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導議論文必備寫作技法——深刻效應
【以下內容來源于語文報。本號尊重原創,公益推薦,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系我們刪除。】
素材加工法:深刻效應
*(一)在“面”上突破求深刻
所謂“面”上突破,就是整體把握素材,全面思考和分析素材,善于聯系、聯想,推而廣之。如運用《洋“大白”同心抗疫》這則素材時,我們就可以在“面”上突破求深刻。具體操作是,先進行整體把握,梳理寶云的言行可知:她酷愛中國文化,在中國工作;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被隔離得到幫助;新一輪疫情中她主動報名成為志愿者;交流的障礙和生活的困難阻擋不了她的奉獻。我們可以深入思考:寶云為什么會主動報名做志愿者?為什么困難重重她不改初心?因為熱愛,因為感恩,更因為跨國之間的友誼,從而可以提煉出“兼相愛,共命運”的深刻主題,升華主旨。
片段示范
寫作主題:休戚與共,同心抗疫英國詩人約翰多恩說:“沒有人是自成一體、與世隔絕的孤島,每一個人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分。”可見,人不是獨立存在的,世界是互相聯系的整體。無論我們來自哪國、身處何地、信仰如何,實際上已經處在一個命運共同體中。只有同舟共濟,互幫互助,才能共創美好的未來。當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摩洛哥籍女孩寶云主動報名,成為一名社區志愿者。盡管交流困難,但她仍然克服困難,積極主動,為中國的疫情防控貢獻力量。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了同心抗疫的力量。“疫情之下,沒有什么中國人與外國人的區別,我們都是一家人,我們應該團結一心共同抗疫。”她的話語,道出了人類患難與共的心聲。一句話點評:上面的片段是整體把握素材、從面上突破求深刻的典型,從摩洛哥籍女孩寶云事跡入手,挖掘出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刻內涵。
*(二)在“點”上挖掘變深刻
所謂“點”上挖掘,就是抓住素材的某一個側面進行挖掘,得出比較深入的結論。主要途徑就是從具體的素材中選擇一個點,進行定點鉆探,抓住一點,不及其余。為此,我們有必要對所提供的素材進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在剖析事理的基礎上,選擇定點,從而挖掘出發人深思的本質內涵,推進文章論證的深度。如運用《風雪中溫暖的中國好聲音》這則素材時,我們就可以從“換位思考,關愛他人”這一“點”上進行充分挖掘,寫出深刻的意蘊來。
片段示范
寫作主題:換位思考,關愛他人在生活中,換位思考十分重要。所謂“換位思考”,就是不居高臨下,對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態度,行事之前要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對方,是否愿意受到這種對待,如果不愿意,那么我們就不能以此對待他人。換位思考能夠更好地理解他人,也有助于更好地溝通。它既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關愛。就像這個冬天,在北京昌平宏福苑封閉小區里舉辦的“演唱會”,就體現了換位思考。疫情蔓延,小區封鎖,居民自然抑郁煩躁,焦慮不安,可我們的抗疫人員卻冒著嚴寒,頂著風雪,將一輛平板貨車改造成簡易“舞臺”在小區內舉辦演唱會,這是多么溫馨而感人的場景。歌聲將大雪融化,也融化了人們的煩憂。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可缺少換位思考。理解至上,與人為善,只有這樣,人與人之間才能變得更加和諧。一句話點評:文章只是選取了素材中的一個點進行挖掘,闡明了“換位思考,關愛他人”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在獨特視角上顯深刻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任何一則素材,其意蘊往往是多元的、立體的,我們觀察素材的角度也應該是多元的。視角獨特、新穎,才能抓住讀者的心。對素材的運用也一樣,只有視點獨特,才能使立意深刻。選擇獨特的視角,主要是指避開老生常談的視角,選擇富有新意的視角;避開人的視角,選擇物的視角;避開詞語的基本義,選擇詞語的引申義、比喻義、象征義等。如運用《悟空圈》這則素材時,我們就可以圍繞“圈”字做文章,入“圈”而進,破“圈”而出,也就是由實到虛,由現象到本質進行挖掘。“圈”不只是簡單具體的線條,同時又是抽象的精神。“圈”是畫在地上的,同時又何嘗不是畫在心里?“圈”代表著限制與約束,更是安全與防護。“圈”是一個小創意,又何嘗不彰顯大智慧?只要充分展開聯想,就能找到《悟空圈》這一素材的獨特視角。
片段示范
寫作主題:小創意折射大智慧最近,“悟空圈”火遍了朋友圈,見過之后,令人感嘆。不僅可“圈”可點,更讓人感到創意無限,智慧無窮。湖南省張家界市一核酸檢測點,醫院工作人員不僅用護欄隔出了排隊通道,還在地面上畫上圓圈,每個圈相隔1米。隨著隊伍前進,市民就從一個圓圈進入另一個圓圈,確保始終保持1米距離。這種新思路、新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證了1米安全距離,安全感很足,有效阻斷了病毒傳播路徑。與其他防護措施相比,更容易在社會公眾中產生共鳴。由此,我們不禁聯想到一些單位與部門的工作方法,簡單而粗暴,刻板而冷漠,陳舊而低效,缺少人性化與實用性。這樣的結果可想而知。工作做到位,方法很重要。沒有方法,就是瞎干、蠻干,收效適得其反。多看看“悟空圈”,“圈”小而意豐,小創意中盡顯大智慧,對我們無不是一個有益的啟迪。一句話點評:片段選取了素材中的一個獨特視角進行開掘分析,著眼“圈”字展開聯想,聯系社會生活實際進行論述,啟人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