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二道德經讀后感800字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讀后感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初二道德經讀后感800字篇一
意思是:不推崇有才能的人,使人民不去爭奪功名利祿;不以難以得到的東西為珍貴之物,使人民不去偷盜;不顯現那些能誘發人們貪欲的東西,使人民的本心不被擾亂。所以,圣人治理天下,要純潔人們的心思,滿足人們的溫飽,減損人們的遺志,增強人們的體魄。永遠使人們沒有知識,沒有欲望。使那些自以為聰明之人不敢自作主張,以無為的方式去對待一切,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老子主張無知無欲,與他所處的歷史背景有密切關系。周王朝分崩離析,五霸代興,戰爭頻繁,野心勃勃的諸侯們都像代周而立,社會生產力在不斷的爭斗中遭到了極大的破壞。老子面對戰亂痛心疾首,因此提出人的本性本來是清靜純潔的,只是受到了名利物欲的隱憂,爭名奪利,貪圖物欲,于是就產生了奸詐巧偽之心。二者是引起社會動亂的根源。主張去除名利,凈化人們的心靈,是一個美好的愿望。
從對于人類文明發展史進行反思這一角度來看,老子的思想是深刻的,具有強烈的危機意識,生存意識。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是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人類已經遭到了大自然的報復。
人類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動物,同時也是破壞地球、污染環境的罪魁禍首。由于人的活動,地球的臭氧層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壞。全球平均氣溫逐年上升,酸雨日益增多。大氣、水源、土壤等極大地損害和惡化。大自然已開始瘋狂報復人類。據統計,全世界有五分之四的城市居民生活在污染的大氣環境中,引用這不符合衛生要求的水。這些污染又翻過威脅著整個人類的生存,全球每年有500萬人死于癌癥,而癌癥決大多數十有環境污染因素引起的。
地球母親已千瘡百孔,傷痕累累。人們為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知識、財富而沾沾自喜。殊不知,人類在不斷著創造文明,同時也在不斷為自己挖掘著墳墓。
初二道德經讀后感800字篇二
提及道德經,大家都耳熟能詳,這是一部蘊藏著豐富的人生哲理的經典著作,其中包含以哲學,政治,軍事方面的論述!
道德經的熏陶是在兒子讀四小時被他每天的朗誦帶動的,后來也有幸跟隨學校組織的家長素讀一起打卡,和孩子一起互幫互助而習之。
雖然剛開始接觸時有些枯燥難懂,語感不太順口,不會的地方也虛心請教孩子,但在雒老師的組織和帶領下,不清楚的地方再借助陳琴老師的誦讀,慢慢的就找到了感覺,在班里素讀打卡群里,和大家一起堅持每天誦讀一段,也在每周三的家長志愿者統計時鞏固一遍,這本書拿起放下,放下再拿起,突然之間就感覺到親切,每當在某個地方看到有道德經中的典句,就有一種激動的心情!在道德經中多次提到“無為”,我覺得無為就是順其自然的把當下的事情做好,那么用在我們為人處世上,就是讓自己對待別人要寬容大度。“無為”不是讓我們什么事都不去做,而是不去做不符合自然規律的事情,只要不違背自然規律,你所做的其他事就是無所不為的,“無為”是一種心境,一種修養!
又如“少則多,多則惑”其實就是說自己無論在學習中還是工作上,集中在一個點上努力下功夫,長此以往才能有所收獲,如果像蜻蜓點水,這里一下,那里一下,反而會一事無成,終會無所收獲!就像現在盛行的“抖音”,那些百萬粉絲所關注的網紅,其實她們就秉承著做垂直領域,就是老子所說的,在某個點上下功夫去努力做好一件事,成功的幾率就越大!
就拿讀書這件事說吧,有很多人讀幾天感覺沒啥收獲,就給自己找理由放棄了,“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事”,如果想把一件事做好,就去堅持,也就沒有什么困難不能被克服了,我們雖不能與圣人相比,至少可以學會堅持,學習老子他老人家做事對事的態度,用無為之心做有用之事!
對于道德經的體會每個人都從不同的角度結合自己的生活去理解,每個人也在自己的領域去體會和領悟著這經典之作,讓我們大家在道德經中讀出自己的生活感悟,悟之用之享之!
初二道德經讀后感800字篇三
我覺得任何一個翻閱《道德經》的人最初一定會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會這樣笑;最后會覺得現在很需要這種學說。至少,這會是大多數人初讀老子的反應,我自己就是如此。林語堂曾經這樣說過。
對于《道德經》,很多人用“博大精深”來形容,對于我這種凡夫俗子,才在短時間內粗讀了一回讓國內國外深入研究的《道德經》,要寫出一篇震驚全場的讀后感,實在是笑話。不過,在此,我僅表達一下我對看完《道德經》的切身感受。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開頭一句,揭示的是人們的價值觀問題,價值觀不同,人生追求和所遵循的道路就不同。不同的追求,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會。開頭這十二個字是通篇的總綱。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禍于身,免禍于社會的圣人之道。"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是圣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非常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同一條人生道路,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走法。
一是走圣人之道,也就是順其自然,返樸歸真之道。
一是走常人之道,也就是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
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會。這看似是一個簡單的命題,可是,當我們真正選擇起屬于自己的“圣人之路”的時候,卻難免會碰上不少阻礙。當代社會,名與利的追逐太普遍了,要真正做到順其自然,返璞歸真的人又有多少?恐怕大多數人都會持否定的答案。但是,我并不認為《道德經》是高高在上,遙遠而不可攀的。當我們看透世俗的風景,也許我們會靜靜地看細水長流。在假日愜意的下午,品上一壺上等的茶,細讀《道德經》,感受它對心靈的洗禮也不一定。
老子的《道德經》雖然久遠,但它對于我們的現實意義卻一點也沒有“久遠”的意味。每讀一次,我們就有一次新的收獲。以上僅是我對于《道德經》的一些淺見,我建議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道德經,這不僅能陶冶我們的素養,也能使國家素養水平整體水平提高。
初二道德經讀后感800字篇四
“道可道,非常道……”我不情愿的背道。又到了爺爺所說的的修心養性的時間了。
我叫張雪晴,是店子中學五年級三班的一名學生,我有一名略顯神道的爺爺。我的爺爺非常的古板,每天都要我背這懂都不懂的《道德經》,其實我是不想背的課時爺爺非逼著我背。有一天,我背到一句“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句話的意思我能明白,大概就是說好事是壞事,壞事是好事。但是我覺得這個道理很沒道理,好事就是好事,壞事就是壞事。
完全相反怎么能劃等號呢?于是我就去問爺爺,爺爺說:“這個世界分陰陽,物極必反,所有的東西都不是絕對固定的,所以壞的有可能變好,虛弱的有可能變強壯。”“騙人,你這是封建迷信,我以后再也不背這個沒用的經了!”我說道。爺爺笑了笑。
期中考試的時候,我語文得了滿分,數學還差三分滿分。我高興極了,爺爺也很為我高興。我乘機說“爺爺你帶我去吃肯德基吧。”爺爺答應了。我高興的蹦蹦跳跳,爺爺在后面換鞋子,我邊跑邊跳得出了門。結果一個不小心踩到一片沙子上,水泥地配沙子和冬天的冰面沒有多大差別。站了一下發現站不起來了便做在地上哭了起來。爺爺聽到哭聲急忙跑出來把我送進了醫院,經診斷軟組織挫傷需要臥床休息。結果吃肯德基的計劃也泡湯了。
下午躺在床上無聊得很,就想我怎么這么倒霉。本來多好的計劃、多么美好的一天怎么到了如此地步。突然聽到爺爺的收音機里傳出了那句我開始認為很沒道理的話“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物極必反,樂極生悲。我用自己的切生體會加深了對這話的理解。希望我以后無論悲傷還是高興都能控制住度不要重蹈覆轍。
初二道德經讀后感800字篇五
老子《道德經》,蘊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來,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無不從這部人類文明史上的智慧寶典中汲取治國安民、修身養性、立人處世的精髓。
當今社會科學發達,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的物質財富越來越殷實,而精神財富卻越來越貧乏,道德淪喪的現象日益嚴重。“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實實工作”的呼聲日益強烈。物欲橫流的現實生活中,如何去面對金錢、地位、美色的誘惑呢? 我們同樣可以在《道德經》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靜處世,清靜自省,盡心本職!
既然我們個體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暫,我們何不端正心態呢?靜心、凈心、盡心就是人們的三個不同心態層面。靜心:靜安人生坐標;凈心:凈處人生方向;盡心:盡展人生作為。
靜心,靜安人生坐標。
老子以“清靜為天下正”,“清靜無為”為修道之本。《道德經》十六章云:“致虛極,守靜篤。”強調了致虛守靜的修養。“致虛”就是要消除心靈的蔽障和理清混亂的心智活動,而后才能“守靜”,通過“靜”的工夫,深蓄厚養洞察力,才會“知常”,逢兇化吉。
老子之后,莊子強調少私寡欲,以靜養神,這是道教靜中養生的思想理念。
“靜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靜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擾,不因進退去留而影響;靜心,才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
總之,靜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們的心境達到虛靜的狀態,才會時刻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才會在社會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
凈心,凈處人生方向。
“凈者,不污也”,天地萬物之間,潔凈不染,就是“不染”。“不染”的含義很廣泛,老子《道德經》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意思是說五彩繽紛的世界使人眼花繚亂,各種各樣的聲音使人震耳欲聾,美味佳肴使人饞涎欲滴,縱橫馳騁的心靈使人心態若狂,擁有貴重難得的貨物使人心驚膽寒。就從視、聽、味、嗅、觸、物六方面形象勾劃了人們因貪婪而染色、
初二道德經讀后感800字篇六
《老子》又名《道德經》,共81章,前37章為《道經》,后44章為《德經》。《道德經》的中心是“道”。它繼承了《周易》、《洪范》等著作的樸素辯證法思想,提醒了事物之間互相依存的關系。并提出“天道自然無為”的無神論思想。《老子》將視角放在宇宙之外,與“道”相比,宇宙萬物只是渺小的存在。它的內容博大精深,直到如今,在某些方面對《老子》的研討還沒有定論,《老子》之于研討者,一如它所說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老子》文約意豐,視角共同,思想深邃,內容博大精深。今天,它依然具有宏大的理想意義,大而言之,它在治國理政、運籌用兵、處置國際關系、現代企業運營管理等方面具有很好的自創意義;小而言之,它是人們為學、修身、處置各種人際、社會關系的肉體圭臬。
以上是重慶出版社書立方系列口袋書《老子》的前言,也能夠作為《道德經》的讀后感,我想以我個人觀念修正幾點內容:
1,我對上文“視角共同”異議,應該說《老子》的思想曾經擺脫了“視角約束”,正所謂盲人摸象、各說異端,現代人很難了解和不能正肯定論《老子》的緣由就在于他們的視角的局限性所致。
2,我對“大而言之”的觀念做點補充,《老子》的宇宙觀,不能只局限于地球,他能解釋我們現有的宇宙觀,他以至對星際探究、天外生命、克隆技術等前沿科學都有指導和啟示作用。
能夠說它沒有時期性,它能夠隨時間無限延長。
3,它能夠小到,分子生物學以至更微觀的科學范疇,由于人類還沒發現0.1飛米以下的物質構造是什么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