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報歌教學設計(通用14篇)
賣報歌教學設計(通用14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賣報歌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賣報歌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欣賞歌曲《賣報歌》,引導學生體會報童的苦難生活,教育學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過程與方法: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學唱歌曲,并進行表演創編活動。
3.知識與技能:了解樂曲創作背景及作曲家相關內容,運用自然真摯的音色演唱歌曲。
【教學重點】
用自然、真摯的歌聲表現歌曲《賣報歌》,理解音樂形象。
【教學難點】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準確掌握旋律的節奏型;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國歌》歌曲導入,引出作曲家聶耳
2.分小組討論、探究有關聶耳的相關內容
3.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介紹《賣報歌》的創作背景
二、新課教授
1.聆聽歌曲,音樂的情緒如何?我們應該通過什么樣的情緒進行演唱?(歡快?悲傷的?)
2.跟隨音樂旋律,敲擊節奏,運用課堂樂器雙響筒進行敲擊;
3.學生有感情、有節奏的朗讀歌詞,體會歌詞的內容。從歌詞中尋找出表現報童生活苦難的句子。
4.模唱旋律,學生用La來代替歌詞進行模唱。
5.分小組進行練習,將班級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同學演唱,另一組同學伴奏(使用雙響筒)
6.創編情景劇
小報童是怎樣賣報紙的?誰來學學她的樣子。她和別的小報童不一樣,用什么方式來吸引別人來買她的報紙?分小組表演,將班級學生分為樂器組、唱組集體表演。
三、拓展訓練
1.歌曲中的小報童還活著,她的名字叫楊碧君,她現在住在上海,已退休,在家安度晚年,至今還很喜歡唱《賣報歌》。
2.學生觀看采訪楊碧君奶奶的視頻,聽楊奶奶唱《賣報歌》,觀看楊奶奶的生活圖片。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想對當年的小報童說些什么?你們現在應該怎么做呢?同學們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
賣報歌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人民音樂家聶耳的生平與主要作品。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熱愛中華民族的音樂。
(2)體會“小毛頭”街頭賣報的情景。用純真的心情唱好歌曲《賣報歌》。“新”“舊”對比,讓學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點:
創設“小毛頭”街頭賣報的情景。用歌聲與形體動作體會她當時的心情。
教學難點:
情緒的啟發,學生動作的創設。
教學準備:
鋼琴、VCD《聶耳》電影片段、報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情——情景導入
二、激情——了解聶耳的生平以及《賣報歌》的創作過程
(1)老師:你們想不想了與聶耳有關的事情?
課件欣賞 電影《國歌》片段
欣賞后,教師對聶耳生平簡單介紹
請同學唱一唱,如果沒有就放錄音欣賞一遍《賣報歌》
三、感受情感——學習歌曲《賣報歌》
A、劃拍視唱樂譜(看課件上出示的樂譜)
唱一兩遍
B、學唱歌曲
四、表現情感——啟發學生體會歌曲
請一位同學來唱第一段歌曲。(學生演唱,老師彈琴)
體會第二段歌曲:可以讓全班同學一起把歌曲唱一遍,然后要學生說一說歌曲的意思,怎么表現,并把關鍵的樂句唱出來。
同學小議后,再一起把這一段唱一遍
體會第三段歌曲:請同學們聽老師唱,體會老師為什么要這樣唱。欣賞老師的演唱,學生體會,回答老師的提問。(這一段也是表現“小毛頭” 賣報時的凄慘景象,但最后一句是表現她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所以要唱得強一些。)
同學們模仿老師的感覺把第三段唱一次。
按體會的情緒完整地把歌曲唱一遍。
五、創設情境——動作表現與歌曲的情感結合
分三段,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創設“小毛頭”當時賣報的情景,表現“小毛頭”的心情。
以小組的形式分別表演
同學點評 教師小結
同學們一起表演
六、小結
老師:今天我們再也不要像“小毛頭”一樣去街頭賣報了,我們可以坐在這明亮的教室讀書學習,享受著父母、老師、同學的關愛,我們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與學習機會。
第二課時
聽賞樂曲《金蛇狂舞》
教學重點:聽賞樂曲《金蛇狂舞》,讓學生初步了解民族打擊樂器堂鼓和鑼營造熱烈氣氛的表現力,感受樂曲熱烈歡騰的氣氛,探索、表現樂曲表現的情境。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金蛇狂舞》,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興趣。能用動作表現音樂的情緒,理解樂曲所表現的內容;
2.通過欣賞,感受音樂中的速度、力度、節奏、情緒,以及不同音樂元素所表達的不同音樂情境;
3.通過欣賞本課樂曲,使學生了解“螺絲結頂”、“對答呼應”等民族音樂表現手法;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新課導入
師:同學們好,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四課。上節課介紹了,聶耳叔叔不但寫了許多反映窮苦勞動人民生活的歌曲和愛國歌曲,還創作了優秀的民樂合奏曲,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其中的一首——《金蛇狂舞》。
三、 新課教學
A、初步完整感受
B、分段聆聽
C、完整體驗
四、綜合游戲
五、 小結
賣報歌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 通過學唱歌曲培養學生用輕快而有彈性的歌聲演唱《賣報歌》,幫助學生了解解放前報童的苦難生活,教育學生熱愛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祖國而努力學習。
2. 了解相關的音樂小常識。
教學重、難點
1. 學唱歌曲,唱好歌曲。
2. 讓學生理解七個銅板就買兩份報的歷史意義,了解歌曲中父輩童年時代的生活。
教材分析
歌曲《賣報歌》是音樂家聶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創作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兒童歌曲,2/4拍,四樂句組成的一段體,五聲F宮調式。
《賣報歌》曲調明快、流暢,并以樸實生動的語言、辛辣詼諧的筆調,深刻地描述了舊社會報童的苦難生活以及他們對光明的渴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了解聶耳的故事。
教師講解聶耳《賣報歌》的故事。
2. 聆聽歌曲《賣報歌》。
師:剛才我們一起了解了《賣報歌》的創作背景,這首歌曲究竟有多好聽呢?請同學們認真聆聽范唱,注意留意歌詞所表現的內容,邊聽邊思考:有什么不懂之處?
3. 一起朗讀歌詞。教師講解歌詞大意。(出示《賣報歌》歌詞節奏譜)
講解后可以嘗試有節奏地念歌詞。
二、《賣報歌》歌曲學習
1. 視唱旋律。
師: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逐句視唱一下歌曲的旋律。
在這一環節教學的時候,可以根據學生的基礎,采用唱名演唱或者帶母音哼唱的方法教學生視唱,但是同時要注意:速度放慢,邊唱邊劃拍子,以培養學生擊拍視唱的能力。
2. 教唱歌詞。
這一環節建議在學生演唱旋律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直接把歌詞加入旋律中進行演唱,嘗試直接演唱歌曲,如有問題可以單獨解決。單獨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利用小組合作、指名演唱的方式幫助解決。
3. 隨音樂《賣報歌》伴奏完整演唱歌曲,適當加快速度,邊唱邊體會歌曲所要表達的意境與情感。
師:請同學們跟著老師的琴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邊唱邊思考歌曲要表達的情感怎樣?
教師總結:報童的童年生活是多么艱難,“七個銅板就買兩份報”,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出小報童的天真、生活的悲慘、向往光明的堅定情緒。而我們新時代少年兒童的生活充滿了陽光,是多么幸福,我們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 小組嘗試進行歌表演,音樂情景劇的表演。
角色劃分:報童,可以是幾個。買報的老板、有錢人等,營造街頭繁忙的景象。
要求:教師彈奏旋律作為背景,報童奔跑賣報,有錢人不屑一顧的樣子。一報童突然摔倒,引發人們的深思和同情,全體慢速演唱歌曲。然后,全體團結一致,奮力拼搏,快速演唱歌曲。(《賣報歌》表演唱)
三、鞏固和發展
聶耳生平的其他內容。
聶耳:在中國現代音樂史上享有顯赫聲譽的聶耳,是位傳奇般的人物。 聶耳原名聶守信,是云南玉溪人。他雖然出生于一個清寒的醫家,卻自幼愛好音樂,小小年紀就學會了演奏多種民族樂器,被人視為“神童”“天才少年”。
1. 聆聽《金蛇狂舞》,感受聶耳作品。
2. 布置學生搜集有關美好童年的音樂作品,準備下一節課進行交流。
四、課堂小結
在學習《賣報歌》的時候,大家應該感受到了小報童酸澀的童年有多么悲慘吧。舊社會的小朋友饑寒交迫,沒有錢上學。相比之下,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多么美好。大家帶著這種感情,課后好好復習《賣報歌》,下一節課談談自己學習了這首歌的感受。
賣報歌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分析、了解《賣報歌》歌曲背景、人物介紹;讓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過程與方法:通過模唱、聆聽、分析、觀看圖片/視屏等形式貫穿課堂活動,讓學生準確把握歌曲情緒、音色、節奏進行演唱。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歌曲《賣報歌》及其作品背景,讓學生有感情的表達對作品的認識。從而喜愛、熱愛音樂。
教學重難點
1﹒重點:通過對作品的分析、了解,學生能用自然、和諧的聲音演唱。
2﹒難點:讓學生認唱音名,并能結合邏輯重音有感情的演唱。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電子琴、報紙等。
教學過程
一﹒課前常規活動
律動——播放歌曲《賣報歌》
提示:請你與老師做相同的動作。注意節奏以及手勢變化!
(教學意圖:主要是放松訓練,立足與訓練和培養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對歌曲的節奏、速度、動作把握的協調性。)
二﹒新授歌曲、激情學唱
揭示課題,談話導入
師:《賣報歌》是由安娥作詞、聶耳作曲的兒童歌曲。那么,你還知道聶耳的哪些作品呢?
生:
簡要分析《賣報歌》背景故事
師:《賣報歌》也是當時戰爭時期創作的作品,接下來我們來觀看一段視屏。請你說說你看完的感受。
觀看描述報童凄慘生活的電影片段。——視屏
觀看彩圖,教師描述《賣報歌》作曲背景。
(教學意圖:通過對作品的背景分析,讓學生了解、感受、欣賞,從而為更好地演唱奠定基礎。)
范聽
師:是的,自從聶耳為小毛頭寫了這首《賣報歌》后,小毛頭每次都高興的唱著這首歌曲上街賣報。你們聽——她又唱起來了!
模唱旋律
游戲:認唱音名6 1 2 3 5 6
教師彈奏旋律條,學生根據提示認唱音名。
出示旋律,教師彈奏旋律,讓學生核對對與錯,并完整跟唱。
靜聲模唱歌詞
師:教師“唱”口形,學生模唱歌詞。(琴伴奏)
靜聲模唱第二段
師:你能找出哪些字是邏輯重音嗎?請結合邏輯重音演唱第一段、第二段。
學生齊唱第三段
師:請你們用上邏輯重音齊唱第三段。
(教學意圖:通過活動——認唱音名的展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各項活動,從而用愉快的心情學唱歌曲。)
情緒、音色分析
師:想想小毛頭會用什么心情來演唱呢?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
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提示:演唱時注意口形、坐姿以及邏輯重音的運用。
組組配合表演唱
師:請結合歌詞以小組為單位來演唱這首歌曲。比一比,哪組唱得最有感情、聲音最和諧、最統一。
(教學意圖:通過對歌曲的精細處理,讓學生學會分析、主動感受、嘗試體驗的能力,從而更熱愛音樂課堂。)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出示道具——報紙
讓學生說說報紙的用途
觀看手工制作圖片
律動演唱——《賣報歌》
(教學意圖:通過報紙這一道具,讓學生了解“它”的其它用途,從而有利地做到環保、制作、創意與實踐活動相結合。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拓展延伸。)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會了《賣報歌》,你會唱了嗎?請你們一起唱著賣報歌有序的走出教室吧!(帶上報紙)
賣報歌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輕快而有彈性的歌聲演唱,幫助學生了解解放前報童的苦難生活,教育學生熱愛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通過學生學習和教師指導學習等方式,正確掌握歌曲的旋律、節奏。
3.通過歌曲學習,使學生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及作曲家聶耳的作品。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掌握歌曲的旋律、節奏,用輕快而有彈性的歌聲演唱。
2. 通過歌曲學習,使學生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及作曲家聶耳的作品。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1.2/4 1234|5 -|ⅰ5 ⅰ5|5432 | 1- ‖
二、導課
同學們,有這樣一首歌它表達了處在民族危機中的中華民族不屈的心聲,我們現在也經常能夠聽到,(播放國歌)它的名字叫什么?它的詞曲作者是誰?
三、介紹聶耳
(出示課件圖片)介紹聶耳,他是一位著名的民族音樂家,在中國現代音樂史上享有顯赫的聲譽,他短暫的一生創作了41部作品,其中有一首歌曲是專門為舊社會受苦受難的報童創作的,它就是《賣報歌》(出示課題)
四、歌曲學習
1、這首賣報歌膾炙人口,我們的爺爺奶奶會唱,爸爸媽媽會唱,而且老師發現一說歌名很多同學也會唱。我想同學們都想馬上欣賞和學習這首歌曲,是不是?下面我們就來聽賞《賣報歌》(提出要求,出示歌曲范唱視頻)
2、用“啦”模唱歌曲旋律。(要求聲音)
3、歌詞演唱。(速度慢一些,旋律)
4、完成節奏練習
2/4 хх ххх |хх х| ххххх | хх х‖
5、帶歌詞讀節奏
6、整體演唱歌曲。(要求學生注意歌曲的情緒,用有彈性、顆粒狀的聲音演唱歌曲。原速)
7、同學們歌曲唱得不錯,下面我們一起來唱一唱歌譜。
8、整體完整演唱歌曲。(拍強弱節奏。每組同學用的形式不同,第一組第二組拍桌子和腿;第三組和第四組拍手和肩膀。)
9、師:下面我們從四個組里各推薦一名同學進行一個賣報的表演。(教師提出要求,兩名報童,一位富人,一位闊太太)
表演,其余學生作為背景音樂,為表演伴唱。(評議)
五、拓展積累
聶耳先生在中國現代音樂史上享有顯赫的聲譽,他短暫的一生創作了41部作品,下面我們再來欣賞其中的兩首。
1、欣賞聶耳作品《畢業歌》。(出示視頻)
田漢詞、聶耳曲,齊唱,是電影《桃李劫》插曲,同時也是一首進行曲風格的群眾歌曲。 此歌作于1934年。該片描寫“九·一八”事變后,中國青年學生坎坷的生活道路。
六、隨伴奏演唱歌曲,總結下課。
賣報歌教學設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掌握歌曲名稱,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詞內容。
2、體會歌曲中報童的困難生活,教育幼兒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錄音機。猴子圖片。
【活動過程】
一、律動《擠奶》、《采茶》、《北京的金山上》。練聲《小動物的叫聲》、《國旗紅紅的哩》、《山谷回音真好聽》。
二、學習歌曲《賣報歌》。
1、老師講述故事:1934年,在上海繁華的霞飛路上,常能見到一個瘦小的女孩,邊跑邊跳地大聲通報著當天的新聞,吸引路人買報。誰也不知道她的名字,因見她的頭發散亂,就叫她“小毛頭”。由于她活潑靈巧,叫賣又特別動聽,人們都愛到她那兒買。在過往的行人中,小毛頭發現有一位叔叔像特別留意她的叫賣聲。原來這位叔叔是作曲家聶耳,他正打算寫一首反映窮苦孩子生活的新歌哩!第二天,聶耳叔叔帶著安娥阿姨來見小毛頭,小毛頭可開心了!叫賣聲更加清亮:“賣報!賣報!七個銅板兩份報!”幾天后,聶耳叔叔又來找小毛頭,把她沒賣完的報紙全買下,高興地說:“今天不用賣報了,我教你唱首歌吧!”“啦啦啦,啦啦啦,我是賣報的小行家…”真好聽!小毛頭很快就學會了。不久,聶耳叔叔請小毛頭到電影廠的晚會上唱了首歌,歌聲很快就傳了開來。如今,幾十年過去了,全中國的小朋友都愛唱這首《賣報歌》。今天我們也來學唱《賣報歌》,好嗎?
2、老師范唱歌曲一遍。
提問: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里唱了什么?
3、老師邊彈琴邊演唱歌曲一遍。(幫助幼兒逐句理解歌詞意思)
4、學習按節奏念歌詞。
5、學唱歌曲。
(1)、老師大聲唱,小朋友小聲唱。
(2)、小朋友自然聲唱歌。
(3)、集體演唱歌曲一遍。
(4)分組進行演唱歌曲。
6、情感教育。
(1)小朋友學了這首歌曲,心里有什么樣的感受?我們應該怎樣做?
(2)今天我們再也不要像“小毛頭”一樣去街頭賣報了,我們可以坐在這明亮的教室讀書學習,享受著父母、老師、小朋友們的關愛,我們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與學習機會。
7、復習舞蹈《小孔雀告訴你》。要求幼兒有表情地表演。
《賣報歌》是音樂家聶耳5261創作于二十世紀三十4102年代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兒童歌曲。樂曲曲調1653簡單,朗朗上口,曲調明快、流暢,以樸實生動的語言,辛辣詼諧的筆調,深刻地描述了舊社會報童的苦難生活及對光明的渴望。
1934年年歌劇《揚子江暴風雨》公演時,特請小毛頭本人扮演劇中報童,在舞臺上首次公開演唱作為場曲的《賣報歌》,從此傳唱開來,深受兒童喜愛。這首歌短小精悍的兒童歌曲以跳躍的節奏,活潑的音調,生動地刻畫出一個天真活潑的報童形象。音樂的情緒樂觀向上,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賣報歌》影響了一代代的中國人,至今仍得到少年朋友們的喜愛,它為人們展現了解放前貧窮兒童的苦難生活,教育大家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帶有著對光明未來的期盼。聶耳的創作源于對人民群眾的真摯感情。他從生活中尋找創作源泉,提煉音樂形象,并把自己的音樂創作同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勞苦大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文藝工作者。
賣報歌教學設計 篇7
教學內容:
一、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二、唱《賣報歌》
教學目的:
1. 通過學唱《賣報歌》使學生了解解放前貧窮兒童的苦難生活,教育學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指導學生用輕快有彈性的聲音演唱這首歌。
2. 介紹人民音樂家聶耳,了解男聲齊唱的演唱形式,感受勞動歌曲的風格特點和音樂形象。
重點難點 :
1.《賣報歌》旋律色彩是明朗的,但所表現的情緒又與一般歡快,活潑的歌曲不盡相同,教師應啟發學生正確認識與表現音樂的速度和力度,完整表達歌曲的思想感情。
2.重點介紹聶耳創作思想,以及他創作的歌曲所產生的社會作用,讓學生了解什么才是優秀歌曲,培養他們健康的審美情趣。
課前準備:
多媒體、鋼琴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檢查坐姿。
二、發聲練習
1=F 2/4
54 321 - 1 0
yi ya yi ya yi
三、簡介聶耳
1、導入(聽國歌):同學們,每當你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高舉起右手,向莊嚴的五星紅旗敬禮時,腦海里一定閃現出一個個畫面,你仿佛看見什么?
總結:《國歌》原名《義勇軍進行曲》,是聶耳叔叔為電影《風云兒女》創作的主題歌。 現在我們一起敬隊禮,唱國歌!
2、簡介聶耳:欣賞了莊嚴雄壯的國歌,你們一定想認識這首歌的曲聶耳叔叔吧。(出示聶耳畫像,邊掛邊說:這就是聶耳叔叔)
我們就來講講聶耳叔叔的故事,聽聽,唱唱他寫的歌。
板書:聶耳。指讀:聶耳(1912-1935),原名守信。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自幼喜 愛民間音樂,會演奏多種民間樂器。他創作了《開礦歌》《賣報歌》《大路歌》《畢業歌》《金蛇狂舞》《義勇軍進行曲》共創作了四十一首音樂作品。 1935年到日本,準備經歐洲去蘇聯求學,不幸于游泳時溺死。
四、學唱《賣報歌》
1、聶耳叔叔還為我們寫了一首至今還在傳唱的歌,這首被列入20世紀華人經典
作品。你們知道是什么歌嗎?(放錄音學生回答)
2、簡介報童“小毛頭”
3、欣賞歌曲錄音:
請同學們說出歌曲音樂情緒是怎樣的 。
4、出示歌曲名稱。
簡單介紹:這首歌一直在少年兒童中廣為流傳。歌曲的樸實、生動的語言,深刻表現了舊社會報童的痛苦生活,但同時它又表現了報童們對明天充滿了希望。
2、引導學生分析歌譜中使用了幾個音。(do re mi sol la)
4、在學生默唱后,請個別學生分部視唱,再全體學生視唱。
5、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歌曲中可以分成幾個樂句。
唱一唱,每樂句的結尾音是否相同。
6、難點訓練:
A、5 3 5 3 2 1 3 2
B、3 3 2 6 1 2 不能唱成3 3 2〃 1 6 1 2
7、在老師伴奏下完整地視唱歌譜,錯處老師及時指導糾正。
8、在老師的琴聲伴奏下演唱三段歌詞。
第一段用快速演唱,第二段用中速演唱,第三段用慢速演唱。
9、加入身勢動作完整演唱。
10、一生領唱,男女對唱二、三段。
五、思考:小毛頭(小報童)生活在萬惡的舊社會,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而作為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會有怎樣的感想呢?
師:同學們,你們今天不會為生活所迫,可以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無憂無慮的學習,享受著父母老師和同學的關愛。希望你們一定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地更加美麗。
六、課堂小結,下課。
課后反思:
賣報歌教學設計 篇8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人民音樂家聶耳的生平與主要作品。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并熱愛中華民族的音樂。引導學生聆聽和學唱歌曲《賣報歌》,在生動的歌聲與表演中表達出對小報童生活經歷的感受。
2、培養學生能用心感受歌曲情感,體會“小毛頭”街頭賣報的情景。幫助學生了解解放前報童的苦難生活,教育學生熱愛黨,“新”“舊”對比,讓學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學小報童在艱苦的生活環境中所保持的樂觀、自信、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3、技能目標:通過歌曲情感的表現,訓練學生通過音色、力度、速度、表情、動作等音樂要素的變化得到體現。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參與,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表現力,并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正確的評價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播放國歌
教師談話導入:聽國歌):同學們,每當你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高舉起右手,向莊嚴的五星紅旗敬禮時,腦海里一定閃現出一個個畫面,你仿佛看見什么?
播放《國歌》錄音。學生回答:
2、了解聶耳的生平以及《賣報歌》的創作過程
(1)簡單介紹聶耳生平。
(2)教師介紹《賣報歌》創作背景。教師:結合課本圖片講故事找答案。教師板書課題。
二、寓教于樂
1、播放《賣報歌》錄音學生初步欣賞。
教師:聽了歌曲后你們感覺小毛頭是樂觀的還是沮喪的?教師:樂觀的小毛頭是怎樣對看待自己的工作的?讓我們在來聽一聽,找出最能體現小毛頭態度的一句歌詞歌詞。
2、再次聽歌曲錄音。
3、讓學生發現這句節奏中比較活潑的節奏,講解后十六分音符。
4、鼓勵學生向小報童一樣自信的稱贊自己。
5、找出歌曲中有這樣節奏型的歌詞。
6、師生互動接龍練習。
7、自己讀詞。
8、學唱第一段歌詞。
(1)分句聽唱法。(教師彈奏學生跟唱。)
(2)、整體演唱。
(3)、啟發學生有感情的演唱。
9、學唱二、三段歌詞:
(1)四人小組合作自學歌曲,找出難點。
(2)生生或師解決難點。
(3)分組展示。
學生自評、他評、教師評價,找出優點和不足,生生幫助或教師進行情感滲透的引導。
三、創造表現
(1)、以小組為單位,幾位學生一起試著唱一唱,不會的之處相互解決,解決不了的記下來。
(2)、學生提出不會唱的地方,全班同學相互來解決,教師給予點評、糾正四、創設情境——動作表現與歌曲的情感結合。
以小組的形式分別表演,同學點評教師小結同學們一起表演形式。
四、完美結課
今天我們再也不要像“小毛頭”一樣去街頭賣報了,我們可以坐在這明亮的教室讀書學習,享受著父母、老師、同學的關愛,我們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與學習機會。我們也要象小報童一樣用樂觀、自信、向上的態度對待每一天的學習與生活。
課后反思
這首歌學生比較熟悉,比較好學。歌曲的開始即以跳躍的節奏,簡樸活潑的音調模擬報童的叫賣聲,生動的勾畫出天真可愛、奔跑叫賣的報童形象。
賣報歌教學設計 篇9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樂曲《賣報歌》的創作背景,熟悉旋律,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根據歌詞內容邊唱邊表演。
3.體會當時報童艱苦的生活,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借助圖譜記憶歌詞、學習歌曲。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重難點:
初步了解樂曲創作的背景,熟悉旋律,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能根據歌詞內容提示表演歌曲,體會當時報童艱苦的生活。
活動準備:
故事介紹,報紙若干,歌曲錄音、聶耳照片、《賣報歌》視頻、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介紹歌曲作者
出示聶耳照片:小朋友們,認識圖片上的叔叔嗎?他叫聶耳,是我們中國偉大的作曲家,我們的國歌就是他作曲的。他還為我們小朋友作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叫《賣報歌》,想不想來聽一聽?(播放歌曲一遍)
二、介紹歌曲譜曲背景
師:這首曲子聽起來怎么樣?這里有一個故事老師來講給大家聽。那是在1933年秋天的一個傍晚,聶耳約朋友出去散步,他邊走邊對朋友說:這條路上有一位賣報的小姑娘,賣報時喊的聲音很動聽,想讓他的朋友也聽一聽。當他們走到那里時,果然看到了一小姑娘走來走去,匆忙地賣著晚報,她聲音清脆、響亮、有順序地叫賣著報名和價錢。聶耳走過去買了幾份報,同時跟她聊了起來,知道她父親有病,家庭生活困難。在回家的路上聶耳沉重地說:“很想把賣報兒童的悲慘生活寫出來,要請田漢(著名詞作家)或者安娥(田漢夫人)寫詞”。過了幾天,安娥把詞寫好了,聶耳找到了那位小姑娘,把歌詞念給她聽,然后問她有沒有不合適的地方,小姑娘想了一下說:“都挺好,但如果能把銅板兒能買幾份報的話也寫在里邊,我就可以邊唱邊賣了。”聶耳回去立即和安娥商量,在歌詞中添上了 “七個銅板就買兩份報”的句子。后來那位小姑娘真的一邊唱一邊賣,她的歌聲使她的生意也好了起來。現在聶耳早已去世了,但那位小姑娘還活著,已成為白發斑斑的老人了。
三、學唱歌曲
1.師:這首曲子就是在當時這樣的情況下譜寫出來的,那我們一起來學唱這首歌曲好嗎?
教師邊彈琴邊演唱歌曲一遍。(幫助幼兒逐句理解歌詞意思)
2.學習按節奏念歌詞。
3.參考幼兒用書,用動作記憶歌詞。
4.以多種形式學唱歌曲。
可以分小組唱、男女生輪唱等
四、根據歌詞內容提示表演歌曲
師:小朋友們,老師這兒有一張報紙,誰能夠根據歌詞內容來表演一下這首歌曲呢?(邊唱邊賣報)(提示幼兒一邊走一邊手里甩著報紙,嘴巴里說“賣報嘍,賣報嘍……”)(可以參考視頻)
五、移情教育
師:現在我們的生活好了,再也看不到賣報的小報童了,我們可以坐在明亮的大教室里讀書、學習,享受著父母、老師、小朋友的關愛,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在家聽大人的話,在幼兒園聽老師的話,做一個聽話的好寶寶,好嗎?
活動延伸:
聽爸爸媽媽說一說舊社會報童的故事,再到自己平時路過的書報亭看一看,了解現在賣報人的生活和豐富多彩的報紙雜志,嘗試自己買一次雜志或報紙。
教學反思:
《賣報歌》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老歌,大多數的學生在沒教唱之前就會唱這首 歌了,因此學歌的熱情持續時間比其他的歌短。因此,在學唱過程中,我安排 講述關于報童的故事,讓學生對報童們的苦難生活有個直觀的了解,同時強調 報童的生活年代是二十世紀的二三十年代,那時的社會狀態,生活背景以及普 通老百姓的生活情況。這有助于幫助學生進行合理情緒的準備,準確的把握歌 曲的情緒。
賣報歌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的:
1、了解人民音樂家聶耳。
2、能學會唱《賣報歌》,積極參與歌表演。
重點:
正確演唱歌曲。
難點:
為歌曲伴奏,歌表演的動作協調。
教學過程:
1、律動:《幸福拍手歌》(師:在音樂聲中邊唱邊跳,心情愉快嗎?感到幸福嗎?)
2、師:今天在學新歌之前,我想先向大家介紹一個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創作者,知道是誰嗎?(聶耳)
師:我讓大家在課前搜集有關聶耳的資料,誰來說一下。
(生匯報)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歌曲就是聶耳創作的歌曲之一《賣報歌》。(板書課題)
3、聽錄音范唱
4、聽完這首歌,大家快速的看歌詞,談談有什么感受?
(生回答)
師:這首歌一直在少年兒童中廣為流傳,深刻表現了舊社會報童的痛苦生活,但同時又表現了報童們對明天充滿了希望。大家帶著這種感受一起來讀一下歌詞。
5、師:我們先來看第一段,曲調非常歡快,從跳躍的旋律中體會小報童邊跑邊跳的情景。
(分句學唱第一段,糾正錯誤處和提示應注意的地方)
隨琴齊唱第一段。
6、師:第二段的歌詞表現了報童痛苦的生活,第三段歌詞則表現了報童對明天充滿了希望的心情。下面大家以小組為單位隨音樂自學二、三段。(放伴奏音樂自學)
7、每小組選出一人演唱二、三段。
8、隨音樂齊唱整首歌曲。
9、師:現在老師想和大家一起玩個節奏游戲,順便來考察一下大家的學習情況。(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邊唱邊為歌曲打節奏)。可進行兩遍,第二遍對第一遍的不足之處作以補充。
10師:今天老師還想讓你們來體會一下當小報童的感覺!(請學生下地,自由的隨音樂進行歌表演)
11、師:老師這里有一個小故事,誰想當一回老師講給大家聽?(賣報歌的創作故事)
大家聽后有什么感受?說一說。(生回答)
12、小結:
師:同學們說的很好,通過學習《賣報歌》這首歌曲,讓我們懂得了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祖國而努力學習。讓我們再一次感受這首歌吧!(隨琴齊唱《賣報歌》)
(課后反思:《賣報歌》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老歌,其實,大多數的學生在沒教唱之前就會唱這首歌了,由于這首歌曲非常熟悉,學生普遍會唱一點,所以只學了一段,然后讓學生隨音樂伴奏自學二、三段,效果還是挺好的,小組學生匯報時,興致不僅高,唱的準,還會附加一些動作。
我為了達到課堂效果的高潮,就設計了律動這一環節。讓學生隨著音樂做動作,“啦啦啦,啦啦啦,我是賣報的小行家……”學生個個喜笑顏開,蹦蹦跳跳,充分體現了學生在課堂上喜悅的心情。但我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律動安排,忽視了讓學生更深的體會歌詞“不等天明去等派報”“耐饑耐寒地滿街跑”“痛苦的生活向誰告”中舊社會報童的苦難生活,這是本節課的一個失敗之處,而且由于時間上前松后緊,也沒有讓學生去發言、感受歌曲的教育意義。以后我會在教學設計上考慮的更完善一些,體現新課改理念,讓課堂更精彩。
賣報歌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內容:
歌曲《賣報歌》
知識與技能——認識童聲
編創與活動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學唱《賣報歌》,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游戲,手勢,介紹,聽唱的方法學會歌曲。
3、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童聲,能正確聽辨童聲音色;能自主選擇打擊樂器為本課歌曲伴奏。教學重點:學唱歌曲《賣報歌》。
教學難點:
能用歡快跳躍的聲音演唱歌曲《賣報歌》,并能背唱歌曲。
教學方法:
游戲法、聽唱法、介紹法、討論法
課時:
一課時
教具準備:
口風琴、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二、復習歌曲《郊游》
三、八孔豎笛課課練
1、認識八孔豎笛。
2、學習do、re、mi、fa、sol五個音。
3、練習吹奏這五個音。
四、新課教學——《賣報歌》
1、用游戲的方式做書上(第10頁)的聽音練習,導入歌曲學習。
(1)將四組音分別標上一個小報童,師先唱唱名,學生聽辨是哪一個小報童唱的?
(2)師用秦彈奏,學生聽,說出報童的序號后模唱出來。
(3)請幾名學生分別唱出老師彈奏的音組,其他學生排出順序,并說出同學的名字。
2、初聽歌曲,感受歌曲情緒。師生邊聽歌曲邊用手勢表示歌曲2/4拍的強弱規律。
3、復聽歌曲,啟發學生用簡要的語言描述歌曲表現的內容。
4、生聽后表述。
5、師簡介音樂家聶耳及《賣報歌》的.創作小故事。
《賣報歌》有聶耳作曲,寫于1933n年底。音樂家聶耳創作群眾歌曲,注重生活的體驗和感受。他創作《賣報歌》有這樣一個故事:小毛頭與《賣報歌》(見教參25頁)
6、生按節奏輕聲朗讀歌詞,注意聲音位置、長短、音色的控制。
7、跟琴自學歌曲第一段歌詞,注意歌詞吐字清晰,掌握一字多音的唱法。
8、跟琴完整演唱歌曲,著重感受歌曲跳躍、活潑的音樂情緒。
9、根據歌曲三段歌詞內容的不同,和學生一起討論如何作速度變化的處理。
第一段的速度稍快,反映了報童等派報時的焦急心情;
第二段最后一句速度稍慢,力度稍弱,表達了報童內心的凄苦;
第三段最后一句詩全曲的高潮,可唱得強些,以表達報童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心情。
10、音樂知識——介紹“童聲”
少年兒童在變聲前的嗓音叫童聲。童聲的特征是:帶有稚氣,音色清脆,音量不是很
大,男、女童聲在音色、音域等方面沒有明顯的區別。兒童唱歌的聲音不同于兒童單純的發聲或說話的聲音。它應具有音樂性(包括樂感、節奏、音準、音量等)的歌唱吐字、咬字兩個基本因素。
11、用自然的童聲演唱《賣報歌》,并讓學生相互傾聽優美的童聲。
12、出示“編創與活動”中要求的三件打擊樂器,請三位學生自由選擇樂器,相互討論編配節奏,為歌曲伴奏。
師指導:節奏編配要簡單,第一、二、四句由沙槌和雙響筒敲擊,第三句由三角鐵敲擊,形成音色對比。
13、在三位學生的伴奏聲中,完整演唱歌曲。(不斷變換學生,讓更多的學生有參與伴奏的實踐機會)
五、總結、下課
賣報歌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內容
1.聆聽樂曲《國歌》、《金蛇狂舞》。
2.學唱歌曲《賣報歌》。
教學目標
1.學唱《賣報歌》,感受與體驗活潑、凄苦、樂觀的小報童形象。
2.能用輕快、有彈性的聲音,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能通過速度、力度的變化表現不同情境下的小報童的形象。
3.知道人民音樂家聶耳和他的三首作品。
教學理念及思路
《賣報歌》是一首學生比較熟悉,也比較喜歡的歌曲,創作于1933年底,描繪了一個為了生計四處奔跑叫賣的小報童形象。如何讓現在的兒童感受、理解、體驗、表現當年的小報童,是需要我們探索的問題。本課設計旨在抓住“小毛頭”這個音樂形象,讓學生走進“小毛頭”的生活,融歌唱、教學于音樂活動和生活化的情境中。通過聽故事、看n人SH等手段讓學生感受音樂形象,從而引導學生通過速度、力度的變化體驗、表現不同情境下的音樂形象。在演唱實踐活動中運用想象,逐步加深情感體驗,進而產生對音樂的情感共鳴,使情感得以升華,最終實現音樂教育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能通過速度、力度的變化表現不同情境下的小報童形象。
教學方式
體驗感受式、情境誘導式、合作互學式。
課前準備
錄音機、報紙、打擊樂器、空白磁帶、VCD。
課型
以唱歌教學為主的綜合課。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導入新課
師:當運動員在奧運會上獲得金牌的時候,當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的時候,當我們學校在周一升國旗的時候,我們的耳畔都會響起那首雄壯的《國歌》。那升國旗的時候,你們會做些什么呢?
1.聆聽《國歌》,學生敬隊禮。
師:你知道《國歌》是誰寫的嗎?
2.通過報紙,了解聶耳
報紙一:聶耳叔叔是云南玉溪人,1912年生于昆明……
報紙二:聶耳叔叔從小愛音樂,小學時能演奏笛子、三弦、月琴等多種樂器……
報紙三:聶耳,原名聶守信。因為他的耳朵特別靈敏……
報紙四:聶耳叔叔一共創作了37首歌曲和4首樂曲……
3.通過S報和1a報練習氣息
師:于老師這里還有兩張奇怪的報紙,誰來念一念。
二、初步感受,了解形象
1.教師講故事:那是71年前的冬天,聶耳叔叔走在上海的大街上……
2.看FLASH,談感受。
三、深化體驗,表達情感
1.學習第一段
(1)分小組合作,自學第一段,找出難點。
(2)聽教師范唱,重點聽難點句。
(3)學生演唱。
板書:不等天明去等派報。
師:你發現了什么?
師:天氣那么冷,天又剛蒙蒙亮,小毛頭為什么要去賣報?
(4)用焦急的心情演唱第一段。
師:如果你是小毛頭,你會怎么叫賣?把“叫賣聲”加在第一段哪個地方比較合適?
(5)加上叫賣聲,學生用焦急的心情演唱。
2.學習第二段
(1)自學:你想到了怎樣的情景?這一段寫的是怎么樣的“小毛頭”?
(2)小組討論:可憐的“小毛頭”應該用怎樣的速度、力度來唱呢?
(3)用稍慢、稍弱的聲音表現可憐的“小毛頭”。
3.學習第三段
(1)這一段寫了怎樣的“小毛頭”?應該用怎樣的速度、力度演唱?
(2)學生演唱。
(3)教師范唱。(“痛苦的生活向誰告,總有一天光明會來到”有速度變化)
師:老師唱得和你們有什么不同嗎?
(4)學生學唱最后兩句。
(5)用樂觀的情緒演唱第三段。
4.聽賞有速度、力度變化的《賣報歌》
5.學生演唱整首歌曲
四、創作表現,享受成功
1.討論這首歌曲可以加上哪些聲音?
2.加上打擊樂器和動作創設情境表演整首歌曲并錄音,評價。
五、拓展欣賞,開拓視野
師:你們知道嗎?“小毛頭”現在還活著,叫楊碧君,今年已經81歲了。她住在上海,現已退休,在家安度晚年,至今還很喜歡唱《賣報歌》。于老師從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對臺中心文藝部找到了楊奶奶唱的歌,讓我們掌聲歡迎楊奶奶。
1.聽楊碧君唱的《賣報歌》。
2.聽賞《金蛇狂舞》,說說你想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六、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1.小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布置作業:制作一張懷念聶耳的報紙。
賣報歌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賣報歌》的創作過程,體會聶耳對小女孩的同情與愛護。
3.搜集關于“一二八”的資料,了解人們當時的苦難生活。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賣報歌》的創作過程,體會聶耳對小女孩的同情與愛護。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展示搜集到的資料,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播放《義勇軍進行曲》,導入新課。
1.播放《義勇軍進行曲》,師生齊唱國歌。
2.教師導:你們指導《義勇軍進行曲》是由誰作曲的嗎?(聶耳)
3.學生展示搜集到的聶耳資料。
4.師:聶耳除了寫出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義勇軍進行曲》之外,還寫了許多動聽的歌曲。聶耳創作這些歌曲時,我們的國家正處在民族危亡的時代。下面,請大家展示你們搜集到的關于“一二八”的圖片和資料。
5.教師播放《賣報歌》:《賣報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了(板書課題)。大家一起讀一讀。現在,我們就去讀課文。
(從齊唱《義勇軍進行曲》入手,展示聶耳的資料以及圖片,大概地了解故事的時代背景,為下文突破難點做鋪墊,同時激發學生讀文的興趣。)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教師提出要求,學生自讀。
(1)讀通課文,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檢查學生的生字新詞掌握的情況。
3.指名分段讀課文,檢查學生讀課文的情況。
4.大家一起朗讀課文。
5.指名反饋:課文講了一件什么故事
(聶耳同情小毛頭的遭遇,為了幫助她,和安娥一起合作《賣報歌》。)
(以學生自讀為主,掌握生字新詞,反饋中鞏固對生字新詞的認讀,讓學生與文本充分地交流,在說中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同學們,“一二八”日本轟炸上海,上海的人們過著苦難的生活,小毛頭一家就是他們的縮影。聶耳同情她,又是怎么幫助她?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四、布置作業。
1.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兩遍。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了解《賣報歌》的創作過程,體會聶耳對小女孩的同情與愛護。
2.總結全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聽寫,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生字詞語卡片,大家一起讀一讀。
2.聽寫下列詞語:
誕生、喇叭、商販、聶耳、寬裕、轟炸、流浪、瑟瑟發抖
3.指名唱《賣報歌》。
4.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這首歌的創作過程。
二、理解課文,體會情感。
1.教師導:請大家默讀課文,找出描寫天氣的句子。
2.指名反饋,教師出示下列句子,體會帶點的詞語。
1933年冬天的一個下午,天上飄著雪花,刺骨的寒風在上海的街頭盤旋,吹在臉上,像針扎似的。
(把寒風吹在臉上的感覺比作針扎感受,說明天氣極端的寒冷。)
3.師:在這樣寒冷的天氣里,現在我們一般躲在家里,等天氣好了再出來。可是在當時人們為什么還要出來呢?“霞飛路、呂班路口仍是熙熙攘攘,汽車的喇叭聲、小商販的吆喝聲交織在一起”。
(人們因為生活所迫,不得不出來掙錢,否則就得凍死、餓死。)
4.默讀課文,找出描寫小姑娘的句子。
循著這稚嫩的因寒冷而發顫的聲音望去,一個十歲左右的小女孩正站在路邊,搖動著手中的報紙叫賣著,但很少有人買。小姑娘穿著一身打著補丁的舊衣裳,橢圓形的小臉蛋兒被寒風吹得通紅,一雙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倒是十分有神。
5.討論小姑娘問什么在這么冷的天氣賣報?
(家被炸平了,全家人只得到處流浪。父親又有病,全家人生活沒有著落,小毛頭才不得不出來賣報。)
6.指導學生分角色地朗讀第2至9自然段。
7.師:天氣這么寒冷,小毛頭為了生活仍然要出來賣報。
聶耳了解了小毛頭的遭遇,非常同情,那么他是怎么幫助小毛頭的?
8.指名反饋。
(1)給了小毛頭一點兒錢,但自己并不寬裕。
(2)給小毛頭寫首歌,讓她邊賣報邊唱,可以多賣些,多掙些錢。
(3)一字一句教小毛頭唱。
9.師:就這樣,《賣報歌》就這樣誕生了。《賣報歌》很快流傳開了。不但賣報的孩子愛唱,全國的兒童都愛唱這首歌。
10.學生說說《賣報歌》誕生的過程。
(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以讀為主,引導學生抓住文中關鍵的詞語和句子,在讀中了解人們的苦難生活,體會聶耳對小女孩的同情與愛護。)
三、總結全文。
1.師:同學們,從小毛頭的苦難生活中,你有什么體會?
2.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
3.教師小結:
是的,我們得感激大音樂家聶耳,正因為他對小毛頭的同情和愛護,才有這首優美悅耳的歌。這首歌也讓我們體會舊社會的苦難生活,我們應該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四、布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26.《賣報歌》的誕生
聶耳、同情、小毛頭
創作歌曲幫助
賣報歌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運用多種方法認識本課7個生字,練習書寫6個字,參照“我的詞語庫”積累好詞佳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結合課文內容和課外資料了解《賣報歌》創作的社會背景,并從朗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聶耳對飽經憂患的中國人民的深切同情。
4、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教學重點與難點
了解《賣報歌》是怎樣誕生的。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查找有關聶耳和《賣報歌》創作背景的資料。教師準備朗讀磁帶、詞卡、錄音機和有關資料。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聽歌曲,導入新課。
1、錄音放《賣報歌》,學生欣賞或跟唱。
2、提問:你們知道《賣報歌》是誰創作的嗎?誰能向大家介紹聶耳?
3、揭示課題,學生圍繞課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自主合作識字,指導寫字。
1、自由、輕聲讀課文,畫出生字詞,標好自然段,在不懂的詞句旁做個記號。
2、指名分節讀課文,師生評價。
3、“會認字”學習過關,學生自主學習。
誕生 呂 小商販 聶耳 寬裕 立即 劇作家
4、“會寫字”學習過關。
指導寫字:
悅、霞、炸、瘦、劇、配
(1)觀察6個會寫字:你認為哪個字難寫?你想提醒大家應該注意哪個字的哪個筆畫?
(2)學生寫字練習。
(3)四人組內互相評價寫字情況;教師抽查一組,并作簡評。
三、再讀課文,鞏固識字,提出問題。
1、學生再讀課文,要求將課文讀通順、流利。
2、同桌分段接讀課文,互檢讀書效果。
3、指名接讀課文,眾生評價。
4、學生把不懂的問題標在課文相應的文段旁邊。
四、作業。
1、抄寫本課的“會寫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繼續搜集關于“一·二八”日寇轟炸上海的資料,了解人們當時的苦難生活。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詞,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生字詞卡片,學生開火車讀。
2、聽寫會寫字,學生互相評價。
二、精讀課文。
1、學習課文1—5自然段。
(1)學生自學,要求:默讀課文1—5自然段,并思考《賣報歌》誕生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在組內交流交流。
(2)學生分組匯報交流學習情況,指導朗讀,體會當時天氣的惡劣和小女孩的可憐。
(3)過渡:小女孩在寒風中賣報的情景被誰看見?又發生了什么事呢?讓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2、學習課文6—13自然段。
(1)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聶耳幫助小女孩的句段讀一讀,同桌說一說《賣報歌》誕生的過程。
(2)交流“一·二八”日寇轟炸上海的資料,了解人們的苦難生活,指導朗讀。
(3)學生分角色朗讀,體會聶耳的高尚品質。
(4)學習了課文,你覺得聶耳是個什么樣的人?你還知道哪些關于聶耳的事?說一說。
三、總結拓展。
1、小結課文內容。
2、學唱聶耳創作的歌曲。
四、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將《〈賣報歌〉的誕生》的故事講給父母聽。
3、推薦歌曲:《畢業歌》
板書設計
26《賣報歌》的誕生
原因:路遇不幸的小報童—小毛頭
經過:想辦法幫助她—寫下了《賣報歌》
結果:《賣報歌》傳唱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