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作文:兩姐妹的散步
初三作文:兩姐妹的散步
我算不上品學兼優,可因為在大城市里讀書,每次跟爸爸回老家總是會被稱贊為“聰明的城里娃”等和實際并不很相符的贊揚。出于虛榮心的驅使,我戴上了幾頂榮耀的帽子,時不時也會不好意思地揭開帽子,露出空空的帽筒。
我有個初一的侄女,在小城市生活、成績平平、也沒有什么特長。由于父母的寵愛,她撕錢、罵父母這類的事沒有少干,雖然也很受到親人關注,卻多得到“乖巧聽話”這一類聽起來像敷衍的夸贊,其實大家都知道這只是嘴上的安慰。
侄女不喜歡我。原因是我學小提琴,她爸爸就逼她也學小提琴;我學畫畫,她爸爸也逼著她參加繪畫輔導班……她爸爸總提到“你小姑姑又怎么怎么了”這一些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的話,而這些話對侄女這樣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是莫大的打擊,因為這樣的事情多了,我在侄女心中就慢慢成了敵人。
最近一次回老家,侄女的成績仍然差強人意,善良的.堂哥打著“帶妹妹買東西吃”的幌子,帶我和侄女逃離了七大姑八大姨的“虎口”。我堂哥在中間又是叫喊又是唱歌,氣氛倒也還不錯,可是等他拋下一句“你們在這里等我一下,我去廁所”后,尷尬的氣氛就包圍了我和侄女。
我不跟她論輩分,對待她像妹妹一樣,我們是親人,卻沒話說。當時我很難受,低頭踩石頭。令我驚訝的是,侄女開口了。
“你知道我為什么討厭你嗎?”我不想和她多聊這個,只好生硬地回了一句“知道。”
但侄女好像沒聽見似的,繼續自顧自地往下說:“每次聽我爸說起你,我都很煩,憑什么我要像你一樣?我就是比不上你,他能怎樣?”我看著她,田邊小路上的微風吹著她微紅的臉,她竟帶著一絲驕傲。
我笑了,繼續往前走,她也跟著。“其實你可以換一種方法證明你自己。”這回是我先開口,“你超過我,然后向你老爸證明自己。”
“呵,”她好像嘲諷我一樣地答道,“那樣多累人啊。”
“你得有自己的底氣,得有資格和資本去反抗別人。”我盡量裝出一副風淡云輕的樣子,內心還是笑了。看著侄女稚嫩清澈又有點迷茫的眼神,我肯定她還沒想過無謂的反抗對自己的影響。
堂哥從后面大叫著飛奔過來,:“剛剛我不在,你倆打起來了沒有?”侄女掙開堂哥的一只胳膊,一把拉住我,“走,咱倆去買糖吃。”留著堂哥一個人在原地愣著。
爺爺奶奶去世后,爸爸也不再帶我回老家。偶然間聽爸爸和侄女家人打電話,她家人興高采烈地夸耀她考進了青少年樂團。我打心底里為侄女感到高興。
現在回想起那天她挽著我走的那條小路,有風、有草、有腳下踢踏作響的石子,但更多的是一顆愿意改變的心。
對青春叛逆期里的我和她,這散步是照進我們彼此心里的一絲光亮吧。
蓋英俊:作者敏銳地抓住了青春期女生既叛逆又脆弱的心理特點,敘述了一段當時尷尬過后溫馨的“沖突事件”,結尾以積極樂觀的口吻點題,給人一種釋懷、暢達的輕松感受。就文筆而言,小作者平實中有華麗,在散句中有韻律,在陳述中有變化,可以窺見這是一個有點天賦、有點思想也有點智慧的“小姑姑”,侄女和表哥,也不乏生機和個性,構思巧妙,綰結緊密,真是一篇佳作。
郝周:對同齡的學生作文,這個文章寫得深刻,反映的內容也更為豐富,可以看出作者有很好的功力。但大部分字句有口語式的隨性,經不起推敲,讀起來感覺不太好,建議作者靜下心來,好好理順一下字句,不要太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