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文案設計 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上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文案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經歷運用平移、旋轉或軸對稱進行圖案設計的過程,能運用圖形變換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過程與方法:通過設計圖案,進一步體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設計圖案中的作用,發展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欣賞和設計美麗的圖案,感受圖形世界的神奇。
教學重點:
有條理地表述一個簡單圖形平移、旋轉或作軸對稱圖形的過程。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教具準備:
方格紙板、花瓣卡片、彩筆、太極圖、紫荊花設計圖案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生成問題
師出示太極圖、紫荊花設計圖案
師:你覺得這些圖案漂亮嗎?
生:非常漂亮。
師:那你們知道這些圖案是怎么設計出來的嗎?
生:不知道
生:我們學過的圖形變化的方法有平移、旋轉和軸對稱。
師:同學們說的非常好,這節課我們就用這些方法設計圖案,有沒有信心挑戰一下?
生:有!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師出示方格紙板和一個花瓣a卡片
師:我這里有這些材料,你用什么方法能得到一整個花瓣?
生小組內討論,自己動手擺一擺,匯報反饋
生1:我在花瓣的右邊畫一條對稱軸,做它的軸對稱圖形b,然后在它們的下面在作一條對稱軸,作ab的軸對稱圖形cd。就得到花瓣的圖案了。(生邊講解邊在紙板上演示)
師:他說的好不好?好的話掌聲鼓勵。(生鼓掌)還有沒有不一樣的想法?
生2:我是這樣做的:以點o為中心,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度,這樣旋轉三次就可以得到花瓣圖案了。(生邊講解邊在紙板上演示)
師:你的想發很巧妙啊,誰還有奇思妙想?
生3:我可以先在花瓣下面作一個對稱軸,作花瓣的軸對稱圖形,然后整體旋轉180度。(生邊講解邊在紙板上演示)
師:你真棒!同學們的想法很奇妙,下面用你聰明的小腦瓜看看怎么用這個圖案得到下一個圖案呢?(出示教材第37頁圖2)
小組內討論交流,匯報反饋
生1:我把圖a向右平移3格,在把圖b向左平移三格,然后cd按同樣的方法平移就可以得到了。
生2:我把兩個花瓣分為一組,一共有兩組,把他們分別左右平移兩下就可以完成了。
師:哇,你的想法真是太好了。
生3:我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分為上下兩部分,然后上下平移也成啊。
生4:我可以在方格中畫一個圓,然后在一方格的四個角為圓心,以正方形邊長的一半為半徑分別話四個半圓就行了。
師:你的想法非常獨到,可以脫離基本圖形作圖了。
下面我還有個題目想讓你幫幫忙呢。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練一練”第一題
說一說你是怎么移動的呢?
生展示自己的想法
2、完成“伴你成長”圖案設計第一題
生獨立答題,展示交流
3、完成“伴你成長”圖案設計第二題
生獨立完成,并演示給大家看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生:我看到了很多美麗的圖案,我覺得數學很神奇
生:我學會了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方法設計圖案
用我們學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一幅圖案,下節課拿到課堂上來展示展示
板書設計:
圖案設計
對稱 旋轉 平移
六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文案設計篇二
本小節包括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兩部分內容。教材首先從幾個不同的角度選取了學生熟悉的幾個百分數。接著通過聰聰提問:“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上面這樣的數”讓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生活中的百分數。在此基礎上直接說明:像上面這樣的數,如18%、50%、64.2%……叫做百分數。然后進一步讓學生結合實例說說百分數的具體含義,并用定義的方式概括出百分數的意義: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百分數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使得“百分數”這一概念的內涵更加明確。最后說明百分數的表示法和寫法。
教學建議
1. 教學時,可分三個層次進行。第一層次:聯系生活實際引出百分數。課前,讓學生廣泛收集、整理生活中的百分數。課中交流收集到的百分數,說說是從哪里收集的。讓學生們充分感受到百分數在生產、工作和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或者先通過課件或掛圖呈現教材第77頁的插圖,提出問題“教材收集了哪些數學信息,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隨著學生的介紹老師將其中的百分數表示出來,引起學生的注意;接著提出“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上面這樣的數”引導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百分數,然后說明:像上面這樣的數,如18%、50%、64.2%……叫做百分數。接著進一步提出“人們為什么這么喜歡百分數,用百分數有什么好處?百分數代表什么含義呢?從而揭示課題:“百分數的意義與寫法”。
第二層次:理解百分數的具體含義。讓學生結合實例說說百分數的具體含義。在這一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大膽表達,讓學生在體驗大量生活實例的基礎上,討論、概括百分數究竟表示什么?再得出結論: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
然后讓學生思考“百分數和我們學過的哪種數比較相似?”“百分數和分數完全一樣嗎?”“在上面這些事例中,為什么選擇使用百分數而不是分數?”通過討論使學生了解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系和區別。
第三層次:教學百分數的讀寫。先說明如何寫百分數:通常不寫成分數的形式,而是在原來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號“%”。再讓學生嘗試寫百分數并互相評議。評議中注意提醒學生,寫百分號時,兩個圓圈要寫得小一些,以免和數字混淆。接著教學百分數的讀法,可以向學生直接說明:百分數的讀法與分數的讀法大體相同,也是先讀分母,后讀分子。百分數的讀寫可以采取自學教材——嘗試讀寫——交流評議的形式進行。
2. “做一做”第3題比較百分數和分數在意義上的不同時,應著重使學生明確:分數既可以表示一個數,又可以表示兩個數的關系。這里所講的百分數只表示兩個數的關系,所以它的后面不能寫單位名稱。
3. 關于練習十八中一些習題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3題是理解百分數意義的題目。要鼓勵學生大膽設計,發展個性,通過交流使學生了解到:相同的百分數可以用不同的設計表示。
第4題練習后,可以讓課堂上還沒有機會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百分數信息的學生繼續介紹,其余學生寫出(或讀出)相關百分數,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密切百分數與生活的聯系。
六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文案設計篇三
1、使學生結合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按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主動體會整數運算律在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能運用運算律進行有關分數的簡便計算,體驗簡便運算的優越性。
2、使學生在理解運算順序和簡便計算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觀察、比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積累數學學習的經驗。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重溫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1、談話:中國結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工藝制作,元旦時我們班將用它來裝扮教室。
3、學生口頭列式,說說運算順序。
4、提問:兩種方法,哪一種計算更簡便?為什么?
4、小結: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有括號的先算括號里面的。還可以使用運算律使計算更簡便。
二、主動探索,理解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1、出示例1的場景圖,學生自主列出綜合算式。
板書: 2/5×18+3/5×18 (2/5+3/5)×18
2、交流兩種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時你是怎樣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關分數的算式中,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運算,稱為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這兩道算式都屬于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4、獨立思考,嘗試計算
使學生明確: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
(2)嘗試:這兩道算式你能試一試嗎?
學生分別計算,指名板演。
5、交流算法,理解順序
讓學生結合具體問題情境說說運算順序。說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小結: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有括號的先算括號里面的。
三、算中體驗,把整數的運算律推廣到分數。
1、討論:這兩個算式,如果讓你選擇,你喜歡計算哪一個?為什么?
使學生明確第二個算式因為括號內的和是整數,所以計算比較簡便。
2、觀察:這兩種算式有什么聯系?
得出:兩種方法從算式來看,其實是乘法分配律的運用。
板書:2/5×18+3/5×18=(2/5+3/5)×18
3、引導:兩個不同的算式,求的都是“一共用彩繩多少米”。從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發?
4、小結:整數的運算律在分數中同樣適用。我們在進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時,要恰當地應用運算律使計算簡便。
四、練習鞏固,正確計算。
1、練一練第1題
先讓學生說說運算順序,再計算。
反饋時: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算法,第1題的除法和乘法你是怎么處理的?
小結: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但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通常是一次計算出一個得數,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乘除法連在一起時可以同時運算。
提問:你是怎么檢查結果是否正確的?
使學生重溫檢查的方法,養成習慣:(1)數字、符號有沒有抄錯;(2)每一步的計算是否正確;(3)書寫格式是否規范。
2、練一練第2題
獨立完成
交流時,說說應用了什么運算律或運算性質,為什么要這樣算。
提問: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在使用運算律時,有什么特別之處?
小結: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在使用運算律時,常常是使用運算律湊成整十或整百、整千數再計算,但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在使用運算律時,通常是湊成整數,或者觀察是否有利于約分。計算步數較多的題時,要隨時注意使運算簡便。
3、練習十五1、2題
獨立完成
五、全課總結
說一說: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或不足?
計算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時,你覺得你對同學們可以提出什么樣的友情提醒?
六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文案設計篇四
人教版數學教材第十一冊第129頁實踐活動“調查利率,計算利息”。
活動目的:
1、結合百分數的知識,通過運用調查、實驗、觀察、估算、討論等方式,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思想法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2、通過多種途徑查找相關資料,經歷走進生活、材料收集、整理交流和表達,培養了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有關儲蓄知識,認識儲蓄的重要意義。
活動準備:
1、分小組調查銀行存款利率、國債利率。
2、了解銀行的各種儲蓄方式及服務特色。
3、結合自已所調查的,總結收獲、提出質疑。
4、每小組準備一個計算器。
活動過程:
一、通過預習,交流收獲
1、讓學生交流課前調查
師:課前同學們都進行了充分的調查,說一說你們有什么收獲?你是通過什么途徑獲得的?
2、出示整存整取,國債年利率。(結合學生回答出示)
二、小組合作,匯報交流
1、出示例題:
(1) 估算
師:先請同學們猜一猜,買哪一種收益大呢?為什么?
(2) 論證
師:請同學們動筆算一算,究竟是哪種收益大?
(3)交流
師:請同學們說一說,你是怎么做的?哪種收益大?大多少?
整存整取5000×2.54%×3×80%=302.4(元)
國債5000×2.54%×3=2348(元)
(4)討論
師:相對來說,國債的利益比較大,請同學們說說國債和整存整取各自有什么優點?
2、出示情境題
王剛的爸爸說:“我在國外辛辛苦苦地掙到了20000元,現在這筆錢該用在什么地方呢?”請你們四人一組幫五剛的爸爸設計一個方案。
(1) 小組合作,討論方案
(2) 小組交流,共同探討
師:小組內選一個代表,說一說,你們幫王剛的爸爸設計了什么方案?
(3) 選擇方案,說明理由
師:如果你作為王剛的爸爸,你會選擇哪個方案?為什么?
三、聯系實際,拓展延伸
1、議一議
(1) 聯系實際,說出想法
(2) 小結:我們實際存錢時,不一定看收益,哪一種適合就選哪種,即標準不同,選擇也不同。
2、問一問
(1) 聯系實際,提出質疑。
(2) 師生共同解決問題。
師:對于這樣的特殊情況,你知道怎么辦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總結本課
師:那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呢?
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學到了許多新知識,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注意發現問題,并學會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學設想:
本次活動從學生已有的數學經驗和生活經歷出發,關注學生的潛能,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大眾數學”思想。
六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文案設計篇五
綜合應用“合理存款”是在完成了第六單元“百分數”的教學之后安排的,旨在讓學生鞏固對儲蓄存款的認識,了解教育儲蓄以及國債利率的有關知識,并綜合運用這些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通過這個活動,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更多地接觸實際生活中的百分數,認識到數學應用的廣泛性;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學生了解教育儲蓄、國債等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投資意識。
“合理存款”活動共由以下四個部分組成。
1. 明確問題。
本活動主要圍繞:“媽媽要存款一萬元,供兒子六年后上大學用,怎樣存款收益?”這一問題展開的。該問題中蘊含著幾個很關鍵的信息:本金、可存款年限以及資金用途。
2. 收集信息。
3. 設計方案。
根據上述收集到的信息,讓學生設計具體的儲蓄存款方案。定期儲蓄存款的方案可填在第111頁第一張表格中。其他存款方案,如教育儲蓄存款方案以及買國債的方案可填在第二張表格中。每一個具體方案都要求明確填出存期、到期利息、利息稅以及到期收入等信息。
4. 選擇方案。
從上述各種可行的方案中選取收益,即化的方案進行合理存款,并計算出到期后總共的收入。
教學建議
1. 這部分內容可用1課時進行教學。
2. 本活動涉及的調查與收集信息工作,老師可要求學生在課前完成。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電話以及銀行咨詢等多種渠道獲得人民幣儲蓄、教育儲蓄以及國債的利率和相關規定。
3. 課堂教學時,老師可結合要解決的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本活動中存款的本金、可存期限以及這筆存款的用途。這可以促使學生整理信息時更有針對性,特別是為設計教育儲蓄存款方案提供合理的理由。
4. 在明確學生已經收集到必需的信息之后,可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共同設計方案。教材第一張表格中給定期儲蓄存款方案預留了三行,實際上學生在具體設計時可能不僅僅只有三種,如一年期存6次,二年期存3次,三年期存2次,先存五年期再存一年期……多種方案。老師對學生設計的不同方案要恰當的給予鼓勵,不能不加指導讓學生盲目地停留在對定期儲蓄存款方案的羅列中。
5. 在對教育儲蓄和國債方案的設計之前,建議老師先引導學生充分了解和明確收集來的關于教育儲蓄和國債的相關信息與規定。例如:(1)2006年發行的憑證式一期國債,三年期利率為3.14%,五年期利率為3.49%。(2)一年期、三年期教育儲蓄按開戶日同期整存整取定期儲蓄存款利率計息,六年期按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儲蓄存款利率計息;教育儲蓄儲戶憑存折和學校提供的正在接受非義務教育的學生身份證明(以下簡稱“證明”)一次支取本金和利息,每份“證明”只享受一次優惠。
6. 教師啟發學生通過討論逐步認識到,由于教育儲蓄和國債都免征利息稅,所以相對同期的定期存款,它們的收益會相對較高。但由于國債和教育儲蓄對存期和提取具有一定地限制,所以為了實現本筆存款收益化,可能的方案主要有以下幾種:(1)教育儲蓄存六年。(2)先買三年期國債,到期后再買三年期國債。(3)先買三年期國債,到期后再存三年期教育儲蓄。(4)先買五年期國債,到期后再存一年期教育儲蓄。在連續存款的方案中,連續存款時仍然只存本金一萬元,不包括已經獲得的利息(具體見下表)。
1. 教師請各組同學選派代表,交流本小組選擇的收益的方案,并具體算出到期的收入。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本活動在設計方案時國債利率均以2006年發行的憑證式一期國債的年限和利率為準,教育儲蓄也以當前的規定和利率為準。實際上,國債以及教育儲蓄的利率在不同時期可能會有所調整,但無論利率如何變化,方案設計的思路是一致的。教學時老師可根據當時的情況進行具體的調整。
2. 教師在與全班同學共同反饋結果后,還可讓學生充分討論,如果自己有錢,想怎樣投資,理由是什么,培養學生的投資意識。
六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文案設計篇六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六年級上冊第96~97頁例1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知道扇形統計圖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數量和總量之間的關系。
2.能看懂扇形統計圖,并能從圖中獲取所需要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統計意識,感受統計的價值。
教學重點:
看懂扇形統計圖,知道扇形統計圖的特征,并能從統計圖中讀出必要的信息。
教學難點:
根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教學準備:
課前統計本班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課前統計學生自己一天的作息時間安排,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激趣
1.出示教材第96頁情境圖,說說同學們正在干什么?
2.在這些體育項目中,你喜歡什么活動?出示統計表,進行統計。(可在課前進行調查統計,利用excel自動生成扇形統計圖)
喜歡的項目
乒乓球足球跳繩踢毽其他人數
【設計意圖】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統計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為引出有關統計數據提供了現實背景。同時,采用真實的數據進行教學,可以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可以讓他們經歷數據收集、整理的全過程,進一步體會到統計的意義和價值。
二、整理數據,引入新課
1.通過這張統計表,我們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預設:數量的多少對比:如喜歡乒乓球人數最多,喜歡足球的比喜歡踢毽的多2人等;數量求和:如喜歡乒乓球的和喜歡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
2.如果要比較喜歡每種運動的人數占全班人數的多少,可以怎樣比較?
3.如何計算喜歡各種運動項目的人數占全班人數的百分之多少呢?
4.學生進行口算或筆算,完成統計表,并進行校對。
喜歡的項目
乒乓、球足球、跳繩、踢毽、其他
人數
128569
百分比
30%20%12.5%15%22.5%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根據統計表得到數量之間的關系,再讓學生計算出百分比并補充表格,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百分比不僅可以表示出喜歡各項運動的人數的多少,還可以體現出喜歡各項運動的人數與全班總人數之間的關系,加深百分比與絕對人數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認識扇形統計圖
(2)乒乓球的30%又表示什么?
預設:把全班人數看作單位“1”,喜歡乒乓球的人數占全班人數的30%;把一個圓平均分成100份,喜歡乒乓球的占其中的30份。
(3)你能根據我們剛才計算的,把這張圖補充完整嗎?(教師可以逐項出示,并可以讓學生根據扇形的大小來判斷一下這塊扇形可能表示的是哪個運動項目。)
(4)根據學生回答完成扇形統計圖。
(5)揭題:像這樣的統計圖,我們把它叫做扇形統計圖。(板書課題)
(6)想想各個扇形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
(7)小結:扇形的大小和項目所占總人數的百分比有關。我們可以根據扇形的大小來判斷數量的大小。
2.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征
(1)看圖說說,在這幅統計圖中你還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預設:量的多少:如誰多誰少,誰和誰一樣多;部分和總量的關系:如喜歡乒乓球和足球的人數占了總人數的一半,喜歡踢毽和跳繩以及其他項目的人數占了總人數的一半。
(2)說說這樣的統計圖有什么優勢?
預設:可以根據扇形的大小清楚直觀地看到量的相對大小;可以看到各部分和整體之間的關系。
(3)小結:在這樣的統計圖上,我們不僅可以直觀地比較各個扇形的相對大小,還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計算、選擇、補充,讓學生經歷扇形統計圖制作的過程,使學生對扇形統計圖有一個較為完整、全面的認識,同時通過對信息的整理和對扇形統計圖的優勢分析,明確扇形統計圖的特點。
3.嘗試練習
出示教材第97頁“做一做”的內容。
(1)你能看懂這張扇形統計圖嗎?統計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知道的?(可以根據旁邊的圖例來知道各個扇形代表的項目。)
(2)說說從圖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3)如果每天喝一袋250g的牛奶,能補充每種營養成分各多少克?引導學生用百分數的意義理解各百分數和250g的關系,進而算出各種營養成分多少克。
六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文案設計篇七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各部分名稱。
2.通過動手操作、實驗觀察探索出圓的特征及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3.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培養學生的作圖能力。
4.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在動手操作中掌握圓的特征,學會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圓上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征。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演示操作,揭示課題
課件出示“大家都來當裁判嘍!”
演示兩人騎自行車的動畫,一人的自行車輪子是圓形的,一人的自行車輪子是其它形狀的。
讓學生初步感知圓在生活中的應用。
二、活動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師讓學生舉例說明周圍哪些物體上有圓。
(二)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和圓的特征。
1.學生拿出圓的學具。
2.教師:你們摸一摸圓的邊緣,是直的還是彎的?
教師說明: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
3.通過具體操作,認識一下圓的各部分名稱和圓的特征。
(1)先把圓對折、打開,換個方向,再對折,再打開……這樣反復折幾次。
教師提問:折過若干次后,你發現了什么?
仔細觀察一下,這些折痕總在圓的什么地方相交?
教師指出:我們把圓中心的這一點叫做圓心。圓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教師板書:圓心
(2)用尺子量一量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看一看,可以發現什么?
教師提問:根據半徑的概念同學們想一想,半徑應具備哪些條件?
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多少條半徑?
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
教師板書: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條半徑,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
教師提問:根據直徑的概念同學們想一想,直徑應具備什么條件?
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出多少條直徑?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個圓里的幾條直徑,看一看,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嗎?
教師板書: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條直徑,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
(4)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條半徑,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有無數條直徑,所有直徑的長度也都相等。
(5)討論:在同一個圓里,直徑的長度與半徑的長度又有什么關系呢?
如何用字母表示這種關系?
反過來,在同一個圓里,半徑的長度是直徑的幾分之幾?
教師板書:在同一個圓里,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
(三)反饋練習。
1、p58的“做一做”第1、3、4題
2、練習十四的第2、3題
(四)圓的畫法。
1、學生自學,看書57頁。
2、學生試畫。
3、學生通過試畫小結用圓規畫圓的方法,注意的問題。
4、教師歸納板書:1.定半徑;2.定圓心;3.旋轉一周。
教師強調:畫圓時,圓規兩腳間的距離不能改變,有針尖的一腳不能移動,旋轉時要把重心放在有針尖的一腳。
5、學生練習
p58的“做一做”第2題
(五)教師提問
為什么同學們畫的圓不一樣呢?什么決定圓的大小?什么決定圓的位置?
教師板書: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六)思考:體育課上,老師想在操場畫一個大圓圈做游戲,沒有這么大的圓規怎么辦?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四、作業
練習十四的第1題
六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文案設計篇八
一板書設計:
二教后反思:
(1)引導學生看圖,理解“人跑一步的距離相當于袋鼠跳一下的 ”,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離即這一整條線段看作單位“1”。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離。
(2)引導學生根據線段圖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 ,那么“人跑3步的距離相當于袋鼠跳一下的幾分之幾?”就是求3個 是多少?(列式: ×3 = )
3、結合以上兩題,歸納出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分數乘整數,用分數的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4、練習:練習完成“做一做”第2題。
5、教學例2
(1)出示 ×6,學生獨立計算。
(2)根據計算結果,學生觀察討論:乘得的積是不是最簡分數?應該怎么辦?
(3)學生通過自己的想法的來約分:a、先約分再計算;b、先計算得出乘積后約分。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題。(提醒學生,計算前先觀察分數的分母與整數是否可以約分,養成先約分在計算的習慣)
2、“做一做”第3題。(先讓學生說說解題思路,討論先算什么可以使計算簡便。如果用連乘算式,要提醒學生先約分再計算。)
三、作業
練習二第1、2、4題。個人修改
六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文案設計篇九
教學內容:
抽取游戲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理解抽取問題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解決有關簡單的問題。
2.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抽取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抽取問題的基本原理。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
1.猜一猜。
讓學生想一想,猜一猜至少要摸出幾個球。
2.實驗活動。
(1)一次摸出2個球,有幾種情況?
結果:有可能摸出2個同色的球。
(2)一次摸3個球,有幾種情況?
結果:一定能摸出2個同色的球。
3.發現規律。
啟發:摸出球的個數與顏色種數有什么關系?
學生不難發現:只要摸出的球比它們的顏色種數多1,就能保證有兩個球同色。
二、做一做
第1題。
(1)獨立思考,判斷正誤。
(2)同學交流,說明理由。
第2題。
(1)說一說至少取幾個,你怎么知道呢?
(2)如果取4個,能保證取到兩個顏色相同的球嗎?為什么?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文練習十二第1、3題。
六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文案設計篇十
教學內容:
教材第15~16頁的例4和第16頁的試一試、練一練,完成練習三第1~3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了解圓柱體積(包括容積)的含義,進一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含義。
2.經歷類比猜想驗證說明的探索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的進程,掌握圓柱體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圓柱的體積,并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引導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滲透、體驗知識間相互轉化的思想方法。
重點難點:
掌握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資源:
ppt課件圓柱等分模型
教學過程:
一、聯系舊知,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1.呈現例4中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直觀圖。
2.提問:這幾種立體的體積你都會求嗎?你會求其中哪些立體的體積?
3.引入:我們的猜想對不對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一下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