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蜜蜂》讀后感
當(dāng)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該如何才能夠?qū)懞靡黄x后感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蜜蜂》讀后感篇一
我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篇文章,文章講的是有一只自以為是的蜜蜂覺得在蜂巢里他干的活最多,可得到的報酬卻最少,他覺得很不公平,便離開了蜂巢,他還以為他離開了蜂巢整個蜂巢就不能運作。
讀完文章我真為那只蜜蜂的所做所為而感到惋惜,媽媽也說過:“一滴水只有融進大海,才不會干涸。”
我記得那是在幼兒園的時候,老師叫我們完成一張a3的水粉畫,要求:必須把整張紙給畫滿,內(nèi)容不限。可以3~4人合作。我一聽到可以合作,就找了幾個平時很合得來的小伙伴:倩倩、心心、伊林一起商量,決定畫三只小豬。說干就干,我們拿來了水粉顏料,把顏料擠到調(diào)色盤中,雖然我的衣服都被弄臟了,但是我們都沒有想要放棄的想法。
幾個小時過去了,畫已經(jīng)快完工了,可是倩倩非要把房子涂成藍色,我偏偏要把房子涂成黃色。說著我們倆就吵起來了,我喊道:“天已經(jīng)是藍色的了房子還要涂成藍色這樣會不好看的!”“我怎么不覺得呀?就要涂成藍色!”倩倩也不甘示弱。“好!你們自己慢慢涂吧,我重新畫過!我就不信沒有了我你們還能畫好!”“但是馬上就要交了,這幅畫可是要評比的。我們還是把它畫畫完吧!”心心說道。“才不呢!”我才不想和你們一起畫呢!”說完,就拿起畫筆畫起來。
老師說:“把你們的作品都交起來。”我心想:啊?我還沒有畫完呢?難道我還是在跟他們一組?算了吧,不能丟臉!我要證明給他們看!”老師問:“還有誰沒交?”“還有我。”我的聲音小得連自己都聽不見了。
經(jīng)過這次事情,我懂得了一定要團結(jié),不能因為一點點事情就斤斤計較。一滴水只有融進大海,才不會干涸。
《蜜蜂》讀后感篇二
成功=鍥而不舍+勤勞。滴水穿石,堅持不懈地滴水,石頭才穿出洞。它就如《蜜蜂》里的蜜蜂一樣,不放棄,克服一次又一次的困難。
《蜜蜂》講的是一只頑強,堅持不懈的蜜蜂騷擾著作者。作者把小蜜蜂拉入險境,小蜜蜂毫不懼怕,又從地里鉆出來。經(jīng)過“九九八十一難”的蜜蜂嚴(yán)重受傷,已經(jīng)不能飛了,但它不放棄,修補著翅膀。一次又一次的試飛都失敗了,蜜蜂卻不退縮,最后飛越了沙面。
偉大的科學(xué)家愛迪生為研制燈泡,為了讓人類更方便,失敗了8000多次。曾有人諷刺他:“你失敗了8000多次,真了不起!”愛迪生卻說:“先生,你錯了,我只是證明7600多種材料不適合做燈絲而已。”在愛迪生的努力下,燈泡終于誕生了。居里夫人發(fā)現(xiàn)鐳失敗了800多次,最后她成功了,但不幸她的耳朵聾了,但她為此感到十分高興。
創(chuàng)造發(fā)明不是偶然的結(jié)果,而是持之以恒堅持研究的果實。愛迪生、居里夫人是經(jīng)過多少困難,花了多少心血才完成巨作。堅持就能成功。
我信誓旦旦地說:“我每天早上起來堅持跑步,讓身體更結(jié)實。”卻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搞新鮮,跑得兩天就懶得動了,到處找理由:“這天氣太冷了,再睡會兒。”身體沒結(jié)實,反而一會兒又感冒,難受。
數(shù)學(xué)家錢學(xué)森說過:“不要失去信息,只要堅持不懈,就終會有結(jié)果的。”
成功=鍥而不舍+勤勞。堅持就是向成功邁出的第一大步。
《蜜蜂》讀后感篇三
從小到大,我學(xué)過的課文數(shù)不勝數(shù),其中,我學(xué)的一篇課文《蜜蜂》讓我感觸很深。
《蜜蜂》這篇課文主要講述的是一只弱小的蜜蜂,面對強大的對手,一次又一次地被踏入沙中,一次又一次地鉆出來,翅膀彎折,它就執(zhí)著地去修補。對生命的追求支撐著它。經(jīng)過頑強不屈的抗?fàn)帲罱K終于奇跡般地飛起來的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初讀這篇課文的時候,我不禁感動了。與人類相比,一只蜜蜂可謂是多么的弱小,然而在它的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頑強精神不得不令人敬佩不已。它對生命的珍視遠(yuǎn)遠(yuǎn)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想想蜜蜂,再想想我們自己。有時候,我覺得我們或許連蜜蜂都不如!蜜蜂面對逆境時,選擇堅持。而我們有很多人面對強大的對手時,都是選擇放棄而不是堅持。有很多人都想要成功,可他們有沒有想過。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往往是需要經(jīng)過曲折的過程的。面對困難,我們應(yīng)該要堅持,再堅持。
記得有一次,我在做數(shù)學(xué)練習(xí)題,其中有一道題我不會寫。我看都不多看一下,甚至瞄都沒多瞄上幾眼,就跑去問爸爸媽媽。后來我才知道,這道題其實是多么的容易解。如果我再想一會兒,會不會就成功了呢?
小蜜蜂憑借不屈不撓的求生欲望,終于戰(zhàn)勝了困難,讓生命得以延續(xù),我們也應(yīng)該向蜜蜂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它那鍥而不舍,頑強執(zhí)著的精神。我們應(yīng)該記住這只小蜜蜂的啟示:人的潛能是巨大的,無限的`,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輕易放棄。只要在努力一點,在堅持一下,就會到達成功的彼岸,生命也會因此跟加輝煌!
《蜜蜂》讀后感篇四
在很久以前,蚯蚓和蜜蜂是好朋友,他們的模樣兒長得差不多。
那時的蜜蜂沒有翅膀,蚯蚓六條短短的腿,和現(xiàn)在一點兒都不一樣。因為原來大地上有好多好吃的,蚯蚓和蜜蜂根本就不用動手,只要動動嘴就可以吃得飽飽的。
就這樣,日子多了,時間久了,地上能吃的東西,漸漸地變少了。有時候,蜜蜂和蚯蚓就得挨餓,找不到吃的。
在肚子餓時, 蜜蜂真像是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zhuǎn)。可再看蚯蚓,還是跟沒事人一樣,悠閑地哼著小曲兒。
一次,蜜蜂和蚯蚓看到一棵樹,想讓他們幫忙。蜜蜂一次又一次地試圖爬上樹,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并沒有擋住他前行的勇氣。最終,他獲得了成功,他得到了一對翅膀,變得越來越靈活了。而蚯蚓也變了樣,他每天什么事也不做,變得瘦了,腿也沒有了,東西全吃光了,就開始吃土塊了。
過了一段時間后,蜜蜂來找蚯蚓,可蚯蚓卻一直不肯露面。原來蚯蚓知道了自己錯了,所以他要改正。現(xiàn)在,蚯蚓也變得勤勞了,人們都開始喜歡蚯蚓了。
勤勞是非常重要的,不要以為,它只是一件小事。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要養(yǎng)成勤勞的好習(xí)慣。勤勞是一位萬眾矚目的“明星”。我們生活處處都離不開它,它就像是天空中的啟明星,雖然都是星星,它卻永遠(yuǎn)都是最亮的那顆星。
《蜜蜂》讀后感篇五
生活中有一種藝術(shù)叫不放棄。要生存,必須擁有這種意志。
故事是這樣的:克萊思沃森準(zhǔn)備吃飯時,一只蜜蜂卻不斷騷擾他,最后他把蜜蜂碾進了沙里,但不久它卻又從沙中爬了出來,左翼已完全毀掉,但它并沒有放棄,不停地修復(fù)自己的翅膀。沃森是個經(jīng)驗豐富的心機師,認(rèn)為它徹底完了。但蜜蜂完全不理會,經(jīng)過毫無休止的嘗試,它越飛越遠(yuǎn)了,最后它終于飛了起來,并且控制了飛行方向。飛翔帶來生存,飛翔是蜜蜂的追求,折翼也不能阻遏它的追求,它堅強地挺過障礙,永不放棄。困境和失敗是個鋼爐,只有經(jīng)過越挫越勇的磨難,才能化蛹成蝶,成為強者。
成功,失敗總在一念之間。不經(jīng)你的同意,沒有人能使你“自覺低劣”。“山窮水盡”與“柳暗花明”往往是一步之遙,這時你要能“咬定青山不放松”,就有可能得到成功;你要是“行百里半九十”,必定功敗垂成,落得扼腕嘆息。
有花在前被人摘不要緊,緊要的是自己有毅力讓鐵樹綻開嬌容,枯木再現(xiàn)容光;有人在前先走一步不要緊,要緊的是自己有膽量在“奮斗不怕起點低”的凡人智語中證實自己永不屈服的信念。
摔倒了怕什么,爬起來拍凈身上的塵土照樣往前走!這是連剛學(xué)步的兒童都能做到的事情,輸了怕什么!關(guān)鍵是此時不博何時博!這是寒場縱橫跌打出的精髓。
永遠(yuǎn)不要放棄!即使已有千萬次的失敗經(jīng)歷,這其中的千萬次失敗也許恰好是自己獲得的豐富閱歷。誰不愿意讓成功之門打開,那么就請別放棄,即使你有千般萬種理由懊喪、埋怨,也沒有一個理由放棄青春的理想!
《蜜蜂》讀后感篇六
最近,讀了一篇《一只離群的蜜蜂》,使我深有感觸。
故事大意是這樣的:一只自以為勤勞的蜜蜂,埋怨自己干得太多,得得太少,大伙批評它,只在意自己,卻看不到別人的辛勞!蜜蜂一氣之下飛走了。
文中,蜜蜂可見是一個非常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不知它是否想過在自己辛勞的同時,其它的蜜蜂也都在不停地勞作著、努力著,默默地,只是它看不見而已,只知道在那兒怨聲載道、叫苦連天。
其實在家庭中,亦是如此,家庭也是一個大集體。每天拉琴,常常使我腰酸背痛,叫苦不迭,卻從來沒有想過家里的其他人。我的媽媽,白天要上班,晚上回來還要陪我寫作業(yè)、拉琴,收拾房間;而爺爺奶奶更是沒有一點休息時間,要洗衣服,打掃衛(wèi)生,還要按時給我們送上可口的飯菜;爸爸經(jīng)常要出差,旅途的勞累、工作的壓力已讓他增添了許多銀絲……
想到這兒,我羞愧不已,才知道,其實一個家庭當(dāng)中的每一個人都在默默地付出,我每天拉琴的這點苦與累又算得了什么,我連忙拿起琴,認(rèn)真地拉了起來。
我們身邊有許許多多的人每天都在不停地勞作、努力著,可工資卻少得可憐,就如我們故事中的蜜蜂,但他們卻從不埋怨、不放棄,始終帶著信念走向成功。
所以,人在覺得辛苦、勞累時,千萬不能埋怨、退縮,因為,我們身邊的很多人也都在默默地努力與付出,只是有時被蒙蔽了雙眼……
《蜜蜂》讀后感篇七
我懷著好奇的心情,一口氣讀完了《蜜蜂與螞蟻》這則寓言。
寓言里講到:過路人經(jīng)常贊美勤勞的蜜蜂,而見了螞蟻卻露出鄙夷的神情。螞蟻受到人們的鄙視與冷落,又苦惱又奇怪,便疑惑不解地問蜜蜂:“你釀一滴蜜要采一萬多花,而我卻能拖動比我體重多五十倍的東西。為什么別人總稱贊你而瞧不起我呢?”回答說:“那是因為我是為他人采蜜,而你只圖個人溫飽……”
是呀,一只蜜蜂最多能活六個月,可它在這短暫的時間內(nèi),不分晝夜地勞動著。正如螞蟻所言,蜜蜂釀一滴蜜要采一萬朵花,它天天忙碌于花叢中,用自己的勞動釀成了百花蜜。它釀一斤蜜大約要飛行四十五萬公里,差不多相當(dāng)于繞地球赤道十一圈!它雖然釀了許多蜜,可大多都貢獻給了人類。蜜蜂是渺小的,但它又是多么高尚啊!
新世紀(jì)的今天,有多少人在像蜜蜂一樣辛勤的勞動,為國家作貢獻啊!用辛勤的汗水譜寫了強者之音的張海迪,雖然沒有進過一次校園,卻自學(xué)了小學(xué)到高中的全部課程,還自修了大學(xué)的英語,日語等,翻譯了大約十六萬字的外國著作和資料,并先后為一萬多人進行了針灸治療。張海迪大姐姐多像一只在生命有限的條件下辛勤勞動的蜜蜂啊!
可有些人,卻只知道單純追求個人利益而不惜損人利己。這些人不就像螞蟻一樣,甚至連螞蟻也不如嗎!其實,我們活著就應(yīng)該為人類謀利益,為社會做貢獻,這樣的生活才是有意義的。
我愿意變成一只小蜜蜂,在花叢中辛勤地為他人采蜜。
讀《蜜蜂和螞蟻》有感今天,我懷著好奇的心情,一口氣讀完了《蜜蜂和螞蟻》這則寓言故事。這則寓言主要講,過路人常常稱贊蜜蜂勤勞,然而看到螞蟻卻露出鄙夷的神情,螞……
《蜜蜂》讀后感篇八
“我們?yōu)槭裁匆趭^學(xué)習(xí)呢?”我問媽媽。媽媽說:“因為你們是學(xué)生。”我問奶奶,她說:“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我問表姐,她說:“因為我們以后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然而,我在讀《蜜蜂頌》中卻找到了最好的答案。
《蜜蜂頌》中講到,一只螞蟻聽人們常常夸耀蜜蜂十分勤勞地采蜜、釀蜜,心里就十分不滿。有一天,螞蟻看見了正在采蜜的蜜蜂,好奇地問:“你釀一滴蜜只要采十萬朵花的粉,而我卻要搬運比自己大50倍的食物,為什么人類不夸夸我呢?”蜜蜂笑著回答說:“我釀的蜜全都貢獻給了人類,而你們卻從來沒有給人類做出貢獻,反而卻要圖人們的食物,難道這樣做人們會夸你嗎?”螞蟻聽了這話,羞愧地走了。
是啊,一只雄蜂最長的壽命是6個月,而在這短暫的生命中,它們要不斷采花粉、釀造蜂蜜。蜜蜂每釀一滴蜜,就得采集10萬朵花的花粉,如果要釀1公斤蜂蜜,差不多要飛45萬公里,整整是赤道長度的11倍呀!
看到這無法讓人想像的數(shù)字,不禁讓我想起了孜孜不倦的張海迪,他的身體雖然有三分之二沒有感覺,但是他在不上學(xué)的情況下,學(xué)習(xí)了多種語言,并寫出了許多作品。她的《輪椅上的夢》、《生命的追求》、《鴻雁快快飛》等啟迪了許許多多感到失落、無望的人,它們就像熊熊燃燒的烈火,激起了多少人的斗志!
此時,我禁不住掩卷深思:我要勤奮學(xué)習(xí),那是因為我們不僅今天要充實自己,明天還要“釀造出最甜美的蜜”獻給人們,令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親愛的同學(xué)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我們作為祖國的花朵,就應(yīng)該勤奮地學(xué)習(xí),更應(yīng)該學(xué)習(xí)蜜蜂那種獻獻工作,無私奉獻的精神。學(xué)習(xí)周總理那種大無畏的氣魄,我們要為中華之更加繁榮昌盛而努力學(xué)習(xí)!
《蜜蜂》讀后感篇九
有一只蜜蜂,它很自以為是,它覺得自己付出的多,收獲的少。于是它便離開了蜂群。
它飛著飛著,就闖入了另外一群蜜蜂的領(lǐng)地。當(dāng)它拜見蜂王,講述了自己坎坷的身世,并乞求加入這個蜂群。這時,本來還滿臉堆笑的蜂王立刻變得冷若冰霜,它那凌厲的目光好似兩把利劍,直接插入了小蜜蜂心里,還冷冷地說:“我還以為是什么厲害的人物駕到了,原來只是一個被家族唾棄的小蜜蜂。滾吧!我們不需要這樣的廢物。”說完,便看了看身邊兩只身強力壯的蜜蜂,示意它們把小蜜蜂轟出去。那兩只蜜蜂也很配合地飛上前去,耀武揚威般晃了晃它們那尖銳的刺,并重復(fù)蜂王的話:“滾吧!我們不需要這樣的廢物。”小蜜蜂頭也不回的飛出了蜂窩,臉黑的像幾十年沒刷的鍋,氣得大叫:“誰稀罕你們這破蜂窩,我走,沒有你們,我照樣活得很好!”
說著,便飛到一個花園里,恰好,肚子也開始不爭氣地叫了起來。它便下定決心,在這兒住下來。此后,小蜜蜂便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可好景不長,不久,那片花園就被折了,變成了高樓大廈。而小蜜蜂則被迫搬家。可是,周圍已經(jīng)沒有花了。它又想到了自己溫暖的家,那兒不用為生活發(fā)愁。
于是,它就忍饑挨餓,踏上了回家的路。可它的體力漸漸透支了,身體像灌了鉛一樣沉重。最后,它眼前一黑,就暈倒在了家門前。
后來,小蜜蜂感覺嘴里甜甜的,下意識地吞了下去,后來才發(fā)現(xiàn)蜂王正在它身邊,注視著它。它的臉一紅,支支吾吾地說:“對不起,我錯了。”蜂王用溫和的聲音說:“你承認(rèn)了錯誤,那你還是我們的朋友。”
那天之后,小蜜蜂就有了感悟:“自己一定不是最慘的,也不是最重要的。沒了自己,一切都不會改變。”
《蜜蜂》讀后感篇十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叫《一只離群的蜜蜂》,講述了一只蜜蜂認(rèn)為自己做的工作很多,而吃的蜜太少,和蜂群鬧了意見。其中最令我記憶猶新的一句話是:“好,我離開,看你們做得出啥。”這句話是我想起了一件事。
一次,學(xué)校要組織一個長繩比賽,班主任和班長選了我等10名同學(xué)參加,剛開始練得很好,氣氛還算和諧。可是跳著跳著,我就刷小性子,和他們鬧了意見。
“我累了,我要休息。”我理直氣壯的說。
“不行,就要比賽了,我們還不累,一會再休息吧。”一位同學(xué)說完,其他人也紛紛表示贊同。
“那不行,我想休息。你們必須停下來。”我強詞奪理。
所有人都用怨恨的目光看著我,好像在對我說“你要是累了就不要參加比賽了,換人啊”。我實在受不了這種目光,就對他們說:“好,我不練了,這個比賽絕對得不了名次!”
我當(dāng)時雖然很生氣,但是火很快就消了,我有些后悔自己的行為。
往后的幾天,我常常躲在角落里觀察跳長繩的同學(xué),發(fā)現(xiàn)他們的練習(xí)效率絲毫不遜色于我在的時候,他們的笑容依舊掛在臉龐。
我細(xì)細(xì)地反思了自己的行為,覺得自己很不對,應(yīng)該以大局為重。我還懂得了一個道理,一個團隊的力量是龐大的,少了你,他們不會有什么損失,正如“你離開了,太陽依舊升起”這個道理。團隊協(xié)作時,不能以個人利益為主,而是要顧全整體。
于是,我向他們道了歉,他們也是以集體利益為重,先不和我計較,我又重新回到了那個團隊中。這一次再練習(xí)時,我對周圍一切事物都換了一個角度去觀察,一切都是那樣美好。
就這樣幾天,我們一直在練習(xí),每天,太陽依舊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