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作文集錦八篇
【精品】散文的作文集錦八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散文的作文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散文的作文 篇1
會議間歇,入群讀曉斌“令人頭疼的作文課”,感覺不像曉彬老師在說話。
曉彬是校長,博覽群書,工作循循善誘。而這兩節作文評改課,他讓學生拿出以前的作文自己修改,布置完任務因事離開課堂。待他回到教室,學生未改,一學生捂著本子不讓老師看,他生氣地想:你不讓我看,我也不看了,想幫你,你還不領情,懶得理你。
故事之后,是曉斌的反思,頗為深刻。但我無心細讀,只想當面問問曉彬,這是作文評改課嗎?這樣上課老師“悔”死又有何用?學生有多少這樣的兩節課可以“聚在一起說話”,而可以“不用心修改”?我不知道曉彬學校的老師怎樣上課,也不知曉彬作為校長發現老師這樣上課作何感想?
此刻,自己覺得有些心堵,這樣的感受該不該發群?我遲疑著,打好的文字滯留在手機屏幕。
想起寒假后組織的學生征文,一樣的“令人頭疼”,空話大話假話,而且“雷同”。那日,一位學生家長,問孩子的作文能否獲獎,語氣中感覺她對自己的孩子信心滿滿。這位家長是鄉鎮的小學老師,利用假期陪孩子上作文補習班,補習班主講教師是城內某小學業務副校長,以作文指導成名,在家長心目中很有分量。
我找出她孩子的習作,又拿出兩篇雷同文,她傻了眼。她告訴我,這篇參賽作文是她看著孩子“修改”而成,她相信是孩子的親筆。
第二天,她來和我致歉,也是在訴苦。她說,輔導班的錢白花了,老師的輔導方法是,把上屆學生的優秀作文讓孩子們背下來,然后插在自己的作文里……
這個輔導班叫“寫作速成班”,假期收入不菲。知情人透露些底細,某校班主任老師負責招生,語文老師負責提供范文,大家分成。輔導班生意紅火,預退教師常年授課,輔導班有營業執照,屬于民辦學校。有些在職教師看著眼紅,效仿三五人搭伙辦短訓班,或在車庫或在農家,上邊查得嚴,就說是親戚家孩子補課,也就免去各種辦班手續。
想著曉斌是負責任的校長,想象他的學校該是另一番景象。這樣轉念,覺察曉斌“令人頭疼的作文課”在自己內心激起的波瀾,感覺資源難得。想點擊“發送”真實的感悟與曉斌碰撞。
心有余悸,畢竟大家習慣“畫餅”。畫“餅”不給“餅”,不給“餅”而繼續畫“餅”,如當下盛行的教師培訓,長而久之變作負激勵。想起錢起的《省試汀靈鼓瑟》結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如何無“帖詩”痕跡,還把人帶到永恒的境界?我在思考我們這個群的發展前景。
先發吧。近日在讀奧修,他說心中沒有光不要想著助人。此刻自己,內心被現實的“惡露”堵滿,尚需清淤,怎能靜心對談?只想“捕捉”當下幫助自己。真誠地附上后綴:“對不起大家,請曉彬包容我的自私!”
忙完一日工作,想想“修改文章”,應該與曉斌有個對接,何況若水也提到更想知道“改文”的方法。
能感覺到楊老師病中多了一份擔憂,或許我的“想當面問問”讓楊老師顧慮大家難以接受,或許我的“利眼”又回到昔日的咄咄逼人,或許我的“認知”停留在了技術層面。泄氣?失望?自己直覺捕得的感悟,思考后發群,其價值非他日可比。此刻的我,心緒平和,探求真理在腦海中根深蒂固,不會消逝。
“修改”?想著自己原來的寫作,寫人、記事之前先狠很地抒情,然后再用夸張的字詞渲染,最后結尾,再加上自己特別主觀的評論以提高格調。這些文章現在再讀,令我羞愧不已。有了這樣的體悟,指導學生修改,只做兩件事。一讀,抓畫面。二找,找形容詞,找一個刪一個,還原當時的場境。學生習作每天上墻,修改隨時隨地。時間一長,改起文章來,學生會找具體的事例表現自己想要說的情感。表面看,孩子們刪掉的是“形容”,實際上,他們在學習審辨。還會有“雷同”,是思想撞“衫”,真理或見解流注自己的故事,成了思想體系的一支。
學者遂不失時機,以近日讀經之惑相詢,《大學》的“格物致知”可否作為“修改”之回路?
章太炎引王艮之解曰:“‘格物’,即物有本末;‘致知’,知所先后,乃與‘誠意’‘正心’合,次第也相符。”粗淺理解,格物,感之于外;致知,覺之于內。如宋儒程顥詩云:“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即內在生命節律與晝夜四季相合。若用《白虎通》的“覺”淺顯釋之,乃學者與教者相互感應。“覺”是通過自己與學生的交相互動,喚醒其本有的生命節奏而已。
想一想讀“令人頭疼的作文課”心堵的緣由,是用課后的“思”替代當下的“覺”成為當今教師培訓的導向,尚需“修改”。用近人嚴立三先生的《禮記大學篇通釋》勸慰自己:“知者,情之感也;物者,感之應也;致者,極也;格者,通也。通物而感,極感而實有諸己。”
廣言學之,持一顆初心,念茲在茲。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散文的作文 篇2
秦道長,漫漫枯樹映日邡。
咸陽紅,天問一劍六國忡。
明月瑤,白雪斷燕琴風縹。
青袍空湘,瀟玉琉子蓿。孤石惟見萸,殘春浮云。筑瑟清靈暮吹琴。早知煙闕浮,輕劍凝咸都。
斗卷淞笠,落俠氣。墨眉無鋒,劍氣已然瀟瀟。正道殤,何妨世間過滄桑!
斷弦驚夢去,竹香入月空。白袍散,金樽對茳笑逍遙。一聲百姓淚,劍卻何能藏,霽聲葬!
流火蒼理,只聽兵戈影。江山如畫隨君題幾筆。城淪陷,王旗又換欄風曳,亂世謝!
獨倚千閣摘星月,天痕一筆。如魂息塵萍,秋散淚離。黃公盡赤虛。
點評:這首詩歌“諸子百家”,構思大膽新穎、有獨創性,結構安排合理,整首詩統一在同一主題之下。語言方面富于音樂美,有藝術感染力,如“青袍空湘,瀟玉琉子蓿”。
散文的作文 篇3
“看不見來摸不著,四面八方到處跑。跑過江河水聲波,穿過森林樹呼嘯。”你知道這是什么嗎?對,它就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風。
春風,他掠過什么都沒有的土地,留下滿眼的綠色,小草探出頭來,長出新新的嫩葉;它越過光禿禿的樹枝,小樹抽出嫩綠的的枝條。春風像一支動聽的樂曲,喚醒了沉睡的動物,青蛙蹦蹦跳跳地出來活動,蝴蝶、蜜蜂四處賞玩……
夏風,它為可愛的樹葉伴奏,為文靜的小草伴舞,為田里辛勤勞作的農民伯伯帶來清涼。夏風,就像媽媽的手為我們除去一切焦躁。
秋風,它把果園里的果子吹熟了,把玉米吹得金燦燦的,像一個個可愛的娃娃,高粱的臉被吹紅了,雪白的棉花也咧開了嘴,它把豐收的號角吹響了。秋天的風,像一位盡職盡責的郵差,滿載著美麗,報告著收獲的消息。
冬風,像一只難以馴服的野馬,在田野里奔跑,把小草踩得枯黃,把樹葉撞得落了下來。它又像一名考官,帶著幾分冷酷、肅穆,萬物交出了一份關于毅力的答卷。
風,它在四季中演繹著不同的角色,它用自己的行動為奇妙的大自然倍添色彩。
散文的作文 篇4
本人從小就對文學情有獨鐘,上學讀書的時候就偏文科,最愿意上的是作文課。長大后雖然陸續在各類刊物上發表了一些拙作,但對自己的作品總是很不滿意,自我感到文章的思路不夠清晰,文字表達的不夠有韻味,語言組織得不夠精煉,感覺沒有打動讀者的心。
近年來,我忙里偷閑拜讀了《魯迅作品精選》、《名家散文》等幾部有關散文專集。這些作品真不愧出自名家大腕之手,他們的每一部佳作不僅是文學精品,又是諸多門類的教科書,我還從中感悟到了頗多的人生哲理。
散文作為一種題材廣泛、寫法靈活、個性鮮明、文情并茂和短小精悍的文學體裁,能給讀者美的圖畫、美的情景、美的感受。它或描景狀物,或敘事寫人,或議論說理,或抒情感慨,形式多種多樣。散文有著無窮的魅力,猶如苦中帶有濃香的咖啡,品嘗越長久,滋味愈醇香。
魯迅的《秋夜》,雖然是寥寥幾百字的短文,卻形象地刻畫出了現實生存的眾生相,并贊美了那些無畏的時代英雄;朱自清的《背影》,用樸實的語言描寫父親給自己買桔子的全過程,歌頌了父愛的偉大;鄭振鐸的《宴之趣》則精辟地把各類人赴宴后的表情、心態描述得淋漓盡致;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閑話》,作者拋開一切世俗,盡情享受大自然所給予的賞心悅目的樂趣,表達出了超脫的意境 …… 這些文學巨匠大部分寫作的對象是普通人、動植物、大自然或本人的情感世界。他們寫作從平凡的小事情入手,用多種形象、貼切的語言,描述感人的故事或大道理來。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讀著他們的文章,使我仿佛走進了作者描述的場景和感情世界里,為散文中的人和事、景和物陶醉著、感動著、擔憂著、憤怒著。當讀到感人之處,作為五尺男兒的我,也曾默默流過淚,陷入文章中描寫的情感漩渦中久久不能自拔,緩緩地才能返回現實中來。
想到自己的一些作品,也有很多的感慨。寫作《懷念在天堂的父母》、《婆媳情》、《愧對老班長》的時候,題目、內容、結構、層次都選好了,可就是沒有寫作靈感,不知從哪下筆,這些作品憋了一個多月才出爐,個別作品還要更長時間去斟酌。而有了靈感的時候,一個作品當天就能寫作完成。也許對別人來說,寫作是輕松、愉快、享受的過程,但對于我這個文化水平稍差的人來說是苦差事,而我甘愿吃這個苦,因為每次作品被發表時無比欣慰和驕傲。在多年的寫作實踐中越來越感受到,作者能夠寫出上乘的文學作品,除了要具有較高的文化底蘊,更重要的是要有愛憎分明的階級立場,對社會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社會閱歷,用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人間的真善美、假惡丑。
散文有如此大的魔力,能讓人喜怒哀樂,讓人思緒萬千。啊,散文,你是文學大花園中最美的花朵,是文學家族里的“輕騎兵”、“自由人”。
散文,你是我的最愛,我為你喝彩,會為你努力奮斗到永遠!
散文的作文 篇5
朱自清的文章,我是讀過不少的`,《荷塘月色》、《春》、《背影》,我都讀過,但是,就我的個人理解看來,朱自清的散文是清新自然、嚴肅認真的一體。
《荷塘月色》,描寫著那荷塘風光,蓊郁的楊柳,清澈的湖;亭亭的荷花,閃耀的星,一切看來都是那么的靜謐。而其中,不僅僅是作者描寫荷塘景色的心聲,更是對于理想的追求,希望沖破政治羅網,一往直前。看著那美麗的荷塘,“猶不能不以之興懷”,代表著興懷抒情。里面有著清新自然的荷塘美景,也有著嚴肅認真的個人政治理想。《背影》也是。
像《歐游雜記》,便是游記,其中美麗的風景,仿佛令人身臨其境。同時在其中,表達的是朱自清他自己悠閑、心曠神怡,以及對于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還記得有一篇《白種人——上帝的驕子》,西洋子,蔑視著黃種人,突出的是這整個文章的主題。新生的兒童,無論國籍、年齡、性別,人人平等,這是當今中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其中之一,更是在世界中人人皆知,在那時的時代,其丑陋的心暴露無遺。這篇文章這么一寫,就可以知道它的核心思想:指摘時弊。
朱自清的散文,還是非常好,也是非常精的。我會一直喜歡他的文章,我對他文章的解讀以表達敬意之情。
散文的作文 篇6
時光流逝,慢慢想來自己當初無意間點進一個網站才遇到中國作文頻道。那時我還不知道這個是什么,也不知道該如何下筆。我猶豫著,發表了我的第一篇作文。我不期待有什么回報,只期待有一點點好的結果。
第二天當我抱忐忑而又期待的心情,重新回到中國作文頻道,我興奮,我期待,同時又有一點點害怕。但結果總是好的,我成功獲得了兩塊錢。
那次大大的鼓舞了我的自信心。我開始每天都會留下一兩篇作文。即使那天有事,時間很短,不能寫作文,我也會拿起手機看一看最新投稿。
最受傷的一次,莫過于那一天我喜滋滋的發表了十篇作文,到了晚上我偷偷摸摸的拿出手機,打開網頁,右眼眼皮卻一直不停的跳。心中也莫名的有些打鼓。我把這種感覺壓下去,手指在手機上停留著。
我終究還是進去了,可是看到結果,心里卻涼了半截。整整十篇啊?為什么為什么只有五塊錢呢?難不成一篇才五毛錢嗎,我心中充滿了不甘。未讀消息卻顯示我有六篇作文被駁回。
為什么呢?那些都是我自己寫的呀,我很憤怒,但更多的是委屈,從那一天開始我就對自己說,放下吧,或許那些都是騙人的把戲。每寫一篇都是那么的麻煩,卻沒有一個真心的回報。
我放下手機,玩起了游戲。就當以往的事都沒有發生一樣,心里卻常常不能忘記你,總是空落落的,當朋友不理解我時父母不理解我時家人也不理解我時,我找不到人訴說,所以我把這個當成了最好的一個情感訴說地。
我終究還是回來了,不為別的,就為了心中的這一份牽掛,這一份喜愛。我想通了,或許是我之前太過分,太貪心了……
現在的現在,我已寫了三十多篇作文,錢也賺到了四五十多。信譽度也逐漸提高,再也不會有被駁回的作文。如今想起那些被駁回的作文,或許是一次次的考驗,或許是一次次的歷練,才成就了今天的我。他們曾經那一次次的浴火重生,讓我們看到了生的希望。
散文的作文 篇7
夜色磅礴,困憊失眠夜——重逢夜在嘈嘈切切中將白晝的余光一點點啃噬殆盡。遠處的燈光影影綽綽,模糊得像渴睡人的眼睛。夜是一種懷舊,抑或是所有人的回憶都需要一個載體,這樣才能把曾經的擁有和現在的虛無聯系起來。就像播下萬壑水聲的無聲冰雪。多姿多態的希臘神像也曾透出同一寂靜。窮極無聊的的打發時光,時間在這兒似乎靜止了。隨著時間橫條的滾動,夜已很深,屋里悄然無聲,窗外路燈透著迷人的光芒,一股莫名的力量從足貫至全身百骸。塵世的紛爭與喧囂都隨著時間遁去,我獨享著夜深的寧靜。現在的城市,沒有人再愿意坐下來,屏住呼吸安靜的聽夜中的初始與風華。沒有人會再綴著一身的懷舊走進夜里,走到最深處,唱起靈魂的安寧。偶爾涉入子夜時分的人,只會剪下一段倉促的歲月再一幀一幀分解,作為世間的譜曲背景,在曾經的曾經里尋找兒時的每一幀記憶。那條幽深而沒有勾心斗角的林蔭路中,幾縷清風襲來。這是,我才發現夜已是如此的蒼白無力,我長長的靈魂仿佛就要剝離我,陸續飛去飛去……在這幢光線暗淡的樓里,煥發著一種眩人的光亮。仰望冷清的天空,我才發現月已穿過黑云無邊的籠罩,散發著誘人的光芒,凝望中自身也在幻化。在這樣的視覺畫面前有的只是近乎恐怖的現實。在這樣版下地我不例外的失去了靈魂,成為了孤魂野鬼。夜晚的月色,也和著寂靜中流過的風,將城市推向了冰冷。月淡淡的光撒在無涯的黑夜,天地間仿佛由無數條光線連接起來了。
夜越深越美麗、越難耐。短暫的時光在我上揚下彎的嘴角間傷逝了。長久沉默的凝視眼前虛空的黑暗,青黃不接的記憶被風掠走。我把純真的年代掩埋在這夜中。一抹流光從夜空一閃而過淹沒在黑夜中。血液不再紅的熾烈,只殘留一縷足以生存的微光在眼中。看到無邊的云一點點的變幻,第一縷曙光穿透云層。我悵然一笑,蜷縮在自己素色的世界里。
散文的作文 篇8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假如沒有瓦特,世界將會怎樣;
假如沒有萊特兄弟,世界將會怎樣;
假如沒有卡爾·本茨,世界將會怎樣;
假如沒有牛頓,世界將會怎樣;
假如沒有愛因斯坦,世界將會怎樣;
假如沒有貝爾德,世界將會怎樣;
假如沒有貝爾,世界將會怎樣;
假如沒有華德·愛肯,世界將會怎樣;
假如沒有比爾·蓋茨,世界將會怎樣……
不可想象,沒有了以上的這些人,現在的世界將會是什么樣子的……
可是,今天我們要面臨的問題是,假如沒有李宇春,這個世界會是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