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高考作文題匯總-浙江篇(2004-2023年)
又是一年高考。
想起了高考往事。
自己是讀理科的,但是一直喜歡文科。因為我們那個高中要求我們班級讀理科,因為升學率高。但就業之后,我依然喜歡語文、歷史。如今從事工作雖然需要有強大的理性思維結構,但是內容呈現用到文科的情感。
今天高考的第一個新聞,莫過于作文題目。或許和傳統的科舉寫八股文,在我們心中有很深的種子在,所以作文題目備受關注。
也有段子說:因為數學最后一題都很難,所以大家都關注語文的最后一題,哈哈哈。
今天收集了2004年-2023年浙江省的語文高考題目。那么2003年以前的呢,我搜索了一下資料,浙江省算是從2004年獨立一天試卷,所以我的記錄從2004年開始。
如果你是浙江的考生,在評論區說說你是哪年高考的吧。
其他地方的語文試卷我也會收集,請期待。
2023年
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近年來,浙江省著力強化創新驅動,深入實施人才強省、創新強省首位戰略,深入實施“鯤鵬行動”“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等人才工程,全省高質量發展水平持續提升。
新時代浙江青年,在各行各業、不同領域開拓創新。如95后姑娘徐楓燦,在空軍航空大學刻苦訓練、滿分通過考核,成為我國陸軍首位初放單飛的女飛行員;90后青年工人楊杰,從一名普通的學徒工成長為“浙江工匠”,獲得浙江省勞動模范稱號;之江實驗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團隊,35歲以下成員占比近九成,勇闖國內智能超算領域“無人區”,斬獲超算應用領域的國際最高獎項——戈登貝爾獎……以上材料對你未來發展有什么啟示?請寫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襲、套作。2023年
有人把得與失看成終點,有人把得與失看成起點,有人把得與失看成過程。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2023年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社會也可能會賦予我們別樣的角色。
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會產生。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2023年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有一種觀點認為:作家寫作時心里要裝著讀者,多傾聽讀者的呼聲。
另一種看法是:作家寫作時應該堅持自己的想法,不為讀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創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將如何對待你的“讀者”?
根據材料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看法。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選,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2023年
浙江大地,歷史上孕育過務實、知行合一、經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實處、燦爛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浙江精神。在與時俱進的浙江文化滋養下,代代浙江人書寫了一個又一個浙江故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浙江傳奇。作為浙江學子,站在人生新起點,你有怎樣的體驗和思考?結合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2023年
有位作家說, 人要讀三本大書: 一本是“有字之書”,一本是“無字之書”,一本是“心靈之書”。對此你有什么思考?寫一篇文章,對作家的看法加以評說。
2023年
網上購物,視頻聊天,線上娛樂,已成為當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業內人士指出,不遠的將來,我們只需要在家里安裝 VR(虛擬現實)設備,便可以足不出戶地穿梭于各個虛擬場景: 時而在商店的衣帽間里試穿新衣, 時而在診室里與醫生面對面交流,時而在足球場上觀看比賽,時而化身為新聞事件的“現場目擊者”......
當虛擬世界中的“虛擬”越來越成為現實世界中的“現實”時,是選擇擁抱這個新世界,還是刻意遠離, 或者與它保持適當距離?對材料提出的問題, 你有怎樣的思考?寫一篇論述類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②標題自擬。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2023年
古人說:“言為心聲,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則為文急促,品性澄淡,則下筆悠遠, 這意味著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的人品應該是一致的。 金代元問好《論詩絕句》 卻認為“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藝術家筆下的文雅不能證明其為人的脫俗。
根據此材料寫一篇作文。
2023年
門與路永遠相連,門是路的終點,也是路的起點,它可以擋住你的腳步,也可以讓你走向世界。大學的門,一邊連接已知,一邊通向未知。
學習、探索、創造是它的通行證。大學的路,從過去到未來,無數腳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淺,有的很深。
綜合上述材料,結合你的額所思所感,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23年
豐子愷說,孩子的眼光是直線的,不會轉彎的。英國作家說,為什么人的年齡在延長, 少男少女的心靈卻在提前硬化。美國作家說,世界將失去海底王國,一般失去偉大的王國就是成人。
根據材料作文。
2023年
臺灣女作家劉繼榮在博文上說, 她上中學的女兒成績一直中等, 但是卻被全班學生全票推選為“最欣賞的同學”,理由是樂觀、幽默、善良、好相處、守信用等。她開玩笑地對 女兒說:“你快要成為英雄了?!迸畠簠s認真地說:“我不想成為英雄,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辈┪囊鹆藦V大網民的熱議。
網民甲:坐在路邊鼓掌其實也挺好。
網民乙:人人都在路邊鼓掌,誰在路上跑呢?
網民丙:路邊鼓掌與路上奔跑,都應該肯定。
從上述網民的議論中,選取一種看法,寫一篇文章,你可以講述故事,抒發情感,也可以發表議論。
2011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錢學森、袁隆平、宗慶后、張藝謀、馬化騰、劉翔 他們是不同時代不同行業的成功者,有無數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隨其后。他們做過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寫進了種種勵志讀本,然而,他們的成功很難復制,因為時間在變,萬物在變,一個人成功的賦予也在變。
時間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初夏秋冬,四時更替。物理時間隨著時鐘的指針分分秒秒匆匆地流逝,而人生的時間,則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疊而成過去,由錯錯對對的選擇建構而成未來。所以,人生的真諦不在復制別人的成功,而是認識自己,在合適的時間里做好該做的事!
根據上述材料的含義,以“我的時間”為標題,寫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2010年
傳說有的雛鳥長大后,會銜食喂養衰老的母鳥。人們把此現象稱作“反哺”。
人類社會也存在類似現象。年輕一代對年長一代的文化影響被稱之為“文化反哺”。千百年來,在以父輩對子輩施教為主流的正統傳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猶如潛流,隱而不 顯。但在迅疾變化的當今世界,年輕人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們在科學知識、 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審美情趣等各個方面,越來越明顯地影響著年長一代,施教者與 受教者之間,角色常常發生轉換。
請針對上述現象及所反映的問題,以“角色轉換之間”為標題寫一篇文章。你可以講述故事,抒發情感,也可以發表見解。
2009年
不要問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著你; 不要問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牽著你。
我是你的一片綠葉, 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春風中告別了你, 今天這方明天那里 。無論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總是投向你, 如果我在風中歌唱,那歌聲也是為著你 。 不要問我到哪里去, 我的路上充滿回憶 。請你祝福我, 我也祝福你 這是綠葉對根的情意 !
根據歌詞所表達的主旨,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與閱讀積累,寫一篇文章??梢詫懽约旱慕洑v、感受和見解,可以講述身邊的故事,也可以發表評論。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襲。
2008年
都市和鄉村,是我們棲居的空間;都市生活和鄉村生活,是我們平凡的生活。當我們從平凡中回望時,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觸和期待。
請以“觸摸都市”或“感受鄉村”為題,寫一篇作文,可講述你自己或身邊的故事,抒發你的真情實感,也可闡明思想觀點。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選。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 800 字。④ 不得抄襲。
2007年(這是我那年的高考作文)
還記得你的童年嗎?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麗的夢想、單純的快樂似乎在一步步離我們遠去。
蒼茫的叢林間,瑪雅文化湮沒了;絲綢古道上,高昌古國消逝了。人類在消逝中進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悵惘,也有"誰道人生無再少"的曠達……
讀了上面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請以"行走在消逝中"為話題寫一篇作文,可講述你自己或身邊的故事,抒發你的真情實感,也可以闡明你的思想觀點。
2006年
據《列子》記載:子貢倦于學,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無所息.”古今中外,還有諸多相關的論述,
例如:
人就是不斷地進行創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樂的最好辦法。(康德)
我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來年于天宗——勞農夫以休息之。(《呂氏春秋》)
休閑不是偶爾玩一次一次,而應是人們三分之一的生活。
人們應該學會超前休息,也就是說在疲勞之前,適當休息效果最佳。(醫學專家)
讀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請以生無所息/生有所息 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芍v述你自己或身邊的故事,抒發你的真情實感,也可闡明你的思想觀點。
注意:1、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可任寫一個方面,、也可兼寫兩個方面;2、立意自定,角度自選,題目自擬。3、除詩歌外,文體不限。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襲。
2005年
話題作文:
唐詩曰一葉落而天下知秋,宋詩說春色出墻來。
“一葉飄落而知秋 一葉勃發而見春”尋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縮影,無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請以一枝一葉一世界為話題作文。題材詩歌除外。
2004年
有關部門調查顯示:
某省公眾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總體達標僅為7.5%,與該省的經濟發展頗不相稱。
該調查認為:人文素養反映了一個人的基本修養和品質,體現了人們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價值觀;缺乏人文素養、失落人文精神,必然會制約個人乃至社會、國家、民族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們在建設物質家園的同時,應高度重視精神家園的建設。
讀了上述材料,你有些什么想法呢?請以人文素養與發展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以記敘見聞、經歷,談談體驗、感受,講述故事,發表議論,展開想象,抒發感情等。
注意:
1.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試題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
2.立意自定,角度自選,題目自擬。
3.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4.不少于800字。
5.不得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