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作文集合6篇
【實用】散文的作文集合6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散文的作文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散文的作文 篇1
《人生如春季》:人生如春季,充滿生機勃勃,充滿鳥語花香。
朦朧的童年,我無知地走入這個世界,卻也充滿快樂。四個多月時,我便會笑了,母親常常為我“找開心”。一天,母親帶我去了農村的外婆家,來到新的環(huán)境,我不由得歡喜起來,指著屋后的樹林,“嘿嘿”地笑。母親把我抱入樹林,年幼的我,指揮母親這兒跑跑,那兒跑跑。看見美麗的花朵、飛舞的蝴蝶、可愛的小鳥、高大的樹木、嫩綠的小草……都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指揮母親上前去。樹林子里,不時傳出我快樂的笑聲。
人生如春季,剛送走寒冷的冬季,怎能無挫折?
前段時間,我滿懷信心地走入實驗初中這個新的學校,沒想到,最近我成績直線下滑,成績和時間一點點、一點點地消磨了我的信心,我沒了信心。但是,雖然冬季剛剛走,但只要現(xiàn)在已是春天,還怕什么,來到溫暖的春天的懷抱,加油!
人生如春季,要迎接接下來的夏季,要給重新給自己打氣加油。
夏是一年的高潮,最熱的時候,也是人生的高潮,要迎接夏季,必須提前做好準備,不能退縮,可能你剛剛走入夏季,發(fā)現(xiàn)它仍然像春季一樣溫暖和煦,重新給自己注滿信心,迎接高潮,加油!
人生如春季,是世間最美好的季節(jié)!
散文的作文 篇2
我非常懷念小時候鬧元宵的時光。家鄉(xiāng)有句俗話,“正月十五鬧元宵”,這元宵節(jié)就是要很熱鬧的。
元宵節(jié)鬧花燈。孩童最高興的事就是吃過晚飯后提著花燈找自己的小伙伴。二十年前經濟條件都不好,所謂的花燈,大多不過是自己用酒盒子制作的,挖成各種形狀的空洞,用透明的帶有圖案的塑料紙貼上,再用泡沫鑿個洞安裝蠟燭,當做底座,用一根繩子穿上,找根木棍做把手,就是一盞燈籠,能夠玩上一個晚上。那時候也有塑料的成品燈籠,但是我覺得暗淡,不喜歡。最豪華的就是裝電池的現(xiàn)代花燈,有的還帶有音樂,比較流行的是《渴望》的主題曲。那會兒電視劇《渴望》熱播,賢惠善良的劉慧芳已經走進千家萬戶。如果有誰提著這樣的花燈在村里諞,其他人都會投以羨慕的目光。這可是最高級的玩意兒啦!
對于元宵節(jié)吃元宵的記憶我倒是很模糊,因為我向來不愛吃那東西,甜的膩人,我不喜甜食。但是元宵節(jié)那天家家戶戶都會蒸干菜包子,有干薺菜,有干豆角,用肉和餡,出鍋后特別香。干菜本身蘊含的菜香和肉的膩人的香正好中和,相得益彰。那天的包子也不是圓形,而是半月形的,就像是大號的餃子,家鄉(xiāng)叫“角子”。這種習俗從何而起,有何寓意,我倒從來不得而知,老年人也說不出為什么,只說是老輩兒傳下來的。
在蒸包子的同時會蒸面燈。十二個或者六個,分別象征一年和半年。面燈必須用沒有發(fā)酵的面制作,否則無法成型。面團摶成品茗杯的形狀,邊緣還捏一圈花邊兒。出鍋后,老人會看看燈的情況,如果哪盞面燈有水,說明哪個月會有降水。用火柴或者牙簽做燈芯,一頭纏上棉花,栽在燈里,倒上油,就可以點啦。如果家里有人屬龍或者屬蛇,還要蒸相應數(shù)目的龍燈。家鄉(xiāng)人認為蛇是“小龍”。這個習俗我也不知其寓意。點著的面燈要拿到每個房間去照照,犄角旮旯都要晃一遍,說是這樣家里不鬧蚰蜒。等到面燈油盡燈枯,看看燈芯爆裂的形狀,家鄉(xiāng)人據(jù)此會得出今年豐收的是大豆高粱,還是小麥。我那時便不以為然,直呼迷信。是迷信嗎?與其說是迷信,倒不如說是莊稼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期待。
今年,我家元宵節(jié)也蒸啦六個面燈,奶奶去世后,時隔多年,再次見到面燈。家鄉(xiāng)有個風俗,家里有人去世,三年內不能蒸面燈,但是別人送的可以點。今年有些新奇,卻沒有啦點燈的童心,更沒有興趣看油盡燈枯后燈芯的形狀。村民多是如此。如今沒有多少人種莊稼啦,村里的`田地也都被承包啦,還有的被開發(fā)成啦小區(qū)和公園以及廣場。城鎮(zhèn)化的速度非常驚人,每年回家都會感到一絲陌生。小孩子倒是還有提花燈的,但是絕對看不到一個孩子提著自制燈籠,都是電子的。現(xiàn)在的孩子,保不齊都不會自己做。一零后這一代完全是在電子產品的陪同下成長的,他們沒有體會過鄉(xiāng)村生活的童趣,也沒有機會。
元宵節(jié)那晚,煙花燦爛,一盞盞孔明燈,載滿人的愿望,慢慢悠悠飛向遼闊久遠的夜空。那一晚,很多人都在觀賞絢麗的煙花。我在房頂,仰望夜空,一輪明月照天心。
散文的作文 篇3
古往今來論笑容之魅力的不在少數(shù),原因其一為笑容確實為一劑良藥,能讓眾多人的筆墨生花;其二大概因受了他人所寫文章的啟發(fā),所以也議論一二。而現(xiàn)下,我也想寫一篇關于微笑的文章,所感由心而發(fā)。
世間人幾十億,何況就中國就有十多億,在這么多人中來回穿梭,可能前幾分鐘我們在地鐵上肩擠肩,呼吸相混,后來再次偶遇于地鐵上,也不會認識,哪怕站的是與當初相同的位置。每天我們要經過的景色太多,大多都被我們列為無用或無聊之景,所以我們開始成為了一個“睜眼瞎”,不看、不聞或不論,雙腳以正常的頻率走動著,朝著今日目標,目不斜視。
古詩十九首里說“人生寄一世”,思來也極有道理,可能我們的生命真的是寄存在地球上的,每天隨著地球的自傳公轉而轉動,隨著地球年齡一天天變老而衰逝。這些說來倒有些悲觀,其實哪怕只是寄存,哪怕是互不相識,可依然阻擋不了人與人之間奇妙的聯(lián)系——笑容。
讓我震撼頗深的是,笑與笑之間原來不關乎年齡,不會因為長滿了皺紋使微笑變得略微難看而大打折扣。我們都笑過,從小到大,一直無數(shù)次重復著這個微妙的動作,但它卻不同于那些商業(yè)創(chuàng)意,首創(chuàng)會受人熱捧,但起了連鎖效應之后,便會大打折扣,可能是因為笑容里面藏滿了“愛”,不管所處的什么樣的階段或環(huán)境,“愛”從來不會減價,也不會增價,因為它本身就無法用價格這個尺度來衡量。
我想,我今日所看的笑容里充滿的,那便是愛。
很奇妙,我和那位老者并不認識,但這個微笑卻好像能穿透我們陌生的隔閡,抵達心靈的方田。當時,老爺爺坐在椅子上,敞開著外套,身子微往后斜靠,是吃飽喝足了之后的滿足之態(tài),肚子圓鼓鼓的微隆,像在召示之前飯桌上的歡愉。道路較窄,我的很小心過才可以不碰到老爺爺。我躊躇了一會兒,心里想,是讓老爺爺起身讓一下我,還是強行小心過呢?我猶豫間,便看到老爺爺已經抬起了頭有些疑惑地看向我。倒也感到不好意思,我咧著嘴唇笑了笑,就差伸手尷尬地撓頭。令我沒想到的是,老爺爺竟也沖我笑了笑,那一刻,我看到了他的眉毛彎彎,眼角魚尾紋成了幾條細線。
可惜,那時不是一個晴天。此情此景,如果有一個金色的暖洋洋的太陽踱上顏色,那該讓人多么動心呀,可盡管天公不作美,這一幕已經讓我很心動了。他那一笑自然不會有楊貴妃那樣的百媚生,甚至與那些年輕人相比的活力與青春也少之又少,可它卻讓我感到那么的獨一無二,讓我尷尬的心緒一走了之,乃至讓我整個人都暖了。
從今日起,我想成為一個愛笑的女孩。
可能我們的心情也會有一時半會的不好,但我們應該對自己笑一笑,對別人笑一笑,可能別人剛好此刻也正處在煩惱時刻,而我們的笑就像春風扶綠葉,就像雨露潤嫩芽,讓他的煩惱去之大半,也可能他看到我們的微笑也會贈予一個微笑。
笑是有魔力的,愛上生活,愛上笑。其實,讓生活像在蜜汁里一樣的并不是只有愛情雙方才可以給予,每一個陌生人包括你自己也可以做到!
散文的作文 篇4
前段時間,釣y島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至今還沒有打響尾鈴。很多的華夏兒女,用所謂的“抵制日貨,打倒日本”。作為愛國的口號;還做出了摧毀日貨這一行為。這讓讓許多擁有日貨的老百姓心驚膽戰(zhàn)。這不僅僅沒打擊到日本的銳氣,而且還上了中華人民之間的和氣。
中國人民常常稱道:“中國乃是最團結的民族。”而這狀況,又談何團結。在這一細節(jié)上,我們不如一些國家。我們不懂的在細節(jié)上關心別人,愛護別人,還做出了一系列暴力行為。中國的大體水平很強盛,科技文化的發(fā)展也非常迅速,但中國的文明禮儀,素質細節(jié)在此局勢看來,并不樂觀,細節(jié),是一種目標,也是一種衡量國家是否發(fā)達的名片。只有理智的人,才會注重帶著一點。我們該做的,不是從嘴巴上說說,摧毀國民的私人財產,而是想著怎么理性愛國,從細節(jié)上,為國家付出:在公交車上,請你注意需要座位的人,給予幫助。這一個小小的舉動,叫做文明;在街上看見垃圾,廣告紙,主動伸手清理,這叫素養(yǎng);陌生人遇到困難,你路見不平,出手助援,這叫熱心……若是人人都能做到這些細節(jié)中的舉動,中國,必定能取勝!
中國跟日本的實力并不懸殊,但是國民素質,國民對細節(jié)的重視卻有些悲觀。
日本對我國虎視眈眈,可是在這之余,他們的民族素質、生活細節(jié)更加強化。“細節(jié)決定成敗”。這是一句至理格言,這是一句我們中國老百姓經常掛在口上的名言。
中國,在我眼里,永遠是東方的一條巨龍!只是,我希望,每個中國人民能夠注重細節(jié),這樣,社會將從一點一滴開始變好,每個人的生命,將會更加燦爛,每個人的生活,會是與以往不一般的精彩!
散文的作文 篇5
中國是茶酒的樂土,不分天南地北,不分男女老幼,不分漢滿回蒙,飲酒之興致,愛茶之樂趣,歷經數(shù)千年尚無衰跡。酒喝多雖然會顯俗氣,但在生活中,把持得當卻也不失雅意;常飲茶雖然展呈高雅,但在生活中,卻無人能懸空不接凡塵。
酒與茶,俗與雅,其實不矛盾,俗是真實生活,雅是追求境界;人如果脫離了生活,且能談得上高雅;人如不追求高雅,生活就會無滋無味。喜飲茶酒,人之常情,注意適度,實無大礙。
茶對酒曰:“戰(zhàn)退睡魔功不少,助戰(zhàn)吟興更堪夸。亡國敗家皆因酒,待客如何只飲茶?”強調待客有茶即可,酒多則亂性誤事。對酒而言,自然不服,反曰:“搖臺紫府薦瓊漿,息訟和親意味長。祭禮筵席先用我,可曾說著談黃湯。”說的是美酒能助推平息爭端及友好往來,祭奠喜慶宴席用酒不用茶。中醫(yī)常常說道:“酒通血脈,消愁遣興,少飲壯神,過多損命。”、“茶茗性苦,熱渴能濟,上清頭目,下消食氣。”酒暖心,茶醒神。茶酒之爭,實無必要,難論輸贏,更無孰重孰輕。酒與茶,應看著是我們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保健飲品與待客上品。
《茶酒論》寫道:“百草之首,萬木之花,貴之取蕊,重之取芽,呼之茗草,號之作茶”;“飲之語話,能去昏沉”。茶的和平、友好、協(xié)調、含蓄、深情,能使人在冷靜中對現(xiàn)實進行反思,對人生產生思考和徹悟。
飲酒給人刺激,讓人亢奮,使人激動,可以激發(fā)人對現(xiàn)實以外事物的思考和向往。但飲酒過量,會讓人吐所欲吐,怒所欲怒,飲多就很難把控自己的言行,甚至出現(xiàn)“洋相”讓己難堪。
茶與酒內涵豐富,品之相映成趣,茶溫潤平和,酒豪氣磊落,茶酒猶如人生的兩個側面,各有優(yōu)劣,互為補充,清茶、美酒常用著待客之敬,把盞,若是茶,杯中世界,人生沉浮,能沉淀出生命的清芬;把盞,若是酒,杯中世界,人生半醒半醉,能體味出生命醇厚滋潤。
茶不可太滿,酒不可飲深,茶怡情不可多,酒亂性也不可深。茶之靜,酒之厚,蘊含著人生豐富的哲理,適量品飲茶酒,偶爾把盞人生,品的算是一種心境,品的就是一種生活狀態(tài),會品之人能品出清香和甜美,可以讓人拋棄浮華煩躁,讓人變得淡定豁達,讓人心靈深處會越來越純凈,讓人生積淀會越來越豐厚,細品細酌悟出人生真味、真理和真諦,從而活出無愧自己、無愧人類、無愧時代的灑脫人生。
散文的作文 篇6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氣的,在寧靜中透露著激越,在冷峻中保持著溫煦,在流動中體現(xiàn)著凝注。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裝凌云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溫情。
他有一篇美作,名為《心田上的百合花開》。這篇文章深深的感動了我。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繹出一段美麗而又令人感動的故事。一個小小的“心靈”,為了心中那個美好的愿望,竟是如此的執(zhí)著和堅韌。它,的確不是一株野草。
偏僻遙遠的山谷、高數(shù)千尺的斷崖,預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愿望的道路必然艱難曲折。惡劣的生長環(huán)境,并沒有消磨它作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雖然它剛誕生時長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樣。但一個堅定的念頭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開花,我要以花作證。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著胸膛”——與自然環(huán)境頑強地抗爭。
如果說與生長環(huán)境的抗爭,只是野百合為實現(xiàn)美好心愿邁出的第一步的話,那么,野草的譏諷嘲笑、蜂蝶的鄙夷才是野百合面對的更嚴酷的考驗。野百合是執(zhí)著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面對野草的嘲諷譏笑、蜂蝶的鄙夷勸導,野百合堅定的信念始終沒有動搖:“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么看我,我都要開花!”
不事張揚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動默默抗爭,獨行其道,終成“正果”:“它終于開花了,它那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這花是信念的結晶,是心血的凝聚。野百合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的價值。正因為這美麗來之不易,所以當百合谷成為人們的“圣地”之時,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謹記第一朵百合的教導:“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文章通篇運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層層襯托,塑造了一個充滿靈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百合谷其實就是一個充滿世事艱辛的大社會的縮影,野百合的遭遇何嘗不具有人生奮斗的典型意義:一個人社會價值的實現(xiàn),只有一種方式,那就是“以花來證明”。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文壇,林清玄這個土生土長的作家,以其鄉(xiāng)土氣息、傳統(tǒng)情懷、民族意識以及他獨樹一幟的禪佛文化,成為最為多產而且作品暢銷的作家之一。林清玄多次提到影響他性格和寫作風格的母親。他說,小時候母親曾告誡他,寫東西要“有趣味的你要多寫一點,與別人分享;辛酸的少寫一點,留著自己晚上回房間里哭就行了。因為人生已經夠艱辛了,人家來讀你的文章,應該從你的作品里得到安慰,得到啟發(fā),得到提升”。而《心田上的百合花開》則巧妙地將趣味與辛酸結合起來,以趣味抒寫辛酸,使人從中“得到安慰,得到啟發(fā),得到提升”。他認為人的富有即是人心靈中某些高貴物質的展現(xiàn)。野百合的形象,正是林清玄心中的“富人”的形象。林清玄就是企圖用文學的語言,表達一些開啟時空智慧的概念,表達一個人應該如何舍棄和實踐,才能走上智慧的道路這一生活哲理。
在林清玄看來,人生的美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欲望、物質帶來的美;第二個層次是文化、藝術、文明帶來的美的滿足。第三個層次是靈性、精神的美,這是最高境界的美。他信奉“盡心就是完美”,而野百合就是這樣一個因“盡心”而近乎“完美”的形象,真正實現(xiàn)了“靈性、精神的美”。
《心田上的百合花開》所展現(xiàn)的正是林清玄追求的做人最高境界: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大其愿,堅其志,細其心,柔其氣”的人生準則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