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喚-初中記敘文
呼喚_初中記敘文
相信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尤其是占有重要地位的記敘文,記敘文的樣式有消息、通訊、游記、人物特寫、回憶錄等。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記敘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呼喚_初中記敘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狼是什么?是狡詐多端的代名?是忘恩負義的寫照?或是一首激蕩昂揚的蒙古長調,一曲呼喚親情的仰天哭嚎?
儒家思想,道德觀已經在我們心中打下深刻烙印,因此,狼也成為了一種犧牲品,作為一種邪惡的影子閃著亮熒熒的紅眼睛在我們心里游蕩。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就是一種不公平,我記得曾看過這樣一段文字:“每一種生物都在以自己最驕傲、最適合自然的方式生存,一切殘忍的辭藻都是以人類的角度所后加上的,反倒是人類所對自然進行的摧殘,才是真正的殘忍,因為人類并沒有這個權利對自然‘評頭論足’,也沒有權利去傷害一切曾作為我們‘老師’的生物?!?/p>
在北方草原上的一些游牧民族是崇拜狼的.。當一個儒家思想在腦中根深蒂固的知青到了那里,會發生怎樣的事情呢?這個名為陳陣的青年,并沒有一味地拒絕,而是深深沉迷在狼的世界之中,同時也把我帶進了狼那神秘、精彩的世界,享受著它們那不可抵擋的魅力。他在狼那純潔的心靈中懺悔,在狼的機智、勇敢中洗去自己的愚昧和無知,在狼幽幽的長吟中感受無盡的親情與哀嘆,感受著草原騰格里獨有的一面……草原人敬狼、愛狼、護狼也打狼,又有多少人能明白他們之間微妙的關系?陳陣看著自己親手養大的小狼回歸野性,看著人們手中的槍炮對草原生靈的屠殺,畢利格老人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拼搏,草原人的錚錚鐵骨,草原狼為族群活下去而發出的最后一聲長嚎,騰格里蒼鷹在墜向大地的最惆悵的哀鳴,但他,無能為力,在腦中開始了久久的深思,畢竟,那是在文革時期啊。
然而,最令我感動的是草原上那凄美的母愛與責任感。每年春季,牧民們往往會掏幾個狼窩,逮幾只小狼,以控制狼群的數量,然而這一年,政府盲目地狂掏一通,母狼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與人們拼命地抗爭著,周旋著,本身就因春季缺糧而瘦弱的身軀,死死擋住了狼窩的洞口,忍受著足以讓自己死去的鞭炮和濃煙,因為,它們就是抱著死的信念守在這里的。豎著粗硬的狼毫,瞪著血紅的雙眼,與人和強壯的狗對峙,因為它們是最稱職的母親,把柔美的母性和剛強的野性完美結合,即使最后一刻倒在血泊之中,那雙純凈、通紅的眼睛仍張望著天空,其間凝聚著濃濃的血愛,母愛。
狼的責任感則更為悲壯。當那里軍隊的兩位參謀乘車去打狼時,曾經想把一只頭狼追吐血,從而獲得一張完整的狼皮,但這只頭狼竟到死也沒有回到同伴那里,而是用生命的最后一刻將人類帶到遠離族群的地方,直至口中的鮮血染紅了腳下的草,映紅了奪目的陽光。那血紅的眼睛里有哀怨,有痛恨,還有一滴英雄淚;它不后悔,帶著勝利的笑容,對天空訴說著什么,呼喚著什么……
十年后的陳陣回到草原,那兒幾乎變成了沙地,草原的影子已經難以見到,或者只藏在了路邊幾棵艱難生長的小草中。如今,在騰格兒、卓瑪這些草原歌手悠悠卻激蕩的長調里,我似乎能聽見充滿野性與溫情的狼圖騰在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