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傅雷家書每篇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感悟,通過寫心得感悟,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么心得感悟怎么寫才恰當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感悟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傅雷家書每篇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一
但毫不僅限于此,還有,傅雷師長教師因為自己的學識、思惟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分析出深刻但毫不晦澀的事理,從而給人以開導。
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范,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最終成為著名鋼琴大師、傅敏則為英語特級教師,這就是他們先做人、后做學問,獨立思考,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成功體見書中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其中貫穿始終,我以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于做人、修養以及學問的關系實為一體的思想。在他信中,這種思想都有出現,比如關于去博物館、去森林等建議,便是希望通過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養,而不是一味練琴、搞音樂。對我的啟發則是,讀書,不應僅限某某學科。文學藝術,科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諸領域都需閱讀。要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以及我們自己,廣泛閱讀是有好處的。借著我鎮讀書活動的東風,自己要變被動讀書為主動讀書,月月讀,日日讀,使其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豐富自己知識,提高自己的修養。
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
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印象最深的除了傅雷每信必有的關于音樂的見解和如何做事做人的教導外,最記得的就是他告訴傅職,進屋脫大衣時要連絲巾一起拿下來,站立著跟長輩說話時,要身體站直兩手下垂,以及若把手抄在褲袋里,是很不禮貌的,而把手抄在衣服的口袋里,則更不禮貌。看到這些文字時,我的驚訝甚至大過了我的感動。這是怎樣的一個父親呵這樣的瑣事,也要不遠萬里點點滴滴地寫在信中。
傅雷還是一位嚴慈的父親,他為國人培養出第一位獲得國際聲譽的鋼琴家傅聰。他寫給兒子傅聰、傅敏的家書集一一《傅雷家書》更是膾炙人口,八十年代至今。《傅雷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益于字里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只有親身閱讀,親身體會,才能感受到文字間的深刻與溫暖,并學習怎樣做人。
傅雷家書每篇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二
華燈初上,臨窗的小桌,一點孤光微微的顫動著,筆墨在紙上淺淺暈開,紙筆的中年人一筆一畫,落筆時分外認真:“親愛的聰……”縈繞在堅毅的眉眼間,是淡薄而不失厚重的溫情……
風翻過一頁紙張,才把我從近百年前的幻影中拉了回來,摩挲著手中仍留有余溫的《傅雷家書》,幻影中那中年人的低喃仿佛又落在耳邊:“親愛的聰,近來……”無盡思念。
初識傅雷,是在其友人寥寥的言語間,楊絳說他“對別人都溫和有禮,唯獨對自己的兒子十分嚴厲”。樓適夷嘆他“對傅聰過度嚴厲”,于是腦海里便樹立了一個傳統大家長式父親,怎么會是一個著名的教育家呢?直到接觸了《傅雷家書》,那些滾燙真摯的言語間,哪見得一點冷酷的影子!再往里探,那父子交心的情景更讓人心生艷羨。拋開一切,傅雷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父親,只不過不同的父親表達愛的方式不同罷了!
開篇便是沉重的懺悔,一個“聰”更是將其互相間的距離拉得很近。有人說過,沒有人是生來會當父母的,他們也是通過一步步的學習和摸索走來的,其中很大的影響來自父母,傅雷的身后有個嚴厲的母親,這對他的一生有著很大的影響。傅雷又將這段童年“陰影”經歷傳給了傅聰。傅雷教子,兼有言傳和身教,傅聰、傅敏兄弟在童年時是一對“小頑童”。傅雷脾氣暴躁,也曾因為孩子調皮而動手,但在這封家信中,他卻向傅聰表達出自己的心跡:“跟著……與熱愛呢?”多么動聽的內心剖白!
傅雷對傅聰的愛表露在一封封的書信中,那一句句深沉的筆墨間,全是拳拳愛子之情,對傅聰生活上的一點一滴的叮囑細致無比,比如在一次書信中他提到了傅聰在儀容上的壞習慣,含蓄地表達了不贊同,令人動容的是,他沒有命令服從,而是在建議。這平等的語氣,也透露出父子之間感情如此深厚。
看到這里,我也想起了我的父親,他是一個對我和妹妹要求十分嚴格的人,特別是在青春期,我們之間的關系十分僵化,有時我和他吵了架,又不好意思說抱歉,便選擇了用信紙記錄,有些話我覺得放在紙上比說來更好,父親看到后也會默契的回信給我。內容肯定沒有傅雷先生的家書內涵之深,也沒有出彩的文墨,可我覺得這一張筆墨中,一紙情是相同的,都是獨屬于父親深沉而又樸素的愛。
近百年前的燈下,中年人落下最后一個字,封好信,目光里是無盡的思念與愛,燈光搖曳間,晃花了那一抹凝望窗外的影子。近百年后的燈下,我又重翻開厚重的家書,細細品讀,這一張筆墨一紙情……
傅雷家書每篇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三
《傅雷家書》是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在寫給兒子傅聰書信的全集。整本書充滿著父愛,充滿著父親對兒子的激勵,充滿著各種為人處事的道理及父親在對兒子做事不妥時的批評和教育。
在書中開頭,傅雷寫給傅聰的幾封中就寫到“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盡管我埋葬了自己的過去,卻始終埋葬不了自己的錯誤。”諸如此類的如同對兒子懺悔的話語,可以看出傅雷在傅聰兒時嚴厲的管教。但是如果不是傅雷在傅聰兒時對他的嚴厲管教,哪里來傅聰長大后的輝煌與成就?
傅聰出國后,傅雷則是“每天清晨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地睡不著。”他為兒子的成功而高興,但又無時無刻不掛念著兒子。從書中也不難看出,傅雷具有很深的音樂造詣,在每次兒子的音樂演奏后,他總能在信中給兒子說出音樂演奏的缺點與不足以及改進的`方法。
傅雷還是一位善于傾聽孩子心聲的父親。每次傅聰來信說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坎坷和艱辛,傅雷總是耐心的在回信中告訴他解決的方法和對策。傅雷時常在信中給傅聰指出正確的學習方法,如他擔心在國外的兒子一心投入藝術,不關心外界形形色色的事物,就寫信告訴傅聰“單靠音樂來培養音樂是有很大弊害的。”“你需要多多跑到大自然中去,也需要欣賞造型藝術來調劑。”傅雷的愛子之心在一封封書信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通過《傅雷家書》,我理解到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是深愛著自己的孩子的。也許他們不善于用言辭表達,但是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是對孩子的關心與愛護,雖然有些舉動微不足道,但是真正的愛并不一定是轟轟烈烈,而是體現在生活的一點一滴之中。父母賦予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傳授我們做人的道理,但他們不會叫一聲苦,不會喊一聲累。有時,父母也許對我們嚴厲了點,但是他們對我們嚴厲,其實是為了我們以后能過上幸福的生活。當我們向父母發脾氣時,是否應該想一想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呢?
我明白了,我們應該替父母著想,盡我們所能去孝敬父母,從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去孝敬父母——為終日奔波勞累的父母搬個凳子,端杯茶,捶捶肩,讓他們也體會到我們的愛。
父母之愛都在不言之中,為何我們不用心體念父母給我們的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