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與健康論文1000字范文(精選三篇)
論文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學常見論文一詞,謂交談辭章或交流思想。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環境與健康論文1000字范文(精選三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第1篇: 環境與健康論文1000字
環境與我們息息相關,健康是我們永恒的主題,環境是影響和決定人類健康的重要因素。環境中有毒有害物質的接觸直接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疾病負擔和健康長壽。睡著經濟發展、科技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類的環境觀、健康觀也發生了質的飛躍。人們不再僅僅將目光局限在健康本身,而是更深層次的關注“身心與環境的完美適應”。
一、 韓國發展與環境的關系
環境是指以我們人類為主體的外部世界,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人與環境,象魚和水一樣密不可分。環境創造了人類,人類依存于環境,受其影響,不斷與之相適應;人類又通過自身的生產活動不斷改造環境,使人與自然更加和諧。生活環境對人類的生存和健康意義重大,適宜的生活環境,可以促進人類的健康長壽。反之,如果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活動中產生的各種有害物質處理不當,使環境受到破壞,不僅損害人類健康,甚而還會導致人類健康近期和遠期的危害,威脅子孫后代。也就是說嚴重的環境污染,能造成生態系統的危機,導致人類的災難。流行病學研究證明,人類的疾病70%~90%與環境有關。人類想健康長壽,就必須建立和保持同外在環境的和諧關系。人類健康的基礎是人類的生存環境,只有生物多樣性豐富、穩定和持續發展的生態系統,才能保證人類健康的穩定和持續發展,而環境污染是人類健康的大敵,生命與環境最密切的關系是生命利用環境中的元素建造自身。如今,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特別是環境污染加重,造成空氣、水源的污染,直接導致了人類的生存條件變差,免疫防御功能下降。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致使人類遭到大自然的“懲罰”與“報復”,導致人類許多舊的和信得疾病產生。從某種意義上講,近年來,人畜、人禽共患的傳染病就是例證,使人類的健康已經面臨著一些潛在的危害。若不采取有力的協調行動加以遏制,環境問題必將對韓國地區的發展構成直接威脅。
二、 韓國的環境問題
韓國環境污染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工業廢氣、噪聲等環境污染嚴重;二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水質污染嚴重;三是每日三餐中的果蔬食品,由于施用化肥農藥及激素類所產生的毒害;四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電器類的污染。上述諸種因素造成了人體的生理平衡失調。
現代醫學發現,人的疾病80%與水有關,飲用水衛生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的身體健康。飲用受污染的水,會導致胃炎、皮膚病、內分泌紊亂、腎結石、肝炎、心血管病、霍亂、傷寒、痢疾、胃腸炎等多種疾病。同時,還可引發多種地方病。例如,水氟病、水砷病、大骨節病、地甲病等。水中的化學污染物可引起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還可致癌、致畸、致突變等。
空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環境要素之一,它直接參與人體代謝和體溫調節等生命活動。因此空氣質量的好壞與人體健康又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成年人平均每天需吸入十幾斤的空氣,是食物和水需要量的幾倍。然而,一旦受污染的空氣進入人體,便可導致呼吸、心血管、神經等系統疾病或其他疾病,嚴重時還可引發肺心疾病、癌癥等。
事實證明,生態環境惡化,會誘發人類許多疾病的產生,直接威脅到人類的健康。導致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誘因是自然與人產生了沖突,造成生態危機。改變生態環境的人類活動可能給人類自身健康帶來災難性的后果。世界范圍內的環境污染、氣候變化、人口膨脹、濫施化肥農藥、濫開濫采、入侵熱帶雨林、開墾濕地、生活環境不潔……大大小小的環境因素,都會給各種病毒提供可乘之機。“
三、 韓國如何打造和諧的環境與健康發展觀
健康是人類的最大財富!然而,社會因素及環境影響使一些不確定的突發性疾病也在不斷地威脅著全人類的生命,如SARS、禽流感。健康已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熱點。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在世界范圍內的廣泛流行,人的生命已變得越來越脆弱。能夠活著,本身就是一件幸事,在繁華的都市中,污染這么嚴重的都市,我們到底該如何讓自己健康的生活呢?如果有幸成為一名合格的健康管理師,我們又該如何引導一個和諧的環境與健康發展觀?
第一、堅持健康生活方式,能使高血壓減少55%,腦卒中、冠心病減少75%,糖尿病減少50%,腫瘤減少1/3,在投資甚少的情況下,使平均壽命延長10年以上。包括:
合理膳食就是不暴飲暴食,不挑食偏食,合理攝取營養,注意飲食衛生。做到合理膳食,一是要每天喝一袋牛奶;要根據自己的體力活動攝入六兩至八兩的主食,合理適量地攝入蛋白質,占一天攝入食物量的三至四成即可。比如早上吃一個雞蛋,中午吃一份肉炒青菜,晚上吃魚;此外還要做到飲食粗細搭配、咸淡適中、少食多餐、七八分飽;還要常吃水果和蔬菜。
運動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其實,運動沒有必要非到健身房去,走路就是最好的運動。步行鍛煉對控制血壓、膽固醇、體重都很好。專家建議,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堅持鍛煉,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對身體健康很有好處。氣象條件的好壞會直接影響您晨練的質量和健康。若是趕上陰天,就應該避免在樹林里晨練,以免二氧化碳中毒。而冬季下雪后路滑很容易摔倒,最好別去晨練。霧天也不適宜晨練,有害物質對呼吸系統的侵害會造成供氧不足,出現呼吸困難、胸悶等情況,細菌也會趁虛而入,危害我們的健康。
香煙中有4000多種化學物質,已知的有害物質就達300多種,長期吸煙,會引起血管的痙攣,從而引起心血管疾病,也會直接影響肺泡功能的改變,導致肺癌的發生。酒精直接刺激肝功能,加重肝臟負擔,會引起全身多臟器功能的改變。抽煙酗酒有害健康是人人皆知的道理,關鍵是能否戒煙限酒,這樣才對健康有益。
良好的心理狀態就是最好的抗癌良藥。實際上一個人心理平衡,生理就平衡。所以良好的心理狀態對人身健康至關重要。
第二,我們要愛護我們生存的環境,環境保護應該以自然為本。環保是現代生活中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從基礎做起。???
首先,要大量宣傳,提高人們的覺悟與認識,加強環保意識。?????
其次,要進行廢物回收利用,減少對森林樹木的砍伐.還要加強對白色污染的處理,少使用塑料制品。?
最后,要對清潔方面作改進.使市容更整潔。????
對于我們所能夠做到的,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1、實行垃圾分類袋裝化,這樣不僅能減少環衛工人的工作量,還能更好地起到廢物利用,減少污染,節約資源。??
2、買菜時,少用塑料袋,盡量用竹籃子。?????
3、用筆盡量用可換芯的,減少圓珠筆外殼的浪費與垃圾量。????
4、外出吃飯盡量不用一次性飯盒。???
5、播種綠色就是播種希望,垃圾過剩與環境問題,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等等。
第三,政府部門要深入推進生態建設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加強資源保護和管理,高度重視水資源的保護和節約,調整用水結構和用水衛生,全面推進節水型國家建設。
健康是一種習慣,是一種內涵,一種是否善于經營的體現!那種肆虐的無度的行為,不僅對于自身對身邊的人而且對我們生存環境都是的一種無知表現。惡虐的生存環境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改善這種現狀,亦將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我們要保存和堅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會自我保護,并從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從小做起,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影響身邊的人,積極參與到保護環境的隊伍中來,為自己、為家人、為大家創造一個空氣清新、清潔優美的環境,為子孫后代留下藍天碧水。同時,作為我自己,要用自己選擇的職業和掌握的健康知識去指導每個人健康觀念,為人類的健康事業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第2篇: 環境與健康論文1000字
摘要:一個可持續發展、無污染及和諧的環境是人類健康的基石。當今社會的環境污染如空氣污染、水資源污染、食品污染等給人類健康帶來非常大的危害。我們要理清環境與健康的關系、理性地看待環境對健康的影響及只要把生活環境建設好,我們的健康就有了保障。
正文:
隨著社會科技的進步,人類的文明給予了人類極大的生存條件、物質基礎,然而也給人類生活的環境造成了污染、破壞甚至毀滅,從而也給人類的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其中空氣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最具普遍性。
空氣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空氣被各種有害物質污染將直接或間接影響到人們的健康。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以城市為中心的大氣污染問題日趨嚴重。人類活動排出的污染物擴散到大氣中,當這種污染物濃度超過大氣自凈能力時便構成大氣污染,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體健康,例如引起感官的和生理機能的不適反應,產生亞臨床的和病理的改變,出現臨床體征或存在潛在的遺傳效應,發生急、慢性中毒或死亡等。近百年來,西歐、美國和日本等工業發達國家大氣污染事件日趨增多,20世紀50~60年代成為公害的泛濫時期,例如:1930年12月的比利時馬斯河谷煙霧事件、1948年10月的美國多諾拉煙霧事件、1952年12月的英國倫敦煙霧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和印度博帕爾毒氣泄漏事件等都是由于大氣污染造成。其嚴重地危害居民健康,甚至造成數百、數千人的死亡。目前大氣污染已不再局限于部分地區,而波及全球。
空氣污染所形成的酸雨、沙塵暴和光化學煙霧等不僅僅給我們帶來了物質財產的損失而且也給我們的生命健康帶來危害、甚至生命。空氣中的二氧化硫等硫化物、一氧化氮等氮化物、空氣中漂浮的顆粒物等都威脅了人類健康。
而大氣中的有害物質主要通過三個途徑侵入人體造成危害:(1)通過人的直接呼吸而進入人體;(2)附著在食物上或溶于水中,使之隨飲食而侵入人體;(3)通過接觸或刺激皮膚而進入到人體。其中通過呼吸而侵入人體是主要的途徑,危害也最大。大氣污染對人的危害大致可分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三種。我們把大氣比喻為地球的“外衣”,保護大氣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而水資源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具有典型性。
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調查結果表明,人類 80% 的疾病與飲用被污染的不潔凈水有關。全世界每年有 5000 萬兒童由于飲用不衛生的水而死亡,有 7000 萬人患有結石病, 8000 萬人患有肝炎,其中 800 萬人的死亡原因是飲水不當造成的。
其中水污染主要由人類活動產生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它包括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
工業廢水為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廣、成分復雜、毒性大、不易凈化、難處理等特點。據1998年中國水資源公報資料顯示:這一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共539億噸(不包括火直電流冷卻水),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409億噸,占69%。實際上,排污水量遠遠超過這個數,因為許多鄉鎮企業工業污水排放量難以統計。
農業污染源包括牲畜糞便、農藥、化肥等。農藥污水中,一是有機質、植物營養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農藥、化肥含量高。我國目前沒開展農業面上的監測,據有關資料顯示,在1億公頃耕地和220萬公頃草原上,每年使用農藥110.49萬噸。我國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懲的國家之一,每年表土流失量約50億噸,致使大量農藥、化肥隨表土流入江、河、湖、庫,隨之流失的氮、磷、鉀營養元素,使2/3的湖泊受到不同程度富營養化污染的危害,造成藻類以及其他生物異常繁殖,引起水體透明度和溶解氧的變化,從而致使水質惡化。
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種洗滌劑和污水、垃圾、糞便等,多為無毒的無機鹽類,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細菌多。據調查,1998年我國生活污水排放量184億噸。 1.2水中的污染物
1956年,水俁灣附近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病。這種病癥最初出現在貓身上,被稱為“貓舞蹈癥”。病貓步態不穩,抽搐、麻痹,甚至跳海死去,被稱為“自殺貓”。隨后不久,此地也發現了患這種病癥的人。患者由于腦中樞神經和末梢神經被侵害,輕者口齒不清、步履蹣跚、面部癡呆、手足麻痹、感覺障礙、視覺喪失、震顫、手足變形,重者神經失常,或酣睡,或興奮,身體彎弓高叫,直至死亡。當時這種病由于病因不明而被叫做“怪病”。 這個鎮有4萬居民,幾年中先后有1萬人不同程度的患有此種病狀,其后附近其他地方也發現此類癥狀。經數年調查研究,于1956年8月由日本熊本國立大學醫學院研究報告證實,這是由于居民長期食用了八代海水俁灣中含有汞的海產品所致。而像由水資源污染引起的疾病有結石、心腦血管硬化、氟中毒更甚可能得癌等。
水體污染影響工業生產、增大設備腐蝕、影響產品質量,甚至使生產不能進行下去。水的污染,又影響人民生活,破壞生態,直接危害人的健康,損害很大。
然而食品污染也是一種環境污染,亦是人類行為對環境污染的典型。
作為環境污染的一種——食品污染,現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1999年比利時發生的二惡英“污染雞”事件,就是最好的說明。人類健康與環境的質量有密切關系,因此我們要切實保護環境,促進人類健康發展。而近幾年我國的食品污染也很嚴重;典型如2008年的三鹿奶粉中的“三聚氰胺”事件、2011年瘦肉精事件等。
在我們生活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環境污染如噪聲污染、化學污染、生物污染以及核污染等,都對我們的健康產生了巨大的危害。然而我們要正確的看待科技發展給我們帶來巨大財富的同時其背后的環境污染也給我們的健康也帶來了巨大危害 。我們努力的發展科技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前提我們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為了我們的健康也為了后代們的健康,我們要努力建設好我們的生活環境。
現代社會的環境污染給我們生活帶來了不便,亦給我們健康帶來了危害。我們要做的要盡量少污染甚至無污染,這就需要我們持之以恒從現在做起。
第3篇: 環境與健康論文1000字
前言:我們生活在地球上,一個大的,不可泛泛而談的圈子,一切的人類活動都和我們所處的環境密不可分,不論自然環境還是人文環境。通過對“環境與健康”這門課程進行了學習,我逐漸解到,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竟然存在著這么多大安全、衛生隱患,讓人無法不心驚膽戰。
記得有幾節課老師為我們講解了,什么是寄生蟲,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寄生蟲會存在于我們的身邊,寄生蟲更“偏愛”于什么樣的人,以及寄生蟲帶給我們的危害,看過幾個視頻資料后,當時我確實有些陣陣作嘔,好幾天沒有緩過來勁。這種體型微小的生物,它們在生命中的某種階段,以人的身體作為生存環境,同時又對人的身體造成傷害,使人患上各種不同的疾病。它們,就是人體寄生蟲。由于各種生物的存在,大自然成了多彩的世界。其實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對這些人體寄生蟲“談蟲色變”。只要我們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知道它們是如何入侵人體的,就可以避免受到它們的襲擾,繼續過著甜美的生活。寄生蟲比人類的歷史還要久遠,從自然生活演化為寄生生活,寄生蟲經歷了漫長的適應宿主環境的過程。寄生蟲只能選擇性地寄生于某種或某類宿主。其中一些寄生蟲,就選擇了人類。寄生蟲常見分布在人體的小腸里,一般都是吃進來的,也有一些是通過蚊蟲叮咬。有的幼蟲囊蟲等也分布在肺部,皮下,甚至腦部眼部。寄生蟲對人體是有害無益的,對人體的損害多是掠奪營養,引起炎癥,阻塞血管等。人體寄生蟲可分為內部寄生蟲和外部寄生蟲兩大類。大多屬原生動物、線形動物、扁形動物、環節動物和節肢動物。常見的寄生蟲有在人體消化道內掠奪營養的消化道寄生蟲,兩周內體長達到兩米的絳蟲,有一副抗消化“盔甲”的蛔蟲,比細菌更難消除的腹瀉元兇——阿米巴原蟲,半夜從肛門往外爬的蟯蟲,“吸血鬼”水蛭等等。還有一些在特殊地區生活的寄生蟲,人到了那里會被它們毫不猶豫地選為宿主,安家立業,比如非洲叢林。一些寄生蟲并不可怕,及時發現并醫治就可以治愈。但一些有寄生蟲引發的疾病至今仍無解救方法,像絲蟲引起的象腿病。所以我們必須要忌口,最好不要吃生的東西,以免肉菜種寄生蟲跑到身體之中,養寵物也要記得保持衛生,因為寄生蟲也會通過肢體接觸而傳播。其次,就是我們即使是忌口也無法避免的螨蟲,臉上,身體上,衣物被子上,殊不知,他們天天都在你的身邊開Party。所以我們要多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從大環境上去抑制螨蟲的滋生。盡量少的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生活,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個人衛生,勤洗手勤洗澡。
說完了這些寄生蟲,我們就來談談他的一個兄弟,微生物。說道微生物,我們其實不用那么緊張,那么害怕,因為,他和寄生蟲大不相同,他們并不能都算是生活的殺手。但這些個小家伙們對我們的生活影響是極大的。
“微生物”無時無刻不存在于我們的身旁。你知道流感的致病機理嗎?你曉得曾經猖狂一時的非典是由什么引起的嗎?你知道你喝的酸奶是怎么由牛奶變來的嗎?你知道富含豐富營養物質的菌類食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嗎?你知道我們每天接觸最多的物質是什么嗎?是的,就是我上文中所提到的“微生物”。在我們的生活中,微生物無處不在,我們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里。空氣里懸浮著無數細小的塵埃和水滴,它們是微生物在空氣中的藏身之地。哪里的塵埃多,哪里的微生物就多。不管是在寢室還是在教室,我們所處的環境里充滿著各種各樣的細菌和病毒。它們的個體雖然渺小,卻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不管你怎么講衛生,你每天都必須面對大量細菌。如果說你身上攜帶的微生物數量超過你自己全身的細胞數量,你一定覺得毛骨悚然,而事實上,每個人自身攜帶的微生物數量不僅超過自身的細胞數量,甚至可以多達自身細胞數量的100倍以上。我們使用的毛巾和牙刷上附著著數量驚人的微生物;你在街上買到的加工好的即食食品中也能檢測出很多微生物,只不過它們的含量要求符合食品衛生規定的數量而已,任何人也做不出沒有細菌的食品。事實上,如果細菌都不能在其中存活的話,這樣的東西也絕非人類能食用的。如此龐大一個生物體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和生存質量。人體體表及體內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微生物種類繁多。迄今為止,我們所知道的微生物約有10萬種,有人估計目前已知的種只占地球上實際存在的微生物總數的20%,微生物很可能是地球上物種最多的一類。微生物資源是極其豐富的,但在人類生產和生活中僅開發利用了已發現微生物種數的1%。皮膚表面每平方厘米約十萬個細菌;口腔內細菌種類超過500種;腸道微生物總量達100萬億;糞便干重的三分之一是細菌,每克糞便的細菌總數為1000億個;每個噴嚏的飛沫含4500-150000個細菌,而重感冒患者為8500萬個。這些細菌在人類的長期進化中已經成為人體的一部分,它們中大多數是中性的,對人體沒什么不好的影響,而且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對人體有益和不可缺的。對人體有害的細菌無論在種類還是在數量上,都不是很多或者都不占主流,因此全世界大多數人才能在這個龐大的體系中維持正常的繁衍。
這些我們每天都在接觸的小生物,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小生物,這些可能會造福于人類又有可能會給人類帶來災難的小生物,把人類的身體作為棲息的環境,同時和我們一起生活在地球這個大環境中,讓我們不得不與他們進行“交流”。對于寄生蟲來說,我們必須要時刻注意自己生活的環境,注意衛生。多曬曬太陽,讓紫外線殺死這些我們可能肉眼看不到的小東西;并且要明白,病從口入這個道理,少吃生食,注重飲食衛生,讓生活變得更加潔凈美好。對于微生物來說,微生物與人類關系密切,在人類生活中占有的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天都與之相接觸,它既能造福于人類也能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災難。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與微生物的斗爭總是在無止境地持續著,只要我們在生活中不斷探索和研究,了解微生物與環境生態平衡對人類的益處,堅持與科學技術為基礎,向著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力爭進步,微生物會在很多方面為人所利用。所以我們應該去重視在大環境生活之下的“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