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名人故事作文合集6篇
有關名人故事作文合集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名人故事作文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名人故事作文 篇1
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地球遠近的關系。這不僅在當時,就是今日來看,也是很大的成就。
張衡能取得這些成就和他小時候的立志追求是分不開的。
張衡從小就愛想問題,對周圍的事物總要尋根究底,弄個水落石出。在一個夏天的晚上,張衡和爺爺、奶奶在院子里乘涼。他坐在一張竹床上,仰著頭,呆呆地看著天空,還不時舉手指指劃劃,認真地數星星。
張衡對爺爺說:“我數的時間久了,看見有的星星位置移動了,原來在天空東邊的,偏到西邊去了。有的星星出現了,有的星星又不見了。它們不是在跑動嗎?”
爺爺說道:“星星確實是會移動的。你要認識星星,先要看北斗星。你看那邊比較明亮的七顆星,連在一起就像一把勺子,很容易找到……”
“噢!我找到了!”小張衡興奮地又問道:“那么,它是怎樣移動的呢?”
爺爺想了想說:“大約到半夜,它就移到上面,到天快亮的時候,這北斗就翻了一個身,倒掛在天空……”
這天晚上,張衡一直睡不著,好幾次爬起來看北斗星。當他看到那排成勺子樣的北斗星果然倒掛著,他非常高興!心想:這北斗星為什么會這樣轉來轉去,是什么原因呢?天一亮,他便趕去問爺爺,誰知爺爺也講不清楚。于是,他帶著這個問題,讀天文書去了。
后來,張衡長大了,皇帝得知他文才出眾,把張衡召到京城洛陽擔任太史令,主要是掌管天文歷法的事情。為了探明自然界的奧秘,年輕的張衡常常一個人關在書房里讀書、研究,還常常站在天文臺上觀察日月星辰。他創立了“渾天說”,并根據“渾天說”的理論,制造了渾天儀。這個大銅球裝在一個傾斜的軸上,利用水力轉動,它轉動一周的速度恰好和地球自轉一周的速度相等。而且在這個人造的天體上,可以準確地看到太空的星象。
張衡從一個對著天空數星星的孩子,成長為歷史上著名的科學家,他大膽追求自己的目標,不為其他世俗的名利束縛,興趣為師,潛心科學,終成一代大家。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有了感興趣的目標,一定不要輕易錯失,而是要集中精力勇于追求,不斷克服過程中的艱難險阻。一步步地攀登,最終會向目標不斷靠近。這就是追求的魅力,這就是追求的動力,這就是追求的教益。
名人故事作文 篇2
你知道我崇拜的人是誰嗎?不是爸爸也不是媽媽,而是發明大王——愛迪生。愛迪生發明過許多跟我們生活有關的東西,如電影、電話 、電燈、電視、留聲機等等,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你們知道他是怎樣發明這么多東西的嗎?他小時候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但是他遇到問題總愛問“為什么”。愛迪生如果實驗做不好,不會灰心,繼續努力,這就是成功的原因。最后請大家記住愛迪生的一句名言:“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靈感。”我們要學習愛迪生這種勤學好問、堅持不懈的精神,努力學習。
名人故事作文 篇3
陶淵明,在充分認知了自我后,發現“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于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留下了一段“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佳話。
李白,一代詩仙,這位當年名譽京城的御用文人,在充分認知了自我后,發出了“安能催眉折腰事權貴”的感慨,做出了“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的豪放行為,書寫了一段“四海皆我家”的美談。
古代文人騷客懂得認知自我,值得我們稱頌;在這物欲橫流的社會中懂得認知自我的人,更令我們欽佩。
照亮苗鄉的月亮——李春燕,充分認知自我,知道自己能夠讓苗鄉人民更健康地生活,于是在田壟里提著竹籃,用雙手捧回了“生命的意義”,因此她感動了全中國。
【素材點撥】這則材料包含了三個中國名人的故事: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彭澤縣令,掛印而歸甘于貧寒的亂世高人陶淵明;好任俠、喜縱橫,不甘于只是草擬文告,陪侍皇帝的閑職,胸懷"大濟蒼生"的宏愿卻被賜金放還的李白;大山里最后的赤腳醫生,提著籃子在田壟里行醫。一間四壁透風的.竹樓,成了天下最溫暖的醫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擔負起十里八鄉的健康,被稱為照亮苗鄉的月亮的貴州東南部月亮山區的苗族村寨大塘村的赤腳醫生李春燕。這三則材料年代不同,人物性格特點不同,身世經歷不同,作者卻敏銳的抓住三人身上不為時代所迷惑,準確的認知自我,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的共同特性,加以引述,從古代到現在論證了認識自我的重要意義。所引人物詩句的套引使文句概括文采斐然,大量的排比段,給人以飛流直下,勢不可擋之感,極好的論述了話題。
名人故事作文 篇4
讀了《102個名人故事》這本書,我被名人們的精神給打動了。如意志堅強的牛頓、無私謙虛的達爾文、拼命鉆研的愛迪生和不拘小節的愛因斯坦等等。尤其是愛迪生堅持不懈的精神,至今令我難以忘懷。
當讀到“車長氣急了,把愛迪生做實驗的東西扔了出去,狠狠打了他一個耳光,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聾了。可是愛迪生鉆研科學的決心沒有動搖。”時,我不由得驚呆了,我想:車長狠狠打了他一個耳光,還把愛迪生做實驗的東西都扔了出去,車長已經是鐵了心不讓愛迪生做實驗,但是愛迪生卻仍堅持做實驗,沒有因此而放棄。在我的學習中,我為什么沒有這股勁頭呢?我為什么不能像愛迪生一樣持之以恒地對待學習呢?記得有一次,我晚上正在做一道奧數題,用了許多辦法都解不出這道題,心情十分煩躁。一氣之下,我躺在床上,大哭起來,心想,我還做什么奧數題,做不做都一個樣,還不如不做。結果,在父母的勸說之下,我重新回到座位上,解出了這道奧數題。如果我有愛迪生這股學習的勁頭,不用父母的勸說,自己能主動回到位子上該多好呀!
而更使我佩服的是,那時候愛迪生靠的是自己,不斷努力,不斷鉆研。而我現在,讀書的時候需要父母催,不能主動,有時還偷懶。和愛迪生的主動學習相比,我還需不斷磨煉自己,不斷提高自己。
通過讀愛迪生的故事,我得到的啟示是: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應該主動去做,不屈不撓地堅持到底。
名人故事作文 篇5
在去年的重慶鐵人三項比賽的頒獎儀式上,冠軍的領獎臺上站著一位身材矮小的獨臂小伙,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王家超。
王家超出生在云南省的一個小山村里,年幼時,因為貪玩手臂被變壓器電傷。剛剛截肢的他,甚至不會走路,走快一些就要摔倒;寫字、吃飯這樣簡單的事,他都要重新學起;穿衣穿鞋也變成了他的一大難題。平時與他一起玩的小伙伴老遠見了他就喊:“快來看,他只剩一只胳膊啦!”每次面對小伙伴的嘲笑,他甚至不知道該怎么回答,痛苦與無助在他的心里蔓延開來。
在他十歲那年,縣里的游泳隊挑選運動員,教練聽村里的老鄉推薦說王家超從小就非常靈活,身體條件很好,一天可以走幾十里山路,和小伙伴在河里游泳也屬他游得快,是個運動員的好苗子。于是教練幾經輾轉,找到了王家超。看著眼前這個有些害羞的小男孩,教練微笑著問他:“你會做什么?”“我……我會下河洗澡!”王家超怯怯地回答道。“那你就留下來,跟我‘洗澡’好不好?”王家超看看自己的一只手臂,搖了搖頭。教練一眼就看出了他的心思,安慰他說:“人生有時會有些意外,你不要因為上帝跟你開了玩笑就自暴自棄,一只胳膊也依然可以游泳,并且有人能夠游得比正常人還快!”王家超自己沒有信心,他的父母知道運動員訓練很苦,也擔心他能否吃得消。但他的教練并沒有就此罷休,覺得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苗子,于是前后三次找到他們家。王家超終于決定聽教練的話,試一試,就這樣進入了當地的游泳隊,開始了他的游泳生涯。
然而事情遠沒有想象中那樣一帆風順,命運給了王家超一次又一次的考驗。游泳運動員需要高大的身材和修長的手臂,發育中的王家超發現自己比同齡的隊友個子矮得多。為了彌補自己的先天不足,王家超常常要進行比其他運動員多兩倍甚至三倍的訓練。每天,他都要在水里泡十幾個小時,還要練習上萬次的劃水動作,這已經是一名殘疾運動員的極限。練習蛙泳時,為了讓自己腿的柔韌性更好,他坐在地上擺出蛙泳的姿勢進行壓腿,韌帶硬生生被他拉斷了。他被送進醫院進行韌帶縫合治療,三個多月才漸漸恢復過來。這時已臨近比賽,王家超只得更加刻苦地訓練。超負荷的練習使新傷、舊傷一同開始折磨著他。那段日子對于他來說苦不堪言。
如今十幾年過去了,他游泳、騎行、跑步的訓練量加起來足夠繞地球兩三圈,而命運也終究沒有辜負他的努力。他在20xx年倫敦殘疾人奧運會上獲得了一金兩銀的成績,迄今為止,他斬獲國內外各項大賽的獎牌百余枚,甚至還站在了鐵人三項比賽非殘疾人組的冠軍領獎臺上。
王家超說:“順境逆境都會在你的人生中出現。重要的是,你需要一直堅持下去。”有了這份堅持,斷了翅膀的天使,也依然能夠飛翔。
名人故事作文 篇6
12月4日星期二晴今天,我讀了一篇關于李白上學的故事,故事是說李白小時候不愛讀書,經常貪玩逃學。
有一天,天氣晴朗,李白心想:這么好的天氣,我才不愿意窩在屋里讀書,出去走走,多好啊!走了沒多久,他就看見一位老奶奶拿著一根鐵杵在砂石上磨,李白好奇的走過去問:"老奶奶,你在干什么?"老奶奶回答:"我在磨繡花針。"李白驚訝的說:"可是你的鐵杵那么粗,什么時候才能磨成那么細的繡花針呢?"老奶奶卻不動神色的說:"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為什么鐵杵就不能磨成繡花針呢?我剛開始磨的時候鐵杵有這么粗,現在你看......只要功夫下的深,什么難事都能做成。"李白頓然醒悟:對呀!老奶奶又說:"你是附近學堂里的學生吧?大白天不好好讀書,跑到這里瘋玩,這可不好啊!你要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句話,不管做什么事都會成功的?李白聽了老奶奶的話深有感悟說:我會牢牢記住的,謝謝老奶奶,我去上學了。"李白以后再也沒有逃過學,刻苦用功,日后成為名垂千古的"詩仙"。
讀了這個故事我感到:學習、做事都要腳踏實地、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