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讀后感小學范文
傅雷家書讀后感小學范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后感小學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傅雷家書讀后感小學范文1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范,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后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輯印在這本小書里,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和傅聰的家書給了我許多啟示。不論在做人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就是想讓我們做一個德意具備,人格卓越的人。
現在,很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范
傅雷家書讀后感小學范文2
看完這本《傅雷家書》,我感觸萬千。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傅雷與傅聰之間濃厚的父子情誼。傅雷是良師,也是益友。書中寫到他處處告戒兒子,隨處給兒子在做人、生活細節、藝術修養、演奏姿態等方面做警鐘,還通過和兒子的來信激出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做父親的自己得到一些新的思想。他是嚴父,也是慈父。
從傅聰的成長經歷可以看出傅雷在多個領域都頗有造詣,給傅聰提供了一個充滿藝術的環境。并且傅雷很重視素質發展和人格教育。傅雷對自己的要求極高,在信中她曾這樣寫道:“學問第一、藝術第二;真理第一、愛情第二,這也是我沒有變過的原則。”可見傅雷的修養極高,以至于讓人覺得,那些形容詞都像柳枝般的脆弱貧乏。表明父親是一個永遠把學問、藝術和真理放在最重要位置的人,他真心希望孩子也能這樣。同時也希望孩子謙虛謹慎,靠實實在在的成績說話。在兒子小的時候,傅雷就用自己的方式,給兒子傳授文學知識,并且培養他的能力。兒子漸漸長大,傅雷讓他接受鋼琴大師的熏陶。后來又送他去波蘭學習,之后,他給兒子寫信,同時鼓勵兒子多給父母寫信,鍛煉兒子的思想。
傅雷自省,覺得以前對傅聰太過嚴厲。于是改變了方式方法,在各個方面給予兒子經驗之談,指導他、提醒他、傅聰之所以如此優秀,離不開傅雷的育子方式。
弗蘭斯西?培根曾說:“人的命運,操縱在自己手里。”我們都渴望成功,希望做出一番大事業。那就需要智慧的指引。傅雷在這本書中教給兒子的這些,都是對我們有益的。我們要學會做人、做自己、學會生活、享受生活,這些都是他教我們的。
傅雷家書讀后感小學范文3
封封家書,濃濃父愛。
《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是最好的藝術學徒的修養讀物。是文藝評論家以及美術評論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字里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一封封充滿家鄉話的家書如山間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純真、質樸,令人動容。
傅雷是一個偉大的父親,他培養孩子變得優秀不僅是為了自己小家,更多的是為了社會大家,他對孩子的愛深似水,濃似血。
我的爸爸沒有高大健壯的體格,沒有殷實的家業,他有的是他對女兒的愛,對家的愛。從小他就教育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為培養我的獨立,每次都是兇巴巴的,板著臭臉,只要我一點做得不好他就立馬瞪我,臉上一幅讓人恐怖害怕的嚴肅。
小時候,我不喜歡爸爸,甚至是討厭,有時我會懷疑我是不是他親生的,每次都不與爸爸多說別的話,見到爸爸巴不得立馬就跑,就像老鼠看見大貓。隨著時光的流逝,我漸漸地不那么排斥爸爸了,相反,每次看到爸爸日益增多的銀絲,雙手上的深深的龜裂與粗糙的老繭,心底最深處總會感傷,我一點一點明白爸爸的良苦用心。冰心說過“父愛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覺到了那就不是父愛了!”我現在獨立的性格都是爸爸從小培養我的,我沒有理由去討厭他,去恨他,這世界上單純的對你好的,只有家人。既然今生有緣做一家人,難么就不能讓它留下半點遺憾。
白駒過隙,有你在,一切安好。
傅雷家書讀后感小學范文4
在讀《傅雷家書》之前,我以為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家信里,只能出現大段大段的說教與細細碎碎的嘮叨,就算被編輯成書,也是極其無聊的一種書。令我沒有想到的是,翻開這本書后,閱讀寥寥幾頁,我便對家信有了一層新的認識。原來不是它們太無聊,是我太膚淺。
《傅雷家書》由傅雷的兒子、傅聰的'弟弟傅敏編輯,收錄了傅雷,朱梅馥與他們的兒子傅聰及兒媳彌拉之間往來的信件。從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六年,共一百九十六封。在這期間,傅聰出國留學,十多年間幾乎無法見面,雙方在大多數的時間里只能用書信交流。此時父母對孩子的思念自然是最為愁人的,寫下來的信多到都可以出書了。
整本書里,傅雷的信占多數,可能這也是書名叫《傅雷家書》的原因。不僅如此,傅雷的信也是最富有哲理的。不同于朱梅馥的切切叮嚀和關于家庭近況的報告,區別于傅聰對自己在國外的文化生活的描寫,傅雷的信件里幾乎是無所不有:翻譯文獻的心得、音樂研究的體會、對傅聰近來狀態的詢問,自己對茫茫人生的感慨……好詞好句非常之多。從一封封書信及其他通信的附屬品中,可以輕易看出他對兒子的愛。兒行千里不僅僅是母擔憂,作為一位時常會覺得自己虧欠了兒子的父親,傅雷也對傅聰在國外的情況十分在意。詳情不再贅述,一讀便知。
讀完了《傅雷家書》,我為傅雷夫婦最后的不歸路而心痛,為傅聰感到悲哀。好在這么多珍貴的書信都保留了下來,讓我們這些后輩能在字里行間捕捉到父子之間血濃于水的情感,感受到傅雷一家子互相的愛。全書語言樸實易懂,老少咸宜,并提到了許多生活的方式與技巧,還有不少學術探討,以及對人生的感慨,值得我們一起去閱讀與學習。
傅雷家書讀后感小學范文5
《傅雷家書》是傅雷與兒子傅聰之間的書信集,無處不體現濃濃父愛。或許每個父親對自己的孩子都疼愛有加,但是,傅雷在疼愛孩子的同時,也不忘對他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全方面的教育。在代序中傅雷寫出了他對教育的幾個基本觀念:第一,把人格看作主要,把知識與技術的傳授看做次要。第二,把藝術教育只當作全面教育的一部分。第三,既以音樂教育而論,也決不能僅僅培養音樂一門。這本書不僅讓我更加深刻理解父母靜默的愛,也讓我明白了一些哲理。
文中作者寫給兒子的一封封家書給了我很多觸動,經常會讀到“等了多久,終于等著了你的信“之類的言語,我想或許天下父母都是如此,他們會在我們上學路上一直默默注視著直到消失在拐角,會常在書包里塞一杯牛奶、幾個水果,出門在外時記掛著我們的安危,不時打電話知道我們的情況,作者無盡的思念也化作了一句直接明了的話語,他在看到孩子的信時,或許會急匆匆地從郵局趕緊跑回家,與一家人分享著這一份格外的喜悅,或許每逢新春佳節都獨自一人反復讀著孩子寫的信,或許會在信中讀到孩子的煩惱,也一直輾轉反側到深夜。一直以來,我們都在被動接受著他們不求回報,不曾變過的愛。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深夜在我熟睡之后,他們才會安心睡下,有時半夜還來給我蓋被子;在我學習百思不得其解,煩悶之時他們會端些我喜歡的零食。我知道了父母的愛是靜默的,在他們和我們交談時,先別感到排斥,不與他們爭辨,先想想他們說的話哪一句不是為我們著想,他們為什么說這些?他們只是想讓自己的孩子少吃些苦頭免受自己同樣的遭遇。
天下父親,或許不會像母親一樣,天天守護在我們身邊,他們的愛,一直很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