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寫信的結尾格式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寫信的結尾格式篇一
關于古代朋友間書信格式范文_金融/投資_經管營銷_專業資料。關于古代朋友間書信格式范文自春別至冬:春初話別,倏忽歲寒。鳥弄春園,折楊柳而握別, 驛馳冬嶺,撫梅萼以增懷。 自夏別至秋:麥天一別,容易秋風。昔聽蟬鳴青槐,方攄別意......
古代文言書信格式范文研讀 古代文言書信格式詳細舉要(供參考學習) 稱謂后附提稱語...
古代家書范文欣賞古代家書的格式寫書信要注意事項:地位、抬頭、分行、稱謂、結尾。所謂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稱謂寫于起首頂頭第一行。發信人的署 名在全張信箋的二分之一以下。抬頭是指舊式書信,對年長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
古代寫信結尾的格式范文書信結尾的格式結尾的習慣寫法有兩種:(1)在正文寫完之后,...
書信的標準格式范文書信格式范文圖一、稱呼:要根據寫信人與收信人之間的關系來決定。...
---精選公文范文--- 中國古代書信格式 和書信用語篇一:古代書信用語大全 古...
寫信的結尾格式篇二
上面的那封信就是把“的位置弄錯了。
如果不寫“此致敬禮”,也可以寫其他的祝福語,也要頂格來寫,表示尊敬、祝頌之意。
5、署名和日期:是書信的最后一行,署上寫信人的姓名。署名應寫在正文結尾的右方空半行的地方。例如給媽媽寫信,一般會寫“你的兒子xx”。
日期另起一行,寫在署名的下面,占據信紙右下角的位置。
有一個順口溜,提供給大家,總結得很好。
第三、除了日常的親朋好友之間的書信之外,還有一些公務書信,比如介紹信、表揚信、慰問信、致敬信、感謝信等,格式上大同小異,只不過這些公文信件要加一個標題。如“表揚信”等等。看下圖
第四、除了書信的內容之外,我們還要注意信封的寫法。
收信人的地址要寫在上方,中間寫上收信人的名字,寄信人的地址寫在最下邊,注意要寫上郵政編碼。
寫信的結尾格式篇三
1.敬稟者、跪稟者、即稟者:寫信人自稱是恭敬地稟陳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稟告的話,用于致父母尊長的信,如“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
2.敬啟者:寫信者自謙為恭敬地陳述事情的人,表示請對方允許自己告訴下面所寫的內容。既可用于同輩,也可用于下對上。
3.謹啟者:謹,是謹慎、鄭重的意思。用于同輩。
4.徑啟者:徑,這里是直截了當的意思,一般公私書函通用。
5.拜啟者:拜,表敬詞。用于友朋往來書信。
6.敬呈者、謹呈者:皆用于下對上的公私書函。
7.懇啟者:用于平輩,表示下面信文將寫求助于對方的內容。
8.茲啟者:茲,這里,現在。茲啟,意即今在此陳述。態度客觀平和,不含明顯敬意。
9.哀啟者:向親友報喪的書信用此。
10.復稟者:用于對尊親或上級的回信復稟。
11.再啟者:用于對平輩的回信復稟。
12.專啟者:用于專談某實事的書信。
寫信的結尾格式篇四
即古代鏡子,有審察的意思。用作書信提稱語,就是請閱看的客氣說法。
1.垂鑒:含居高臨下之義。
2.賜鑒:上給予下叫做賜。
3.鈞鑒:古以鉤陶喻國政,后稱宦官多冠以鈞宇。
垂鑒、賜鑒、鈞鑒,多用于對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尊
4.尊鑒:可用于尊長,也可用乎輩。
5.臺鑒:適用較廣,“臺”有“高”義,對熟識或不熟識的尊長、平輩,皆可使用。
6.勛鑒:對身居高佼、有功勛業績者,可用。
7.道鑒:對道德君子、望重學者,可稱。
8.大鑒、英鑒、偉鑒、雅鑒: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義,宜用于友朋往來書信。
9.惠鑒:就是賞閱的意思,但語意分量較“賜鑒”為輕,適用于一般書信,師長對已獨立的后輩學子,也可用此客套。
10.慈鑒:致母親,可稱。
11.愛鑒:夫妻,或情意親密的男女之間,可用。
12.雙鑒:給友朋夫婦二人之信。
13.芳鑒:女子間往來書信。
14.禮鑒:給居喪者信。
15.公鑒、共鑒、同鑒:用于致團體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書“諸先生共鑒”等。
寫信的結尾格式篇五
1.初次見面說“久仰”; 2.麻煩別人說“打擾”;
3.陪伴朋友說“奉陪”; 4.贊人見解用“高見”;
5.歡迎購買用“光顧”; 6.稱人家庭用“府上”;
7.向人祝賀說“恭喜”; 8.求人原諒說“包涵”;
9.客人到來用“光臨”; 10.與人分別用“告辭”;
11.歸還原物用“奉還”; 12.老人年齡用“高壽”;
13.請人勿送用“留步”; 14.等候幫忙說“勞駕”;
15.看望別人用“拜訪”; 16.請人解答用“請教”;
17.贈送作品用“斧正”; 18.很久不見說“久違”;
19.請人指點用“賜教”; 20.求人方便說“借光”;
21.中途先走說“失陪”; 22.托人辦事說“拜托”;
23.對方來信用“惠書”; 24.道己家里用“寒舍”。
寫信的結尾格式篇六
頃誦華箋,具悉一切。 忽奉手教,獲悉一是。
奉誦鈞諭,向往尤深。 頃獲大示,井所賜物。
惠書奉悉,如見故人。 幸承明教,茅塞頓開。
披誦尺素,謹表葵私。 數獲手書,至感厚愛。
展讀瑯函,甚感盛意。 接閱華簡,幸叨莫逆。
捧讀德音,喜出望外。 大札敬悉,稽復乞諒。
暌違日久,拳念殊殷。 久疏通問,時在念中。
一別經年,彌添懷思。 前此一函,想已達覽。
惠書敬悉,情意拳拳。 接獲手書,快慰莫名。
昨得手書,反復讀之。 諭書敬讀,不勝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頃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為念。 前上一函,諒已入鑒。
喜接來函,欣慰無量。 頃奉惠函,謹悉一切。
頃接手示,如見故人。 得書甚慰,千里面目。
得書之喜,曠若復面。
手教敬悉,詞意深美,一啟蓬心。
正切馳思,頃奉華翰,快慰莫名。
頃得手示,欣悉康泰,至為寬慰。
數奉手書,熱摯之情,溢于言表。
頃奉手教,敬悉康和,至為欣慰。
久未聞消息,唯愿一切康適。
手書已接多日,今茲略閑,率寫數語。
蒙惠書并賜大著,燦若河漢,拜服之至。
迭接來示,因羈瑣務,未及奉復,深以為歉。
臺函奉讀多日,未即修復,萬望海涵。
欣奉惠書,敬聆喜訊,不勝忭賀。
接讀手書,知君抱恙欠安,甚為懸念。
久慕鴻才,今冒昧致書,以求教誨。
別來無恙,久不晤見,甚念賢勞。
日前曾奉一函,諒已先塵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