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情感作文匯總五篇
關于小學情感作文匯總五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情感作文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情感作文 篇1
親情,只在我懂事之前。一個月前,一份“淡淡”的親情也斷開了,奶奶的溺愛也使我沒有任何安全感。長大……還沒有,也許我就是自己的親人。
媽媽,在我遙遠的記憶里,你是百般呵護我的。現在,一切都沒有了,只在每學期的開學時,送我回學校。
爸爸,兩個月沒見了,你還好么?你天天在鄭州忙東忙西的,我想你了,國慶節(jié)你回來么?
姐姐,你走了以后,我就沒人說話了,你知道一個人在家多寂寞么?不是玩電腦,就是看電視,我在家過的日子太寂寞。
我在家天天希望快點兒開學!
想起小時侯去八里溝玩,開著車在路上有說有笑的,當時我們還在一起玩水。
想起小時侯,我生病了,在住院部,你們臉上關切、溫暖的笑,我感覺我是天下最幸福的人。
我希望全家團聚,不希望四分五裂!
為什么我爸讓我轉學我不轉,這個理由我想了好久沒想清楚,只是內心有一種直覺一直在提醒我不能轉學。
現在我想清楚了,因為這里的友情重于親情,這里有同學的真誠、老師的理解,有我想要的溫暖。
我想要親情,但現在只能用友情來不這個缺口。感情里少了一個,不正常。我好想讓它變正常!
小學情感作文 篇2
昨天,媽媽問我,:“你的長命鎖呢?”我說:“我不知道啊。”媽媽就很嚴厲的批評我說:“你怎么老是丟東西,下次如果你還是丟東西的話,我就一個月不給你買好東西。”可后來媽媽找到了我的長命鎖,我才對媽媽說:“媽媽,您誤會我了。”
媽媽終于弄清楚這個鎖是她自己放的,媽媽就趕緊對我說:“對不起,亞晶,我的寶貝女兒,我錯怪你了!”然后我們就都笑了......
小學情感作文 篇3
我是一個12歲的女孩,已經上6年級了,不過我認為我現在真的有些跟不上社會了!我們班和我年齡一樣的有許多,可是我認為他們真的很成熟,畢竟才小學啊,可是小學就有很多很多的男生女生談戀愛了!
我想這樣的問題應該不只是發(fā)聲在我身邊吧,連小學2年級的都,唉!是我真的跟不上這個時代了嗎?
前天去外婆家,見到了自己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田田,我們可能是好久不見了,我感覺她說話的語氣變了,以前很像個男孩子的假小子,去哪了,她現在變的很詩文了,有一種小家碧玉的感覺,反而讓我感覺很不習慣,好像和姐姐19歲時談戀愛的感覺!我以為我多想了,沒想到她對我說“你們班的有談戀愛的.嗎?”我沒有否認,我問她,“你們班有嗎”她笑了笑,不說我也明白了。
我們一起去了她家,我看到她的房間里,掛了幾張照片,我還以為是全家福呢,沒有想到的是,既然是她班的男孩子,我問田田“你是不是喜歡他啊”田田竟然沒有否認,我又問田田“你們什么關系啊?不會是男女朋友吧”我是和她開玩笑的,而田田卻說“你怎么知道”!
我想很多上小學的朋友看到應該深有感觸吧!不過,我還要對大家,當然還有我的好朋友,田田說,畢竟才是小學啊,還是要以學業(yè)為主的,小學就被這些事情困擾,你以后的生活會有許多的煩惱的!
小學情感作文 篇4
解讀小學作文與情感的關系
小學階段兒童的思維,總是直接跟情感體驗相聯系。因此,作文教學就情感誘發(fā)而言,尤為重要。
走進大自然,陶冶情感。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認識過程,情感是伴隨著認識活動而產生的。列寧曾說過:“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這正說明了情感對人的認識和活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孩子們要帶著情感認識周圍的世界,必須走進大自然,對太陽、樹木、花朵、云彩以及自然界各種各樣的色彩和音樂進行了解,不僅用智慧,而且整個地用心靈來感知一切。因此,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有準備地組織學生開展參觀、比賽、游覽及其它有益的活動,努力開辟第二課堂,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陶冶學生的情感。可組織春游或秋游活動,要求寫《記一個游覽活動》的作文;讓學生觀看一場緊張的球賽,要求寫《記一次球賽》的作文。
細致觀察,深刻認識,豐富情感。
學生只有在認真地觀察、深刻地認識了客觀事物后,才會使自己的情感與之產生共鳴,從而寫出一篇好文章。這正符合作文“積理必富而為文始佳”的道理。平時,學生對周圍大量的人、物、事往往視而不見,主要原因是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不懂得如何去觀察、認識事物。因此,教師要教育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導他們從不同角度觀察和認識事物。應在觀察中豐富和發(fā)展學生的高級情感,包括道德感、美感等,使學生的生活情趣更加高尚,生活的感受也會更加深刻,更加敏感。讓他們的心靈與事物間搭起一座情感的橋梁,從而通向“為文始佳”的目的地。
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情感。
“作文難”是學生寫作心理的一大障礙。指導小學生作文,不能采取硬性命題的做法。小學生情感豐富,善于想象,易受感染,必須調整小學生的作文心境。蘇聯教育家聶恰耶娃就主張,把作文訓練同閱讀、美術、音樂等學科聯系起來,在帶動學生情感的前提下,讓他們攝取自然界和社會生活的內容。因此,在指導習作時,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用語言或借助電教手段,通過朗讀、評論樂曲、看畫面等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意境中去感受,去聯想,從而使學生入境生情,浮想聯翩,繼而有感而發(fā)。如在教《賣火柴的小女孩》時,首先引導學生想象,在腦海里再現小女孩凍死街頭的悲慘畫面,引發(fā)情感。其次,通過朗讀,傳達這幅悲慘畫面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情感又使浮現在學生腦海里的畫面更鮮明,形象和情感相互起作用,把學生帶進童話世界。最后,可讓學生動筆寫一篇《給賣火柴的小女孩一封信》的作文,情感撥動了學生寫作的筆頭,收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教學效果。以情感為中心的作文教學框架,揭示了作文教學的特點和規(guī)律,只有抓住情感,才可獲“文、道”之得,作文教學的目的任務才能得以完成。
小學情感作文 篇5
爸爸媽媽在生活和學習等各方面時刻關心著我,讓我非常感動。
記得上二年級時的一個夏天,天氣悶熱。我以為不會下雨,所以沒有帶雨傘。誰知道,到了第三節(jié)課時,天空突然陰云密布,雷聲大作,先是星星點點落下幾滴雨,不一會大雨傾盆。放學了,我只好坐在座位上等雨停,可是老天爺偏偏就和我過不去,雨一直下個不停。我心想:今天“死”定了!突然,我看見一個熟悉的身影,是媽媽!我馬上撲進媽媽懷里。媽媽一臉愧疚地說:“我上班有事,所以來晚了。”我連忙說:“沒關系!我可以一邊等一邊寫家庭作業(yè)。”
爸爸媽媽經常為我難對付的“刁嘴”頭疼。因為很多菜我不喜歡吃,而且有些菜是從喜歡逐漸到不喜歡。爸爸媽媽每次買菜都會問我想吃什么。前不久,我突然想起從前別人請客在飯店吃到的黃鱔不錯,信口對爸爸說:“我想吃黃鱔!”媽媽愣了一下說:“那東西太貴了!四五十元一斤,還是不吃吧!”誰知道,爸爸爽快地說:“只要喜歡吃,偶爾吃一下是可以的。”爸爸媽媽出去買菜,不一會回來,真的買了一條大黃鱔,有鍋鏟把粗。我知道爸爸媽媽的收入不高,還能盡量遷就我,真是讓我感動!爸爸說這條黃鱔是野生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爸爸讓我拿來剪刀,給老黃鱔開膛剖肚,清洗干凈后和洋蔥一起炒。因為洋蔥也是我喜歡吃的。吃飯時,看爸爸媽媽不伸筷子,我就給爸爸媽媽每人夾了兩塊黃鱔肉,感動地說:“好東西,大家一起分享喲!”爸爸媽媽望著懂事的我,舒心地笑了。
爸爸媽媽的真情感動著我,激勵我要好好學習!朋友們,感動無處不在,關鍵在于我們要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用心去把握、細心去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