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大腳電影觀后感
美麗的大腳電影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那么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美麗的大腳電影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麗的大腳電影觀后感1
一個貧瘠山區的長著43碼大腳的普通農婦,被愚昧奪去了丈夫和孩子后,面臨著人生巨大的苦難,但她卻悟出了一個道理:愚昧無知是可怕的,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落后的生存狀態。她要求開辦鄉村且毅然扛起教育后輩的責任。
她算不上一個“合格”老師,普通話帶著濃重的方言口音,把“千里迢迢”讀成“千里召召”,不認識ABCD……但是她為了山里的孩子能讀好書,付出了她美麗的一切,包括青春、靈魂和肉體,用無私的奉獻精神打造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光輝形象。咋一聽,她的名字很俗氣——張美麗,可是,看完片子,覺得沒有比這更切合她的名字了,她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字字句句,讓我體會到了至高至純的“美麗”,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她實踐著人如其名的美麗人生。
觀罷《美麗的大腳》,一絲淡淡的憂傷,淡淡的失落總是環繞心間,揮之不去,怎樣老師才有這樣博大的愛?怎樣的我們才能幫那群可愛的孩子圓夢,怎樣的
一位平凡的女人,卻有一顆博大的新,將自己對干兒子的愛全部轉移到對每個學生的身上,在那樣艱難的環境下仍然堅持著,執著奉獻著自己的一點光和熱,照亮每一個孩子幼小的心靈。她懷著無私的愛,堅定的心,平凡而又真實的演繹著一出人生劇。無言的告訴我們,生活就要這樣過,有追求有奮斗更有收獲。
我感動于她強烈的自尊與自愛,人窮但志不窮。當她哭著訓斥孩子們沒骨氣時我的淚也悄悄滑落。對啊,人要活的有骨氣,決不能低頭,即使全世界都對你不屑,只要你不低頭,你依然是勝利的。自尊與自愛,對于每個人來說是他存在的價值體現。這不禁讓我對老師肅然起敬。
但她終歸是個女人,一個需要有人愛有人關心的女人,而她卻不敢愛,不能愛,將自己的愛深埋于心間。她一直重復一句話“我這一生都不成功”。怎么會不成功呢?我覺得她挺成功,挺偉大的,她用善良的心和永遠的執著給所有孩子一片新的天地。她也想著帶領整個山村富起來。她有著那么一顆博愛的心,以致于承載了太多別人而忽略了自己,偉大的女人就這么無怨無悔的奉獻著,付出著,無聲無音,不計報酬。但她終究只是個平凡的小女人,太重的擔子使他疲憊不堪,最終她垮了。她抱著未了的心愿和美好的未來靜靜離去,盡管她不想這樣,但她依然走了。離開了整個落后古老、貧窮與現代個覺得山村。離開那群她怎么也放心不下的孩子,飛到太平天國去了。
然而一切未完。年輕的志愿者夏雨將繼續沿著她未完的路走下去,給孩子一片廣闊的天空。就這樣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怎么會不成功,何談不成功。相比之下我卻是那渺小與無力。而我做為新世紀的大學生又能做點什么呢?當我驚訝與黃土高原的貧窮與漫天黃沙時,當我驚訝于水的貧乏與孩子的落后時一種念頭也在心中升起,其實年輕的我們可以幫助那群無助的孩子,讓美麗的事業傳揚下去,至少每位大學生可以抽出一兩年的時間去扶貧支教,去給孩子一個美麗而又堅定的夢。這是我們能做到的也是我們應該做的,更是《美麗的大腳》教會我的。
美麗的大腳電影觀后感2
美麗的大腳,美麗的老師,美麗的母親,美麗的一生更留下了美麗的故事,她的一生都是美麗的,無悔的。所以我們更要將美麗的事業進行下去,讓美麗永留傳。一個貧瘠山區的長著43碼大腳的普通農婦,被愚昧奪去了丈夫和孩子后,面臨著人生巨大的苦難,但她卻悟出了一個道理:愚昧無知是可怕的,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落后的生存狀態。她要求開辦鄉村且毅然扛起教育后輩的責任。
她算不上一個“合格”老師,普通話帶著濃重的方言口音,把“千里迢迢”讀成“千里召召”,不認識ABCD……但是她為了山里的孩子能讀好書,付出了她美麗的一切,包括青春、靈魂和肉體,用無私的奉獻精神打造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光輝形象。咋一聽,她的名字很俗氣——張美麗,可是,看完片子,覺得沒有比這更切合她的名字了,她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字字句句,讓我體會到了至高至純的“美麗”,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她實踐著人如其名的美麗人生。
一位平凡的女人,卻有一顆博大的新,將自己對干兒子的愛全部轉移到對每個學生的身上,在那樣艱難的環境下仍然堅持著,執著奉獻著自己的一點光和熱,照亮每一個孩子幼小的心靈。她懷著無私的愛,堅定的心,平凡而又真實的演繹著一出人生劇。無言的告訴我們,生活就要這樣過,有追求有奮斗更有收獲。
我感動于她強烈的自尊與自愛,人窮但志不窮。當她哭著訓斥孩子們沒骨氣時我的淚也悄悄滑落。對啊,人要活的有骨氣,決不能低頭,即使全世界都對你不屑,只要你不低頭,你依然是勝利的。自尊與自愛,對于每個人來說是他存在的價值體現。這不禁讓我對老師肅然起敬。
但她終歸是個女人,一個需要有人愛有人關心的女人,而她卻不敢愛,不能愛,將自己的愛深埋于心間。她一直重復一句話“我這一生都不成功”。怎么會不成功呢?我覺得她挺成功,挺偉大的,她用善良的心和永遠的執著給所有孩子一片新的天地。她也想著帶領整個山村富起來。她有著那么一顆博愛的心,以致于承載了太多別人而忽略了自己,偉大的女人就這么無怨無悔的奉獻著,付出著,無聲無音,不計報酬。但她終究只是個平凡的小女人,太重的擔子使他疲憊不堪,最終她垮了。她抱著未了的心愿和美好的未來靜靜離去,盡管她不想這樣,但她依然走了。離開了整個落后古老、貧窮與現代個覺得山村。離開那群她怎么也放心不下的孩子,飛到太平天國去了。
然而一切未完。年輕的志愿者夏雨將繼續沿著她未完的路走下去,給孩子一片廣闊的天空。就這樣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怎么會不成功,何談不成功。相比之下我卻是那渺小與無力。而我做為新世紀的大學生又能做點什么呢?當我驚訝與黃土高原的貧窮與漫天黃沙時,當我驚訝于水的貧乏與孩子的落后時一種念頭也在心中升起,其實年輕的我們可以幫助那群無助的孩子,讓美麗的事業傳揚下去,至少每位大學生可以抽出一兩年的時間去扶貧支教,去給孩子一個美麗而又堅定的夢。這是我們能做到的也是我們應該做的,更是《美麗的大腳》教會我的。
美麗的大腳電影觀后感3
《美麗的大腳》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個普通的西部鄉村教師張美麗平凡而感人的故事。她被愚昧奪去了丈夫和孩子,面臨著巨大的人生苦難。卻從中悟出了一些道理,她痛感愚昧的傷害,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愚昧落后的生存狀態。為了使農村的“娃兒們”不再愚昧,她請求村長,開辦了一所鄉村學校,當上了村子里唯一的老師。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教育后輩的責任。喪夫又喪子的她把所有感情都寄在孩子們身上,用她的母性去關愛孩子們。將所有的希望寄托于所教的孩子。年輕的女孩夏雨從北京來到這個貧窮落后的地方做志愿教師。她的到來就像一場精神大雨,把現代城市的甘露灑進這個寧靜的小山村,讓這個原本平靜的山村躁動起來也激活了所有的希望。
張美麗和孩子們所處的是一個西北的窮鄉僻壤,它的貧瘠主要來自自然與精神兩個層面。自然方面,主要體現在對水的渴望。小山村已經三年沒下過雨了,夏雨的洗臉水被珍惜地拿給孩子們洗臉,最后還要給驢喝。三次重復利用水的細節,完全展示了這種自然貧瘠的程度。有一次,孩子們在課室上課時突然聽到一聲雷響,便全體飛奔出來,拿著壇壇罐罐到空地上擺放等雨,那一雙雙目光在凝重地祈求著,卻等來了陰云轉晴的絕望。連影片的一些人物的起名也寄托了對水的美好愿望,如王樹、王大河、夏雨等。生活的貧困帶來精神的貧瘠,小學只有一個學歷不高的張老師,她不知道什么叫電腦,還把千里迢迢的迢字讀錯了,可見知識的貧乏。山村人們平常最大的精神享受是看電影,電影片子很老,中間還會斷掉聲音,要人臨時來配上。這是一種與現代社會差距有整整半個世紀的悲慘場面。夏雨的到來把這個小山村與北京聯系了起來,把它置于現代大都市的高大背影里,農村與城市形成巨大的反差,更彰顯它的貧瘠。好不容易等來的夏老師是個耐不住苦寂的城市人,也苦于條件的惡劣,很快就要回到城里去了。但最終被山里人的淳樸感化了,她決定留下來與山里的孩子共度一段難忘的時光,把心留給這片可愛的土地。還帶張美麗和孩子們到北京見見世面。但山外的世界讓張美麗和孩子們感到驚奇和困惑。從北京回來后,張美麗便鼓勵孩子們好好讀書將來做個有文化的人。但當她滿懷雄心為孩子們的未來而奮斗時,卻遭遇了一次奪命的車禍……
影片有的眾多細節亮點,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們看到夏雨帶來的水,興奮地從高高的土坡上縱身跳下,一時黃土飛揚可謂震撼人心。影片最后一個鏡頭,趙美麗死后,一身城市衣著的夏雨縱身跳下高高的黃土坡,飛揚的塵土蒙滿了她的臉,兩行悲痛的淚水從粗糙的黃臉上流了下來。在這種精致與粗糙的交會中,精致的外貌被完全蒙蓋了,被包容在最本質的心靈內涵里。孩子們第一次來到北京后的種種細節,以及趙美麗被火車撞傷后臨終的那句“每個人都是哭著到這個世界上來,我要笑著走”感人話語都催人淚下。
美麗的大腳電影觀后感4
一部《美麗的大腳》,使倪萍摘下了第22界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的桂冠。倪萍一直覺得她的形象如果拍電影,也只能演普通人。而《美麗的大腳》對她來說很有創造的空間,她扮演了一個真正意義上活生生的人。
看過《美麗的大腳》的觀眾都會想問這樣一個問題,在那樣一個艱苦的環境下進行長達70天的外景拍攝,倪萍受得了嗎?曾經對西部充滿無數大漠風情想象的倪萍的確是經歷了一段艱苦的歲月。剛到那里的她被新鮮包裹著,而從第三天起,這種感覺就蕩然無存了。
大家要面臨的就是渴和餓,經常在吃過早飯沒多久就開始餓了;因為缺氧,經常在地上就睡著了;在北京最煩車多的她,在看到車的時候,會下意識跟著它從這兒走到那兒。
但是,在這些之外,最讓倪萍難忘的就是那里的孩子,那里的孩子有著一種在城里并不多見的溫暖。倪萍清晰地記得一個7歲小女孩只懂得在客人不注意的情況下撲平床單的褶皺,在客人出門的時候為他掀開破舊的門簾……
拍攝的最后20天,倪萍把3歲多兒子也帶去了,看到當地的孩子把帶有很多色素的冰塊送進兒子的嘴里,她沒有制止,因為她知道,這種食品對當地的孩子而言已經是一種待客的奢侈品了。
作為母親,那份擔心是有的,但她還是眼睜睜的看著兒子吃下去,因為她不能傷害所有孩子的心。離開外景地的時候,倪萍留下了所有的東西,床單、被罩、枕巾,包括兒子的所有玩具。
看過電影之后,除了感動,還是感動......
倪萍,一個實力派的主持人和演員,不管她是先前的獨特主持風格,還是影片中所扮演的張美麗,都是那樣的飽含深情,真摯,善良!為了孩子,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盡管自己的孩子已經不在了,盡管自己是一個人,盡管西部的條件艱苦的超出想象,她還是堅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活得要有意義….生命之火要燃燒,哪怕只有一瞬!一切,都是為了西部的希望,為了孩子們能夠學到知識,學會做人的道理!
<美麗的大腳>這部電影,好就好在將人性的光芒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從中華民族誕生的那天起,就傳承下來一種精神,一種使得我們民族千百年生生不息,不屈不饒,堅忍不拔,追求自由,向往光明的精神!
我認為像張美麗這樣有想法的女子,不論什么環境,她都是會努力奮斗,她會活出生命的精彩來的。無論前面的道路是多么困難,只要我們腳踏實地地,一步一個腳印的走過去,終究能讓我們闖出一條路來的!我們有這種精神,有這個能力,也絕對有這份自信!
作為影迷,只能用“嘔心瀝血”來形容,雖然她的能力有限,但是她還是竭盡自己所能,為山村的孩子謀求讀書的機會、爭取更好的條件。
作為慈母,她將自己對孩子的愛全部的獻給了她的學生。
作為女人、她為了孩子放棄了女人應該爭取和擁有的幸福,
張美麗,一位執著的師尊,一位偉大慈母,一個富實的女人!
她用自己一雙“美麗的大腳”譜寫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美麗的人生”!
美麗的大腳電影觀后感5
———不完美中的完美人生
我有一句屬于自己的人生格言“人生永不完美,但永遠追求完美。”觀看了這部鄉村影視劇《美麗的大腳》后,我對不完美人生又有了新的理解。俗話說:人無完人,沒有人是完美的,但我認為這只是在他人眼中,你總有不完美之處,可是在自己的眼中,我們就應該努力去成就屬于自己的完美人生。
這部影片,豐滿的塑造了主人公張美麗這一形象。張美麗一生坎坷,丈夫因無知犯法而被槍斃,孩子因病無醫而夭折,一切的一切使她這個西部鄉村婦女遭受著一次次沉重的打擊,在面臨這樣的人生苦難后,她悟出了屬于她的人生道理,將自己全部的愛奉獻給鄉村里那些孩子們,讓那些缺少愛的`孩子們在美麗的呵護下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情。雖然她知識稀少、音色拙劣,可卻用她認真的態度、唯美的關懷教育那些生活在漫天黃土地下的孩子們,她深知無知的可怕,可是自己能力有限,然而她卻用她純樸的品質、坦然的人生態度、真誠的心迎來了一個下鄉支教的北京志愿者—夏雨,從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夏雨逐漸被這些‘黃土人’所感動、震撼,在遇到丈夫與鄉村孩子們這樣的人生選擇時,夏雨最終選擇了這群生活在渾濁的泥土氣息下樸素真誠的人。最終,夏雨圓滿的完成了改變自己人生觀的志愿活動,改變了從前打牌、遛狗、上網那樣無聊的生活,她不僅用自己的知識教育了那群天真的孩子們,同時這群孩子也用他們內心深處真實的情感教化了這位耐不住寂寞的城市人,讓她得到了人生中一次徹底的洗禮。
本片的結尾,張美麗在一次偶然的事故中,生命垂危,但她像平靜的接受人生一樣接受死亡,而她微笑地說:“人哭著來到這個世界,但一定要笑著離開。”張美麗用她自己全部的愛去關懷這群生活在這群黃土地上的孩子們,她用自己淳樸的真情感化了一位生活在迷茫中的城市青年,她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什么是不完美人生卻活出完美方式。(心得體會 )這個長相并不美麗的張美麗用自己的人生告訴我們何為美麗,這里的美麗遠遠超出了外表,是一種真情的釋放所體現出的美麗。《美麗的大腳》潛藏對象其實正是在寫張美麗的心,那才是這部影片最動人心弦的一處閃耀的光斑。張美麗的人生在他人看來是悲慘的、不完美的,可我認為在她自己的眼中她活出完美,她將自己的熱血灑向這片黃土地,她就是這樣一個生活在西部黃土坡上最普普通通的婦女,卻做出了自己認為成功的事,去教育這群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孩子,愿他們有知識有能力有愛心的面對美好的未來。夏雨這個在城市中內心寂寞、孤獨的人同樣認為寡然無味的不完美人生需要自己改變,帶著這樣的心境來到了這片黃土地,收獲了人生中最有價值的精神寄托,最終詮釋了自己完美人生價值的內在觀念。
觀看完本部影片,讓我更加堅定我的人生格言,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完美,但是要有完美的、真切的心,以完美的生活方式、生活原則去實現屬于自己的完美人生。
呂相男
美麗的大腳電影觀后感6
“美麗的大腳” 這個題目剛開始有點讓我摸不清頭腦,覺得這個名稱給人一種玩笑似的輕松感,“大腳”在擁有的人看來,絕大部分是自卑與煩惱,認為美麗的卻寥若晨星,但隨著影片的展開,把我深深的帶入了一個充滿淚水,充滿關愛的世界……
故事發生在荒涼的西部,這,干涸的土地,一望無際的山巒,“綠色”顯得那么的貧乏,會讓人打心眼兒里感到凄涼。生活在這里的主人公——張美麗,她是一名農村教師,唯出眾的地方就是那出眾的地方就是那雙能穿43碼鞋的大腳,也許,你聽到這個數字會不免一笑,甚至會含有諷刺的意義,但她悲苦的命運卻會讓你情不自禁的留下傷感的淚水。張老師的丈夫因為貧困,沒有文化,偷拔了幾棵鐵路道針,致使一列火車出軌,就因為這個而被判了死刑。張老師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也像他父親那樣因沒有文化而犯罪,就教他識字,講道理,可是,不幸的是,孩子7歲那年就死了,這是一個多么殘酷的現實啊,但張美麗毅然挺了過來,走向了教育事業,她把全村的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教他們讀書、識字。有人問她:“你的志向是什么?”張老師說:“讓孩子們別再種毛芋了!”樸實的語言,表達了張老師多么熱切的期望啊!山里人窮,除了毛芋,連水都沒有。
后來,在北京過膩了養尊處優生活的夏雨報名成為了一名志愿者,來到了這個窮苦的山村當老師,張美麗老師用多日積攢下的水讓她洗了洗臉。洗完后,水已經發黑了,張老師還用它給孩子們洗臉,最后再去給騾子喝。一盆水如此反復利用,怎不令人感動呢?在我們生活的地方,能看到幾個這樣動人的場景,即使看到了,也不過是眼中的笑柄罷了。
“雨”對于我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甚至有時會厭倦雨聲,可是,在西部,即使是毛毛細雨,也是百年難遇 ,希世之珍 。一次,孩子們正在上課的時候,忽然,一聲雷響,孩子們都立刻沖了出教室,當時放這幕時,我的眼前閃出了一個問號,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實在難以理解——“雷聲”與“上課”有什么內在聯系,但后來我明白了,我的心同時也被刺痛了。干涸的黃土地、已常年沒有水洗臉的孩子們、到北京來的夏雨老師想要半途而廢回去的理由,就是這個問號的答案——這里的水太渾了。可是當那一張張充滿乞求、充滿天真的笑臉望著天空,渴望下場大雨時,那無情的陽光卻把孩子們心中的這一點點的希望都給粉碎了。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真的不知道,我是否還可以安安穩穩的坐在那里,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有那么一天,水資源枯竭了,我們該怎么辦?如果有那么一天,世界沙漠化了,我們該怎么辦?如果有那么一天,天空不再下雨了,我們又該怎么辦?或許,我所說的會讓你覺得害怕,擔憂,那么就讓我們化眼淚為動力,珍惜身邊的一切一切,從此,發憤圖強,合理利用每一份資源,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