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弗神話》讀后感
《西西弗神話》讀后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西西弗神話》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西西弗神話》讀后感1
在這近一個月中,我讀完了著名女作家蕭紅所著的《呼蘭河傳》,感受頗豐。
這本書看似寫景,寫一些小事,一些舊社會的小事,但卻反映出不一樣的一面。
整本書通過對呼蘭河畔人民的日常生活的描寫,讓我們看到了蕭紅那個時代的社會充滿了迷信。就因為一個大泥坑,人們可以說到十萬八千里去,什么海龍王啊,什么叫魂啊的。《呼蘭河傳》里所描寫的,都是那個年代最平凡,普通的一些人。蕭紅的筆讓我們看到一個與現在完全不同的年代:那時候人們生病了不是去醫院,而是去跳大神;女孩嫁人不是看對方人品,而是看別人的生日和財富。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的不可理解甚至愚昧,但是蕭紅對家庭的描寫中,又能讓人感受到一絲溫暖。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有時迷信是可怕的,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科學依據,不能過分相信迷信。文中用“跳大神”來治病就沒有任何科學依據,那些“大神”“二神”的人,都利用了人們的迷信來賺錢,放在今天,那就叫“騙子”。而當時可不一樣,人們將把他們視為至高無上的人。這同時也告訴我們,時代在進步,所有現象都會被更科學的理由解釋,很多事情都會被用科學的方法解決。人們的觀念也會隨著時代而改變。書中的“跳大神”如果放在今天,沒有人會相信,而在當時沒有人不信。
也許我們現在相信的東西,放在10年后,20年后,30年后,甚至50年后,那時可能沒人相信。所以我們的觀念要隨著時代而改變,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不要落伍。
《西西弗神話》讀后感2
當你站在山頂看人生,會覺得是連串的珠子,如此連貫;但當你像翻書本那樣將人生一章一章拆分來看時,會覺得連接處如此粗糙劣質,犬牙差互,而這些就可被認為是人生的“荒誕之處”吧。荒誕一直在發生,人之在世即為荒誕,但即便如此,荒誕前進一步到底是什么呢?是軟弱嘛?妥協嘛?又或者是尋找到一種連貫規律的狀態一股腦地鉆進去,依照時間順序,未來繼續荒誕。《等待戈多》是荒誕的,它給人們的啟示或是是荒誕無盡頭,亦或是我們在此談論荒誕的盡頭就是一種荒誕,所以整體放置在充滿幻象的.戲劇中去幻想。
“人生是沒有托辭的,荒誕的人絕不要說教”托辭即預示著理性思維的駕到,披上理性的新衣,以期渡過生命的湍流,獲得生命的真諦,但托辭最終蒙蔽你的雙眼,讓你看不清人生的荒謬與荒誕,宛如致幻藥物,沾沾自喜中墮入深淵懸崖。
從工業轟鳴中帶來的理性主義思維誅殺異己,形成絕對占有的這種極富有感性的行為、最大的沖動無疑就是對理性主義強有力的反諷,也是荒誕,由此理性也為荒誕,何為不荒誕?
死亡是否意味著真正地脫離荒誕的羈絆,那么灰飛煙滅的宏觀量子態的(人類)量子幽靈是否也存在荒誕?
那么,死亡與自殺,也從來就是一個哲學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