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環游記》觀后感2篇
★《尋夢環游記》觀后感2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后感如何寫了。那么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尋夢環游記》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尋夢環游記》觀后感1
一小鎮12歲的小男孩米格,自幼喜歡音樂,無奈曾曾祖父因為癡迷音樂拋棄家庭,曾曾奶奶忍辱負重開啟鞋匠職業支撐起家庭 ,并將之發展成家族企業,同時也將音樂定為整個家族的忌諱。
米格誤以為曾曾祖父就是傳說中的歌神,并暗自決心,像歌神那樣去追求自己的音樂夢想。
小鎮一年一度的“亡靈節”音樂大賽來臨,米格希望在比賽中一展身手,但遭到家人阻止,米格與家人鬧翻并離家出走。
“亡靈節”那天,為了得到一把吉他去參加比賽,米格進入歌神靈堂,想借歌神吉他一用,在觸碰吉他的瞬間,米格被卷入亡靈世界。
“ 亡靈節”時的亡靈世界,個個亡靈在為奔赴人間,去見家人而忙碌。在色彩斑斕的亡靈世界,米格遇見很多故去的親人,他們與在世間的親人一樣阻止米格追求夢想,米格再次毅然選擇逃離。為了得到親人亡靈祝福,返回人間,米格開始尋找曾曾祖父。
尋親途中,米格遇見自稱認識歌神的落魄亡靈埃克托,一直流浪在亡靈世界的埃克托答應帶米格見歌神,條件是米格返回人間時,將埃克托的照片帶給女兒可可,并告訴女兒自己的思念,以及曾經為追求夢想而疏忽女兒和家庭的深深悔意……
在埃克托的指引下米格見到了萬眾矚目的歌神,從埃克托與歌神的爭吵中,米格知道歌神曾經在人世的時候,霸占埃克托的音樂創作成果,并暗害了埃克托的真相……
為了保住真相不敗露,歌神把米格與埃克托都扔下深淵。米格和埃克托絕處相逢,米格后悔不該為了音樂與家人鬧翻,有著同樣后悔的埃克托,比米格還多了幾分絕望的恐懼,因為這個”亡靈節“之后,如果還得不到女兒的想念,埃克托就將從此徹底消失。
在交談中的米格發現,埃克托才是自己的曾曾祖父,正當倆人悲喜交加之時,米格的已故的眾多親人在神獸引導下找來,經過他們的幫助,米格成功返回人間,用曾曾祖父埃克托的音樂,喚起了曾祖母對其父親埃克托的思念。
劇末,又一年“亡靈節”,米格與家人一起祭奠家中亡靈,家人不再阻止米格把玩音樂。亡靈世界,埃克托攜著著家人一起回到人家探親……
電影《尋夢環游記》藉以奇幻穿越手法,游走在人鬼兩個世界,但其中一個主題“夢想不重要,家人親情才重要”,從始至終貫穿其中,且不厭其煩借主角、配角的親身經歷,親口悔悟告誡觀眾。影片采用動畫形式,劇中人物造型夸張而喜感,場景燈光絢麗斑斕美輪美奐,讓人在開心一笑中接受編劇的觀點。
影片《尋夢環游記》的主題“夢想不重要,家人親情才重要”,讓我想起與之論調相反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
小說中,男主角銀行家查爾斯,人到中年事業有成,為了追求埋藏多年的繪畫夢想,突然拋妻別子,棄家出走。最后,在歷經千辛萬苦后,終于夢想成真。在追求夢想的.查爾斯心里,家庭親情是枷鎖是俗不可耐的六便士,只有夢想永遠是閃閃發光的月亮。
思維在穿梭于兩部文藝作品,良久,我不由一哂,兩個截然相反的論調,都那么完美到無懈可擊,唯一遺憾的是,于普羅大眾而言,我們的人生只有一次,這種只能二選一的抉擇,無論為夢想放棄家庭,還是為家庭放棄夢想,都是一種無奈,都是一種痛。這就是真實的人生,永遠沒有不負如來不負卿的雙全策。
艾瑪,說的好像自己人生完全自己掌控,可以左挑右選似的,誰知,就一個一直被生活卡住脖子,卻沒有一絲還手之力的嘴炮。
《尋夢環游記》觀后感2
一部史詩般的電影,一部反映人間大愛的電影,一部能使全場潸然淚下的電影。我不得不佩服馮導,他是一個不僅僅可以讓觀眾捧腹大笑的導演,還是一個可以讓觀眾泣不成聲的導演。《唐山大地震》挑戰你的淚腺!
劇中不僅用鏡頭語言表現了唐山大地震那使人震撼的23秒鐘,還用寫實的手法表現出了一家人在唐山大地震中,在人類極端情況下所表現出的善良和豁達。
方達的姑姑善解人意,說服了奶奶,讓方達從遠去的長途車上下來,回去找媽媽。從元妮的神情到姑姑的一句“什么都沒有了,如果接走方達,元妮的唯一希望就沒了”,當觀眾們看到長途車停下,方達下車跑回媽媽的懷抱的時候,全場流淚!
片尾處,方凳原諒了媽媽,第一次回到唐山的家里,看到媽媽為她準備好的涼水泡西紅柿、媽媽的下跪,讓人心酸有余!方凳在自己和爸爸的墓地中哭泣著問媽媽“這些年你是怎么過來的啊?!”媽媽說“我過得挺好的,我要是過得花紅柳綠的,就對不起你和你爸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