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與孫司封書全文翻譯精選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與孫司封書全文翻譯篇一
曾 鞏
皇祐三年,司戶孔宗旦策智高必反,以書告其將陳珙。珙不聽,宗旦言不已。珙怒詆之曰:“司戶狂邪?”皇祐四年,智高出橫山,略其寨人,因其倉庫而大賑之。宗旦又告曰:“事急矣,不可以不戒。”珙又不從。凡宗旦又告曰:“事急矣,不可以不戒。”珙又不從。凡宗旦之于珙,以書告者七,以口告者多至不可數。度珙終不可得意,即載其家走桂州,曰:“吾有官守不得去,吾親毋為與死此。”既行之二日,智高果反,城中皆應之。宗旦猶力守南門,為書召鄰兵,欲拒之。城亡,智高得宗旦,喜,欲用之。宗旦怒曰:“賊!汝今立死,吾豈可污邪!”罵不絕口。智高度終不可下,乃殺之。
當其初,使宗旦言不廢,則邕之禍必不發;發而吾有以待之,則必無事。使獨有此一善,固不可不旌,況其死節堂堂如是!而其事未白于天下。比見朝廷所寵贈南兵以來伏節死難之臣,宗旦乃獨不與。使宗旦初無一言,但賊至而能死不去,固不可以無賞。蓋先事以為備,全城而保民者,宜責之陳珙,非宗旦事也。今猥令與陳珙同戮,既遺其言,又負其節。為天下者,賞善而罰惡;為君子者,樂道人之善,樂成人之美。豈當如是邪?凡南方之事,卒至于破十余州,覆軍殺將,喪元元之命,竭山海之財者,非其變發于隱伏,而起于倉卒也。內外上下有職事者,初莫不知,或隱而不言,或忽而不備,茍且偷托,以至于不可御耳。有一人先能言者,又為世所侵蔽,令與罪人同罰,則天下之事,其誰復言耶!
聞宗旦非獨以書告陳珙,當時為使者于廣西者,宗旦皆歷告之。今彼既不能用,懼重為已累,必不肯復言宗旦嘗告我也。為天下者,使萬事已累,天下已安,猶須力開言者之路,以防未至之患。況天下之事,其可憂者甚眾,而當世之患,莫大于人不能言與不肯言,而甚者或不敢言也。則宗旦之事,豈可不汲汲載之天下視聽,顯揚褒大其人,以驚動當世耶!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珙不聽,宗旦言不已 已:過分 b.智高出橫山,略其寨人 略:掠取,掠奪
c.固不可不旌 旌:表彰 d.以防未至之患 患:禍患
3.以下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孔宗旦“知而敢言”和“勇于伏節死難”的一組是:(3分)
a.以書告其將陳珙 即載其家走桂州 b.司戶狂邪 宗旦猶力守南門
c.事急矣,不可以不戒 吾豈可污邪 d.智高果反 乃殺之
4.下列對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儂智高還沒有造反時,孔宗旦就已經有所察覺,并且多次向上級官吏陳述自己的主張,認為“不可不戒”;但他的觀點始終沒有被接受。
b.儂智高抓住了孔宗旦,想讓他投降;而孔宗旦大義凜然,罵不絕口,最終以身殉國。但這樣一位高風亮節之人卻沒有得到朝廷的褒賞。
c.作者認為,當前最大的禍患是人們不能講話、不愿講話、不敢講話,褒揚宗旦,可能會讓世人驚訝。
d.本文語調激昂卻又言辭懇切,作者在為孔宗旦訴冤的同時,陳說了天下治亂得失之理,提出了“賞善罰惡”“力開言者之路”等觀點。
5.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司戶孔宗旦策智高必反,以書告其將陳珙。(3分)
(2)或隱而不言,或忽而不備,茍且偷托以至于不可御耳。(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