懷著一腔愛國熱情返回祖國,八年時間,他帶領團隊在航空地球物理領域取得一系列成就。消防戰士楊科璋為救懷中的孩子,獻出年僅27歲的寶貴生命,書寫“英雄歸厚土,浩然天地秋”的拳拳大愛……他們愛國、敬業,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的精神無一不感動激勵著我,曾經貧乏蒼白的心泛起層層波瀾。
原來,在歲月的長河里每個生命個體都承擔著自己的責任,創造著人生價值。做點實實在在的小事,應該勝于空喊無數口號。燈火闌珊處我豁然開朗:既然做不來大寫,那就安分守己地做個小我吧。
為人方面嚴于律己,自重自尊自愛。恪守24字核心價值觀,不僅銘記于心還要付諸行動作。愛國銘記于心,從生活細節、日常小事做起,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愛國,從小事做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課堂上尊師重教,認真聽講,專注心神。
愛國,從小事做起。校園里遵規守紀,講文明懂禮貌。不瘋跑瞎鬧,不惡語傷人,不動手打人。愛護公物,不亂扔垃圾,保護花草樹木。 愛國,從小事做起。團結同學,友善待人。宿舍內,室友頭疼腦熱了主動幫忙買來熱騰騰的飯菜;教室里,同桌在學習上有任何問題,都會自覺主動耐心地答疑解惑;生活中,朋友們有了煩心事想方設法來化解分擔……
愛國,樹立責任感和擔當意識,堅守社會道德,遵守各項規則。看到自來水閥門開著,走過去擰緊,舉手之勞中收獲節約用水的怡然;發現公園座椅上有人亂扔了果皮紙屑,撿起來丟進垃圾箱,輕松俯身中收獲自覺環保的欣慰和自豪;路口遇紅燈,停下耐心等待,一分鐘忍耐中收獲了生命的平安和秩序的井然…… 愛國,廣義而言,就是愛這個國家,愛這個社會,愛她的子民,愛她的所有;就是自覺遵循,就是不違反不觸犯;更是保護,是獻出……凡此種種,我們未必全能做到,但只要能具其一,即為愛國,對嗎?不狹隘吧?
愛國,請允許我從小事做起,可以嗎?
真正的理解
【作文題目】
作文題目:閱讀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有人說,理解是對人的大的善舉,也有人說理解是對人的大的縱容。現實生活中缺少理解,人們熱切地呼喚理解,但什么是真正的理解,如何把握理解的尺度是需要作一番審視的。
看了上面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自選一個角度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
【范文欣賞】
有一種理解,叫不理解
生活中難免有磕磕碰碰的事情,但是人們對待它們的態度卻不盡相同。一場小風波能在和平諒解的氣氛中化解,也可以發展為雙方唇槍舌劍,甚至大打出手。關鍵是人們是否本著理解之心——推倒誤會之墻,筑起理解之橋。
有人說,理解是對人的大的善舉。理解換來“晴空”,理解也能換來笑容。有了理解之心,即會有快樂之心。對別人的諒解,會換來彼此的理解,自然少許多不快,平添了幾張笑臉。與其為糾紛傷神動氣,不如本著理解之心對待身邊的事。你會覺得身邊充滿了和睦、愉快的氣息。
也有人說,理解是對人大的縱容。所以,理解并不是一味地忍讓,也不是對別人的缺點、錯誤視而不見,這樣的理解于人、事無益,要不得。有一種理解叫不理解。華人首富李嘉誠的兩個兒子李澤鉅和李澤楷大學畢業后,想在父親的公司干一番事業。李嘉誠卻表示很不理解地說“我的公司不需要你們!你們自己去打江山。”兄弟倆去了加拿大,李澤鉅開設了地產開發公司,李澤楷成了一家投資銀行的合伙人。李嘉誠從來不給孩子們經濟上的幫助,只是偶爾打電話詢問兄弟倆有什么困難。兄弟倆克服了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后來成了加拿大商界出類拔萃的人物……你可能很不理解作為父親的狠心,但這就是商業大亨李嘉誠的育兒之道,事實證明他的教育方式也是成功的。
生活中還有一種父親,叫嚴厲;還有一種愛,叫用心良苦!他或許面目可憎令我們畏懼到難以理解、接受。但終有一天我們會體味到愛的甘甜,養分的滲入,那時我們才明白這也是愛,是人生寶貴的滋養!里根11歲時,和小朋友在院子里踢足球,不小心將鄰居家的玻璃打碎了。鄰居很生氣,非要他賠償12.5美元。里根嚇得趕緊回家,懇求父親幫幫他。父親卻說:“你必須對自己的過失負責!我可以借錢給你!但一年后你必須還給我。”
里根到鄰居家還了錢,而后,便開始了艱苦地打工生活。半年后,里根靠自己的雙手終于,彌補了自己的過錯。成了美國的總統后的里根,回憶起此事說:“是父親的嚴厲成就了我,教會了我要勇于承擔過失,懂得了什么叫責任。”作為父親本該理解兒子,小朋友在一起貪玩調皮,難免惹出事端來,該寬容則寬容,能理解則理解,有時候甚至還要伸手相助,好像這才是人之常情,為父之道,可是里根的父親就是不能給予孩子這樣的包容理解,狠心讓小里根自己去想辦法解決問題,殊不知這樣的狠心反倒是成就了一位偉大的總統。所以,理解不可或缺,但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尺度,這才是真正的理解、大愛。
理解,是你犯錯誤時同學敢于直言不諱地批評。面對他人的批評我們常常認為是不理解,是挑釁,是找茬,是無理取鬧,很少安靜地審視自己的錯誤。其實,我們回顧一下,從小到大打罵自己多的人是誰?在家里是我們的父母。哪個父母不是望子成龍?打罵是源于理解了真愛不能無度寵溺。在學校處罰你多的是誰?是我們的老師。哪個老師不希望學生將來有出息?處罰是源于理解了好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縱容。在單位批評你多的是誰,是我們的領導同事。批評是因為理解了唯此才有助于你把事情做好。
人人都愛聽肯定、表揚的話,所以才有“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古訓。對你負責任的人才會打罵你;認為你“孺子可教”的人才會處罰你,真心待你的人才會批評你,愿意操心勞力教你帶你幫你進步的人才會貌似不理解地狠心待你……請謹記,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有一種理解叫不理解。所以,一旦有人批評你,你一定要珍惜,那才是真正的理解你關愛你幫助你。這就是為什么在終碰壁的時候,很多人問道:“為什么沒人早些告訴我?”其實當初就有很多我們的親人、朋友提醒過我們,當時或許自己還暗想:“費什么話啊!這么簡單的道理好像誰不知道似的!太不懂我心了!”殊不知自己才是當局者迷,真正的理解是旁觀者清。所以,面對批評、看起來不理解我們的狠心,我們應該高興才對。 歸根結底,為人需要理解,處事需要理解,社會的安寧發展更離不開理解,但是理解也要把握好度,如何做到真正的理解,它將是個永恒的話題。
輕輕地揮揮手,瀟灑地揚揚頭,一縷柔和的春風將吹開所有繁瑣的結。記住——適度理解!生活中,有一種理解叫不理解!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同的交往,會形成不同的“共同記憶”。角色不同,“共同記憶”的意義便不相同。例如:
爸爸:共同記憶是親情的紐帶。再忙,我都要多花些時間陪孩子,見證孩子的成長。
老師:共同記憶是精神的家園。我要做一名謙謙有愛、修己達人的園丁。
市長:共同記憶是城市的根和魂。我們需要高樓大廈,我們更需要文化底蘊。
上述三位長輩關于“共同記憶”的認識,對你有什么啟發?你對“共同記憶”的意義有怎樣的思考和聯想?請從子女、學生、市民三種角色中任選其一,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選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優|秀|作|文|
風雨吹不垮記憶的傳承
常言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而我認為,一個城市的興衰榮辱,亦需每個市民的擔當。如果說城市是棵參天大樹,那么市民就是枝干上的樹葉。作為構成大樹一部分的我們,只有讓記憶代代相傳,才能讓風雨吹不跨曾經的傳承。【設喻,提出觀點。】
共同記憶,顧名思義就是那些本不該被忘懷的,需要一代代人之間一同守護的記憶。它不僅僅是那些正在消亡的傳統文化,還指那些難以磨滅的苦難,亦或是消弭在歷史長河中的人物。【解釋“共同記憶”。】
沒有記憶的城市歷不住風雨,沒有記憶的人注定庸碌。這正是學校開設歷史課的原因:讓記憶在風雨中傳承。誠然,往事皆如煙,人該向前看;但正如吳市長所言,高樓大廈亦要有,文化底蘊不可失。而古人亦留下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的吶喊。而歷史,不恰恰就潛藏在一個城市的共同記憶嗎?由此觀之。共同記憶就是一個城市的根與魂。試問,失了根的樹與失了魂的人能夠在風雨中屹立不倒嗎?【共同記憶是一個城市的根與魂。】
的確,有些記憶對于當代人來說已經遠去,但這并不代表記憶的傳承可以斷流。只有一座城的人共同牢記過往的歷史,它才是一座鮮活的城。南京,曾經多么輝煌的六朝古都,卻在侵華日軍的暴行下血浸厚土。難道,南京人甚至是中國人,就可以因為往事如煙就把這段人民共有的悲慘記憶忘卻嗎?當然不會!這樣的瘡傷顯然不會因時間而淡化,每年的公祭日都會有人到烈士墓前祭奠,即使難忘已然沒有了熱血浸潤著的土壤,這些記憶對人們來說依然不會忘卻。所以,記憶的傳承不能斷流。【舉例,證明城市的“共同記憶”不能斷流。】
時代在發展,記憶的傳承已然不需在經歷口耳相傳如此艱辛的方式。城市政府可以通過公益活動開辦相關活動等方式,讓沉眠于市民心中的共同記憶被喚醒。而市民們,我們應當積極去了解歷史的過往。舊城墻、名人居,城市的每個角落或許都透露著時代的氣息。共同記憶亦是一顆參天大樹,埋在土里的是城市那頭,長在樹上的是我們這頭。只有我們認識傳承保護這些珍貴的記憶,城市的文化底蘊才能源遠流長,城市才能在風雨飄搖中屹立。【傳承“共同記憶”的形式多種多樣。】
當然,了解共同記憶并不代表著要保守殘缺,恰恰相反,只有在記憶中融入這個時代的印記,才能蓬勃發展。前不久,某高校排演黃梅戲版的特朗普上任,引發不小轟動。這就是對于共同記憶的一種再造,對于那些早已厭倦了霸王別姬的戲迷,如此轉化口味不亦是極好的?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幾千年的傳承積淀并非一朝一夕可以突破的,總的來說還需要政府的努力與相關人員的苦心造詣。【創造性的傳承“共同記憶”。】
華夏飄搖動蕩五千年,我們的共同記憶已烙在了心中,風雨吹不垮我們的傳承,但一味追求高樓大廈卻忘了文化底蘊的話,那么心中的烙印也將消散于無。所以,作為市民,我們應當共同努力,讓城市更美好。【呼吁人們傳承記憶,讓城市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