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寫雷鋒日記 范文
續寫雷鋒日記 范文
一天即將完結,相信你會領悟到不少東西,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日記了。怎樣寫日記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續寫雷鋒日記 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續寫雷鋒日記 范文1
這真是個暖春。時令上的春天,還沒有唱響春的序曲,踏著馬年的腳步,“小陽春”趕早來到江南原野,溫暖成了這個冬春代名詞。身邊的溫暖,如一幅幅剪影,也在心頭升騰開來。
春節到來前,總會想到漫天飛舞的雪花,晶瑩亮潔的冰凌,但天氣預報,竟然沒有一次預報冰點氣溫,維持著十幾度的暖溫。穿著更是跨越季節,有人穿著厚實的棉衣,有人穿著單薄外罩,姑娘們更是大膽秀露粉腿,有的穿上低領內衣,披件短款紅色羽絨衫,著實輕松蓬勃,有的新潮、時尚更是“反季節”,流動的服飾多樣、輕柔,一點不遜夏秋。
小區幾樹早梅,早得出奇。時令的寒冷還沒到,梅即露出點點芽苞,不經意間展露開嫩黃的肌膚,似乎進入盛期。喜歡探梅的居民,自是一番驚喜。梅花總是迎著冬的寒意,悄無聲息綻放冷艷浸骨的芬芳,然而,沒有冰雪相依,梅花依然著意秀美爭春。在明媚的陽光下,吐萼舒瓣,清芳飄逸,一如迎春花,披著暖融融的陽光,爛漫張揚。那些溫室里的盆景花枝,也在展示個性美,但似乎少了梅的自然、清新。不經冬日徹骨寒,梅花一樣撲鼻香。梅今兒沒有“冷美人”質感,卻邁開春天快捷、和暖的步子。
最能感受春意的,還是人情美。妻子退休一年了,春節前,竟然收到工廠的電話,讓她參加職工迎春宴會。對于普通退休女工而言,也許只是一份小小驚喜,但包涵的總是勞動者的敬重。辛勤勞作的員工,品味一下大團圓的“杯觥交錯”,這樣的“奢侈”,不只圖熱鬧,更是有尊嚴、人情味的寫照。宴會上,企業員工爭相表演節目,和諧寫上豐盛的餐桌。總裁把多名退休人員請到臺前,向她們致以美好祝福,送上春節賀禮,還頒發了一只“光榮退休”水晶杯。對退休女工來說,也許不需要政治色彩的榮譽,但亮晶晶、光閃閃的“光榮退休”,折射出的是勞動者暖春的內涵。
“勞動光榮”、“光榮退休”,曾經有過的歲月經典,在新的時代,煥發出新的光亮。職工迎春團圓宴,在許多企業都有上演,春節到來前,我市為新市民代表舉行的“紅紅火火過大年—新市民幸福百家宴”,更是闊綽大方。如此龐大“全家宴”,彰顯了地方政府對新市民的貼心關愛和城市的溫情,升騰起的是家的暖景、春天的溫馨。時下,公職部門紛紛退出年夜飯,員工年夜飯熱情高漲,形成鮮明反差,正如大自然的早春,本來一派寒意,卻總是暖流涌動。實在是時風的轉型,昭示著正能量的升溫,昭示著天晴氣朗、惠風和暢的春天悄然到來。
看吧,“紅紅火火過大年”的暖意,在鄉村、城鎮,亮起一抹抹春回大地的喜氣。春節來臨之際,有文化古村美譽的金村,粉墻黛瓦,古色古香,張燈結彩,一派冬日麗陽。筆者會同書法愛好者,多年前往古村寫春聯,許多村民對我們已熟悉,攤子剛擺開,即有鄉親前來要春聯。墨香伴著風味小吃味,飄開淡雅的清馨,也蕩漾著禮貌的`問候,鄉親熱情稱呼我們“先生”、“師傅”、“書法家”。也有村民自言自語:“如今,政府真好,還派人來送春聯”、“樣樣都要錢,這春聯卻免費,社會真的在變”,讓我們邊揮毫走筆,邊感受百姓心頭的熱烘。
時代變了,春聯也在變。以往寫春聯,百姓大都要傳統春聯,所謂“老式春聯”。而今,百姓要的春聯內容五花八門,財源、生意、平安、幸福、吉祥、文明、勤儉、孝順以及龍馬精神、馬到成功、美麗鄉村、幸福小區等等詞匯應有盡有,無不表達對美好生活的祝福與向往。一對對紅紅的春聯,或傳統,或自創,或馬字聯,寫滿吉祥,寫滿祝福。攤子上一摞摞“灑金宣”全部用完,依然有鄉親前來取要,這樣的熱情,同樣出現在其它送春聯點。紅紅的春聯,出現在文化古街、傳統鄉村、社區小區,升騰起的自然是春節的火紅,早春的暖意。
溫暖也在消融著陌生、隔閡。春節到來前,筆者所在的胡同社區鄰里中心,一派喜氣,一場別開生面的“鄰里互助,守望幸福”主題活動在此舉行。一位位社區鄰里,在志愿者陪同下,或扶老,或攜幼,早早來到鄰里中心。昔日或對門,或同一樓道,或同一社區,熟悉與陌生的鄰里走到一起。志愿者提前準備了餛飩皮與餡,與鄰里同包餛飩,共聊家常。在熱情和諧的氛圍中,志愿者與鄰里共玩拋擲皮球、擊鼓傳花、馬年成語接龍等游戲,共同唱響一曲曲“鄰里互助,守望幸福”美麗聲音,二胡獨奏《春天的序曲》、獨唱《左鄰右舍》、《十五的月亮》、合唱《夫妻雙雙把家還》、錫劇《雙推磨》等好聲音,一曲接一曲,掌聲一陣連一陣。戴著小紅帽的志愿者分外忙碌,有的煮餛飩,有的推餐車,有的將一碗碗熱騰騰的餛飩,端上鄰里餐桌,有的現場拍攝“鄰里守望”照片,文化志愿者向鄰里捎上一對對大紅春聯,并按下快門,一幅“紅紅的春聯、濃濃的親情”左鄰右舍合影,讓團圓有了新的意境。春日來臨的暖意,在鄰里守望、志愿真情中,飄散開米酒般醉人的甜意。
冬去春來,雖有春寒料峭,溫暖無處不在。迎著冬日的暖陽,筆者隨文明辦一行,走村入戶,看望、慰問困難“身邊好人”,這些“身邊好人”,不僅有著善良厚道的本份,同樣有著樂觀向上的態度。面對自身困難,總是充滿自信,再大的困難也能扛,執著好人的理念,對政府、社會的絲絲關愛,總是懷有感恩之心,連聲道謝。讓人不禁想起有部電視劇,叫《暖春》。劇中善良的寶柱爹,收養了孤苦伶仃的女孩小花,歷經千辛萬苦,飽受家庭、社會的風霜,把小花扶養一名人民教師。小花幼小的心靈,蒙受種種磨難,總是不忘記感恩、孝敬,給貧窮、落后的山村,帶去童真般的春光。也許,人間的“暖春”,總是與善良、感恩連在一起。筆者分明感受到,這是好人的春天,有政府、社會和各方的溫暖,弱者同樣有著好夢。
這個春天,就叫暖春。這是自然的暖春,是文化的暖春,更是人情的暖春,身邊總有溫暖在。
續寫雷鋒日記 范文2
今天下午,我去院子里的小花園玩,老遠就聽到一陣陣小朋友的哭聲,連忙跑去看看怎么回事。
一個兩、三歲的小弟弟正坐在地上“嗚嗚嗚”的哭呢!“小弟弟,你怎么啦?”我扶起他,給他拍打著衣服上的土,安慰著他。原來小弟弟摔倒了,沒人扶起,又沒有陪他玩,所以就哭鼻子啦。“姐姐陪你玩,別哭啦!”我拉著小弟弟在花園里蕩秋千、玩蹺蹺板,玩了一會兒,我問弟弟住哪里,好送他回家,他又哭了,說:“我不記得是哪一樓啦!”這下我沒辦法,只好帶弟弟回家找奶奶求助啦!奶奶一看,咦!認識,忙帶著我送小弟弟回家,原來這個小調皮趁著他奶奶打盹時,自己溜出去的,送他回家時,奶奶還沒醒呢!小弟弟的奶奶連忙謝我,說我是個乖娃娃,我都不好意思了,可是心里卻甜滋滋的。
回家的路上,我嘴里哼著歌,心里可高興了,原來做了一件小小的好事,幫助了別人一點點,會讓自己這樣的開心、快樂!
這時,我理解了雷鋒叔叔,那時他也常常幫助別人,他一定也是一個快樂的人。
續寫雷鋒日記 范文3
如果你是一縷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粒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有這樣一位戰士,他沒有在戰場浴血奮戰,沒有建立驚天動地的豐功偉績,但他的名字卻被人民永遠銘記在心,他的精神不是瞬間的光芒四射,卻成為中華民族的英雄,他就是我們所熟悉的雷鋒。
今天,雷鋒精神在我們身邊到處可見。我們小區就有一位老大爺。小區的樓道很干凈,治安也非常的好,這都是李爺爺的功勞。每天都能看到李爺爺拿著掃把一個臺階一個臺階的打掃樓道,單元里的叔叔阿姨看見了都說:“李大爺,您歇歇吧,樓道有人打掃。”可李爺爺笑著說:沒事,我這是鍛煉身體。于是,無論刮風下雨,他都堅持。誰家曬的衣服掉在了地上,他會把他它撿起來掛在小區的門上,提醒大家收回去。我每天都看到李爺爺在小區里轉,他是我們小區的安全衛士,巡視著整個小區。李爺爺就是我們小區的活雷鋒。
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在一輩子做好事,所以我們要像雷鋒一樣,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續寫雷鋒日記 范文4
“向雷鋒同志學習。”從小到大,這句話一直縈繞在耳邊,揮之不去。以前一直不知道這句話的真正內涵,雷鋒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他做了什么樣的事跡,要讓全國人民來學習他,直到最近看了他感人事跡,看了他平凡而短暫的一生所做的對他人貢獻,看到到了他樸實無華的日記,我終于知道我們為什么要向他學習!也終于明白向雷鋒同志學習的真正意義,我定把生活中的點滴記錄下來,以勉勵自己時刻向雷鋒學習。
那天上班,坐公交車,滿滿的一車人,連擠腳的地方都沒有,到了石塘站,擠上來了一個抱著大概有七八歲孩子的男人,估計那孩子是生病人,耷著腦袋靠在男人的肩膀上,男人上車刷完卡后就站在車門前,焦急的看著自己的孩子,豆大的汗水從他幽黑的臉上流下來。我看了看坐在前面位置上的幾們乘客,都是一些老大媽,老大爺,他們都在閉目養神。
“你好,孩子是不是生病了”?“是啊,昨晚十一點發燒到39.1度,吃了退燒藥,降下去沒多久,又上來,終于撐到早上 ,現在去婦幼醫院看看。““那你得讓孩子多喝點水”,“我這孩子不愛喝水”。“來來來,小伙子,這邊坐”,“來,小伙子,我這邊坐,我下站就到了”“來,小伙子,我這邊坐,我都坐得有點腰酸背痛”。“謝謝你們,你們自己坐,我有力氣,沒事”。這時一個大爺站了起來,把小伙子拉到座位前,說,“抱著小孩多累啊,來,這邊坐。”男人終于不再堅持,連聲說謝謝。
剎時,一股暖流涌向全身,這社會還是愛心人居多呵,我們天天聽到公交車廣播“請主動為老、弱、病、殘、孕乘客讓座”其實我想說,應該主動為有需要的乘客讓座。通過這件小事,我深深懂得學雷鋒不是把“為人民服務” 掛在嘴角 ,而是在與人交往中不求回報的付出,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學習雷鋒就是學習他助人為樂,與人為善。
續寫雷鋒日記 范文5
食品安全不只是媒體聚焦熱點,也成了人們老生常談話題。從宣傳教育、網絡抨擊、依法懲處、扣問良心、領導問責、強化檢測等層面多措并舉,取得了一定成效,增強了國人對“民以食為天”、“捍衛舌尖安全”的社會關注度、共治力。治理“毒食品”,筆者以為既要凈化道德靈魂,實施重典整治,更需凈化市場源頭,讓市場運作多一份陽光,少一片黑色。
隨著市場經濟發展,食品市場一派繁榮,讓國人“舌尖”多了享用。然而,各類食品大量需求,敞開銷售渠道,往往給生產與供給,留下了大量“偷天換日”的空間,灰色交易總層出不窮。“毒食品”來源于市場運作環節,治理也應從市場環節入手,讓市場前充滿陽光。
建立嚴格的食品準入制度,當然是第一關。對食品經營者,必須建立誠信登記制度,一經發現不誠信現象,即記錄在案,列入“黑名單”,伴隨其經營生涯。對于情節嚴重者,吊銷營業執照,以后不得從事各類食品經營。同時,對各類食品商家,必須推廣借鑒大超市做法,建立明白消費制度,讓消費者及時知曉食品來源、產地、原料、添加劑、生產與保持日期等情況。對于臨時商販,必須建立市場掛靠、工商掛鉤等制度。這些看似基本市場行為,但切不可放松“緊箍咒”。因為,對食品安全與否,消費者是沒有鑒別能力的,要明白消費,并不容易。許多食品進入消費者肚子,即便是毒食品,其產生的健康危害,往往有個過程。因此,消費前太需要感受“陽光”。
隨著市場不斷發育完善,食品生產、銷售日益體系化,生產商與銷售商“同盟關系”更密切。為追逐共同的利益,從源頭到市場,往往形成黑色的利益鏈。有媒體報道,冰凍“魚蝦”穿上冰衣,從包裹一層冰到多層冰,不是單純為保鮮,而是根據銷售商要求“量身定制”的。良心還算好一點的銷售商,加一層冰衣;良心越壞,穿的冰衣越厚。從染色花椒、毒生姜到鎘大米、毒皮蛋,有的生產與銷售“兩張皮”,但有毒者,往往進貨便宜,進貨渠道混亂,銷售商自然心知肚明。正是供應與銷售達成利益鏈,讓有毒食品堂而皇之進入百姓餐桌。為此,必須毫不手軟,斬斷黑色利益鏈。
斬斷黑色利益鏈,必須實施“連坐”舉措。對銷售毒食品銷售商,必須提供源頭供貨商,實施縱向“連坐”,一只產品有毒,上游供應商立即整治,所有牽涉品種全部沒收或者銷毀。一個區域發現毒食品加工,所有食品加工廠,全面停產整頓。再者,實施橫向“連坐”,發現某一市場、某一商店有毒食品,對市場、區域所有食品經營者,實行統一整治,必要時所有產品全面下架或銷毀,只有這樣,才能讓經營者共同監督市場。市場可以同享,利益可以同獲。但經營者與產業鏈,共同擔責、共同監管、相互制衡,也須共同附屬。“連坐”也許不合人性,也不合法理,但在食品經營中,借鑒“連坐”舉措,不失為好舉措,雖屬無奈,也屬必要。
斬斷黑色利益鏈,統分結合也是好方法。就如蘇南許多地方農田規模經營統分結合,種子、肥料、農藥等重要農資,采取農資部門統一供貨,專業隊伍統一噴藥治蟲,其它事項由土地承包者經營,從而在源頭上保障農產品安全。對糧油、豬肉、調料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食品,可以采取市場、集團招標采購、源頭考察、定點供應、定點加工、建立基地等舉措,然而平價供應下游商販。同時,引導時依托龍頭商家、品牌商家,引導小規模經營者,走聯合經營、品牌經營、連鎖經營等路子,建立公共陽光型市場供應鏈。
市場經濟本有它優勝劣汰的規律。但市場機制不是萬能的,治理毒食品,必須探索市場運作的非市場行為,增加非市場化社會公共服務,能統則統,統分結合,監管齊下,搭建陽光型產業鏈。如果市場運作是“左手”,那么通過市場、集團甚至地方政府公共服務就是“右手”,“右手”也是把好食品安全關口的必要路徑。但是,這右手的胳膊肘不能一味往里拐,形成地方保護主義,合法的正當的利益必須爭取,不能將所有利益作為爭取對象。這只有這樣,在黑色利益鏈中或多或少透進陽光,為誠信經營起到引領、示范效應。誠然,食品領域渠道較多,產品十分繁雜,引入陽光型產業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有個值得探索過程。
“問渠哪得清如許,市場源頭需陽光”。市場行為是復雜的,在食品市場運作中,多一份陽光經營,多一份陽光消費,多一條陽光渠道,就會少一片黑色經營,少一批黑色奸商。同時,加上法理宣傳、道德引領、嚴格處罰等層面,形成組合拳,更能形成社會共同整治的力量。須記:多一份陽光,少一片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