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日記合集五篇
昆蟲日記合集五篇
一天就要結束了,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這時候,最關鍵的日記怎么能落下。那么什么樣的日記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昆蟲日記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昆蟲日記 篇1
前幾天,我觀察了一群會團結合作的小昆蟲——螞蟻。這種昆蟲,頭上長著長長的觸角,用來傳遞信息,屁股大大的,身子矯小,別看他們體型矯小,但他們可會團結合作,共同保衛自己的家園。
一次,我蹲在后院的墻角里,一個人很無聊,忽然,我看見墻邊上有個小小的螞蟻洞,他們賑災運食物,我的好奇心涌了上來,當他們運完的時候,我又偷偷放了些面包在地上,首先,是一只螞蟻跑過來,它在面包旁轉了幾圈,頭上的觸角動了動,又急急忙忙跑回洞里,我心想:“咦!為什么螞蟻不吃?”就在我疑惑不解的時候,忽然,從洞里走出一大群螞蟻,他們簇擁在面包旁,一起抬起面包,運回洞里,這正使我解開了謎團,它們是想叫同伴一起來分享,而不是自己一個人獨吞,也是叫同伴們一起來搬運,俗話說:“團結力量大嘛!”
它們也有保衛家園的意識。一次,一只不速之客——一個跟它們不同類的紅螞蟻,闖入了它們的家園,當他們發現有壞蛋入侵時,他們叫上同伴,一起戰勝了那只不速之客。
雖然螞蟻是種體型矯小的昆蟲,但是它們那種團結合作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昆蟲日記 篇2
一個大清早,陽光明媚的陽光照射在草叢里。
我起床后伸了伸懶腰,便向那盆我精心照料的蘿卜秧走去。要說這盆蘿卜秧可是花費我整整三個星期的時間來照料他,時不時要施肥澆水,可累死我了。現在我才明白農民伯伯種菜有多么辛苦,所以現在吃飯也不像以前那樣挑食了。
言歸正傳,當我仔細的端詳這盆我心愛的蘿卜秧時,卻發現有許多葉子上無緣無故的出現了許多小洞。我認定一定是有兇手破壞了我的蘿卜秧。不一會兒,一條小青蟲出現在我的眼前,他還自顧自的吃,看樣子怡然自得,對自己即將到來的末日全然不知。
當我用放大鏡仔細觀察時,可真是把我嚇了一跳。這些小青蟲有一個班的數量,我還沒吃我種的蘿卜呢,你們倒開飯了。一家老小,全部出動,你上我下,來來往往,就像開菜市一樣熱鬧。有的吃飽睡足后,還隨地大小便。
我越看越氣,拿了根牙簽挑他們起來。他們倒十分配合,以為這是植物的莖,順著牙簽便爬了過來。經過三個多小時的魚血奮戰,終于將蟲子全部挑了出來。我仔細一數,不數不知道,一數嚇一跳,大大小小竟有五十幾只,真能組成一個班了。
我看了看我那奄奄一息的蘿卜秧。決定對這伙強盜實行死刑,由鄰居家的大公雞執行。這次經歷也給了我一個教訓,我想下一次我就能吃到我親手種的蘿卜了!
昆蟲日記 篇3
今天我準備出去玩,關門的時候發現門角有一塊餅干,等我回家的時候我又去看那塊餅干:“呀!這怎么這么多螞蟻?”我大聲喊道。
媽媽聽到馬上趕來說:“快把餅干掃出去,要不然家里到處都是螞蟻”。我說:“等等,我先觀察一下,”我找來放大鏡,我產生一個疑問:“螞蟻為什么會排成一排走呢?”我看一下科學書,上面說螞蟻走時會留下一種信息素,讓后面的螞蟻走相同的路線,如果我們用手或樹枝去觸碰螞蟻的路線就會干擾螞蟻的信息素,這樣螞蟻就會迷失方向,到處亂跑。
看來我們真應該在玩的同時也要觀察身邊的事物。
昆蟲日記 篇4
一天,我和我的好朋友去抓蛐蛐。我們發現了一個蛐蛐洞,可洞太小了,手伸不進去。我們只好翻石板,結果一下子抓了4只蛐蛐。
第二天我們和一個抓蛐蛐高手去抓,他也發現了那個蛐蛐洞。然后于是他就叫我們去拿瓶子,灌上水再澆洞。我拿了一個小瓶水澆洞,但是灌的水一會就被洞排掉了,真像課文里說的'那樣排水優良。但是過了一會兒,別人拿了一桶水澆上去,洞再排水優良蛐蛐也給澆出來了,之后他把蛐蛐給了我了。我把蛐蛐帶回家后,我想仔細的觀察它,但是它不老實,我就抓住它的觸角,然后手一松讓它摔下來,它就老實多了,我抓住機會仔細地觀察了它,它有烏黑的身子,薄薄的翅膀和粗壯有力的大腿,大腿上面還有小鉤子。我明白是用翅膀唱歌的,是用肚子吸氣的。我給它起了個名字,一個叫“黑霸王”,一個叫“金雞獨立”,因為它只有一條腿。一次我發現“金雞獨立”正追著“黑霸王”跑,“黑霸王”被咬的到處亂跑。
我聽別人說蛐蛐是害蟲,因為它吃葉子。但我有一次,我抓了一只蛐蛐,把它放進一個瓶子里。一開始瓶子里有好多蚜蟲,之后我一星期沒給它吃的,但它還活著,一開始我不明白為什么,之后我才發現蚜蟲都被蛐蛐給吃掉了。蛐蛐真是搞笑的昆蟲。
昆蟲日記 篇5
最近,我看了一本奇妙的科普讀物——《昆蟲日記》。這本書是由世界聞名的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它堪稱是一本趣味十足的昆蟲百科全書。法布爾在書中把昆蟲當成人一樣來寫。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感覺自己是在讀一個無比巨大的擬人句庫。
書里,法布爾敘述了他多年仔細研究昆蟲的經歷,向我們介紹了昆蟲們的生存習性,遇到敵人時的防御本能,日常活動,以及繁殖和死亡。
我本來是一個非常討厭小蟲子的人,但是,讀了這本書后,我被各種昆蟲深深地迷住了。法布爾的筆下,,我覺得最愚笨的要算蟬了。蟬在產卵的時候,會遇到一種比螞蟻還小的蟲子的入侵。這種蟲子它破門而入,在蟬不注意的時候,會把自己的卵產在蟬卵的旁邊。而這種小蟲子的發育時間要比蟬早好多。它們出生時,便拿蟬的卵當做食物。蟬的后代就這么不明不白地變成了蟲子的美餐,而蟬媽媽卻永遠不知道。
這么秘密的秘密,卻被法布爾知道了。因為法布爾,我們也知道了。夏天,當你聽到聒噪的蟬鳴時,想一想愚笨的蟬媽媽,和可憐的沒見過世面便被當食物的蟬寶寶們,原諒它們的聒噪吧?
我最喜歡書中寫的母甲蟲了,不是因為它那美麗的外表,也不是它有多強的戰斗力,我只是喜歡它對孩子深沉的愛。在小甲蟲們沒出生前,它是不會離開家半步的。它為后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們操碎了心。這跟我們人類的母親是多么的相似:一樣的偉大、一樣的為子女盡心盡力!
賊甲蟲則是我最討厭的蟲子,它總是不勞而獲,用卑鄙下流的手段奪取別人的食物。但再仔細想想,這也不能全怪它,畢竟每個動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方法,而這種方法也不可能輕易改變。俗話說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大約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適者生存”。大自然有其固有的生態鏈,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遵守自然規律。
偉大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為了完成《昆蟲日記》這套生動傳神的昆蟲類百科全書,整整寫了三十一年!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使我敬佩萬分。因為這種精神,也正是我所缺少的。我相信,如果我們在學習上也能像法布爾這樣專注,這樣不屈不撓,那我們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績,邁向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