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讀后感10篇
昆蟲記讀后感10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昆蟲記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昆蟲記讀后感1
寒假期間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作家。這本書中,介紹了一種又一種的昆蟲,描繪了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你們探究死亡,而我卻是探究生命。”
法布爾對昆蟲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他的《昆蟲記》也讓我在讀時仿佛自己就是一只在旁觀的昆蟲。每一只昆蟲都有人一樣的情感。如:“已經慌了神的蝗蟲,完全把?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一招忘到腦后去了。” 在讀《昆蟲記》時,我甚至能想象昆蟲在活動的畫面。
法布爾再探索大自然的過程中一定遇到很大的困難,但是再大的困難也沒有擋住他探索的道路,我嘆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
這本書洋溢這一種精神,那就是求真,法布爾對于真理的探尋值得我們學習。
昆蟲記讀后感2
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跡了;一個人一生專為“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跡;而這些寫“蟲子“的書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后還會在讀書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轟動,更是奇跡中的奇跡。
這些奇跡的創造者就是法布爾。
時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90年代末,中國讀書界再度掀起“法布爾熱“,書市上幾種《昆蟲記》的摘譯本、縮編本都大受歡迎。
《昆蟲記》的確是一個奇跡,是由人類杰出的代表法布爾與自然界眾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書。這樣一個奇跡,在人類即將邁進新世紀大門、地球即將迎來生態學時代的`緊要關頭,也許會為我們提供更珍貴的啟示。
昆蟲記讀后感3
今天,我給大家推薦一本有趣的書,書名叫《昆蟲記》。
《昆蟲記》是法國作家法布爾寫的。他從小喜歡昆蟲,書里面介紹了各種各樣的昆蟲的生活和它們千奇百怪的興趣愛好。
書中把昆蟲寫得活靈活現,讓人很容易了解到這些昆蟲的外貌和特點。法布爾描述了小甲蟲為它的后代做出無私地奉獻,為了后代操碎了心。還有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的進食,只不過動作慢了。這是多么生動有趣的語言呀!
在法布爾的筆下,這些小昆蟲顯得多么可愛呀!
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我知道法布爾從小喜歡昆蟲,從《昆蟲記》里可以學到這么多的昆蟲知識,它是一本昆蟲界的“百科全書”!
昆蟲記讀后感4
杜甫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莎士比亞)。
翻開《昆蟲記》我就被文中的“我”的行動吸引。文中主要描寫“我”愛好觀察昆蟲,有一次作者觀察蝗蟲,現在人們都說蝗蟲是害蟲,可是文中作者可不這么認為,雖然蝗蟲吃農民種得糧食,可是沒有蝗蟲,就沒有肉質鮮美的火鳥。
雞也喜歡吃蝗蟲,有時候大人也給小孩吃蝗蟲。
現在時代,人們很少自己去發現。
現在都習慣上網查閱資料,科技發達了,人卻更懶了。我要學習作者善于觀察、善于發現,自己不斷發現新的東西。
昆蟲記讀后感5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
這是一本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么奇異有趣的故事啊!
這本書使我十分著迷,原來昆蟲世界有這么多的奧秘,我知道了:凌晨,蟬是怎樣脫殼,屎殼郎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昆蟲記》使我第一次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
昆蟲記讀后感6
近幾日,我讀完了一本名叫《昆蟲記》的書。主要講了蜘蛛、蟋蟀、蝴蝶和蜜蜂等昆蟲的生活習性。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蟋蟀。
蟋蟀建筑住宅非常謹慎,一定要排水優良,并有溫和的陽光,他不利用現成的洞穴。蟋蟀的洞穴是靠自己一點一點挖掘的,從大廳一直到臥室。洞穴大約一指寬,九寸深。
蟋蟀建筑住宅應該要用上10天半個月吧!它好有耐心,如果我是蟋蟀就直接找一個現成的洞穴住進去。我可沒有耐心建那么久。
我做什么事都沒有耐心,總是急于求成。寫作業、看書、畫畫……我都心急如焚地想趕快把他們弄完,有時候毛毛躁躁結果并不理想。每天放學我就會抱怨作業太多,可是又不能不寫,急急忙忙寫完的作業錯誤也很多。媽媽常常告訴我:“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只有充足的知識才能走向成功的道路。”我也明白了,一切的成功都需要堅定的信念和耐心去一步步完成。
我以后也應該像蟋蟀學習,磨練自己的耐心,遇事要靜下心來仔細認真的完成。
昆蟲記讀后感7
《昆蟲記》是一本記錄昆蟲知識的書籍,我很喜歡它。
我感興趣的昆蟲有蜜蜂和狼蛛。
勤勞的蜜蜂具有很強的認路能力,它們不管飛出多遠都能克服重重困難飛回自己的巢穴。我覺得可能是蜜蜂可以記住它們的巢穴位置,也可能是它們想念蜂巢里自己的小寶寶和香甜的蜂蜜。
狼蛛有兩顆毒牙,它的捕食方式是等待時機再偷襲獵物。一個狼蛛媽媽每次可以生出200多個小寶寶,并且把它們都背到自己的背上,到處活動。到三月的時候,它會選擇陽光明媚的一天,來和自己的寶寶們告別。因為這個時候,它的寶寶們才足夠強壯了,可以獨立生活了。
這兩種昆蟲,它們都很愛自己的家和小寶寶。母愛是偉大的,可以給寶寶們筑造一個愛的天堂,我們不管走多遠也都要想念自己的家,因為那里有我們最親的人。
昆蟲記讀后感8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昆蟲記)。這本書上的作者通過仔細觀察,多次試驗,細致地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
就是因為這樣,這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如:蟑螂的大腿下面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后面,還長著一些大牙,一共有三顆。金步甲吃東西時還分帶刺的毛毛蟲和不帶刺的毛毛蟲,二十五只金步甲平均每天就可以吃到一百五十條毛毛蟲。螢火蟲也分兩類,雌螢與雄螢,
昆蟲記讀后感9
寒假里,我看了《昆蟲記》這本書。這本書是法國的法布爾寫的。書中介紹了各種各樣的昆蟲,讓我來給你們介紹一種吧!
螳螂,是一種綠色的昆蟲,很像螞蚱。如果你認為它是螞蚱,那么你就大錯特錯了。螳螂比螞蚱大,而且多了兩個大鉗子。
螳螂看上去很溫和,事實上,它是個冷面殺手。螳螂會藏在草叢里,它綠色的身體,可以讓它隱身。如果哪只不小心的小昆蟲跳進了草叢,那么,螳螂就會亮出大鉗子打下去,可以將獵物殺死,美美地飽餐一頓。
我看了《昆蟲記》,對昆蟲的了解又增加了不少。以后,我還要看其他動物方面的書,增長更多的知識。
昆蟲記讀后感10
暑假里我翻開《昆蟲記》這本書,法布爾介紹了許多形形色色、聰明的昆蟲,其中有勤勞的蜜蜂,有經常去法布爾的松樹上搞破壞的松毛蟲,還有看起來溫順但其實是食肉類的螢火蟲。這些昆蟲各有自己的特征和習性,也有它們各自的優缺點。
法布爾通過幾十年如一日細致入微的觀察,甚至被昆蟲叮咬也毫無察覺,終于寫成了《昆蟲記》這本震撼世界的巨著。法布爾把筆下的每只“主人公”蟲蟲都描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在書中,他好似帶著我來到了他的荒石園,仿佛在蹲在那里觀察的人不是他,而是我,這讓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一捧起它就很想一口氣看完。并且,法布爾還通過這本書引領我去思考了很多道理,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研究科學是沒有捷徑的,哪怕是再小的研究,都需要有鉆研的態度,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
《昆蟲記》真是一本富有情趣的科普書,你也快去書中領略一下每種昆蟲的風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