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革新
這是我初中的最后一個暑假。
畢業考試剛剛結束的時候,我懷著滿腔熱情看古文、讀《53》上的閱讀,還和同學一起探討高考的閱讀文章。總之,那時的我對于學習,或者說語文學習,有一種激情,在能夠充分感受到自己的努力的考試后。后來,逐漸地看電視,然后在電腦上看,直到看完,感到無聊。
我不由得想到:以前的暑假,我是怎樣過的?
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僅僅記得在一段漫長的日子過后,有做一本小書,那時在寫數學的應用題,寫答的時候把整道題目都抄了下來;
二年級的時候,忘了;
三年級的時候,寫日記,每天都要求寫,所以有時一天會寫幾篇。那時,只有假期的前幾天,我在做日記以外的作業,那時的我,也有著激情,也許是每一天;
在眾多的假期記憶里,我記得,和鄰家的妹妹做過手工,提前做過未學的乘法題,歡天喜地地獨自整理過書柜,還游過泳,堆過雪人。
再后來,到了小學的最后一個暑假,我扎千紙鶴,做成串,還有小花和船;我看高中的學習網,翻自己沒有認真背過的資料;后來清理這六年的書籍。
那么,余下的日子,我在做什么?
很簡單,看大人洗衣做飯、折菜洗碗,自己也會偶爾小試牛刀;翻書柜、看書,也成了我大多時候的消遣;然后,再翻翻柜子,找些有趣的玩意兒,擺弄擺弄;又或是,疊疊衣服,確切的說,把衣柜掏空,再填滿。
而如今,我沒有作業,也沒有學習的激情,更沒有一種動力叫我去做上述的事,我累了,心也是。
現在的減負減壓,使我的暑假作業量相比小學,少了好幾番,比如小學500字的作文20篇,現在最多不過兩篇,但是,快樂也少了好幾番。不知是各種科技產品的風靡,還是“努力學,放開玩”榨干了我們的激情,對于學習,變得冷漠了。
冷漠在于上課,老師是板著臉的,還不時給一些學生來點恐嚇,下課,背書,不用多說。一天最放松的時候,就是放學抄作業的時候,當然,僅于我而言。為什么是這樣?三個字告訴你:叛逆期。再后來,畢業考試,老師邊笑容滿面,無論是燦爛的,還是淡淡的,每一個老師都是如此。真情、愛,并不缺少。只是有一層隔膜,為了我們而存在。
一個契機,使我有了一段時間的快樂、激情:電視機壞了。
那晚,我本著消磨時間的態度,和家人一起繞去了離家較遠的公園,知道時間漸晚。回家后,我拿起日歷,讀完了上面的詩,還寫了幾首,讀完,這是幾年來,我所不敢想的事。然后,又用手機上的軟件,在詩名、作者不知,還有無網的情況下,找到了王之渙的《涼州詞》,隨后,又背了英語。只有到該睡的時候,沒有這種欲望,翻來覆去,輾轉反側,不過,也不記得自己在想些什么。這或許是一種半休眠的狀態吧。
至今為止,我的暑假就是這樣,未來的假期,怎樣度過,我不知道。隨心而為,這是對自己的信心,還有一種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