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國名校模擬高考作文題立意專家解析46
原標題:【備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國名校模擬高考作文題立意專家解析46
【備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國名校模擬高考作文題立意專家解析46
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國家的進步刻錄著青年的足跡、凝結著青年的奉獻。祖國呼喚青年擔當,時代賦予青年重任,時代的光榮屬于青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人民的幸福,是當代中國青年必須和必將承擔的重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上,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迫切需要當代中國青年具備迎難而上、挺身而出的擔當精神。
每一代青年都會留下屬于自己的青春印跡和時代答卷。新時代中國青年只有不斷增強責任感,明確自身對于國家和人民的責任,自覺把自身需要與社會需求相統一、把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相結合、把個體發展與民族振興相聯系,在激情奮斗中綻放青春光芒,才能擔當時代大任,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以上文字引發你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選角度,自擬標題;確定立意,明確文體;不得抄襲,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文題解析】:材料共兩段,第一段主要是談青年對國家的重要性:青年有理想,國家就有了發展的方向;青年有擔當,國家就有了發展的動力。這是青年對于國家的歷史意義。如今,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和如今面臨的各種挑戰,青年的現實責任也無比重要。材料第二段,則講述了青年面對時代重任,應當如何提高思想覺悟,如何付諸行動。
因此,我們在寫作時,不僅要從理論意義上闡述青年對于國家穩定和發展的重要性,還要聯系實際來談青年的具體價值。我們不僅可以從歷史人物、事件中找到依據,也可以從當下出發,討論當今青年的理想和擔當會對祖國的發展產生什么意義。在此基礎上,我們更應進一步,結合自身,思考當今青年應該為國家的發展付出什么行動。
立意:
1.祖國正當前行,我輩仍當奮進。
2.青年的奮進,才是祖國的進步。
3.以我輩之青春,書祖國之未來。
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注]圖1花盆上的文字為“不許長”;圖2樹桿上的文字為“不許修枝”。
請整體把握漫畫的內容和寓意寫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認識與評價、鑒別與取舍,體現新時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題解析】:這是一道漫畫作文題。
漫畫的名稱是“病梅”,“病”字提示了漫畫的諷刺意味。分析兩幅漫畫可知,“病”的原因在于人的強行干預,漫畫中的人,手持剪刀,不顧“梅”的發展規律,“剪”與“不剪”完全取決于人的意愿。所以漫畫意在批判諷刺一些人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強行壓制、或過分放縱其他事物的發展,甚至用強制的手段扭曲事物本性,破壞自然的生長與發展規律的行為,呼吁大家尊重自然規律,尊重事物本身生長與發展方式。
考生可以綜合闡述以上觀點,也可以將“梅”具體化,比如“梅”可以象征人才、自然環境、市場規律等等均可。具體內容可列舉社會上的諸多“病梅”現象,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危害,呼吁“病梅”當除,尊重規律,敬畏規律的正確做法。
參考立意:
1.“病梅”當除,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2.尊重規律,敬畏自然。
3.萬物有道,與道偕行
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白氏長慶集》中,有這么一段問話“問∶《維摩經·不可思議品》云芥子納須彌,須彌至大至高,芥子至微至小,豈可芥子之內入得須彌山乎”
問僧的人,是唐朝江州刺史李瀚。有一次,李渤問智常禪師“佛經上所說的‘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我看未免太玄妙吧,小小的芥子,怎能容納那么大的一座須彌山呢?這實在是太不懂常識了,是在騙人吧!”
智常禪師聽了李瀚的話后,輕輕一笑,轉而反問“人家說你‘讀書破萬卷’,是否真有此事”
“當然了!我何止讀書破萬卷啊?”李渤回答。
“那么你讀過的萬卷書,都存在哪里呢”智常禪師順著話題問李渤。
李渤抬起手,指著自己的頭腦說∶“當然都保存在這里了。”
智常禪師說∶“奇怪,我看你的頭顱只有椰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裝得下萬卷書呢莫非你也在騙人嗎”
李渤聞言,立即恍然大悟,豁然開朗。
以上故事中的“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雖是禪語,卻也可以表明一種“個體與世界”的存在關系。世界至大,包含無數個體,正如高廣的須彌山;個體雖小,卻也可以如芥子納須彌一樣,懷抱世界。作為高三的學子,你們即將走出高中校園,走向更加廣大的世界,那么小小的“你”和大大的“世界”會是怎樣的關系?請你以“我與世界”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受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題解析】:這是一道材料作文題。從題旨上講,意在引導考生思考個體與世界、時代的關系,隱含的意思在于考生對個體之外的世界有所關注、思考,繼之以行動上的擔當。作文材料中有兩部分關鍵信息點。一是故事材料部分,意在闡明關鍵句“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的內涵,引出小與大、個體與整體的關系;二是引導語部分,意在限制話題范圍,強調禪語"小"與"大"的關系要運用在"我"與"世界"的關系上,同時,結合故事材料語和引導語部分,“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中顯然更強調“芥子納須彌”部分,而“懷抱世界”與情境指令“高三學子即將走向世界”,更是表明學子要對外在社會、世界有參與意識。
此外,這也是一道關系型話題作文,寫作時有必要闡明二者的關系,體現“思辨”意識。
參考立意∶
以芥為舟,共渡世界之海,身如草芥,心懷世界壺中有天地,目前現今古
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
生活在消費主義和娛樂化環境中的一代人,被“精彩”慣壞了,越來越失去忍耐枯燥、在枯燥中學習知識的能力。這個時代的青年人,習慣了在爽快、碎片化的段子和資訊中消磨時間,“每個時刻都是喜悅的。但看完之后茫然若失,不知道自己獲得了什么。”有學者把這稱之為“青年人的童稚化”,它的標志之一是缺乏延遲滿足的耐心。
材料二:
美國久負盛名的專欄作家沃爾特·李普曼一生創作1000余萬字,這需要克服枯燥的強大意志。李普曼初出道時,他的老師威廉·詹姆斯就教育他對自己要有所強制:一個作家每天至少要寫1000字的東西,不管他是否愿意,甚至不管他有無東西要寫。
這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與聯想?請寫一篇文章,表達你的感悟與體驗。
要求:結合材料,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題解析】:材料一描述的是當下社會普遍存在著的“青年人的童稚化”現象,年輕一代缺乏“忍受枯燥”的意志與“延遲滿足”的耐心,習慣于“爽文化”“碎片化”資訊的裹挾。材料二敘述的是美國著名專欄作家沃爾特·李普曼克服枯燥、成就卓越的事跡,兩個材料構成正反對照的關系,其核心關鍵詞是“忍受、克服枯燥”。
兩則材料中都有重要語句或細節的提示,如材料一的“習慣了在爽快、碎片化的段子和資訊中消磨時間”“每個時刻都是喜悅的,但看完之后茫然若失,不知道自己獲得了什么”;材料二的“一個作家每天至少要寫1000字的東西,不管他是否愿意,甚至不管他有無東西要寫”,這些重要語句或細節提示考生:一個人要想學有所成、脫穎而出,就必須學會“忍受枯燥”,學會高度的自律、自制、自強,要具備自我挑戰與自我超越的意志力;而不可一味浸淫于膚淺的感官快樂之中。對枯燥的忍耐力,是一個優秀的人最深層次的素質,也是他們與平庸者最大的分野。無論是在職場打拼,還是科學研究,抑或是藝術創作,都須經過一番跌宕起伏的磨礪,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
寫作時,可以對當下青少年一代的生存、生活景觀進行審視,對自我成長與發展狀態展開反思,激發自律、自強、自勵,培養沉潛、專注的定力與堅持、奮發的進取精神。文體選擇方面,可采用記敘類文體(如散文、小小說),或議論文類文體(社會評論、演講稿、辯論詞、發言稿等),或者應用類文體(書信等)來完成寫作,立意構思時,應針對當前社會存在的“消費主義”和“娛樂化環境”等現實語境,回應亟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立意】
1.警惕在“爽文化”中消磨了忍耐枯燥、成就卓越的能力。
2.青年人要培養自己延遲滿足的耐心,才能讓自己變得不平庸。
3.要拯救缺失的耐心,必須延遲滿足感。
4.枯燥是成功必經的門檻,是卓越必要的鋪墊。
5、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今年8月,由于持續高溫干旱,重慶周邊地區先后發生山林火災,一場場山火“阻擊戰”打響,面對山火,滅火的方法各各不一,有用撲火工具進行人工撲打,邊打邊掃的,經濟而有效,但收不了大火,也可能帶來人員傷亡;有往山上運送滅火器、水等物資進行滅火的、滅火效率高,但很受道路限制,靠人工或摩托車運送,載運量有限;有用直升機直接到江里取水撲火的,但也有遠水一時救不了近火之感,成本也不小;也有砍掉林木,動用挖掘機開辟出隔離帶,以損失部分山林為代價的滅火方式,但成本高,進展慢,也破壞山體;云南消防指戰員還另辟蹊徑,采用火攻法,利用人工開辟的隔離帶進行點燒,主動燒出一片山林來阻止火勢蔓延,效果好,但“以火滅火”也不能隨便使用,首先要判斷天氣、風向,其次是點火的方式和時間……這需要專業。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受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題解析】:這是一道記敘性材料作文題。
作文材料是關于今年夏天重慶山火“阻擊戰”的。材料中說,“面對山火,滅火的方法各各不一”,然后介紹了各種滅火方法的優缺點。我們可以理解為,面對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應當從不同角度思考,采取多種方法來解決它,因為每種方法都有它的優缺點,所以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方法,這樣才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談到各種方法的弊端的時候,既有主觀的、人的因素,又有客觀環境等條件制約,還需要考慮成本、安全性、性價比等各種因素,由此我們可以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要重視主觀因素,又要考慮到客觀條件;還可以寫面對重慶山火,各方力量集思廣益,探索各種方法……總之,這個材料考生可以多角度思考,找出感悟最深的一個點來立意。
如寫“因地制宜,學會變通”,可以先概述材料,引出論點。主體部分可寫成層進式結構,可以從個人的變通,寫到企業的變通,國家的變通。個人可以寫袁隆平,企業可以寫華為,國家可以寫一國兩制。行文中一定要注意,“變通”的前提是要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作出合適的、合理的調整,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
參考立意
1.群策群力,眾志成城。
2.合適的就是最好的。
3.全面思考,探索創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