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周記范文集錦10篇
【精華】數學周記范文集錦10篇
轉眼間,歲月匆匆,眨眼間,一個星期已經過去,我們一定都積累了不少寶貴的經歷,需要進行好好的總結并且記錄在周記里了。你所見過的周記應該是什么樣的?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周記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周記 篇1
今天學校觀摩會在下午1:30終于結束。我的心也平靜了下來。
我今天的角色是講課。兩節相同的數學課,不過是在兩個班,兩個我現在不教的班。我很緊張,特別是今天清早馮老師說今天在我們班聽課的是省、市里的領導,這讓我更加緊張,我真怕講不成功。當 然這也是對我能力的一次挑戰,主要是我和學生的配合方面。
第一節給八一上課,整整一節課我都非常緊張。有許多語句沒有設計的那么完美,不過總體上時間把握是最好的,剛好把所有課講完。
第二節是給八二班上課,我這節課狀態比較好,不緊張,一節課我都是以微笑給予學生,同時我發現學生也不緊張,和我配合的也比較好。不僅完成了任務,而且還留了幾分鐘做了總結,給予學生回顧 本節主要知識內容,反思自己的得失。效果教好。
通過這次觀摩會、現場會,我想我今后會更加放開自己,不會太緊張,我會在新的挑戰來臨之時再次去展示我自己的能力。
數學周記 篇2
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我問爸爸:“為什么我們要學習數學呢?數學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爸爸大聲說:”數學的作用可大啦!比如說在我們用的人民幣上就有數字,還有……我知道還有時鐘,電話,日歷上都有現在我終于知道數字的作用有多大了!哈哈!我們開心的笑了。
記得有一次,爸爸單位組織去公園游玩到了公園,游玩到了公園,門牌上寫著:“個人票每張5元,10人一張的團體票每張30元,購買5張以上的團體票可以優惠百分之十。我們有37人,怎樣買最合算呢?媽媽問我說:“當然買團體票合算啰!個人票每張票要5元,而團體票每人只要3元!我們可以買3張團體票再買7張個人票!媽媽說:”不對!買4張團體票更合算,只花30×4=120元!而你的要花3×30﹢5×7=125元!爸爸說。我靈機一動說:”我們可以請其他的幾位游客一起來買票呀!30×5×9/10﹣3×13×9/10≈100元。“對呀!”爸爸說著便請了13位游客,一起買了票。開開心心的玩了公園。
還有一次,我們全家一起烙餅吃,要烙3塊,一人一個,:”爸爸,我們最少要多長時間才能烙完3塊餅呢?每塊餅要烙2分鐘。“爸爸自以為是的說:”當然是6分鐘啰!這是難不到我的!“是嗎?”媽媽說:”應該是3分鐘吧!怎么可能?2×3=6分。”我大叫。“不信,我弄給你看!”只見媽媽先放進二塊餅烙一分鐘,再放第三塊和第一塊烙1分鐘,最后再放第二塊和第三塊烙1分鐘,”好了,完成!媽媽大聲歡呼。只見3個金燦燦的大餅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我忍不住口水直流,我拿了一塊,哇!“好吃!我們大喊。我們三人都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中了。
經過了這幾件事后,我更加熱愛數學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只要你用心去發現并感受數學,數學的快樂就展現在你的眼前!
南京力學小學四年級:童安妮
數學周記 篇3
我的一年級數學老師是一個可親可藹的老師,有著短短的頭發,一雙明亮的眼睛,還有厚厚的嘴唇說著一番普通話,非常幽默,我非常喜歡她,因為數學老師的臉上常常掛著笑容,還非常仔細、嚴謹。還十分敬業。
記得在一年級的時候,在上課時我發覺老師的嗓子啞了,后來語文老師告訴我們,數學老師生病了,我很感動。老師不停息的為我們批改作業、上課、講題,卻不顧自己的身體,即使感冒也來上課,在原來上一年級時總覺的數學老師很兇,現在回想起來,覺得自己的想法非常可笑,總而言之,我很想念數學老師教我們的日子,數學老師,你辛苦了!
數學周記 篇4
數學,不僅僅是一門學科,它是由一個個數字編織起來的美。每一個數字背后,總會有它鮮為人知的秘密。
數學,在生活中教會了我們許多道理。
數學,它并不簡單易懂,然而不懂的,就要一起探討,解決問題。我是課代表,所以小伙伴們常常來找我探討問題。我們相互幫助,一起努力,一起學習。
然而,有些人,他們不愿去幫助他人,他們覺得,別人的困難是他們自自己的事,和我沒有任何關系。
公共汽車上,沒有年輕人愿意給老人讓座因為他們想讓自己多坐一會;公司中,沒有人愿意分享經驗,因為他們想讓自己先完成任務;排隊時,總有些人往前擠,因為他們想讓自己先來。
現在的社會,或許已經有許多人都不愿再去幫助他人。而我覺得,就算他們取得了多大的成績,他們的生活也不會很精彩,因為他們不會幫助他人。而我,我可以說我的生活是精彩的,因為我愿意幫助他人,雖然只是數學上這點小事。是因為數學,是它讓我的生活精彩的。
生活,因數學而精彩!
祝大家:學習努力成績進步,將數學學習,成為自己的強項,將數學學習,成為自己施展目標的利劍!
數學周記 篇5
X月XX日星期五晴
今天中午,為了能把筷子體積測得更準確,我叫爸爸從化學室拿了一個細長的量筒,刻度單位更小,每個單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時,我似乎感覺到了勝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謂萬事具備,只差動手實驗了。
首先,我用鉛筆在一次性筷子上劃了一道分界線,將筷子平均分成兩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測定過程中洗水。隨后,將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將水滴入量筒中,讓量筒內的水漲到筷子的分界線上,記下量筒內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將筷子從量筒內取出,再記下量筒內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兩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這一部分筷子的'體積,即3·5立方厘米。用同樣的方法,我又測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體積是5立方厘米,兩次測定結果相加得到這雙筷子的體積為8·5立方厘米。當我得到這個結果時,我興奮地叫了,此時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驕傲啊!
數學周記 篇6
今天曉甜彩跟著那位數學不好的叔叔去釣魚了,曉甜彩真的好激動,因為她還從來沒有釣過魚!
叔叔挑了一個池塘,這里風清云淡,水清魚肥。曉甜彩驚呆了,除了花田還有這么美麗的地方。曉甜彩不愧是天才,不一會兒就學會了,而且還釣了不少魚呢!叔叔強烈邀請曉甜彩到家里吃烤魚,曉甜彩只好接受了。回到家,叔叔的兒子問一共釣了多少魚。曉甜彩笑了笑:“我來考考你,叔叔釣的魚剛好是我的3倍。叔叔比我多釣18條。你來算算好了!”叔叔的兒子,頭搖來晃去,嘿嘿兩聲笑:“一共36條魚。因為你釣的魚可以看作是1份,那么我爸爸釣的魚就有3份了,爸爸比你多3-1=2(份)。而爸爸又比你多釣了18條魚。所以2份就是18條魚,1份就有18/2=9(條)。這樣你就釣了9條。爸爸就掉了9*3=27(條),兩人一共釣了9+27=36(條)。”
“兒子真聰明,跟姐姐好好學學!”“行!”
數學周記 篇7
20xx年X月X日 X天
今天,由于爸爸媽媽上班,媽媽就把我送到新華書店,書店里人頭涌動。一進門,一股熱氣迎面撲來,這種熱鬧的場面,使我一下子沖動起來。書架旁伏滿了人,十分擁擠,要想看得清,就要往里擠。往日“文明”的我也顧不上什么禮讓了,一有空子就鉆。我完全不顧來自后面的擠壓,盡興地挑選書籍。一會兒,我終于選到了我看的書。擠出人群,我發現,一位看著像老師模樣地抱了好多書。我有禮貌的問老師需要幫忙嗎?老師爽快的答應了。老師,您是給學生挑選的書嗎?是呀!你們班有多少學生?老師沒有直接告訴我,反而問我,讓我猜猜看。每人6本則剩下41本,每人8本則差29本,有多少學生?多少本書?這一下,可把我給問住了。我想了想,突然有了點思路,兩次的分法不同,那就導致練習本相差了41+29=70(本),每人分6本變成8本,又相差了8—6=2(本)。哦!忽然,我明白,總差額知道了,又知道了每人的差額,那不就求出總人數了?我很快求出了學生有35人,求出了學生的人數,那書本就更好求了,6×35+41=251(本)我把答案告訴老師,老師說:“你真棒!完全正確!”
其實數學挺有意思的,特別是當你通過努力得到正確答案的時候,心里的那個美呀,真是說不出來的高興!今后我還要在數學的城堡里探索、發現,不斷體會成功帶來的快樂。
數學周記 篇8
這一周,我們的數學老師牛老師去杭州學習,我們的數學誰教?我們也不知道。
直到星期五的下午,答案才揭曉。
原來,我們的數學代課老師是李校長!
噢,我的媽媽咪,我們班就像炸開鍋了一樣——這校長教課,我們班那些“搗亂分子”不就……
唉,不管了,反正誰教都是教,也許校長教的還比牛老師教得好哩!
轉眼,到了星期一第一節課,李校長到了我們班。盡管我們都在喊“不緊張”,但是說實話,我們都挺緊張的。
不過校長比我們想的要親切的多,一開始,李校長很謙虛的對我們說的一些話,不過我們都不信嘛,要么面前這位數學老師是怎么當上校長的呢?
說完一些話以后我們就開始上課了,校長給我們講的內容是百分數。一節課就在這種愉悅的心情當中很快就度過了。我們上的很輕松。
漸漸的,我們喜歡上了李校長這種特殊的講課風格。我希望我們班的數學在李校長的帶領下能夠步步高升,最好能成為級部第一哦!
數學周記 篇9
今天老爸給我一個任務,要我估算一下住在辰凱小區里大約有多少人?
這個任務我怎么完成呢?不可能叫我一家一家去統計吧?我想了好久,如果我能知道辰凱小區有多少幢房子,每幢房子有幾戶,每戶有多少人,不就算出來了嗎!
哪我怎樣知道辰凱小區有多少幢房子呢?我想起來了,辰凱小區有一塊小區分布圖。我立即下樓找到分布圖,我看到分布圖上面最大的門牌號是161、但不是所有的161幢樓房一樣高,有別墅、小高層、多層公寓。其中有3幢11層高的小高層,各有2個門牌號;別墅有10棟,分別1個門牌號。剩下的全是6層高的多層公寓。多層公寓共有多少門牌號呢?應該這樣算:161-3×2-10×1=145、
知道了門牌數跟層數,我就能算出戶數,但每戶應該算幾個人呢?我假設每戶住3人。別墅的總人數=10×3=30人;小高層的總人數=3×2×11×2×3=396人;多層公寓總人數:145×6×2×3=5220人。因此小區大約總人數有30+396+5220=5646人。
完成了老爸的任務后,我覺得很開心,覺得自己還挺能干的,還能統計出小區居住的人數來,不容易。
數學周記 篇10
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物體的高度與影長的比值真的相等嗎?帶著這個問題,我在老家進行了動手實驗。
第一次測量準備了一盒高20cm的彩色鉛筆和一盒高10cm的茶葉罐。把這兩個罐子垂直平放在陽臺的桌子上,出現了明顯的影子,經過測量,發現高20cm的彩色鉛筆盒的影子約為36cm長,高度與影長的比是20:36,比值是九分之五。而高10cm的茶葉罐的影長大約是18cm,高度與影長的比是10:18,比值也是九分之五。
第二次測量準備了高30cm的火鍋筷和高6cm的橡皮擦。把這兩個東西垂直平放在陽臺的桌子上,出現了明顯的影子,經過測量,發現高30cm的彩色鉛筆盒的影子約為60cm長,高度與影長的比是30:60,比值是二分之一。而高6cm的茶葉罐的影長大約是12cm,高度與影長的比是6:12,比值也是二分之一。
發現,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物體的高度與影長的比值的確相等。而且兩個同缺一不可,否則比值就會出現不同(如一二兩次實驗雖然地點相同但是時間不同,比值也有所偏差)。
據多次試驗和資料查找了解,陽光從物體頂部射到地上,那束光和物體還有影子形成了一個直角三角形,因為物體都是垂直放置的,而由于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所以陽光和地面之間的的角不變,所以這個角的長和影子的比值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