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高考滿分作文,全篇僅755個字,有30字閱卷老師“不認識”
語文作為三大主科之一,是廣大考生們最放心的科目,通常成績不會太低,但考生們雖然對語文很有信心,卻對語文試卷中的“作文題目”不太放心。
在高考中,語文科目總分高達150分,占到了高考總成績的20%,其中作文題目就高達60分,占據了語文總分的40%,但凡作文發揮不理想,語文也很難考出高分。
好在高考作文對考生的要求并不太高,只要字數達到800字以上,字跡工整且不跑題,作文得分基本上就在45分以上,文筆好的考生就更不用說了,50分以上也是小事一樁,不過高分作文雖然不少,但真正能在高考中取得滿分的作文卻很少有。
特殊的高考滿分作文,全篇僅有755個字
前面我們也提到了,高考作文的要求是800字以上,這也是高考作文的基礎門檻,但在2010年的高考中,就有這樣一篇特殊的高考滿分作文,全篇只有755個字,并不符合高考作文的條件。
既然不符合基本條件,那這篇作文又是如何取得滿分的?這主要還得益于寫出此佳作考生的“小心思”。
2010年高考結束以后,江蘇省閱卷老師在批閱語文作文的時候,發現了一篇很不一樣的作文,文章開頭就是幾句文言文,但這幾句文言文中,連學識廣博的閱卷老師也有好幾個字不認識。
雖然還在硬著頭皮往下讀,但越讀疑惑就越大,因為全部讀完以后,閱卷老師發現自己不認識的字居然多達30個,這可就嚴重影響到高考閱卷了,因此閱卷老師帶著復雜的心情,將這份試卷交給了閱卷專家組。
閱卷專家組拿到這份試卷以后,組長吳老師也表示很驚訝,雖然自己教授古典文學多年,但這篇文章也不能完全看懂,其中很多字雖然見過,但沒有用過,為了更好的批閱這篇作文,吳老師特地查詢了相關資料,還寫了2000多字的注解。
原來這篇通篇運用文言文的《綠色生活》,主要描寫的是21世紀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幻想著回到農耕時代的想法,這篇文章不僅切合高考的主題,而且寫文章的考生本人還非常有想法。
更為重要的是,文章通篇都采用了駢體古文,是一般高考生完成不了的作品,經過閱卷組老師研究以后,一致通過給出這篇文章滿分,就這樣,一篇在字數上沒有達標的高考作文殺出重圍,成為當年寥寥無幾的高考滿分作文之一。
寫出特殊滿分作文的江蘇高考生,原來只是農家小伙
能寫出這樣特殊的一篇高考作文,足以說明考生古文造詣之高,最初老師們都猜想這名考生應該來自書香世家,但結果恰恰相反,寫出這篇滿分作文的考生王云飛,原來只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村小伙。
王云飛出生于江蘇省如皋市下原鎮的文莊村,父母都是普通農民,并沒有帶給王云飛太多的書香影響,學習古文也是進入高中以后才開始的,研究古文不過3年,就已經能寫出這樣與眾不同的文章,足見其天分之高。
自從開始研究古文以后,王云飛就經常用古文來寫文章,每次寫作語文老師都會給出高分,但在高考以前,老師還是建議王云飛以穩妥為主,不太建議冒險嘗試,可王云飛是個天生的冒險家,在得到了媽媽的鼓勵以后,還是決定在高考考場上賭一把。
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在2010年的高考中,王云飛大獲全勝,在江蘇省高考滿分480分的情況下,考取了384分的好成績,超過當時的一本線29分。
本來高考成績就不錯,再加上滿分作文和古文造詣的影響,當時有兩所十分優質的985大學都來搶人,其中一所就是北京大學,另外一所是江蘇省的東南大學,這兩所大學都給出了可以任意選擇專業的條件。
雖說北大中文系全國有名,王云飛也在古文方面很有興趣,但最后并沒有選擇北京大學,而是選擇了東南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畢業以后,王云飛順利投身于建筑領域,并且不斷將中國古典文學和現代建筑相融合,還頻頻獲獎。
王云飛的大獲成功,家長和閱卷老師都有功勞
除了自身實力出色之外,王云飛的爸爸媽媽也對孩子提供了正面作用,特別是媽媽這個角色,鼓勵孩子想試就試,別讓人生留下遺憾,正是因為有了家人的鼓勵,才有了后來王云飛的成功。
其次,負責任的閱卷老師們也是王云飛命中注定的“貴人”,因為遇到了負責任的老師和閱卷組長等,這篇特色文章才沒有石沉大海,假設當時的閱卷老師對這篇文章嗤之以鼻,那結果可就完全不同了。
不過考生們要注意了,像王云飛一樣的特殊人才畢竟只有少數,大部分人都只是普普通通的高考考生,也沒能在古文方面有多高的造詣,所以在高考的時候還是應該以穩妥為主,切不可過分大膽的冒險,除非真的有把握。#教育原創星選榜#
今日話題:關于這篇特色的高考滿分作文,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