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連概況導游詞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大連概況導游詞篇一
女士們、先生們:
你們好!大家剛下飛機(火車、輪船),旅途奔波,辛苦了。我姓×,名××,是青島××旅行社的專職導游。請允許我代表青島××旅行社的全體員工對各位的到來表示最熱忱的歡迎,歡迎大家來美麗的島城做客。
為我們開車的司機師傅姓王,王師傅技術嫻熟,行車穩妥,坐他的車既安全又舒適,請記住我們車的車牌號:魯b×××××。各位在山東半島逗留期間,將一直由王師傅和我為大家服務,有什么要求盡管提出,我倆愿為您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預祝大家的山東半島之行成為愉快之旅、難忘之旅。
大家下榻的賓館是三的××酒店,旅游車到達酒店大約需要20分鐘,借此機會我把青島概況向各位簡單介紹一下。
青島位于山東省的東南端,膠州灣畔,東南瀕臨黃海,西北連接內陸,地處華北、華東兩大經濟區的結合帶,東與韓國、日本隔海相望。青島現轄市南、市北、四方、李滄、嶗山、黃島、城陽7個區和膠南、膠州、即墨、平度、萊西5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10654平方公里,總人口715.65萬。其中,市區面積1102平方公里,人口241.74萬。
青島是典型的海濱丘陵城市,地勢東高西低,南北兩側隆起,中間低陷。峰是嶗山巨峰,海拔1132.7米。青島海岸線長730.64公里,蜿蜒曲折,岬灣相間。青島屬正規半日潮港,潮差1.9~3.5米。青島驗潮站1950~1956年觀測的平均潮位被命名為"黃海平均海水面",其高度在青島觀象山國家水準原點下72.289米。自1957年起,中國大陸國土的地物高程即以此為零點起算。
青島氣候屬溫帶季風氣候,市區由于受海洋環境的直接調節,又具有顯著的海洋性氣候特點。空氣濕潤,溫度適中,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680.5毫米,年平均氣溫12.3℃,雨熱同季。一年中最熱的8月份,平均氣溫25.3℃,最冷的1月份,平均氣溫-0.9℃。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良好氣候條件,使青島成為聞名中外的避暑、療養、度假勝地。
大連概況導游詞篇二
山東省地處中國東部,黃河下游,是中國重要的沿海省市之一.全省陸地面積東西最長約700余千米,南北最寬約420千米,總面積15.67萬平方千米,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6%,在全國居第19位.山東地形分為半島和內陸兩部分,東部的山東半島突出于黃海,渤海之間,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遙遙相對.西部內陸部分自北而南依次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4省接壤.
山東地處中國大陸東部與南北交通要道,京杭大運河和京滬鐵路,京九鐵路縱貫南北,穿越境域西部,溝通了本省與沿海和內陸諸省的聯系;膠濟鐵路橫貫東西,藍煙鐵路穿行于半島中部,加之遍布全省的公路網絡,構成境內四通八達的便利交通.
山東地勢中部高,四周低,中部凸起,為魯中南山地丘陵區;東部大都是起伏和緩的波狀丘陵區;西部,北部是黃河沖積而成的魯西北平原區,是華北大平原的一部分.
山東的河流分屬黃河,海河,淮河流域或獨流入海.較重要的有黃河,徒駭河,馬頰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膠萊河,濰河,大沽河,五龍河,大沽夾河,泗河,萬福河,朱趙新河等。
山東的湖泊主要分布在魯中南山丘區與魯西平原的接觸帶上。較大的湖泊有南四湖(由南向北依次為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和東平湖。
山東的海岸線全長3024.4千米,大陸海岸線占全國海岸線的1/6,僅次于廣東省(3368千米),居全國第二位。沿海岸線有天然港灣20余處;有近陸島嶼296個,其中廟島群島是山東省最大的島嶼群。
山東的氣候屬暖溫帶季風氣候類型。降水集中,雨熱同季,春秋短暫,冬夏較長。年平均氣溫11攝氏度~14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50~950毫米之間,由東南向西北遞減。由于降水量60%以上集中于夏季,故易形成澇災,冬春又常發生旱災,對農業生產影響較大。
山東,金代以前為地理概念,泛指崤山,華山或太行山以東的黃河流域廣大地區。金代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東東,西路統軍司,山東遂成為正式行政區劃名稱。明代山東布政使司(又稱行省)管轄6府、104縣,大致奠定了今山東省行政區域范圍。清代山東基本沿襲明代山東的版圖,稱山東省。
至20xx年年底,全省劃分為濟南,青島,淄博,棗莊,東營,煙臺,濰坊,濟寧,泰安,威海,日照,萊蕪,臨沂,德州,聊城,濱州,荷澤17個地級市,縣(市,區)140個,鄉(鎮,街道辦事處)1941個。
大連概況導游詞篇三
大學,工業大學,長春科技大學等國家大專院校42所。有以名門飯店,香格里拉飯店為代表的五星級酒店服務場所多處。在市有龍潭山高句麗山城,北山,豐滿松花湖;敦化的六頂山,渤海墓群;延吉的城子山山城;位于長白,安圖,撫松三縣境內的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內,溫泉群。
將軍統轄,康熙十五年(1676年)寧古塔將軍移至市。乾隆22年(1757年)寧古塔將軍正式改為將軍,光緒33年(1907年)改將軍衙門為省公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省省會仍在市。1954年省會遷至長春,成為全國唯一的省與本省中一個市重名的省份。1931年,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被肢解為19省。省僅轄一市一旗17縣。長春當時稱新京特別市,偽滿洲國部。1945年日偽投降,同年12月成立省人民政府,翌年,國民黨占領市,成立省政府。1948年3月,省人民政府遷回市,1954年,長春劃歸省。省會遷至長春市。
大連概況導游詞篇四
列位旅客伴侶們,各人好!接待各人和我一路來到江南“水鄉”,我是xxx觀光社的導游員,我叫xxx。我們的司機師傅姓xxx,xxx師傅有多年的'駕駛履歷,技能很好,坐他的車必定讓您感受安詳舒服。本日就由我們一同陪各人瀏覽江南美景。假如我們的處事有讓您不滿足的處所,敬請各人提出品評和提議,感謝各人的相助,但愿各人在朱家角玩得開心,玩得愉快。
朱家角,也就是我們的地址地,是由47平方公里成折扇形的小鎮構成,他們鑲嵌在湖光山色之中。有人把她比作上海的威尼斯,有人把她比作淀山湖畔一顆明珠,現在這顆璀璨明珠又在“金色玉帶”——318國道的依托下,放射出更精通的色澤。因為這是一座千年古鎮,1991年被上海市當局定名為首批四大文化名鎮之一。
朱家角這樣的小鎮之以是有名是由于她的地理位置異常重要,下面我簡樸給列位先容一下她的地理位置,朱家角地處江、浙、滬二省一市交通要樞,地理位置異常良好,東靠虹橋國際機場,北連昆山,南接嘉興,西通平望,淀山湖下流、黃金水道漕港河穿鎮而過。鎮內河港縱橫,九條長街沿河而伸,千棟明清構筑依水而立,36座石橋古風猶存,勝景事業觸目皆是。在玩膩了一個個類似價高的人造景觀后,人們莫不驚奇于上海市郊尚有一塊生涯得云云齊備的原汁原味、真山真水的自然景觀,在這里可以探求一種回歸天然,崇尚野趣的享受。無怪乎一位同濟大學的名傳授在考查朱家角后,不覺驚嘆:“朱家角有這么富厚的文化遺產,不只是上海一寶,也是國度的寶貝”。兩岸聞名已故作家三毛,到此曾為“小橋、流水、人家”的名堂而沉淪,為清淳清幽,隨處可畫、時時有詩的風情而沉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吳邦國在考察了古鎮朱家角后,不禁欣然命筆,寫下了“世界汗青名鎮朱家角”幾個大字。
同時,也正是由于有“小橋流水自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的自然外景,不禁被很多影視導演慧眼相中,而繼續一直,把水鄉古鎮的婀娜風韻,一次次地搬上銀幕、電視,偶然會呈現幾部影視同時開拍的盛況,朱家角一時成了國表里影視競相拍攝的熱門,被人譽為“滬郊的好萊塢”。
朱家角不只景致宜人,她更有淵源流長的汗青,1958年大煉鋼鐵時,鎮工錢了找鐵,曾事跡般地把鎮北大淀湖車干,在湖底,人們不測地發明白大量新石器期間遺物,被證明是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和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遺存。1959年,又在淀山湖中撈起大量石刀、石犁、石紡輪、印紋陶片等,這些新石器期間至戰國期間的遺物,足以證明數千年前朱家角的先民就在這里勞動生息、繁衍了。
聽了朱家角的汗青淵源和地點位置,我想各人必然有一種趕緊細細咀嚼美景的激動,下面就請各人和我一路去感覺她的美景,名鎮朱家角迷人的天然風物,在一山一湖。而朱家角更迷人、更具古鎮特色的人文景觀,是一橋、一街、一寺、一廟、一廳、一館、二園、三灣、二十六弄。
三灣,即:三陽灣、轎子灣、彌陀灣。人行街上,前后閣下都是房,覺得到了路止境,直角拐彎,一街市商人面在面前,令人發生別有洞天的奇奧感受,這種在老街上呈現怪異拐彎的景觀,是其他古鎮可貴一見的,非朱家角不能見到。
二十六弄,現實是朱家角的古弄何止26條,每街每路都有弄,路通街,街通弄,弄通弄,形成收集式棋盤名堂,朱家角的古弄幽巷又以多、古、奇、深,名聞遐邇,這在一樣平常江南其他古鎮上是不能對比的。穿弄走巷,如出神魂陣,意見意義無限,尋古探幽,明確北方胡同式的情趣,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連年,“古弄旅游”越來越受到外地人和老外們的青睞,是一項頗有代價,有待進一步開拓的童貞地。
可以說啊,朱家角除了景致多之外尚有尚有是眾人皆知的“三多”,就是紳士多,明清構筑多,河埠、纜石、茶樓多。
起首紳士多,首要是朱家角情形清幽,天氣宜人,是念書做學問的風水寶地,素來文儒群集,人才輩出,明清兩代共出進士16人,舉人40多人。個中知名度較高的有清代學者王昶、御醫陳蓮舫、小說家陸土諤、報業巨頭席子佩、畫僧語石等。
其次,深宅大院明清構筑多。汗青上很多榮華人家和文人雅士在此建園造宅,全鎮古宅構筑有四、五百處之多,風火墻、石庫門、墻門人家四處可見。“三泖漁莊”、“王昶故宅”、“福履綏祉”,尚有席氏廳堂、陸氏世家、陳蓮舫故宅、仲家廳堂等數十處,尚有無數沿街明清構筑,飛檐翹角,黛瓦粉墻,明清氣魄威風凜凜構成一幅明清水墨畫卷。
三是河埠、纜石、茶樓多。朱家角是水的家園,水多橋多,河埠多,緊挨在一路的纜船石,也不行勝數,那造型各異的水橋,那千姿百態的纜船石,充滿全鎮的大河小巷,這些江南水鎮特有的景觀,細細瀏覽調查,不覺令人樂趣盎然,耐人尋味,的確是汗青、文物、構筑、風情、藝術等內容組成的綜合體。有凸出石駁岸的“兩面河灘”,有凹進石駁岸的“單面河灘”,更有“人以前門進,河灘從屋后出”的“隱身河埠”。而那些鑲嵌在水巷石駁上的花崗石浮雕纜船石更是琳瑯滿目,意見意義無限,有的雕成牛角,有的鑿成寶劍,有的刻成怪獸,臉孔猙獰,有的琢成快意,泛起吉利、古樸的美,這些已有幾百年汗青的鐫刻藝術將古鎮隱瞞得更具風姿。古鎮茶樓,大多齊集在放生橋、北大街一帶,不下十幾爿之多,有豪華型新辟的“放生橋茶室”,有年月長遠迂腐的“俱樂部茶室”,更有古色古香的“淼趣樓”,也有排門板門面、幾張桌子幾條長凳,淺顯便宜的農家茶樓,最風趣和令人欣喜的是“茶樓開到游船”上的“游船茶樓”,分為兩層,艙內頂上,均可入座茶客,茶船上還備有電視、撲克、象棋、干濕點心,在茶船上品香茗、望廊橋、看水景、聽流水,煞是優哉悠哉,不亦樂乎。
(歡送詞)短短的一天時刻轉眼就已往了,感激各人對我們事變的支持與相助,但愿各人再次降臨江南水鄉之一的—朱家角,等候著有再次為各人處事的機遇。列位伴侶,祝各人一起順風、旅途舒暢!
大連概況導游詞篇五
各位游客!
大家上午好!我是導游小a歡迎來到魅力城市――九江。下面我為大家簡要的介紹一下九江。
九江位于江西省最北端,長江中下游南岸、鄱陽湖之濱、廬山之畔。面積為1.88萬平方千米,人口約為476萬。
九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取江到潯陽九派分之意設立九江郡。數千年中九江屢次更名自明朝起至今一直沿用九江之名。
山水蘊靈秀,人物自風流。九江歷史上曾先后出現過陶淵明、黃庭堅、周敦頤的歷史文化名人。民國時期的陳三立、李烈鈞,當代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中科院院士潘際鑾等都是出自九江的杰出人士。
九江不僅歷史悠久,而且交通便利,三國時期周瑜再次操練水軍、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飛鎮守九江、元代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十八年、清末曾國藩與太平天國義勇軍大戰湖口。九江現處于京九鐵路正中,頻臨長江,又有廬山、鄱陽湖,九江前途無量。
九江市風景優美旅游資源豐富。其中最著名的是廬山,下面我為大家簡要介紹一下廬山。
山、宗教名山、教育名山、建筑名山、政治名山、避暑名山。是世界文化景觀遺產、首批國家級風景區、中國首批5a級景中華十大名山之首。廬山旅游品味很高,景區景點眾多,比較著名的有美廬、錦繡谷、含鄱口、五老峰、三疊泉、白鹿洞書院、東林寺和秀峰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要領略廬山之美,還必須身臨其境。九江物產豐富,特產眾多,有著名的廬山云霧茶、廬山三石、湖口糟魚、湖口豆豉和瑞昌山藥等。
大連概況導游詞篇六
寧波市共轄余姚、慈溪、奉化三個縣級市,寧海、象山二個縣,市區分江東、江北、北侖、鎮海、海曙、鄞州六個區,市區面積1033平方公里.寧波簡稱”甬”,是一個象形字,上如鐘鈕,下如鐘形,中間兩橫如鐘帶,因寧波境內有一山峰似覆置大鐘,故名.早在周朝就有了”甬”地的稱謂.寧波古時稱明州,因有四明山得名.唐開元二十六年(738)朝廷置明州,州治在今鄞縣鄞江鎮,到明洪武十四年(1381)明太祖朱元璋采納了一個鄞縣讀書人單仲友的建議,取”海定則波寧”之意,改寧波一直沿用至今.
來到寧波,我們要從什么角度去了解它?它又是怎樣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呢?我們可以概括的認為寧波共有四張名片.我們先打開第一張名片,這張就是寧波裝,俗話說:”云想衣裳花想容”,中國人用”衣食住行”來概括生活的最基本內容,而衣排在最前面.韓非子說:”人無羽毛,不衣則犯寒”,到了現代社會,服裝不僅僅是人類用來御寒護體的,更是人類智慧文明最直露和最實用的審美物化體現,自1998年中國首家服裝博物館在寧波誕生,中國自有龍袍以來,有意義的服裝變革大抵只有兩次,一次為公開實用的胡服騎射,二為作宣言的中山裝.從前的人們除他們的住宅外,都是靠衣服來表示地位的尊卑,完全限制了個性特征,而西服的出現卻能體現出人類對于健全體魄的憧憬,在”五口通商”后,外出謀生的寧波裁縫,用高超的祖傳手藝,給外國人(當時稱紅毛人)制作西服,因此,”紅幫裁縫”應運而生,一把剪刀,一把尺子,到中國的第一件中山裝,第一套西服,第一家西服店,都出自寧波人之手.20世紀90年代,寧波服裝步入了它的黃金期,現有1600余家企業,年服裝生產力占全國的12%左右.寧波的服裝業被認為是未來中國服裝業中最有希望與中國服裝業一爭高低的一個板塊.好,現在大家都各自檢查一下,各位身上穿的是否有寧波的服裝,如果沒有,晚上等我們住下來后,大家趕快去買,因為在將來,也許你會因穿有寧波服裝而驕傲,(開個玩笑).寧波服裝名牌可以說是群星燦爛,”雅戈爾”、”杉杉”、”羅蒙”。寧波的第二張名片是”寧波幫”.當然大家不要誤會是江湖上的”黑幫”,而是許許多多在外闖蕩的寧波人的統稱。”寧波幫”的名人還有香港環球航運集團世界船王包玉剛。
1918年11月10日,包玉剛出生在浙江寧波一個小商人家庭,父親包兆龍是一個商人,常年在漢口經商。盡管他事務繁忙,但卻對子女非常嚴格。由于家庭還算富裕,他決定讓子女接受當地最好的教育。13歲那年,父親送他到上海求學。到上海不久他就一頭扎進吳淞商船專科學校(今大連海事大學,上海海事大學前身)學起了船舶。抗戰爆發后,他輾轉到了重慶。在這里,他沒有按照父親的意愿繼續進大學深造,而是自做主張跑到一家銀行當了一名小職員。1938年,包玉剛來到上海,在中央信托局保險部工作,憑著自己的努力和在銀行里積累的經驗,在7年短短的時間里,他就從普通職員升到了衡陽銀行經理、重慶分行經理,直到最后的上海市銀行副總經理,前面的路途可謂一帆風順。但在這時,他卻辭職了,因為在這個方面沒有興趣,親友對此都迷惑不解。
1949年初,包玉剛與父親一起攜著數十萬元的積蓄,到香港另闖天下。開始的時候做些小生意,積累了點錢,但接下來干什么呢?包玉剛想起了童年對海的向往,于是提出了海運的主意。母親勸他,“行船跑馬三分險”,搞海運等于把全部資產都當成賭注,稍有不慎,就會破產,父親認為,香港的航運業已經十分發達,競爭相當激烈,而包玉剛對航運完全是門外漢,憑什么經營航運?但包玉剛主意已定,矢志在海洋運輸業謀求發展。他一面繼續做好父親和其他家庭成員的說服工作,一面四處了解有關船舶和航運的情況,認真研讀有關航運和船舶方面的書籍。
包玉剛終于可以一圓自己的海上之夢了!雖然這個路程十分艱難,而當時他已經37歲了。
開始的時候,資金不夠,在朋友的協助下,籌集了70多萬美元,包玉剛專程到英國買回了一艘以燒煤為動力的舊貨船,這艘船已經使用了28年,排水量也只有8200噸。雖然這艘船很破,但包玉剛卻像得了稀世珍寶一樣,請人將它整修油漆一新,并取名叫“金安”,這艘船就是事業的開始。1955年,包玉剛成立了“環球航運集團有限公司”,并與日本一家船舶公司談妥,將“金安號”轉租給這家公司,從印度運煤到日本,采取長期出租的方式。
德威克,以及老一代香港船王董浩云,都是這樣做的。可是包玉剛與他們都不一樣,他出人意料地采取了長期出租的經營方式,把自己的船為期3年、5年甚至10年地租給別人,租用者按月交納租金,但租金標準卻要低得多。許多人都在嗤笑這個不自量力,不懂規矩的小孩子,但包玉剛自有他的打算,他曾對人說:“我的座右銘是,寧可少賺錢,也不去冒險。”他謀求的是長期則穩定的收入,這是放眼未來的一種經營方法。而短期出租就要承擔一定的風險。
怎么辦?最后是鄧小_幫助寧波人打破了思想的桎梏。1984年8月,鄧小_在與時任國務委員的谷牧談話時說:“寧波人海外僑胞人數不多,但質量較高。要把全世界的‘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寧波!”
鄧小_此舉的激勵作用是巨大的。在他發表“寧波幫”講話后不久,包玉剛馬上行動起來,滿足家鄉的辦學渴望。他把建校方案交給盧緒章時,兩人一拍即合。在盧緒章的大力促成下,包玉剛當場答應拿出5000萬元人民幣,助建寧波大學。1984年12月20日,鄧小_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包玉剛。包玉剛提出了在寧波辦一所大學的設想,希望得到支持。“我贊成。”鄧小_非常高興,稱贊包玉剛“愛國愛鄉,有見識,這件事辦得好!”并欣然答應給寧波大學題寫校名。寧波大學的建校速度是一個奇跡。1985年10月29日,由包玉剛總捐資20__萬美元、占地1283畝的寧波大學,在他的老家莊市附近舉行了奠基典禮。迄今為止,有近50位海外“寧波幫”人士先后捐贈逾2.5億元人民幣(按當年匯率計算)用于學校的各項建設。
鄧小_親接“燙手”支票
對舊有觀念的突破,最早發生在1981年。“1981年7月6日,包玉剛與父親包兆龍一起訪問北京,首次受到了鄧小_接見。邀請并陪同包玉剛的是他的表兄弟、外經貿部顧問盧緒章。然而偌大的一個北京卻找不到一個像樣的賓館招待這位大老板,最后好不容易才在北京飯店安排了一個套間,而包玉剛的大批隨從卻住不進去,包括他的妹夫——他最得力的助手。”王耀成說。在北京,包玉剛向盧緒章提出,他想為國家做點實事,第一件事不是造船,而是要捐1000萬美元給北京造一座像模像樣的大飯店。他不要求任何回報,只提出一個條件:飯店以他80多歲的老父親的名字命名,叫“兆龍飯店”。1000萬美元,在1981年是個天文數字。“然而這張沉甸甸的支票卻沒人敢接。”王耀成說道,“這件事在北京的各個部門討論來、討論去,一直通不過。持反對意見的人發言說:‘他是一個海外資本家,不過出了點錢,就想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首都永久留名,這怎么行?’”
這件事,最后還是報到了鄧小_那里。“鄧小_聽到此事遲遲辦不下來,便生氣地說,‘為什么不同意?人家捐款,那是出于一片好心,留個名不過是個形式而已,沒什么大不了嘛!這張支票,你們不敢接,我來接!’”拍板以后,鄧小_親自給兆龍飯店題寫店名,他親自出席了簽約儀式,親手接過了這張支票,又親手為兆龍飯店剪彩。
稱”禁魚期”.而到了9月15號后就進行祭海儀式,舉行一系列的文化活動,祈禱平安和豐收,謳歌大海,稱”開漁期”.在祭海儀式中,讀罷祭文后,參祭隊伍從祭壇走想大海,三次鞠躬行禮,將稻谷、花生、紅棗、核桃、水果等五過,拋向遠方,然后就向大海獻酒,接下來就是18名兒童手捧玻璃魚缸,讓蟹、蝦、幼魚們生還大海,以示漁家后代對大海的感激和反饋之意,最后100名男女青年三步一叩。
那么寧波的第四張名片就是”寧波景”.寧波于1999年榮獲全國首批優秀旅游城市稱號.寧波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它有淵源流長的歷史文化,充滿氣節的斗爭風范,漫步天下,闖蕩四海的英雄業績.它的東面是海天佛國普佗山,南有奇山繡峰雁蕩山,西有美麗米人的西湖,北有國際大都市上海,形成了一個圈帶似的旅游網.
寧波人講話:一靠警察,二靠妓女,三是不能講。三靠,其實是政策、機遇、北侖港。
寧波三頭:和尚頭、芋頭和光頭。蔣介石。
大連概況導游詞篇七
大家好!我是你們游覽麗江古城的導游。我很高興能與大家共度這快樂時光!我姓林,我叫大家可以叫我林導游就行了。
請大家跟我來。這里是麗江古城。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麗江古城。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坐落在麗江壩中部,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沒有城墻的古城。麗江古城地處云貴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積達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遠近聞名的集市和重鎮。古城現有居民6200多戶,25000余人。其中,納西族占總人口絕大多數,有30%的居民仍在從事以銅銀器制作、皮毛皮革、紡織、釀造業為主的傳統手工業和商業活動。
麗江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鋪的大多都是紅色角礫巖,雨季不會泥濘、旱季也不會飛灰,石上花紋圖案自然雅致。看,光滑潔凈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結構的房屋、無處不在的小橋流水。
前面就是古城中心的四方街了。這里工藝品琳瑯滿目,人氣興旺。來古城沒有不來四方街的。
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古樸自然。城市布局錯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風貌,又富于水鄉韻味。麗江民居既融和了漢、白、彝、藏各民族精華,又有納西族的獨特風采,很獨特吧!
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祝大家旅愉快!記住你們出去看這里的什么東西的時候你們不能扔東西在地上,要扔就扔在垃圾箱里。你們在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自己的行李、東西保護好點。
大連概況導游詞篇八
濂溪起源于馬頭蘇莊灘,經云峰鎮,在莊山注入襟溪,源遠流長,長濂村由此得名。聳立在水口的兩座山,一座恰似一條巨蟒橫臥水中,稱為“蛇山”;而另外一條就象一只神龜翹首凝望,稱為“龜山”。龜山、蛇山連在一起像一個大水壩,中間的缺口就是水壩的閘口,因而稱為龜蛇壩水口。傳說真武大帝矗立中間,金童玉女站兩邊,左腳踏蛇,右腳踏龜,蛇龜壩水口氣勢雄偉。
湖山森林公園位于遂昌西北部,距縣城60公里,東連白馬山,西鄰九龍山,西北與衢州市交界,東西1公里,南北26公里,面積56416公頃,水域面積廣闊,境內森林覆蓋率84%,年平均氣溫15.5-17.1℃。景區內烏溪江水庫、森林峽谷風光與人文景觀相互交融,有“一水迢迢百二灣”的周公源,有“小三峽”之譽的西門峽、臺灣峽、天門峽、有明珠映霞、湖山溫泉等名勝及焦灘的獨山歷史文化保護區和王村口紅軍挺進師革命紀念館。
白馬山森林公園位于浙江省遂昌縣城西,總面積16212公頃。距浙贛鐵路干線龍游站60公里,距杭州市區3個多小時車程。公園內氣候宜人,生態環境優越。據調查,公園內有南方紅豆杉、長葉榧、鵝掌楸、香果樹、凹葉厚樸等11種植物列入國家級保護植物,有黑麂、豹、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黑熊、獼猴、小靈貓等23種國家級保護野生動物。
神龍谷風景旅游區起始距縣城3公里,總行程50公里,景區內林海茫茫、山清水秀、生態環境優美。神龍谷從頭至尾,無論是兩側青山,還是中間的綠水均象兩條山龍,一條水龍,共舞于浙西大地,給世人帶來吉祥、富貴、健康、谷中的奇峰異石,飛瀑流泉,深山老林,奇花異草,珍禽走獸,無處無時都充滿大自然的神奇,景區由長壽谷、伊甸園、情人湖、情人谷、6636考古區、神龍一漂、十八里翠、神龍飛瀑、翠仙谷、林海換肺區十大景區組成。
南尖巖位于遂昌縣城西南部,距縣城50公里,總面積10平方公里,境內主要分九大景區三十多處景點,丘陵起伏多姿,田園村落景致宜人。融奇峰怪石、林海云霧、飛瀑流泉、珍禽異獸于一爐。主峰海拔1626米,公路直達景區中心石筍頭村。天柱峰景區一對石柱突兀而起,高達百米;瑤池景區在山頂有2000平方米的高山湖,有湖中樹林景觀;瀑布區景致各異,石林區儀象萬千。
好川古文化遺址位于遂昌縣城西12公里的三仁畬族鄉好川村,1997年夏季在好川村東部土名嶺頭崗的小山崗上進行考古發掘,發掘面積四千平方米,清理墓葬80處,出土石器、玉器、陶器、漆器等計1062件。經專家鑒定,屬于良渚文化晚期,距今四千年左右,在浙西南地區是首次發現,為1997年全國重大考古新發現。墓葬的頭向多朝東南,絕大多數墓葬的墓向在95°--160°之間,僅10座墓葬的墓向在27°-55°之間,表明好川文化受共同的原始宗教的制約。葬具外填土內放置隨葬器物也是好川文化頗具特色的葬谷。好川文化陶器從墓葬隨葬品看,夾砂陶數量不多,但夾砂陶釜始終存在,夾砂陶鼎數量很少,而可能作為陶鼎替代器的泥質陶三足盤數量不少,表明好川文化可能在仙霞嶺山地為適應環境而有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反映精神意識的葬俗則保留了其原有的文化傳統。
鞍山書院景區位于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云峰鎮長濂村南部的馬鞍山緩坡處,屬長濂村休閑旅游風景區景點之一,距遂昌縣城10公理,距遂昌金礦約5公理,地處松陽、遂昌、武義、金華、龍游五縣的交界處,龍麗高速公路出口處,交通便利。
施茶亭位于前往鞍山書院的半山腰蓄水池西側,歇山頂木質涼亭。此亭建造據說源自于“斗茶”習俗,故又名斗茶亭。長濂村人傳承遂昌農村樂善好施的傳統習俗,用遂昌特產茶葉招待到訪旅客并進行茶藝表演。此亭也是游客休息和觀賞長濂全景之處。
獨山石牌坊建于明隆慶三年(1569年),距今四百多年,保存完整,獨具明代風貌。該牌坊全部用花崗石建造,三間四柱五樓,歇山頂構造,飛構翹角,蔚為壯觀。脊頂龍魚吻飾,額坊浮雕龍鳳瑞獸,工藝精湛,令人贊嘆。1997年8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陳宅大屋位于縣城的明代建筑之一。建于明代末期,主體三進保存完整,結構布局具有典型的明代風貌。是麗水市各縣中保存完好的,并有一定的代表性,有較高的保護、利用價值。1997年8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連概況導游詞篇九
紹興魯迅紀念館建筑造型體現江南傳統風格,以“老房子,新空間”的設計理念,與魯迅故里歷史文化街區渾成一體。其內的“魯迅生平事跡陳列”,才用編年體形式,全面反映魯迅一生業績,重點反映魯迅與故鄉紹興的淵源關系,具有鮮明的紹興地方特色。展覽手段豐富,如多媒體場景演示“水鄉社戲”等,引人入勝。
紹興魯迅紀念館始建于1973年。20__年初,為恢復魯迅故里的傳統風貌,與環境尺度不協調的陳列廳被拆除,恢復為周家新臺門。
新建的紀念館位于魯迅故里東側,它東接魯迅祖居,西鄰周家新臺門,北毗朱家臺門,南臨東昌坊口,與壽家臺門隔河相望。
魯迅紀念館總占地面積為6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5000平方米。它以“老房子、新空間”的設計理念,使其與該地區傳統街巷肌理保持統一。紀念館外部為紹興臺門建筑形式,主入口采用紹興傳統竹絲臺門。
紀念館環境幽雅,廣場及各出入口室外地面均采用紹興傳統的青石板地面。其中展廳和魯迅祖居毗連的綠化巷,栽竹疊石,花木扶疏,更是紹興的典型傳統天井庭園。還有一條水景系列,從序廳西側開始逶迤北上,在館址西北方形成開闊水面,加以填土移木,積石理水,配置紹興特有的廊橋、烏篷船舫等建筑小品,營造出一派江南水鄉意境。陳列廳庭園植物以文化含義深厚的樟、松、蘭、梅為主,同時遵照魯迅《朝花夕拾》中記載,選栽棗樹、皂莢樹、桑椹、木蓮藤及覆盆子等物種,再現魯迅當年的環境氛圍。
紹興魯迅紀念館“魯迅生平事跡陳列廳”本身是一座富有紹興特色和時代特征的現代化展館,造型簡潔平和,樸素無華,充分體現了魯迅精神的人文內涵。內部采用雕塑、不銹鋼裝飾墻面,以現代化展示手段加強了紀念館建筑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感染力。建筑與水景縱橫交錯,室內外空間相互滲透,構成了一個充滿靈氣的具有紹興特色的現代展館。鑲嵌在陳列廳正面墻上的“紹興魯迅紀念館”七個大字為郭沫若所題。
陳列廳由序廳、南北主展廳、輔助展廳、名人文庫及休閑區等幾部分有機組成。
進入序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尊大型青銅座像,坐在鮮花叢中的魯迅,表情自然,和藹可親,儀態從容,更多地表現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實面貌。序廳兩側設有“水鄉紹興”、“越中名賢”大型浮雕,反映紹興悠久歷史、燦爛文化。邊上放置導游觸摸屏等。序廳空間開敞亮堂,配置盆栽喬木,氛圍莊重樸實,體現魯迅先生的偉大和平和。
主展廳共兩層,分為南、北展廳兩個大空間形式,同時又與序廳緊密相連,空間貫通一體。
南展廳底層為第一部分:魯迅在紹興(1881—1897)。紹興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特別是眾多的歷代越中先賢,給魯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響。魯迅7歲啟蒙,12歲進三味書屋讀書。他不囿于《四書》、《五經》,多方尋求課外讀物,從野史、筆記、小說及各種民間文藝中吸取養料,努力掌握文化歷史知識。魯迅從小接觸農村,親近農民,這使他既了解了紹興的風土人情,又看到了廣大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祖父的科場案發生,魯迅家從小康而跌入困頓的地步,使少年魯迅飽受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心靈受到創傷。建筑空間布置成魯迅當年的生活環境,使觀眾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南展廳二層為中庭式回廊展場,主要展出魯迅在南京、日本、紹興、北京、廈門、廣州、上海等地的生平事跡。
第二部分:魯迅在南京、日本、紹興(1898—1912)。魯迅在南京求學,努力尋求新的知識,逐步形成“將來必勝于過去,青年必勝于老人”的社會發展觀。東渡日本留學。他立下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積極參加反清革命活動。在事實的教訓面前,他改變醫學救國的初衷,認為主要是要改變國民的精神。于是毅然棄醫從文,以筆作為武器,投入了新的戰斗。辛亥革命前夕,他從日本回國,先后在杭州的浙江兩級師范學堂、紹興府中學堂和山會初級師范學堂任教。一方面培養青年,一方面又積極投身于辛亥革命。
第三部分:魯迅在北京、廈門、廣州(1912—1927)。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魯迅站在時代的前列,寫下了許多戰斗檄文,猛烈抨擊舊思想、舊文化和舊道德,并同帝國主義、新舊軍閥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斗爭,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在大革命的高潮中,魯迅離開北洋軍閥盤踞的北京,先后到廈門、廣州,一邊從事教學、文學創作,一邊投入新的戰斗。他在廣東經受了腥風血雨的考驗,在事實面前嚴厲解剖自己的思想,糾正了過去只信進化論的“偏頗”。
第四部分:在上海(1927—1936)。魯迅到上海定居,開始了他一生中最光輝的十年。他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武器,團結廣大進步文化人士,向敵人沖鋒陷陣,粉碎了黨的文化“圍剿”,成為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與共產黨人交往密切,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他以“竊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導新興木刻運動。他關心青年,培養青年,為青年的成長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北展廳二樓為第五部分:民族魂。魯迅逝世后,舉國哀悼,人們喻之為“民族魂”。人們紀念他,學習他。建國后,北京、上海、廣州和紹興等地相繼建立魯迅博物館(紀念館),《魯迅全集》多次再版。魯迅著作被翻譯成英、法、德、日、俄等50余種文字,遠播世界各國。北二樓建筑環境明朗,建筑空間寬敞,再現魯迅先生民族魂的偉大氣概,給參觀者無限的振奮和沉思。
展覽通過大量的實物、手稿、照片、書信、圖表、模型等展品,采用現代化展示手段,如多媒體觸摸屏、三維立體成像及魯迅與閏土、魯迅與藤野等仿真人物蠟像,生動地再現了魯迅一生的光輝業績,既有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紹興地方特色,反映了紹興鄉土文化對魯迅的熏陶和早期家庭變故對魯迅的影響,同時又有魯迅在上海十年韌性戰斗的重點,真實形象地再現了魯迅的光輝業績及其思想發展的歷程。
輔助展廳單獨設在主展廳西側,與主展廳隔水相望。通過一條明亮的玻璃廊橋,與主展廳有機結合。輔助展廳東側臨水設有玻璃通廊和弧形挑臺。在參觀中不僅將庭園水景盡收眼底,而且在主展廳與輔助展廳之間通過透亮的玻璃墻面,構成相互滲透相互烘托的活躍人文景觀。
名人文庫采用藏書室形式,設在東側,面對封閉式綠化庭院,環境幽靜,是學者、公眾進行資料收集、學術研究的好場所。
北展廳底層為休閑區,設有休閑茶座、三味書店及休息觀景平臺。觀眾可在此休閑購物,欣賞美景。
大連概況導游詞篇十
各位游客,你們好!
今天由我帶領大家參觀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廬山。
廬山上的天氣變化多端,一會兒晴空萬里,一會兒大霧彌漫,一會兒下起了雨。據說蘇軾上廬山時,剛好遇到了大霧,于是寫下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千古名句。所以請大家準備好雨具。
各位游客,這里就是著名的廬山了。我們先去廬山最著名的景點——
三疊泉。我們先坐纜車下去,好了,纜車只能坐到這里,現在我們沿著這條山路走下去。這條山路有幾百級臺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數一數到底有多少級。
各位游客,“三疊泉”到了,大家都疲倦了,我們先休息一下,二十分鐘后我們再近距離欣賞瀑布。
階和五老峰背,折成“三疊”,所以叫“三疊泉”。“三疊泉”瀑布非常壯觀,詩人李白寫道“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影,不過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各位游客,今天就參觀到這里,我們明天再繼續。晚飯后,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去看一看電影——《廬山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