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才是人生讀后感
苦才是人生讀后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苦才是人生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苦才是人生讀后感1
走到生命的哪一個階段,都該喜歡那一段時光,完成那一階段該完成的職責(zé),順生而行,不沉迷過去,不狂熱地期待著未來,生命這樣就好。不管正經(jīng)歷著怎樣的掙扎與挑戰(zhàn),或許我們都只有一個選擇:雖然痛苦,卻依然要快樂,并相信未來——白巖松
喜歡白巖松的這段話,而讀了《苦才是人生》一書后,感覺其實道理是一樣的。整本書都在講心的修煉,學(xué)習(xí)佛法,修煉心的菩提,讓自己能更智慧地面對人生。
苦樂皆由心造
”面對同樣的半杯水,悲觀者會傷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樂觀者會滿足于杯子一半是滿的。“索達吉堪布上師一語道出了苦與樂的真諦。一個人的人生是苦是樂,并不是由外境決定的。所以,我們不論身處什么環(huán)境、不論遇到什么挫折,與其一味地抱怨外境,倒不如靜下來調(diào)伏自心。不執(zhí)見、不癡迷,內(nèi)心才能寧靜。明白自己的心就是世界,外在皆是由心造!
不求以心換心,但求將心比心
世間人常說:”不求以心換心,只求將心比心。“又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愛自己,也愛別人,才能體現(xiàn)出生命的最大價值。對他人懷有一顆仁愛之心,是一種善意的情感。惟有如此,我們才能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才能生活的很輕松,快樂、美好和幸福才會永遠相伴。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要教育學(xué)生、要與家長溝通、要與同事交流、要與親朋好友相處,其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就是真誠,學(xué)會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體會,用心去愛,也是就常說的”將心比心,以心換心“。
以寬容之心度他人之過: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fēng)平浪靜。對于別人的過失,必要的指責(zé)無可厚非,但能以博大的胸懷去寬容別人,就會讓世界變得更精彩。
修心是一門技術(shù)
任何一個人的升沉、苦樂、正邪……都是由心決定的。
修心,是快樂人生的第一門功課。只要心光明,哪怕周遭長夜漫漫,人生也能充滿光明。只要心溫暖,哪怕天地寒風(fēng)凜冽,人生也能始終溫暖。只要心淡定,哪怕生活顛沛流離,人生也能安如泰山。只要心端正,哪怕路上山重水復(fù),人生也能堅守正道。只要心透徹,哪怕世界混混噩噩,人生也能保持透明。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唯淡泊可以明志,唯寧靜可以致遠!
最后一句偈語與書友共勉: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苦才是人生讀后感2
最近閱讀了一本書《苦才是人生》,這本書是由著名的藏傳佛教大師索達吉堪布所著。索達吉堪布——藏地偉大的佛學(xué)上師,被譽為“當(dāng)代玄奘”。
作者在序言中寫到這樣一句話:“認識人生之苦,才能找到幸福。”對于這一句我感同身受,在我們的一生中,唯一不變的,就是什么都在變。位高權(quán)重會一落千丈;生死相許的,會勢同水火;合家歡聚的,會曲終人散;壽比南山的,會撒手人寰。一切的美好都難逃變化,變化會給我們帶來痛苦。這才是“人生皆苦”的真諦。所以將人的一生分成十份,不稱心之時會占八、九份。如曾國藩言“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苦才是人生》這本書中,向我們講述了很多藏傳佛教中解決痛苦的不同方法。其中記憶最深刻的一句話是:“苦難,到底是財富還是屈辱?當(dāng)你戰(zhàn)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當(dāng)苦難戰(zhàn)勝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人生在世,起起落落,有高峰就會有低谷,磕磕絆絆也是尋常之事。苦難,它是障礙,是難關(guān);卻也是機遇,是挑戰(zhàn),關(guān)鍵是你如何去看待它,所謂一念起則萬法生,當(dāng)你把苦難當(dāng)成修行,當(dāng)成是通往成功之路的考驗,則會有很多解決痛苦的不同方式,戰(zhàn)勝它,其實并不難!
大師書中這樣寫道:“面對同樣的`半杯水,悲觀者會傷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樂觀者會滿足于杯子一半是滿的。”索達吉堪布上師一語道出了苦與樂的真諦。一個人的人生是苦是樂,并不是由外境決定的。在我們的人生中,抱怨工作環(huán)境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把所有工作中的煩惱與不快歸根于工作崗位的不好,卻較少捫心自問:我的心境怎么啦?堪布上師告訴我們,與其一味地怨天尤人,總想改變外境來讓自己快樂,倒不如靜下來調(diào)整自己的心,比什么都管用。
非常喜歡書中那位國王夢中的一句話:“一切都會過去的。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不可能一帆風(fēng)順,對于種種得失榮辱,用不著放在心上,因為,一切都會過去的。”寵辱不驚,笑看成敗,這是人生的一種境界。書中還有很多令人尋味的道理,我們要慢慢去學(xué)習(xí)去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