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記匯總五篇
【精選】讀書日記匯總五篇
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覺間結束了,想必大家都學習了不少新知識,立即行動起來寫一篇日記吧。怎樣寫日記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書日記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書日記 篇1
我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由明朝文學家羅貫中根據當時所流行的話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紹東漢末年,群雄四起,爭霸天下的野心家們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吳這三國交織而成,其中,以蜀漢為主體,作者對蜀漢中的主要角色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大加贊賞,對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則是以貶居多。然而,將東吳的主要角色周瑜、魯肅和孫權等只是作為"配角"作了輕描淡寫。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屬章回小說,所以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評價,其中,有許多故事都讓人拍案叫好。本人較喜歡的故事有"過五關斬六將、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等……"
20xx.9.14
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
《三國演義》第二十七回描寫的"過五關斬六將",乃是書中流傳最廣的故事之一。 當時關羽因為要保護二位嫂嫂及侄兒的情況下,不得已只好暫時屈服于曹操軍營之下。用今天的話說,當時關羽雖然接受了"漢壽亭侯"一職,而心里卻無時無刻不在掛念他的大哥 劉備,時時打聽劉備的下落,當他得知劉備在河北時,便"掛印封金"離開曹營,護送兩位嫂嫂及少數隨行星夜趕路,投奔劉備。途中先后經過五個關口;因未向曹操討取領牌,沿途受到阻撓,不得已連創東嶺關、洛陽等五道關口,相繼斬殺孔秀、韓福等六員戰將,史稱"過五關,斬六將"。史書用大量的篇幅,夸張的手法,形象、生動地描寫給廣大的讀者留下了難忘的回憶。
歷史上實際沒有"過五關斬六將"這段故事,這是作者的藝術虛構,其目的是為了表達關羽不辭艱辛千里尋兄的忠貞之節和義勇之慨。盡管"過五關、斬六將"在邏輯上經不起推敲,但它卻符合聽三國故事而無暇辨別地理方位的廣大民眾的審美心理,天長日久,"過五關、斬六將"不僅已被人們接受,而且已經成為典故,化作成語,成為今天人們茶余飯后的美談。
20xx.10.18
三顧茅廬
《三國演義》描寫劉備經謀士徐庶指點(推薦),說隆中臥龍崗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勝過自己百倍有余(當時傳說:臥龍鳳雛得一人皆可安天下,諸葛亮號稱"臥龍")。當時劉備正處在窮困潦倒、急需用人之際,就帶著關羽、張飛三次到隆中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因為前兩次恰逢諸葛亮出游(或有意躲避劉備,試探其是否誠心廂請)。然而,劉備為了表達一片赤誠之心,連續三天齋戒,并且在關羽和張飛極其不情愿的情況下,三請諸葛亮,諸葛亮被劉備的誠心所感動,愿出山輔佐劉備成就一番事業。諸葛亮初出茅廬,就幫助劉備連續打了多少次勝仗,迅速擴充了領地,為劉備后來建立蜀國奠定了有利的基礎。《三國演義》把這段故事稱為"三顧茅廬"。 歷史上雖然對"三顧茅廬"眾說紛紜,但作者用本故事啟發后人,人才是做好一切事物動力和根本。
20xx.12.19
草船借箭
《三國演義》"火燒赤壁",講的是劉備與東吳聯合抵御曹操的故事。因東吳大都督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能,怕以后成為東吳的后患,多少番設計陷害諸葛亮,提出讓諸葛亮在10日之內趕制10萬支凋零箭,以備攻打曹操使用。然而,諸葛亮明知是周瑜想借此機會殺害自己,但諸葛亮為了不破壞孫、劉兩家的聯合破曹的大事,憑借著聰明的才智和豐富的地理知識,利用大霧天氣,巧妙的從曹操那里借來(巧?。┝?0萬余支凋零箭,史稱"草船借箭"。
該段故事虛構成分極多,據正史記載,"草船借箭"確有其事,但那是發生在孫權與曹操之間的戰爭故事。"孫權坐船親自去刺探曹操的軍情,被曹操發現命令士兵射箭攻擊孫權的船只,因船的'一側帶箭過多,因而船發生傾歪險些翻船沉沒,孫權急中生智,便讓士兵掉轉船頭,繼續讓曹操的士兵射箭,使船得到了平衡方才脫險。孫權的聰明讓曹操十分感嘆,留下一句名言:"生子當如孫仲謀"。此外,史書記載周瑜的心胸非常寬廣,根本不可能會嫉妒諸葛亮。
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極其夸張描繪了這段故事,故事中既反映了諸葛亮的智慧、才能,又巧借了凋零箭,促進了孫劉的進一步聯合;既反映了周瑜心胸狹窄,同時周瑜心中也暗暗佩服諸葛亮,有為后來周瑜的死埋下了伏筆;既反映了當時曹操在軍事上勢力的強大,又襯托出驕兵
必敗得哲理。該故事給我們后來的讀者留下了豐富的精神食糧和無限的遐想。
讀書日記 篇2
合上這本《搗蛋鬼的日記》,我仿佛頭腦升級了一樣,不斷冒出新想法,被稱為搗蛋鬼的主人公加尼諾似乎不懂大人的語言,而大人也常常誤會加尼諾,也許就是這樣,加尼諾才有著一個新奇充足的童年。
說到加尼諾,簡直就可以用一個詞語形容,那就是“倒霉”。他在無意的情況下干了一件件“壞事”:把煙花藏在壁爐里,釣魚釣掉了老先生的一顆牙,查寄宿學校湯卻慘遭退學,即使得到了一筆遺產也遭姐夫白眼……你說這倒霉事怎么盡攤在他一人身上呢?其中的緣由還有家長成人的不理解和孩子年幼的好奇心造成的誤會。也許這就是大人對小孩的不理解,已至造成錯誤的教育(文中父親將加尼諾送進寄宿學校)。
現在,家長們都認為“棒棍底下出孝子,黃金棒下出好人”,使哪一根根棍棒敲掉了孩子們的自尊心,使他們有逆叛心理,而往往這些孩子們都是白白蒙受冤屈的。例如:小明扶一位老奶奶過馬路,而因此錯過回家的班車,直到很晚才回到家,他本以為爸爸會好好表揚他,可是爸爸竟然不由他分說就揚起大大的巴掌……一個小小的事例就反映了家庭教育的缺陷。
《搗蛋鬼日記》這本書給了我許多歡笑與快樂,而這快樂卻搖晃在“倒霉”的邊緣。經過我的研究,發現這本書中有好多的“倒霉”哦,不過這些“倒霉”也是的人們看清目前教育所存在的問題。
希望加尼諾永遠快樂,永遠永遠……
讀書日記 篇3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是楊紅櫻寫的《笑貓日記——塔頂上的貓》。
里面人物有:會各種各樣笑的笑貓、天真的杜真子、有愛心的馬小跳、可愛的地包天、喜歡一個人在白塔上的虎皮貓,還有一群嫉妒心強的資格貓。
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只貓突然出現在翠湖公園的白塔頂上,由于別的資格貓都爬不上去,這些資格貓嫉妒了起來。于是他們開始詛咒、進攻、游行。最終在塔頂上的虎皮貓呆不下去了。就這樣笑貓和地包天度過了一個有 趣、開心又憂傷的春天。
這本書寫得真好。
讀書日記 篇4
"我要去西藏,我要去西藏,仰望雪域兩茫茫。"這是我老媽經常掛在嘴邊的一首歌,因為她非常想去西藏。而碰巧《男生日記》這本書就是講一個小學畢業的男生吳緬跟他爸爸去西藏游歷的故事。他的爸爸是個攝影師,總是滿世界拍照。但他爸爸最鐘愛的攝影地點就是西藏。書中首先講述了吳緬跟他爸爸走川藏線去西藏的故事。他在跑馬山所在地——康定、菩薩喜歡的地方——塔公,無法逾越的?!叭撕#凰巫庸澟e辦地——色拉壩,了解了藏族人民的風土人情,表現了一種深深的喜愛。
寒假里,我讀了楊紅櫻的《男生日記》,里面主要講了12歲的男生吳緬的兩件事情:一件是隨著爸爸去西藏旅游,去了很多地方,精彩難忘;另一件是和好朋友共同努力,幫助貧困同學宋立春上了初中……他的暑假生活豐富多彩、趣味橫生。
小主人公吳緬敢于冒險,遇到困難永不退縮,他不選擇坐飛機直接到西藏,卻選擇了做軍車輾轉到西藏,他去了二郎山、康定、跑馬山、塔公、野人海等很多地方。他在二郎山感受到隧道使行進在川藏線上的人們遠離死亡和險象環生的困境;在跑馬山感受到了"格?;ㄩ_"的美麗風景和微縮跑馬山的奇特景觀;在塔公感受到了騎馬的樂趣;在野人海感受到了烤洋芋蘸干辣椒面的味道;在色拉壩親身體驗到"耍壩子"節的熱烈奔放……我喜歡吳緬這種敢于冒險,有闖勁的男子漢,在書中我跟他一起快樂、煩惱,好希望自己也能和他一起在西藏經歷這些有趣的事情。
吳緬還非常有愛心,他克服種種困難,努力幫助貧困同學宋立春順利上了初中。他先和好朋友替道歉公司辦了兩件事,掙了600元;自己先去"流年歌廳"義演掙了1800元;又組織班里有才藝的同學舉行了專場義演,掙了1萬多。利用這些錢,他幫助宋立春順利上了初中,剩余的錢還資助了其他貧困同學。通過這件事情,我感受到吳緬是一個多才多藝,有創意的男子漢。
吳緬的這種敢于冒險、有愛心的精神讓我敬佩,我要向吳緬學習,做一名優秀的男生!
《男生日記》,群書的主菜,我要慢慢品嘗你!
讀書日記 篇5
狂人,何以狂?他每日惶惶不可終日,似乎人人都想害他,疑人疑鬼,就連狗看他幾眼,他也是“怕得有理”。逐漸崩潰的他,每一樣東西在他眼里都已變樣。在他眼里,吃人的人慢慢都露出了吃人的嘴臉。他從“易子而食”“食肉寢皮”的記述聯想開去,他在歷史上看到的,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這個發現又把歷史和現實中具體的肉體上的吃人,上升到仁義道德等綱常名教“吃人”的更深的層次。作者通過狂人的逐步變狂來批判封建禮教對人的壓迫,對人心的迫害。文字間表面描寫的是主人公的內心思想,實際上把矛頭指向封建制度,對毒害了幾千年的知識分子的封建禮教發起了血淚控訴。他的狂,是對封建宗法制度和禮教“吃人”本質的暴露。
《狂人日記》采用了現實主義與象征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實寫狂人的瘋話,一語雙關地使他具有了象征意義,通過象征主義實現了從反對肉體的“吃人”提升到揭露禮教“吃人”。實寫人物,用的都是現實主義;虛寫寓意,用的是象征主義。
狂人發出的“從來如此,便對么?”的質問,表達了時代的反思和叛逆之聲?!拔椅幢責o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幾片肉”,狂人也被綱常名教毒害而成了吃人者,“我”不僅是狂人本身,也代指處于宗法制度和封建禮教之下的中國人,封建綱常名教毒害了所有的中國人,作品由此表達了封建禮教“吃人”本質最深層次的揭露和批判。
在傳統勢力支配下的社會,那些首先說出歷史真理的先驅者,常常被誣為狂人或瘋子。狂人的言行導引著讀者看到中國幾千年的宗法制度和禮教“吃人”的真相,讓讀者反思這一制度對“人”的毒害,對人性的壓榨和逼迫??袢似谕磥?,矚目下一代,發出“救救孩子”的呼喊,這是對封建主義抗爭的號召,同時也向世人昭示了一條變革社會的途徑。
《狂人日記》表現了現代人最初的覺醒意識,體現了中國現代文學反封建的總體傾向,向封建綱常禮教發出了質問,抗爭,呼喊那些被蒙蔽的心靈找回自我,是對封建禮教發出的利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