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觀察」高考作文的800字之外
每逢高考,作文題總引爆話題榜。以《紅樓夢》為代表,今年的命題依然包羅萬象,2023年冬奧會與冬殘奧會、圍棋術語“本手、妙手、俗手”、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等材料均入題。
最有意思的,高考作文再次引發了全民對于“紅樓夢”的大討論。由古典名著發散開來,無論是寓意與美學,還是人生思辨,都超越了命題本身。
除了古典文學,直面時代大事,也是高考作文“偏好”之一。學生身在考場,卻要運籌千里之外,無論是印刻歷史記憶還是承載個人體驗,具備家國視野與時代精神,將家國敘事與個體故事緊緊相連。
相比宏大主題,小切口的命題也不乏以小見大的考慮。比如,天津卷選擇了身邊的“煙火氣”,北京卷則關注網絡時代、疫情期間“在線”生活。
這些作文題理解起來雖然不難,但寫出自己的生活感悟不易。那些不同尋常的人間煙火,那些有苦有樂的“在線”生活,該被如何記錄與回放,值得考生深思,也值得每個人深思。
因為包容性和思辨性,這些年的高考作文越來越成為公共話題。高考作文的長久存在,讓它上升為一種類文化符號或是集體潛意識,輿論關注的高考作文,未必囿于高考本身。
高考改革多年以來,高考作文不約而同都轉向了對個人價值的更深入探索與追問,創造更好的評判個體價值的社會氛圍。
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啟示學生關注內心感受,不需再編造違心的文字,成為偉大的某某某,而是有更多的選擇,比如只是簡單地做自己。
高考是教育話題,教育又是社會話題。高考作文的層層擴展,是對青年成長的圍觀與寄望,對教育改革的觀察與思考。
幾年前,電影《少年的你》大火,影片同時關注了幾個“少年”身上的熱門話題,高考、校園霸凌、男生女生間微妙的情誼都在其中。
關于高考之于個體命運的改變、校園安全、青春期情感的表達與安放,電影盡己所能地“點到”了現狀,釋放了情緒,直面了問題。
高考作為命題,同樣也是對青年人成長的命題,對社會進步的命題,對時代風貌的命題。無論是“過來人”與“正在經歷的人”,這是關于每個人的命題。
從這些角度看,每年的高考作文命題雖有不同,卻巧合地雷同。規定時間里,800字的作文是限時作業,而800字之外,作文教育卻是草蛇灰線、伏延千里。
幾天后,高考作文的話題會被沖淡,多年磨一劍的高考隨之結束。這個夏天,高考是終點,只是人生路上又一個節點而已。受到高考作文的啟發,把人生成功的標準延伸,就會發覺有好多戰場可以贏。
北京商報評論員 陶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