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壯族三月三觀后感
2023壯族三月三觀后感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后感吧。快來參考觀后感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3壯族三月三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3壯族三月三觀后感1
在不知不覺中,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到了,三月三是我們壯族人民傳統的盛大節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殺雞殺鴨、蒸糯米飯、煮彩蛋。
三月三前夕,外婆就把剛采來的紅藍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第二天清晨6點,外公外婆早早就起來了。外婆先用芭蕉葉包好竹筐的內部,然后再把浸泡好的五色糯米放進竹筐里。接著,外婆又用一片芭蕉葉遮好竹筐的頂部,再把竹筐放在灶上蒸。1個小時后,我們也起來了,這時,香噴噴的五色糯米飯也已經蒸好了!我們一個個拿著碗,爭先恐后地拿糯米飯。我要了五種顏色的糯米飯,弟弟妹妹們呢,則是只拿自己喜歡的顏色的糯米飯。過了一會兒,我們就把碗里的糯米飯都吃完了,我吃得最快,雖然我要了五種顏色的糯米飯,但我每一種只要了一點兒,五種糯米飯湊起來也只有一個糯米飯團的大小。
就在我們吃糯米飯的時候,外公和外婆就已經殺好雞、切好肉了。半小時后,我們整理好物品后,就上山掃墓了。當我們到達墓地時,眼前卻是一堆又尖又長,又密又多的雜草。我的大舅、二舅、三舅都拿起鏟子和鐮刀除草,過了一會兒,草就被清理干凈了。緊接著,外公把吃的東西都擺在墓前,然后,拿出紙錢分給我們,讓我們用小石頭把紙錢壓住。壓完紙錢后,三舅就把一大把香點燃,然后給我們每人3根香去拜墳。最后,外婆又讓我們吃雞蛋,別的地區都是吃彩蛋,我們卻是雞蛋。
我想:人們為什么要做各種顏色的糯米飯,肯定是它預示著人們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含義吧!雞蛋呢,也許是祝愿我們小孩趕快長大,健康成長吧。
2023壯族三月三觀后感2
“年年三月擺歌臺,聲聲山歌唱不絕……”在農歷三月初三時,便是壯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歌圩節。
而關于歌圩節還有這樣的一個傳說。
唐代,壯族出了一個歌仙,人們稱她“劉三姐”。劉三姐聰明過人,經常有山歌歌頌勞動人民的辛苦,以及揭露財主們的罪行。以至于財主們一心想將劉三姐,除之而后快。在一年的三月初三,劉三姐上山砍柴,下山時,一位名叫莫懷仁的財主派人砍斷了山藤,導致劉三姐不幸墜崖身亡。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劉三姐,現在每年三月初三這天歌唱,一唱便是三天三夜,從此,歌圩節便形成了。
“咚,咚,咚。”
聽,這是哪的聲音?原來,這是有人在跳竹竿舞啊。
一些壯族的原住民手持竹竿,對立面的站著。口中唱著山歌,手中的竹竿便跟著山歌的節奏上下擺動著發出“咚咚”聲。唱起了山歌,那些手捧五彩糯飯的壯族老鄉也跟著節奏跳起了竹竿舞。激昂歡樂的竹竿舞,不僅深深地感染著我們的身心,也使一些游客情不自禁地加入了進去。頓時,所有的歡呼聲、喝彩聲、鼓掌聲都交織在了一起,形成了一首美妙的交響樂。
一曲竹竿舞未了,歌圩節的另一出重頭戲――山歌對唱,開始了。
“林中千萬樹,單這顆勻稱;林中這些人,數妹最心稱。”在這個壯族一年一度的重大節日里,壯族人民不僅會舉行盛大的宴會,還會在這天擇良人。若有能對上山歌的人,便是有緣人。
除了竹竿舞,山歌對唱等活動,壯族人民還在那三天里舉行舞龍(獅)、斗牛、吃五彩糯米飯、拋彩球等活動,以示喜慶。
祭三姐,唱山歌,三月三,歌圩節。
2023壯族三月三觀后感3
“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為了慶祝這個節日,我校決定舉行“三月三”美食文化進校園活動。
活動當天,熱鬧非凡。一走進校園,便見到同學們個個臉上洋溢著笑容。
我提著準備好的水果,顧不上吃早餐,就徑直走向教室。一進教室,我驚呆了,天哪!這哪是教室呢!簡直就是水果市場,課桌上已經擺滿了同學們帶來的各種水果,有西瓜、火龍果、葡萄……
看到同學們有的已經動手做水果拼盤,我立刻加入到他們的隊伍中。我來到我們之前組合好的小組,分好工,洗水果、切水果、拼盤。不一會,我們組就拼好了一盤水果,西瓜當皇冠,香蕉當頭發,葡萄當眼睛,一盤名為“女王駕到”的水果拼盤就做好了。正當我品嘗飲料欣賞我們的作品時,突然聽到廣播里傳來通知:“請同學們拿你們的作品到操場擺好……”
我環顧四周,哇!我們班的'糯米拼盤真是令人驚嘆,不知什么時候,我們班的幾位家長就在三個簸箕上擺出了不同的圖案。最大的一個糯米拼盤用黃、紅、藍、紫、黑五色糯米飯擺成“花瓣”,再用圣女果鑲邊,“花蕊”用臘腸圍成圓形,中間擺上半個挖空的“香瓜碗”,里面裝著已炒好的芝麻,偌大的簸箕被裝得滿滿的,稱得上是“巨無霸”了!另外兩個拼盤也是各有千秋,看著直叫人流口水!
我們小心翼翼地把美食拿到操場上展示,此時的操場已是人聲鼎沸。老師、家長、同學來回觀賞各班的美食。我也迫不及待地跟著去。哇!本以為我們班的最出色,沒想到別班的也不賴,特別是四年級,糯米拼盤做得像蛋糕一樣,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呀!
當老師宣布可以品嘗美食時,我們立刻“大開殺戒”,把展桌上的美食給“一網打盡”。
吃著,笑著,快樂的“三月三”,別樣的“三月三”,期待明年更精彩!
2023壯族三月三觀后感4
我的家鄉在中國的壯族自治區——廣西,那里是少數民族聚族地區,鄉親們能歌善舞,形成了許多有特色的習俗和節日,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三月三歌節”。
“三月三歌節”又稱“三月歌圩”,是我們家鄉最隆重的節日。壯族人愛唱山歌,每年有幾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其中以農歷三月初三最為隆重。
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穿上多彩的民族服裝,做好五色糯米飯來迎接節日。五色糯米飯有紅、黃、黑、紫、白五種顏色,是阿姨們采來紅蘭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染成的,色彩鮮艷又美味無比。聽說它深得仙女們的贊賞,流傳了下來,同時也是祭祀歌仙劉三姐的。吃了五色糯米飯,寓示著我們的民族人丁興旺,身體健壯。
過歌節,除了吃五色糯米飯,還可以吃彩蛋。彩蛋就是把熟雞蛋染成彩色。聽爺爺說,彩蛋最早是傳情之物。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讓碰,如果有意就讓小伙子碰。蛋碰裂后兩人共吃彩蛋,這就播下了愛情的種子。現在,我們小孩也要吃彩蛋,因為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運氣”的意頭。
“三月三歌節”一般持續兩三天,人們會相約聚集在村子附近的空地旁,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來的歌手來對唱山歌。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但老人小孩們都有來旁觀助興,非常熱鬧。
而在歌圩旁邊,攤販云集,臥龍藏虎,民貿活躍,附近的群眾為來趕歌圩的人們提供各種各樣的食物、商品。我也參加過歌節活動,那一天,整個街道人山人海,到處都是對歌聲。無論相識與否,大家都會熱情招待,互相招呼。我們小孩子更加有意思,不管是認識的不認識的,都可以一起玩,玩得既盡興又開心,好不痛快!
“多謝了!多謝四方眾鄉親,我今沒有好茶飯,只有山歌敬親人敬親人……”無論我身在何方,都會想念家鄉,想念親人,想念那特有的歌節。
2023壯族三月三觀后感5
壯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廣西、廣東、云南等省區。壯族的建筑、服飾、節日還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顯了壯族人民的勤勞善良。
先看看壯族人民的建筑吧!他們的房子依山靠水。主要的原因是:壯族人民喜愛大自然,喜歡與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靈一起生活。壯族人民的房子是由木頭搭建而成的。一樓是養生出的,二樓以上住人。
壯族人民的服飾是五花八門、色彩斑斕的。雖然壯族男子的服飾和漢族男子的服飾差不多,但壯族女子服飾和漢族女子的服飾相比就是天壤之別了。壯族人民勤勞善良,特別是女子。在壯族女子縫織衣服時同時也會繡上各種各樣的圖案。有鳥獸;有鮮花;還有許多具有沒號予以的圖案……壯族女子的服飾上除了精致的圖案外還會有各種繽紛的色彩。他們的頭飾也很精美別致,也有許許多多雕刻上去的圖案。壯族女子整套服飾上的色彩混起來都比彩虹沒美呢!
在壯族有一個最著名的節日,那就是在農歷三月初三的“歌墟節”,在“歌墟節”那天,每個村子都會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在村口,幾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們的挑戰。挑戰什么呢?當人事唱山歌啦。臺上的人唱山歌的時候,臺下的人也會跟著唱兩句給自己村里人助威。這些比賽時為了增進各個村子之間的友情,這也驗證了那句話:“友情第一,比賽第二”。這也是壯族人民的品質之一。壯族人民為什么可以吧山歌唱得那么好呢?請接著聽我介紹。
其實,在生活中,壯族人民也在一邊唱山歌。在壯鄉,壯族人民無論在哪里,都可以即興創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說,壯族人民在生活中已經能夠達到一個代言的地步了。在田野里,可以聽見他們的歌聲,在兩個山頭間也可以聽到,甚至在他們自己家里有時候也會聽到他們用山歌對話。壯鄉人民憑著心情也能唱出優美動聽的歌。那歌聲同時也表達了當時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聽到了,也會用山歌與他交談。
壯族真是一個豁達樂觀,勤勞善良的民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