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體會 非暴力溝通心得體會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秀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體會篇一
《非暴力溝通》是我在過去的20xx年所讀的書中最喜歡的一本,也認為,在讀完第一遍后,它確實對于我個人產(chǎn)生了的影響和改變。它是我當初加入《媽媽你聽》全國讀書會大群讀的第一本書,和其他群里的媽媽們每天讀書打卡,每次閱讀都能感受到收獲良多。每天讀書,也會特意留意觀察自己與別人相處的日常,反思了自己與周圍人的相處模式是不是有不妥的地方。
慢慢懂得了,原來自己與別人的溝通并不是真正的溝通,因為最后的結果不是解決了問題,而是使我們之間矛盾更加激烈化了。以前的我們總以不是你輸就是我贏,或是兩敗俱傷收場。
把書讀了第一遍后我懂得了觀察、感受、需要,請求,是讓非暴力溝通順利進行的四個基本要素。我也把它運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對于有時孩子無理取鬧,我也多了一份耐心。
有時候,有些話,從老人嘴里說出來,我在以前可能會不高興立馬反駁,但是我現(xiàn)在不會,因為他們說出的并不一定是事情的全部,或是他們說的不一定就是他們真正想表達的。他們之所以感受到不滿意或憤怒的言論,只是因為他們自己的觀察結果,給他們帶來的評價而已。當初因為太喜歡它,迫不及待想更多的人分享它,所以在閱讀完第一遍之后,就在參與的同城讀書會中把它和其他人的書給交換了,目前它還是沒有被交換回來。
很高興,在進精進小組后,我還能再次和大家再次閱讀這本書,但我不想耽誤進度,想跟上和大家一樣的讀書進程,我就再在網(wǎng)上買了一本新的。因為我認為,這本書它是值得反復去讀,多讀多領悟。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體會篇二
教育家感言“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但今天讓更多一線教師感慨的是“有愛也不見得有教育”。君不見,一些老師對學生滿腔熱情,而有的學生卻敬而遠之;君不見,有的老師很負責地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卻遭到“敵視”,甚至于惡語相向、爆發(fā)激烈沖突……何以至此?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于教育對象的主體性增強了而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溝通能力卻相對滯后了。
在教育部頒布試行的中學、小學和幼兒園三個“教師專業(yè)標準”中,“溝通與合作”被同時列為教師的一項基本專業(yè)能力。提升溝通品質(zhì),既是時代的呼喚也是教師專業(yè)成長道路上一項必要的修煉。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一書雖然不是專為教師而寫,但在提升教師的溝通品質(zhì),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方面卻是一本經(jīng)典之作。
當我看到《非暴力溝通》對種種“異化的溝通方式”的剖析以及由此造成的危害就足以讓我震驚了。原來,一直為伶牙俐齒而自得的我其實常常像在公園里丟了鑰匙、卻因為光線比公園里好而趴在街燈下尋找的醉漢,由于表達方式不當而偏離了溝通的初衷和方向。
許多老師認為自己依法執(zhí)教,不體罰學生,根本與暴力扯不上關系。但實際并非如此。本書把“暴力”分為“身體的暴力”和“隱蔽的暴力”兩類。教師涉及使用武力的“身體的暴力”比較容易辨別、發(fā)生的概率也比較低。但是,通過語言和行為讓對方產(chǎn)生精神恐懼、緊張和痛苦的“隱蔽的暴力”,往往連自己都很難察覺,政策法律更管不到,發(fā)生的頻率也就更高。如果我們用心體會和留意一下自己和同事、哪怕是優(yōu)秀教師的日常談話方式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語言的確經(jīng)常會引發(fā)自己和他人的痛苦。“隱蔽的暴力”雖然沒有肢體上的沖突,但它同樣會激怒受害者、迫使對方作出暴力反抗,它的實際危害性被大大低估了。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體會篇三
有一段時間,感覺生活一團亂麻。為什么那么多煩心事?為什么我說的話總是錯的?為什么我的.感受總是被忽略?為什么沒人理解我?無數(shù)的為什么,讓我每天愁眉苦臉,躁動不安。
偶然的機會,讀到了一篇介紹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的文章。他告訴我:生活中,有很多常見的語言,不經(jīng)意間脫口而出的話,在深深地傷害著我們,而我們也總是以條件反射式的不滿傷害別人,于是人與人之間的愛與溫暖,便因此遭到破壞。
我突然意識到,一個人的語言及表達方式對生活有著巨大的影響。我所有的問號也許在《非暴力溝通》中可以找到答案。于是,我加入了有書共讀營,希望能得到幫助。
“你瞅啥?”
“瞅你咋地?”
“就瞅你了怎么地?”
“信不信我削你?”
這是一個網(wǎng)上流行的關于東北人的一個梗,說是百分之五十的沖突都是由這幾句話開始的。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暴力溝通的例子,這樣的對話接下來很可能會引起暴力事件。大部分語言暴力的根源,其實在于人們忽視彼此的感受與需要,將沖突歸咎于對方。而使用暴力的人其實是因為他們內(nèi)心的寧靜遭到了破壞,所以才會用暴力的方式維護尋求心靈的和平。這或許是暴力的蝴蝶效應吧。
非暴力溝通,又被稱為“長頸鹿語言”。之所以稱之為“長頸鹿語言”,是因為長頸鹿有一顆大大的心臟,長長的脖子讓它擁有的良好視野。長頸鹿在進食時能夠把刺化為自身的營養(yǎng),代表著溝通順利進行,最終達成一致。長頸鹿語言是解決爭端,讓生活和工作的溝通更加順利有效的最好溝通方式。它提醒我們專注于溝通的四要素: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書中通過一系列生活對話實例,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不再條件反射式地回應,既能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能尊重與傾聽他人。特別是在發(fā)生矛盾和沖突的時候,運用非暴力溝通,可以促進傾聽、理解和發(fā)自內(nèi)心的互助,讓愛和尊重重新融入生活。
人們常說:愛能使心靈的創(chuàng)傷痊愈。如果你希望周圍充滿愛,讓我們一起學習長頸鹿語言吧。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體會篇四
依稀記得,中學時代的我特別頑皮而母親總是“以柔克剛”地訓導我:“瑞漢,看到茶幾下的兩雙臟祙子和電視機旁那三雙,我不太高興,因為我很看重整潔。”接著,她沉心靜氣地向我問道:“你是否愿意將它們放進房間或洗衣機?”母親期待的眼神使得我立馬收拾好雜物,這種非暴力的溝通方式至今讓我印象深刻,可惜現(xiàn)在卻沒有多少機會感受她的“嘮叨”。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溝通方式,但《非暴力溝通》絕對不只是一本提高語言修養(yǎng)的書,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閱讀,我仿佛找到了一個“新大陸”。或許你在工作上感到很懊惱,為什么大家總是不懂我呢?為什么我們的工作效率提不上去?此時,我建議你要學會聆聽內(nèi)心的聲音以及它們所反映的需要,包括我們的言語是否給別人帶來傷害?這本書可以有效地促進我們內(nèi)心的和諧、自我理解、改善關系。
美國著名作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寫的《非暴力溝通》蘊含著人與人之間語言的深度和文字的簡潔,勾勒出我閱讀的濃厚興趣,同時也在腦海中構造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非暴力溝通時刻提醒我專注于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我的母親雖然沒讀過多少書,卻能機緣巧合地運用非暴力溝通的四大要素來培育母子間的尊重與愛,懷惴著這份難忘的經(jīng)歷,站在未婚男士的角度來看一些家長對孩子語言上的批評,有時候遠勝于他們肢體上受到的傷害。
當我把這本書的內(nèi)容給悟透后,自己的內(nèi)心莫名有一種幸福感:一次約會時,我便把它分享給女友楊曉雯,當時我潛意識只想讓她更多地運用于與顧客的語言表達上,畢竟她是做服裝銷售的,一段時間過后,萬萬沒想到的是,她對于我們親密關系的處理上也頗有好轉,不再試圖分析對方有什么毛病,而是全心全意去體會我們內(nèi)心的需要,至此,我們一如既往地保持著難得的平和。
我曾經(jīng)讀過《關健對話》,但《非暴力溝通》用深入的角度剖析了暴力產(chǎn)生的來源,為什么我們和別人對話的時候容易產(chǎn)生暴力的狀況?并且提供很多解決方案,如果說這本書是《關健對話》的升級版,那一點都不為過。實際上此書還可以當作改善國家政治摩擦的潤滑劑,有時候雙方在點燃戰(zhàn)火的前期不妨先冷靜下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嘗試站在彼此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尋找需求而不是一味只想著解決紛爭,相信我們采取的這種溝通方式定能改變著當下乃至未來的局勢。
非暴力溝通不是固定的公式,它可以適應不同的情況,并根據(jù)自己的個人風格及文化環(huán)境做出調(diào)整,它的精髓在于對其四個要素的覺察,而不在于使用怎樣的字眼進行交流。工作總結靜謐的夜色,一個人進入非暴力溝通的世界,仿佛見到了青春期的母親和現(xiàn)在的情人,她們倍伴著我一起成長,雖不能改變?nèi)澜纾瑓s可以讓彼此獲得愛、和諧與幸福。這是一本終生受用書籍,如同一把神奇的刷子,幫助我們更好地褪去隱蔽的精神暴力,流露真情。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體會篇五
在讀《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之前,我對非暴力溝通一直沒有一個較為恰當?shù)睦斫狻Wx完之后,我才知道,原來非暴力意味著讓愛融入生活。讓尊重、理解、欣賞、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貪婪、憎恨、偏見、懷疑和敵意,來主導生活。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無情的,那是我們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無情。我們的轉變與世界的狀態(tài)息息相關,而改變溝通的方式是自我轉變的重要開端。《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從十二個方面向我們闡述了如何讓我們與他人之間的溝通品質(zhì)得到提升。
首先,我們要做到心中有愛,讓愛融入生活。在此基礎上,我們要去探尋究竟是什么蒙蔽了我們的愛。我們要通過日常的觀察,找到結果,并清楚的描述下來。要成功的進行非暴力溝通我們還要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匯表,從而使溝通更為順暢。感受源于我們自身的需求,我們無法犧牲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正如文章中所說“如果我們想讓學生經(jīng)常自查自糾,誠實守信,我們首先要能夠自我反思、誠實守信。如果我們想讓學生知道他們的想法和感受對我們來說是重要的,我們就要花時間去傾聽他們的聲音、考慮他們的觀點。你希望自己的學生成為什么樣的學習者,你覺得現(xiàn)實和遠景之間有差距嗎?”如果我們意識到是如何與學生互動的,我們就會覺察,自己是不是在營造一種讓學生覺得安全、信任病鼓勵學生學習的課堂關系。我們與學生的每一次接觸都在傳達對他們的看法,對他們有什么樣的期待。
在培養(yǎng)學生間的關系時,目的非常重要。其中最重要的問題是,你想要營造什么養(yǎng)的課堂關系?一旦目標明確,就很容易找到或創(chuàng)造實施計劃的方法。關于學生之間的關系,作者強調(diào)“伙伴互動”關系。這一點我真的好欣慰,我一直在做著這方面的努力:小組共同體打造系列:循環(huán)故事的書寫及相互評價、小組職責承擔、小組自主雙向編座位、小組交流等,以及在班級內(nèi)開展的課前三分鐘故事演講、班級微博墻,都要進一步引導學生動腦筋把對應活動開展到更好。
現(xiàn)在要加強完善的,就是關于“隱形天使”活動,每周要固定時間,讓學生說說自己感覺到的“讓自己覺得很感動的小事情“(不要指出具體的人的名字,就是幸福地講述自己得到的幫助,引導學生學會做“天使”,學會在收到幫助得體的回應和表達謝意。
有效的暴力溝通要求我們借助具體的描述來提出請求。有時候傾聽比語言更具有力量,傾聽會使人身心痊愈,因此學會傾聽尤為重要。讓愛融入生活不僅僅意味著要愛他人,同時還要愛自己。充分表達憤怒,運用強制力避免傷害,我們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傷害,而不是為了懲罰他人。在情緒低落時,我們要用心去了解自己的需要,這樣我們的內(nèi)心將逐漸變得平和,我們才會重獲生活的熱情。
讀完這本書,我了解到非暴力溝通的重要性。學會非暴力溝通,我們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上都會受益匪淺。也許是讀的速度較快,對其中的某些內(nèi)容理解的較為淺薄。但我相信隨著閱讀次數(shù)的增多,我定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體會篇六
今天學習了《非暴力溝通》,首先了解到暴力溝通的類型和特點,告訴自己要引以為戒,更重要的是學習了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和操作步驟,可以讓自己在人生路上更好地前行。
這是非暴力溝通提供的溝通方式和具體的操作步驟,對于生活中、工作中的我們都具有指導幫助意義,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雖然溝通效果要因人而異,但我覺得它確實能幫助我們創(chuàng)設良好的溝通氛圍,而這良好的溝通氛圍的創(chuàng)設應該是有效溝通的前提。
因為觀察事實,表述事實,所以我們不會輕易給別人下定義,也就叫停了給別人貼標簽這種會傷人使對方尤其是小孩子產(chǎn)生自我暗示的道德評判行為。讓對方看到他自己的問題,而不是對我們可能不甚恰當?shù)脑u判產(chǎn)生抵觸心理,進而導致溝通無法進行下去。這樣也避免了評價的隨意性,甚至是不自覺中流露出的嘲諷或指責等不好的情緒。比如,學生們不喜歡老師翻舊賬,所以咱們可以也是應該做的是就事論事,這樣可以讓學生無可辯駁,以保證溝通的進行。
清晰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教會我們認真而負責任地審視自己的情感情緒,教會我們準確表達,有節(jié)制地表達,也讓我們反思自己的情緒是否有過激的成分或部分,是否會對對方造成傷害,尤其是在面對小孩子時,我們是否是在真誠溝通而非無能地宣泄自己不可控制的情緒。我們無形中也是在做出一種理性處理問題的表率,教會我們的孩子或學生學會認知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情緒,同時要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講述需求,首先要做的就是反問自己:我的需求是什么?我們的需求就是前面提出的感受的根源。既然是在交流中,就要讓自己的需求可以在太陽下曝光晾曬,而非不可告人的陰暗。《巴黎圣母院》中的弗洛羅,道貌岸然,陰暗、陰損,就是他的需求不可告人。久而久之,他自己給自己挖掘了墳墓。需求的提出先要經(jīng)過自己理性的過濾,是否正當,是否合理,是否合情。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我覺得在這個過程中人會變得更加理智和成熟,會真正的成長。因為正確的需求應該是出于愛,出于幫助別人,讓別人自由、快樂的,讓孩子健康成長。
請求幫助而不是命令對方。做久了老師,習慣了命令的說話方式。既然我們的初衷是希望人們包括我們所愛的家人、學生的改變和行動是出于對生命的愛,那么我們就要讓對方接受,進而做出改變,有所行動。所以我們表達的方式很重要,語氣很重要,把請求表達得具體明確很重要。
今天我是走近非暴力溝通,把這些理念和做法落到實際行動中尚需學習、實踐、磨練,尚需不斷反思、完善,也許過程漫長,但我至少接收到一種較好的思維模式,溝通方式,同時也學習一種做人的準則,體諒他人,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做自己情緒的主人,用愛去關注生命的成長。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體會篇七
當我們表現(xiàn)得不完美,一般習慣自責,如對自己說,『笨蛋』,『這種蠢事你也干得出』,『你總是將事情搞得一團糟』。嚴重的,會陷入自我憎恨當中。
羞愧是自我憎恨的一種形式。出于羞愧,我們通常試圖改變自己,變得更加友善和體貼。但是一旦對方意識到我們行為出自羞愧或內(nèi)疚,而不是愛,他們并不會更加欣賞這些行為。
有哪些詞語體現(xiàn)了羞愧、自責?如,『應該』,『必須』,『真的』。
對他人的指責反映了我們遭到了挫折,他人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需要。如果我們指責的那個人是我們自己,其實也是『我的行為不符合我的需要』。因為我們的行為無法滿足自身的需要,我們感受著人生的悲哀和內(nèi)心的渴望。
如果發(fā)現(xiàn)痛罵自己,『你看你,又把事情搞砸了』。馬上可以問自己,『我什么樣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呢』。
一旦專注于尚未滿足的需要,我們就會考慮如何滿足它,我們的身心狀態(tài)就會發(fā)生明顯的變化。
我們試圖理解自己的所做所為,『我做那件事是為了滿足什么需要』。通過聆聽自己的心聲,發(fā)現(xiàn)心靈深處的需要。此時,我們會寬恕自己。盡管過去的選擇并不理想,但它也是為了實現(xiàn)內(nèi)心的渴望。
愛惜自己的關鍵是,同時包容兩個不同的我,對過去的某種行為感到后悔的“我”(現(xiàn)在的)以及采取那種行為的我(過去的)。
自我寬恕其實為個人的學習和成長創(chuàng)造了條件。
作者舉了一個外衣染上墨水的例子,他因為此事不斷訓斥自己。后來明白了,為什么會責備自己粗心,是因為有照顧好自己的強烈渴望,那么在匆忙回應他人的請求時,要多留意自己的需要。同時為了滿足什么樣的需要而隨手把筆放入口袋,是因為很看重回應他人的請求。由于這些考慮,態(tài)度就變好了。
如何面對那些覺得沒意思,卻又認為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
作者舉了個例子,『每天開車送孩子上學』。原來他認為這是他不得不做的事情。后來他發(fā)現(xiàn)很欣賞孩子從學校得到的教育。雖然有離家很近的學校,但是現(xiàn)在孩子的學校提供的教育更符合他的價值觀。因為他理解了,之所以選擇每天開車送孩子上學,是為了孩子能得到他所看重的教育。
為了錢,為了得到贊同,不想感到羞愧,為了避免內(nèi)疚,為了履行職責……。
其中針對『為了得到贊同』這個動機的評論另我印象深刻。受社會的影響,我們渴望得到獎勵,希望得到人們的微笑,聽到一點鼓勵。為了討人喜歡,努力迎合他人;為了避免招人厭惡,不做那些不受人歡迎的事。
為了博得他人的喜愛,費盡心思,委屈求全,是可悲的。 但是如果我們的行為是出于對生命的愛,人們自然會心存感激。他們的感激其實也是在給我們確認。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體會篇八
之前沒有意識到,語言是一個tricky的工具,這個工具如果使用方法不當,會帶來多大的誤會,造成多大的傷害。
于是我尋求這本《非暴力溝通》的幫助,以期改善自己在交流時存在的種種問題,確實收獲很大,讓我對溝通本身有了全新視角的認識。
這本書不是一本討論語言技巧的書,不是教你更漂亮的話術,不是教你如何說話更好聽。書中強調(diào)通過溝通,將對話的重心落在體會彼此的感受和需求上,這不正是我們溝通想要達到的目的嗎?同時這本書講的也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用觀察替代評判、探究感受背后的深層需求,這些都在教我們?nèi)绾稳ダ斫庾约汉退说膬?nèi)心。
通篇讀下來,我為自己過去溝通中夾雜的暴力和評判感到震驚,為自己拒絕嘗試了解對方感受和傾聽對方需要感到羞愧,這些問題也全都指向我對自身感受的認識不足,自己還未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那些暴力的語言就已經(jīng)破口而出。是我本人,給和我交流設下了重重阻礙。
書中介紹的非暴力溝通模式,還需要通過練習得到鞏固。希望自己在未來與人的溝通中能夠做到:1、誠實的表達自己,而不批評、指責。2、關切地傾聽他人,而不解讀為批評或指責。用愛和合作的態(tài)度感知彼此,化解問題和沖突。讓身邊的人能夠感受到尊重、理解和關愛,讓自己充滿愛和能量。
《非暴力溝通》一直強調(diào),感受是源于我們自己的需要和期待,以及我們對其他人言行的看法,所以我們需要為自己的感受負責任。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體會例文參考》,供大家參考學習,歡迎閱讀。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體會篇九
不加評論的觀察!
清晰明確的感受,
具體的需求
最終由上得出自己的請求。
而上面的四個要素是搭建在傾聽之上的!不仔細傾聽,自然不會有明細感受,明確的需求,
后面的章節(jié)不管是
“愛自己”
后面的這些總給我感覺
要像一個孩子一樣去表達自己就好,沒有那么多需要顧忌的。
就這樣,愛自己!
非暴力溝通讀書心得體會篇十
作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好人,也許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和“暴力”扯上關系。不過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現(xiàn)實生活中的談話方式,并且用心體會各種談話方式給我們的不同感受,我們一定會發(fā)現(xiàn),有些話確實傷人!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回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chuàng)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這些無心或有意的語言暴力讓人與人變得冷漠、隔膜、敵視。
《非暴力溝通》中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fā)現(xiàn)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能夠療愈內(nèi)心深處的隱秘傷痛,超越個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發(fā)憤怒、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思維方式,用不帶傷害的方式化解人際間的沖突;學會建立和諧的生命體驗。
馬歇爾提出了nvc。他指出,“nvc的基礎是一些溝通方式——即使在逆境中,它們也有助于人保持人性。nvc沒有任何新的主張,它所吸納的內(nèi)容,都有悠久的歷史。它的目的正是提醒我們已有的知識——關于什么是符合人性的交往方式,以及幫助我們活出這一點。”就像作者在書中寫的:非暴力溝通沒有任何新的主張,它所吸納的內(nèi)容,都有悠久的歷史。書里面沒有學究式的細說這歷史是如何傳承的,從作者書中字里行間我們可以體悟他的博大精深和厚積薄發(fā)。
有些人對這種溝通方式有些人覺得不以為然,和那種強調(diào)推銷,強調(diào)話術,強調(diào)控制的理念比起來軟綿綿的。那我想說,你好好用用這種方式,再作比較。什么理論都要回歸到實踐的檢驗中。
我覺得非暴力溝通很強大,這種溝通方式的觀察,感受,需要,請求這四個要素,不管是用于傾聽,還是用于表達。這四個過程可以概括為兩大步,也是催眠中的兩個大原則:跟隨和引導。觀察和感受屬于跟隨,需要和請求屬于引導。在這種方式下,我們的心就變得無比的平靜和順從。很多厲害的溝通高手,比如心理咨詢師,談判專家,催眠師日用而不知。書里講到的這種溝通模式對我觸動很大,讓我有嘩然大悟的一種感覺。對于咨詢過程中的問答,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指導的書籍,看的有關書籍要不講的事無巨細,顯得雜亂無章,要不就籠統(tǒng)的讓人不著邊際。而這本書讓我醍醐灌頂,對以前的有關知識上下貫通,把前兩者系統(tǒng)起來了。
這本書講的那種溝通方式,讓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客觀冷靜,讓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更近。會讓我們彼此之間感受到對方的需要,感受到對方的愛。會讓我們彼此消除誤會,化解敵意,讓我們相互包容和接納,互助和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