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八年級下冊作文5篇
實用的八年級下冊作文5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年級下冊作文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八年級下冊作文 篇1
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乖乖女”,聽長輩的話,不反抗,從來都是平平淡淡地過著日子。光陰一年一年地流逝,我依舊尋常如故。
上了初中,我的自我意識突然覺醒,我對自己尋常的生活開始了懷疑,對于長輩的話也不再像對待圣旨一樣不折不扣地執行了。甚至,對父母也變得格外冷淡,格外疏遠了。父母漸漸覺察到我的反常,抽出更多的時間陪伴我。
去年冬天,我迷上了跑步,一個人孤獨地在冷風中一圈一圈地跑著。天,格外陰慘,凜冽的寒風穿膛而過,整個校園被冬日的黑暗所籠罩。此情此景,徒增了我的觸目傷懷。
也不知為什么,在對尋常的自己憎惡之余,原來開朗的我也變得傷感了;也許是因為這個冬日吧,我感到了簫殺與孤獨。
父母對于我突發奇思想要運動鍛煉的事表示贊同,母親發表了評價:“的確,運動運動,跑過冬天,鍛煉身體是件好事,只是別累著了。”父親也緊跟著表態說,運動后天色已晚,一個女孩子回家不安全,他可負責到校門口等我,接我回家。
這一次,我破天荒地沒有表示反對,不是不想,而是不懂得該如何反對。
于是,冬日里的校門邊添了一道人影,手挽著一件厚厚的外套,目光始終注視著學校內的跑道。
此后,每一次他看到我在跑完步后精疲力竭地背著書包走出校門時,總會迎上來,從我的肩上取走背包,又嫻熟地將外套遞給我。剛開始,我不從。“都流汗了呢。”他不依我,蠻橫地要求我穿上,口里還念念有詞:“運動完總要及時添一件衣服,要不然著涼感冒了就得不償失。”我只得心不甘情不愿地穿上了他帶來的外套。
在昏黃的路燈下,父女倆默不作聲地走著。父親是個不愛說話的人,我不發話,他也挑不起什么話題,也不嘗試著打破僵局。
斗轉星移,四季交替,轉眼,冬天過去了,春天來到了。
“又是一個尋常的春天。” 我在心里輕聲道了一句,走出家門,又開始了尋常的校園生活。
春寒料峭。那一天下午放學后,老師將全班同學留了下來,聽寫字詞。經過好長一段時間的煎熬,終于在同學們的抱怨聲中放學了。我匆匆收拾,快步走出教室,迎面撲來一陣冷風,我不禁顫抖了一下。
在校門口,我愣住了。那個熟悉而陌生的身影仍挽著一件厚厚的外套,在寒風中矗立。那身影是那么的單薄、瘦小,與我兒時記憶中的那個高大的身影判若兩人。我走上前去:“爸爸。”他還是像往常一樣地接過我的書包,讓我披上他帶來的外套。我猶豫了一下,生硬地說了句:“對不起!”便再也說不下去了,喉嚨像被鉛塊埂住了一樣,難以啟口。他平靜地說了聲:“沒事,出來就好了。”
那一刻,那一句“沒事,出來就好了。”讓我忘卻了這個春天,忘記了叛逆,忘記了躁動不安的青春。遠處,柳樹抽芽了,小草又綠了,我也又長大了,可爸爸他卻變老了……一陣無名的傷感涌上心頭。
那一刻,那溫暖而熟悉的感覺又重回到了我的心房。我知道,這份看似尋常的父愛原來那么不尋常。我這才醒悟到:我原來并不孤獨,最起碼,還有父母默默地注視著自己。這個春天,不尋常,因為我重拾了已久的愛,找回了童年的純真感覺,它將幫我渡過青春叛逆期,它將讓我真正逐步成熟起來。
我像小時候一樣,牽起了父親的手,在這不尋常的春天的傍晚,向家里走去。
八年級下冊作文 篇2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山上的桃花向我們報告了春天來到的信息。春天,充滿希望的季節,充滿朝氣的季節。春天,各種花草樹木又開始了它們新的生命旅程。小花小草們奮力鉆出地面,樹上也慢慢透出綠的氣息,它們又給大地增添了一點兒姿色。
春天來了,她悄悄地走進你的眼睛,讓你看到春天,又悄悄走進你的耳朵、鼻子、嘴巴,讓你聽到、聞到、嘗到最新鮮的季節。
春天,是一年的開始,是一個“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時節,是“新”與“舊”的最終較量,不過這場較量無疑會以“新”的勝利而告終,新的東西取代了舊的東西,新的環境、新的面貌、新的形象。
不一會兒,起風了。望著遠處那滾滾的黃煙,我有點擔心,擔心這些新的事物受不了這沙塵暴的打擊,擔心小花小草,而它們卻似乎一點也不害怕,挺起胸膛,準備迎接這春天里的第一場災難。它們在大風中搖擺,雖然搖擺,但卻沒有被征服,倒是著滾滾黃煙似乎感到了困乏,漸漸停了下來,看看這些小花小草,他們倒是越來越精神,似乎在大風中成長了不少。
突然,天空吝嗇地將牛毛般的春雨慢慢灑落,情意綿綿,不像雷雨那般干脆。登樓眺望,遠處的山色被一片煙雨攏住,村落恍惚,若有若無。雨輕輕的飄落到樹葉上、小花小草上,像珍珠一樣,欲滴又止,比黛玉的眼淚還嬌媚。小草們盡力汲取這大自然對它們的恩惠,它們有時還擺動幾下,似乎是在說:“等我長大了,我一定會盡最大的力量,去裝點這美麗的大自然。
春天是綠的,春天是朦朧的,春天也是活力四射的、生機勃勃的。她綠的鮮明,朦朧幽美的活力中又顯出幾分生氣,展示出一幅春意盎然的多彩畫,這就是我心目中的春!
春,充滿朝氣的春,充滿希望的春!
八年級下冊作文 篇3
我只所有,我只所能,都源自于我那天使般的母親。
——題記
在我出生的那一刻之前,上帝就為我選則了一個守護神,她就是媽媽。我曾認為從小就體弱多病的我會成為您的“累贅”,我曾想過您會因照顧我太累而拋棄我。太多太多的假設我不敢去想,太多太多的可能我害怕的向后退縮,但是您沒有這樣做。看到躺在病床上的我您偷偷的抹過眼淚。我知道,即使我看到的是一個在勇敢,再堅強的媽媽,她的內心也一定痛苦過,彷徨過……
我知道媽媽愛我,我也愛您,但我現在能做的只有好好學習,取得好的成績的時候希望能看到您那欣慰的笑容。但我不知道為什么,在每一次的考試中都會以發揮失常而以失敗告終。我也曾放棄過,不再像以前那樣努力,但您卻一而再再而三的.鼓勵我要加油,要上進,而且不會給我太多的壓力。您說我只要努力學了,無論多么差的成績您都不會在意。那一刻我哭了,不覺得自己很對不起您,那是在心中下的一場淅淅瀝瀝的雨。畢竟彩虹總在風雨后,我的世界里不會再有“放棄”這個詞,即使失敗,也會有一股力量督促著我從新站起來。那股力量就是母愛,就是那勝于一切的偉大的母愛。
媽媽,我想對您說,千言萬語抒不盡您對我那濃濃的愛。謝謝您,讓我體驗人生的美好:謝謝您,在我彷徨的時候為我指出正確的人生之路:謝謝您,在我痛苦的時候與我一起分擔。我也會向您愛我一樣愛您,但我做不了那么多,我只能在您幫我的時候說聲謝謝,希望這可以給你安慰。我也可以把您給我的小禮物珍藏起來,在您過生日的時候告訴您我還留著。
總之我想對您說:“媽媽,我愛您!”
八年級下冊作文 篇4
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一定可以感覺出對我們付出最多的就是母親。
春天,母愛就像抔抔泥土胚芽在她的懷抱中萌發希望;夏天,母親的愛是潤物的甘霖,生命的拔節聲在嘎嘎作響;秋天,母親用愛的色澤點燃世界,金色的豐收映襯著果實的臉龐;冬季,母親用愛的潔白凈化心靈,是脆弱的幼苗得到豐富的營養。母親,為我們付出了很多很多,但不求回報即使付出再大的代價,她也只為了讓我們健康成長……
有一年冬天,天上下著鵝毛大雪,爸爸出差了,媽媽還沒下班。我便獨自一人在暖融融的屋子里喝著熱牛奶看著電視,感覺幸福極了。往窗外一看,樓下有很多小朋友在玩雪。我打開窗戶,想跟他們說說話。忽然刮進一陣冷風,我打了一個寒顫,想到了媽媽在外面奔波時的身影,靈機一動,打開了茶柜,找到了媽媽最喜歡的“養生之道——苦蕎茶”和茶杯。我小心翼翼的把它們一一拿了出來,泡好茶,等著媽媽下班。
過了一會,大門傳來了鑰匙開鎖的聲音——一定是媽媽回來了!我把已經在暖氣片上放的熱乎乎的媽媽的棉拖鞋拿到了媽媽面前,并幫媽媽把鞋子脫下來,穿好棉鞋。抬起頭,我看到了媽媽那凍得通紅的臉和手,心疼極了,急忙端上我早已準備好的熱茶,媽媽明白了我的用意,留下了感動的淚水……
我忽然感覺,媽媽為我付出了這么多,而我只是給她穿好了鞋泡了杯熱茶媽媽就激動得熱淚盈眶,可見在媽媽心中,我對她的回報是多么的重要。
我想,母愛是一棵參天大樹,挺拔間為我遮風擋雨,溫馨中給我清新的氧氣,哺育我成長;母愛是一朵永不凋謝的花,吐出芬芳的氣味,飄香萬里,讓香氣圍繞在我的身旁。面對如此強大的母愛,我們又怎樣不去想到感恩?“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藍的天空中飄蕩,繪畫著那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是白云對哺育它藍天的感恩。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更何況媽媽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感恩是有意義的。正因為有愛,才讓個世界不停旋轉!
八年級下冊作文 篇5
琴到無人聽時工
彈琴,于寂寞中得到扶搖而起的歡欣。
-----題記
最愛是那錚錚鐵骨,一枝寒梅獨自在梢頭傲然綻開,開出了冰清玉潔的美麗,開出了高雅脫俗的氣韻,開出了笑弄風霜的姿容,便,開在了故人的心頭。一曲《梅花三弄》驚了一袖的暗香,美了何處的歸人。
寒江月冷,銀河耿耿,凝眸高憑,遙見漁竿輕弄影,壺天物外幽情,破滄溟有客寄閑名,醉里醒醒,歌澤畔也那吊湘靈。那蒼蒼蒹葭,在南宋的瀟湘隨風招搖,那是山河殘缺的無奈,那是時勢飄零的感慨,那是世濁我清的唏噓,那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嘆惋,那是一首《瀟湘水云》的眷戀。
更有王勃的《滕王閣序》,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夕陽西下,漁翁蕩漿歸舟,撥開蘆葦匆匆,撩得水波漾漾。是份安逸,是份勤勞,是份樸實,是份閑適,是份自在。遠離喧囂,避開世俗,楫一葉小舟,擺渡水云間,云霧飄渺,天地迷蒙,撒一懷前世柔情的網打撈云霧間一縷詩意的悠然,只聽得那《漁舟唱晚》聲聲入耳,滌蕩心頭。
荀子在《樂論》中指到,“君子以鐘鼓道志,以琴瑟樂心”。歷來隱逸之士,多有扶琴自娛者。田園隱士陶淵明“性不解音,而蓄素琴一張,弦徽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扶而和之,曰:但是琴中趣,何勞弦上聲。”還有嵇康等人,他們無法公開表露,寄于詩文,又恐落人口實,只得隱沒在琴曲中,選擇“隱”的方式棲身丘壑,在一曲曲琴聲中寄托自己的憂憤和情思。
所謂“琴到無人聽時工”,整個世界背過身去,鏗然一生,寥落悠長,其余魂魄,止于明月清風。此刻的琴,才是一份誠懇。只可惜,如今若無人喝彩,琴聲也凋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