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讀書的日記4篇
有關讀書的日記4篇
一天的時間眼看就要結束了,一定會有值得記錄的想法吧,何不趁現在趕緊寫一篇日記。快來參考日記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書的日記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書的日記 篇1
我出國最初,拿著打工攢下的全部錢去讀書,銀行卡一度只剩下兩塊多,那時幾乎身邊所有人對這件事都持反對態度,“為什么要讀書呢?大學都畢業了啊,抓緊時間去賺錢不是更好嗎?”我嘴上堅持己念,心里也有我的顧慮,這樣決意奉獻給學習的又兩年青春,意味著我要把每一分鐘都賦予用途,白天去上課,晚上去打工,半夜寫作業,光想想那即將要缺失的大把睡眠,和要靠不停打工來生存的日子,就知道這絕對不會是一條太容易的路。
這樣的日子很快到來,學習和生活一切順利,卻也萬般辛苦,很多時候從學校放學要背著書包一路狂奔才能趕得上餐館開工的五點半,做工時一邊收拾著桌上的碗筷一邊腦袋中還默念著會計公式,沒有顧客的時候別的同事在玩手機說笑話,我蹲在廚房的角落里寫著第二天presentation的構思。
有一次下班太晚,老板送我們幾個員工回家,我家是最遠的,和他同行了好一段。一向沉默嚴肅的老板突然打開了話匣,“看你每天又上學又打工的,就想起我年輕時也有過這樣的日子啊。我那時候剛工作,表現很好,公司派幾個人去進修,每個周末去學校上課。那幾年一邊上班,一邊操心讀書,周末沒睡過一個懶覺,為考試晚上熬夜的情況也時常有。一起進修的同事里,最后只有我堅持了下來。過了十幾年,我計劃出國的`時候,移民官要的第一個材料,就是學歷,身邊那么多想出國的人,就只有我一個人出來了,我當時可都三十幾歲了。”
下車的時候他又叮囑我,“姑娘,趁年輕多學點什么,別怕現在辛苦,很多現在你覺得用不上的東西,以后都會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
讀書的日記 篇2
書的感覺真好!剛買的如新朋,輕捧手中,摩挲平滑的封皮、吮吸清香的油墨、揣測她的內涵;舊書似故人,隨意攤開略顯疲沓泛黃的紙張,燈下共享清茶,即便午夜仍不忍割舍!短文是橄欖,隨意咀嚼;巨制是碧海,先取一瓢飲!
好讀書之人幾乎無時不讀、無地不讀,甚至無書不讀,所謂“坐讀經史、臥讀小說、如廁也可閱雜耍”!他們容易讀得怡然自得,常常會忘食、忘事、忘己,也多容易物我兩忘,讀著讀著就會意會神合:或“漫卷詩書喜欲狂”或“下筆如有神”,有時甚至“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讀書高人則講究書不強讀,否則只能是損了讀書的心境。不想讀時就推開窗,或看冷月如水或閱殘陽似血或觀樹影搖曳……或從如煙往事里感慨滄桑或從閑云野鶴處參禪悟道或從無聲處汲取營養……
其實,只要讀者以“處處留心皆學問”的境界,用心去體悟身邊的事物,去讀出那本無形、無字之書的精彩,一定會與讀有字之書有同樣的收獲!先賢也語“善讀書者,山水亦書、花鳥亦書也。”佛家度人:“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讀書人若能將有字書和無字書結合起來閱讀,那則是大大的享受了。
一則內容豐富,氣勢恢宏被評者謂為連環對中的千古絕唱的“滄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峽云,洞庭月,彭蠡煙,瀟湘雨,武夷峰,廬山瀑布,合宇宙奇觀繪吾齋壁;少陵詩,摩詰畫,左傳文,司馬史,薛濤箋,右軍帖,南華經,相如賦,屈子離騷,收古今絕藝置我山窗”當屬讀書人的極樂夢幻吧?
久了,讀書漸漸會成為習慣成為需要成為渴求,人會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宋代黃山谷說過“三日不讀書,自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面目雖然不一定可憎,言語無味倒很有可能,這不還遇到了洋知音:莎士比亞也說“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呀?朱永新教授也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閱讀史”,回頭再一想那些嚴重營養不良者的黃面瘦體,倒確實有些面目可憎了!
讀書的日記 篇3
姐姐她對書是那樣感興趣,不信,你看:太陽暖暖的照著大地,我興高采烈地奔向姨媽家。我喜滋滋的想,今天是周末,又是中秋節,姐姐一定會陪我玩個痛快。“叮鈴——”開門的是我姨媽。“姐姐呢?”“那個書呆子又在屋里看書”“什么?節日也不休息?”我直奔姐姐的房間,推開門一看,姐姐端坐在書桌前,捧著一本《昆蟲記》,埋著頭,津津有味地讀著,他雙眼盯著書,眨也不眨一下。“姐姐!姐姐!”我連喊了好幾十聲她才抬起頭來,忘了我一眼,又低下頭看了起來……20分鐘、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姐姐似乎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自己,忘記了我的存在……直到姨媽喊吃飯了,她才依依不舍的放下書……
讀書的日記 篇4
如果我是一個畫家,我一定會用紅黃藍綠青靛紫繪出讀書的悲傷與快樂。
可惜我不是。
如果我是一個作曲家,我一定會用優美的旋律譜出讀書的憂傷與歡喜。
可惜我不是。
如果我是一個雕塑家,我一定會用手中的刻刀與石灰刻出讀書的孤獨與興奮。
可惜我不是。
我只是一個中學生,我所擁有的只是一支筆、一張紙而已。
于是――
我只能用手中的拙筆寫出讀書時的淚與笑。
讀書是一種養分。在書籍的土壤中,成長著種種心情。
喜愛高爾基的《母親》。母親是一個高貴的角色。傳說上帝創造母親時,為其制作了六雙手,靠剩飯與剩菜充饑的肚量。上帝說:“我無法到達各家各戶,因而我制造了母親。”因為無法面對母親渴望的目光透露的太多無奈,我只好用淚將自我包裹。
欣賞曹禺的《雷雨》。從周家的際遇看到了中國逝去歲月的歷史悲哀。夢總有醒的時候,紙始終包不住火,雷雨交加時,我們看清了一切。因為同情,我落淚了。
感嘆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我不得不說這的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悲劇。莎翁所要表達的不僅是男女之間的纏綿悲壯,更是對人與人之間感情的頌揚。因為讀書,我多了一份遺憾,因而我落淚。
我很慶幸,今生擁有了淚水,因為淚水凝聚了我的情與愛,同情與感動,悲愴與憤怒。而我所擁有的,離不開所帶來的。
但是,淚只是暫時的,笑才是永恒。笑、淚,這同樣微妙的神情,好似游絲一般,飄飄漾漾的合了攏來,栓在一起。
喜愛《紅樓夢》里或溫柔,或潑辣的女子,驚嘆她們一眸一笑間吐露出的或是高貴或是媚俗的神色。有時,會對著鏡子模仿書中女子的舉手投足,試著更好的揣摩曹公賦予她們的性格。然后,看著鏡中自己滑稽的表演又哈哈大笑。
有時,僅僅是書中的情節就足以讓我笑上一會兒。看塞萬提斯的《堂吉歌德》時,堂吉歌德的際遇讓人啼笑非凡,但是笑完后又有一番額外的啟迪。
此時心境光明澄清,如登仙界,如歸故鄉。笑浮現在懷中,而后,融化在夢境中看不清了。
文字所勾勒出的樂與悲是任何形式都無法代替的。
讀書是一種養分,在笑與淚中我學會了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