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情感的作文匯編6篇
有關情感的作文匯編6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情感的作文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情感的作文 篇1
愛,最純潔最平凡的情感,冰心奶奶說過:“愛在左,情在右。隨時播種,隨時收獲,踏著荊棘,而不覺痛苦,有淚可發揮,不覺得悲涼!——這樣愛永遠年輕。”
讀了城南舊事,我對冰心奶奶說的這句話,有了更深的體會。
城南舊事中最讓我記憶深刻的三個人:秀貞、小偷、宋媽。惠安館的秀貞他的愛人返鄉一去不返,他生下了小桂子,被母親棄于城下,從此發瘋。草叢里的那個人,他愛自己的盲人媽媽,他也愛自己的弟弟,一心供弟弟讀書,他因沒出息,一邊收廢銅爛鐵一邊偷竊來養家養口,最后被巡警抓了。宋媽他是英子家的保姆,也是英子弟弟的奶媽,她有兩個孩子,兒子溺水而亡,女兒被狠心的丈夫買了,她的精神支柱徹底地倒塌了。
秀貞、草叢中的那個人、宋媽,他們被人稱為瘋子、小偷、保姆,那么卑微,他們的命運那么悲慘,可他們為什么贏得了英子的好感和懷念呢?反復讀著他們的故事我明白了,那是因為他們對親人的愛讓這些人可親可敬,你看,秀貞日思夜想著失蹤的六歲女兒,還為女兒準備了那樣多的東西,行李箱里,房間里,都洋溢著秀貞對女兒的愛。再看!小偷他為了養家,為了養弟弟,才不得不以偷竊為主,“他的眼睛紅紅的,好像昨天沒睡覺,又像哭過似的。”他整天提心吊膽,事非得,以卻無處傾訴,受著良心的指責,當小偷的生活可真難呀,但他仍一心想著讓弟弟漂洋過海去讀書,這不洋溢著對家人的愛嗎?繼續看,宋媽年年給小栓子小丫頭做衣服,為了找到被丈夫賣掉的丫頭子,找遍了半個北京城,在路上,她看到有賣好吃的驢打滾兒,她給英子吃了幾個,還多買了幾個包在布里,為了找丫頭子,半個月,她跑遍了北京城的馬車行,宋媽不僅愛自己的孩子,也愛英子和她的弟妹,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愛使卑微的人變得高尚偉大。
在生活中,我們要怎么成為愛的使者呢?在家里,要幫家人分擔責任,要幫家人做事,這就是愛家人!在學校里,和同學互相互助,這就是愛同學!在社會,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垃圾分類,做文明人,這就是愛社會!如果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愛,我們的世界就會更美好!
“愛在左,情在右。隨時播種,隨時收獲,踏著荊棘,也不覺痛苦,有淚可發揮,不覺得悲涼——這樣愛永遠年輕。”我深深地理解了——愛。
情感的作文 篇2
聽,窗外沙沙的語聲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陶醉于其中。馬路上汽車的轟鳴聲格外的刺耳。一個個孩子在嫁人的陪伴下來到學校,準備開始一周的學習生活,柳樹的長頭發不停地擺動著。
我坐在椅子上眺望著窗外,發呆了很久。我站起身來準備回寢室,就在桌子的拐角處,鋒利的桌腳把我的左小腿割了一條深深的口子。我坐在地上,心想:要是有人幫我就是好了。我忍受不住痛苦,準備去醫務室。剛剛走幾步,我就倒在地上,就在這時,我聽見一個熟悉的腳步聲,回頭一看,原來是我的同學,也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怎么了?哎呀,這時怎么回事。拿的快點去醫務室。”他的臉上顯示出一種驚訝的表情。“來,我扶你去!”只見他吃力的把我的手臂靠在他的肩上。此時,我想起了母親照顧我的樣子,到了醫務室,他已經大汗淋漓了,可見他是多么的用力啊,我的心中只有兩個字:謝謝!很快,幾天之后,我的腿就是好了起來,我至今依然記得那一幕。
愛——是一種人與人表達情感的方式。但是,關愛總是隱藏在生活的每個角落。相信每個人的生活中都一定有不少愛,我覺得,關愛是一種情感。
后來,這件事成了我無法抹去的記憶。它是人生中給予我動力的東西。我想,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友情的一種表現。我的朋友在我困難的時候伸出了援助之手來幫我,也許,沒有了他,我的腿就是好不了了,這也是一種美,一種助人為樂的精神。雖然這只是一個不被人所見的一件事,但是會一個個的傳遞下去,去溫暖每一個人的心,讓我們打開窗口,去發現美德,感受美,這樣才能讓你的人生充滿絢麗。
情感的作文 篇3
世上最難以忘懷的,是滿含著情感的心靈的味道,因為它擦去了時間與空間的距離。
我吃過最好吃的粽子,是來自故鄉的土灶頭,他的做法并不多么的精細,而是出自一雙蒼老卻有力的手,那手便是奶奶的。
最幸福的時光是在寒冬里吃上一口熱氣騰騰的粽子,那是世間僅有的溫暖,直入人心的溫暖。我快忘了故鄉的景色,卻怎么也忘不了數月一見的她與它。秋日里,天氣漸漸轉涼,眼下是即將要進入冬天的日子。風還未開始思念,卻早已把情感凝固。那是一年中回鄉不多的日子里,奶奶與爺爺雙雙圍著圍兜,一大早的便在樓下等候。他們的臉儼然有些紅,發紫的雙手在衣服上蹭了幾下,便招呼我趕快進去。
一入門,粽葉的香味充滿了整間屋子,在日光燈微黃的包圍下顯得那么溫暖。“你先坐,我拿個粽子來。”還沒進屋歇腳,一生習慣于奔波忙碌的她已進入廚房為我端來了一只剝了葉的粽子。“快吃,我包的粽子肉多,哪里像外面的。”她有些驕傲地說,抑制著滿心期待,像個孩子一般。話不錯,撥開米團,滿是厚實的肉混著三種馨香撲面而來。也許只是不經意的一句話,她竟把我想多吃點肉的習慣牢牢刻進在心。我滿心歡喜,分明地感受到了血液的溫暖。奶奶默默將自己的肉夾給了我。“夠了夠了。”我忙推脫著,下意識的觸碰到奶奶的手,是刺骨的冰。不容我多想,她猛地將手抽離不做聲。可能是站在外頭太久了,莫名有些酸澀,抬頭望向她,才驚覺在時光的風霜之中,她竟已染的一頭白發。我偷偷將臉深深埋下,一口口的抿著粽子。本該清甜的滋味卻好像沾了醋般難以下咽,食之乏味。
一個中午過后,我有些孤寂。屋子很靜,偶爾會看到大雁南飛,伴著陽光,她在搖椅上躺著,一雙松弛卻有關節分明的手環抱在胸前。該走了,我悄悄的挪動著腳步,她卻被猛的驚醒,像是早有預料,依舊像個孩子般,依戀卻又傷感,“要走了?”我躊躇了下沉重的點點頭。她無言,只是緩緩的走向廚房,帶著一袋子早已準備好的熱氣騰騰的粽子,“回去吧,記得早點吃完,咳…走…咳咳…走吧…記得,多回來哦”她突然咳了起來,說話斷斷續續的,有些站不住腳的樣子,卻還是擺擺手,示意我離開。我緊咬著雙唇,看著她的樣子止不住的疼惜。或許有些愛,早已開始倒計時,容不得我的沉默與離去…
再次低下了頭,聞著粽子復雜的味道,眼中被抹了層云霧,她就在我身邊,那么近卻又那么遠。那粽子的味道還在各處回蕩,如果計時已開始,那么未來我是否還有機會嘗到除了那粽子原本應到心靈的香味。以及那微妙的甘甜與那不輕易發覺又早已埋在心底的苦與酸呢?
心中也似被寒風割裂,然而時光卻不會因此凝固,那雙手好像在撫慰著我的心,而那粽子里說不清道不明的味道在心中的裂縫里絲絲彌漫。大概當秋風刮起,我能夠在任何地點都能感受到那用心制作的粽子的味道。多么盼望下個春天的到來,那是大雁回巢的日子。
情感的作文 篇4
布魯姆等人認為:“認知可以改變情感,情感也能影響認知,學生成績差異的1/4可由個人情感特征加以說明。”心理學認為,情感是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與愿望、觀點而產生的心理體驗。它反映的不是客觀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觀點的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一般說來,凡能滿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觀點的客觀事物,就使人產生愉快、喜愛等肯定的情感體驗,反之,就使人產生煩悶、厭惡等否定的情感體驗。
葉圣陶先生說:“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作文,是一種創造性的腦力活動。一篇文章的寫作,是由觀察到思考到表達的過程。而情感教學心理學原理在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運用,能根據學生生理、心理和認識特征,遵循優良情感發展的一般規律,從作文學科特點出發,巧妙利用好情感的獨特功能,使學生在寫中求樂、寫中求趣,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老師。”可見,保持穩定的興趣、強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至關重要。本文就教學心理學中情感功能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作以下探討。
一、運用情感的感染功能,激起學生寫作文的興趣
所謂情感的感染功能是指一個人的情緒情感具有對他人情緒情感施予影響的功能。當一個人產生某種情緒時,不僅自身能感受到相應的主觀體驗,而且能通過表情外顯,為他人所覺察,并引起他人產生相應的情緒反應。這種現象稱為移情或情感移入。在日常生活中,當一個人的情緒引起另一個人完全一致且有相當強度的情緒時,我們稱之為情感共鳴。其實,這就是最典型、最突出的移情現象。
1.以情育情,積極引導。
由于情緒具有感染性功能,因此,在作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積極的或消極的情緒都會互相感染。教師的情緒對誘發學生的內心體驗起著極為重要的導向和催化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要以熱情的言行,將自己的積極情感體驗傳導給學生,以激發學生的寫作情感。作文課上,教師熱情親切的話語、充滿鼓勵的目光、表情達意的肢體語言,都傳遞著教師真摯的情感,會強烈地影響著學生的情緒,使學生產生積極向上、愉悅振奮的情感體難,誘發創作的內驅力,從而積極思維,興味盎然地投入到寫作中。
2.增強教師的感染力。
情感的一個特點是具有感染性。這種感染性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情感的共鳴和同情心。教育者的情感一旦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鳴,就會成為情感陶冶教育中的主要因素。作為教學的主導,教師如能增強自身的感染力,往往會使作文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的感染力就是教師以自己的個性去影響學生時所表現出來的情緒力量。語文老師不僅要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配以適當的作文教學方法技能去影響學生,而且要使自己真正成為影響學生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有感染力的語文教師,可以按預期目的去實現作文教學要求,使學生更好地接受和汲取作文知識,同時也能以自己的個性影響學生。總之,教師要用真情感染學生,激發學生以積極情感投入寫作中。
二、運用情感的遷移功能,培養學生學習作文的興趣
這是指一個人對他人的情緒情感會遷移到與此人有關的.對象上的效能。一個人對他人有感情,那么對他人所結交的朋友,所經常使用、穿戴的東西,也都會產生好感。這似乎是把對他人的情感“遷移”到他人所接觸的人和物上去了。這便是情感的遷移現象。“愛屋及烏”即是指這一獨特的情感現象。
中學教材所選課文,都有一種感人的力量,這些文章不僅內容真實具體,而且有真情實感。教師應引導學生把心放到課文中去,設身處地像作者那樣去想,從而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然后利用情感的動力功能,使學生體會到作者的寫作情感,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此外,教師可以通過讀古今中外的名著、人物傳記,滲透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的愛國熱情,激發他們的責任感,使他們了解好的文學作品可以穿越時空,魅力無窮,既能學到知識,又能學到做人的道理,從而產生一種想寫作的動力。這時,教師應不失時機地鼓勵學生調動情感因素,學會為生活感動,善于從身邊選材,從小事中挖掘其深遠的意義。
至于題材,可寫同學之間的相互幫助或誤會與矛盾,也可寫對存在于同學中的某些現象的分析與看法,進而寫自己與老師、家人之間的關心、支持或誤會,乃至自己與陌生人之間的幫助或矛盾,題材不斷擴展,筆觸從學校、家庭延伸向社會的各個角落。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作文的源頭問題。“情動于衷而發于言”,情感世界是人類活動中的最生動、最集中的表現。作文是對生活的寫照,同樣講究一個“情”字,不管寫什么內容,都要求有真情實感、真實的體現。
三、運用情感的調節功能,維持學生寫作文的激情
這是指情緒情感對一個人的認知操作活動具有組織或瓦解的效能。研究表明,情緒的性質影響著認知操作活動。一般而言,快樂、興趣、喜悅之類的積極情緒有助于促進認知操作活動,而恐懼、憤怒、悲哀之類的消極情緒會抑制或干擾認知操作活動。同時,情感對認知操作活動的積極與消極作用,還反映在情緒的強度上。
適當的情感對人的認知過程具有積極的組織效能,而不適當的情感會產生消極的瓦解作用。這里所講的“適當”與“不適當”,首先反映在情緒上。一般來說,諸如快樂、興趣、喜悅之類的正情緒有助于促進認知過程,而諸如恐懼、憤怒、厭煩之類的負情緒會抑制或干擾認知過程。根據這一規律,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端正和加強其情感的傾向性、深刻性和穩定性,讓理智支配情感。其次要善于以情促知,針對學生苦學、厭學現象,要發揮情感的調節功能,增強教育內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學藝術,引發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使苦學、厭學轉化為“樂學”、“好學”。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必須運用恰當的方法,做到深入淺出,讓學生易學、易記,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非但不感到艱澀、困苦,而且能夠飽嘗寫作成功的歡樂。
四、運用情感的動力功能,增強學生學習作文的內動力
這是指情緒情感對人的行為活動具有增力或減力的效能。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不僅是人類實踐活動中所產生的一種態度體驗,而且對人類行為的動力施加直接的影響。在同樣有目的、有動機的行為活動中,個體情緒的高漲與否會影響其活動積極性的高低:情緒高漲,個體會全力以赴,努力奮進,克服困難,力達預定目標;情緒低落,個體則缺乏沖動和拼勁,稍遇阻力,便畏縮不前,半途而廢。
所謂強化一般是指影響有機體在活動過程中產生某種反應可能性的力量。強化分為正強化和負強化兩種:前者以它的呈現來增加反應重復的可能性,其強化物常與獎勵、表揚相聯系;后者則以其排除來增加反應重復的可能性,其強化物常與處罰、批評相聯系。蓋杰和伯納在《教學心理學》中指出:“對教師來講,表揚是最易使用和最自然的、有效的形成動機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表揚隨著某種行為的頻率增加。”過多的批評會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挫傷學習的自信心。學生經努力成績仍不好,老師需理解,不能亂加指責,而要給予鼓勵、關心、幫助,這是人遭到失敗挫折時的一種情感需要。任何對學生的諷刺、挖苦、歧視、冷落,都會挫傷他們的自尊心,窒息他們剛燃起的求知之火,直至使其產生逆反心理,與教師對立。所以我在作文教學中始終堅持從事物發展的積極面入手,根據學生心理特點設計教學方案,讓學生享受寫作成功的喜悅。每次習作后,我都上一節佳作欣賞課,將寫得好的文章、片斷或幾句話讀給學生聽,組織大家評議好在哪,然后分別給予表揚鼓勵,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寫作的自信心,激發他們再次作文的積極情感。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不管什么人寫文章都離不開生活的沃土。創設更多機會讓學生去認識生活、了解生活、體驗生活、思考生活,激起他們的寫作欲望。如,安排一些語文課外活動,讓學生走向社會,接觸社會,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南京是一個富有文化底蘊的古城,現代科技的發展又豐富了她的內涵,我們可帶學生參觀鐘山陵園林、名人故居、革命博物館;調查秦淮人家的今昔,新區、園地的建設成就;訪問閱歷頗豐的同志、自主創業的青年典型,等等,眼觀、耳聽、分析、討論、交流,鍛煉學生認識事物、思考社會的能力,同時為寫作提供廣泛的題材。再有鼓勵學生把作品拿出來發表,給學生提供一些機會,讓學生參加征文,這樣也能對學生的興趣起到激發作用。
總之,運用教學心理學的原理,提高學生作文的興趣的方法很多,情感功能的運用不能過于單一,而應綜合運用。教師應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積極探索和不斷創新,達到寓教于情、寓教于樂,使作文教學成為師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實現再創造的愉快活動過程。
情感的作文 篇5
技法概述
情感真切充沛有兩層含義:一是情感要真,不能為情造文,更不能無病呻吟;二是情感要飽滿充實,做到“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要做到情感真切充沛,考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一、事件真實,有感而發
有的同學在寫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可是寫出來的作文卻不感人,主要原因是敘述的事件不夠真實。只有真實的事件,才能有感而發,才能引起讀者共鳴。如魏巍的《我的老師》中,所寫的蔡蕓芝老師就是實有其人,文中所敘述的七件事也都是真實發生過的。因此,作者在敘述過程中,才能不時被這些事所感染。敘述第一件事“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后,作者寫道:“我用兒童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并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們是多么善于觀察這一點啊。”這種學生愛老師,老師愛學生的感情就顯得非常真實。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我們在寫記敘文或小小說的時候,也可以虛構,但這種虛構是建立在生活基礎上的(即生活中這樣的事確實存在過或將來會發生),也非憑空編造。都德的小說《最后一課》即是如此。普魯士軍隊侵占了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強迫這些地方的學校改學德語,這樣的事情是真實存在的。
二、抓住細節,精心雕琢
朱自清的《背影》何以如此動人?那是因為作者抓住了父親幾次“背影”的細節,尤其是為“我”買橘子過鐵道時的細節,作了細致的描繪。如:“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是對父親外貌和動作的細節描寫,字里行間飽含著作者對父親的拳拳之心,和父親不顧年邁親自為兒子買橘子的深沉的愛。生活中每個人的外貌和動作等都有其各自的特點,抓住這些細節作精心描繪,你的情感也就自然地融入其中了。
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一切景語皆情語。”情與景總是不可分割的。有時候我們只要把景物描繪出來,情感和心情也就表現出來了。如魯迅的《故鄉》開頭:“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這幾句深冬荒涼景色的描寫,就將“我”悲涼的心情融入了其中。
此外,還可以融情于事,即在事件的敘述中,不動聲色地融入自己的情感。
真題再現
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陶淵明的“閑”;“可以調素琴,閱金經”,這是劉禹錫的“閑”;“月色入戶,欣然起行”,這是夜游承天寺的蘇軾的“閑”……閑中有愉悅,有閑適,有悠然,有豁達,有淡泊……
日月星辰,山林湖泊,花鳥蟲魚……琴茗書畫,吟詠歌舞,靜思遐想……田野村莊,萬家燈火……皆為“風光”。生活體悟,萬千種種。
請以“閑對風光獨自游”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自選文體(詩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情真摯,不得抄襲;(3)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4)請認真書寫。
試題解讀
此題是一道提供材料的全命題作文。文題分為三個元素,即“閑”“風光”“獨自游”。
從第一段材料可以看出,“閑”和“獨自”是相呼應的,因為“獨自一人”,所以“清閑”;因為“心境恬淡”,所以“悠然自得”。第二段材料提示了文章的主體——“風光”,可以是自然景色,可以是人文意象,也可以是心之所愛。
就整個文題來說,意即閑時(或褒或貶,可以是主動“清閑”,也可以是被動“寂寞”)沉浸于一種風光(可取各種意象),自得其樂。
文章主題可以寫寂寞不可怕,一個人也可以享受某種風光的快樂;或是保持恬淡寧靜的心態,有利于充分感受一件事物的美等。
本題的題眼為一個“閑”字,文章中要充分體現這個字,如果只寫了“感受××的美”“我從××中獲得快樂”,或者干脆寫了一篇單純的游記,那就偏題了。
記敘文大致可以這樣寫:前面寫有一次和旅行團出游,跟著導游跑,走馬觀花,只忙著拍照,回來后一直有遺憾。然后寫某次有機會,自己一個人故地重游,優哉游哉,方全身心投入美景中,感覺這才是真正的旅行,才真正感受到了美。文章要著重前后對比。
這是最原始的模板,可以對其進行改造,主要就是寫“閑”與“不閑”對風光(意象)的不同感受,強調要“閑對風光”。也可以直接寫以閑適的心態做什么事都能感受到快樂的過程,全篇勝在描寫細膩,文筆要好。
滿分作文
閑對風光獨自游
我們有過美好的回憶,只是讓淚水浸得模糊了;我們有過清高尖銳的靈魂,只是讓時間磨平了棱角,在城市里渾渾噩噩,終日彷徨。
——題記
那一年,我的父母因為工作需要,把我丟在了老家。
在城市生活的我,還是不習慣再去住那有些年頭的大宅子的。沒有網絡,沒有娛樂設備,沒有我熟悉的朋友,只有年老的奶奶和幾個不甚熟悉的堂兄妹,還有那一眼望不到邊的金色稻海和異常明澈的夜空。
有個晚上,我偷偷爬上了屋頂,我看到了與城市截然不同的風景。
在這里,城市的喧囂被蟬鳴取代;沒有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塘里的青蛙自覺奏響了夏日的交響曲;霓虹燈的顏色被月光取代,月光清冷地像一層紗覆在廣闊無垠的田野上。抬頭,無數的星星在夜空這塊絳紫色的幕布上交相輝映,通過電線的縫隙,我看到了遠方的山,蜿蜒起伏,好像一條盤旋的龍。
我簡直看癡了。不經意間又回想起幾個小時前發生的事情。我那么歇斯底里地鬧著要走,奶奶勸著,哄著,似乎是她倦了,不知道為什么,她轉過身去的那個佝僂的背影和我記憶中那個意氣風發的女人逐漸交織在一起,再也分不開了。
現在想來,真后悔。是啊,城市哪里好?城市人一個個你擠著我,我擠著你,靈魂被擠成纖細的薄紙片兒,渾渾噩噩、麻木不仁地終日飄浮在城市上空。他們也有過清高、尖銳、血肉飽滿的靈魂,只不過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喧囂、物質、浮華、現實的城市生活磨平了棱角。也許只有在這鄉村的夜晚爬上層頂賞月時,才能靜悟那一份蟬鳴、蛙聲、星光、山的影子,才能讓心由內而外地歸于平靜,才能修補我們這些城市人因為太過用力、太過麻木而支離破碎的靈魂吧。
遠方的天漸漸露出了魚肚白,睜開惺忪的睡眼,電腦屏幕上“下一關”的字眼刺入眼中。昨天爸媽又為了工作沒有回家,我又在電腦前睡著了,只是比平常多做了個夢。是時候回老家看看了。
名師點評
為了降低難度,命題者對“風光”作了詳細解讀,善意地提醒考生要拓寬選材范圍。“獨自游”引導考生關注自己的人生體驗、審美體驗,旨在希望考生更多地寫出自己的個性體悟來。對于在書山題海中艱難跋涉的考生來說,這個題目頗具挑戰性。
文章寫小作者在城市回望農村生活,反思城市的喧囂,向往童年時農村生活的悠閑自得,與命題者的思路暗合。文筆優美,畫面感強。且行文時空集中,記敘文文體特征鮮明,結尾以夢醒作結,頗有深意。
文題練習
請以“有________才有真正的美麗”為題,寫一篇作文。
提示:先把題目補充完整,然后作文。橫線上可以填的詞語有:志氣、寬容、付出、自信、真誠、善良的心、無私的愛……
要求:(1)文體自定;(2)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思路點撥
以“美”為話題的作文可謂司空見慣,但題目給出的部分中,“真正的美麗”限定了作文內容只能是對美的事物的正面描寫與欣賞。可以表現自然景物之美,如“有雪的冬天才有真正的美麗”等;可以表現人情之美,如“有誠實才有真正的美麗”“有和睦才有真正的美麗”等。我們可以寫一寫為什么有這些才有真正的美麗,回答這個問題,是文章的重點。當然,我們也可以寫敘事性的文章,通過事例來點明主題,可填“信念”,可填“生命”,可填“夢想”。作文可以隨意一些,不要生搬硬湊,寫出自己的理解,寫出真情實感即可。
情感的作文 篇6
有些人很想見,卻很難。有些事很煩,卻無能為力。有些錯過了,永遠回不去…
究竟累不累?為什么總要裝出一副好像很強的樣子?
那些一遍遍不停重復著的事物和痛苦像尖刀一樣不停的劃著我的舊傷口。
我想躲得遠遠的再不想看見那些憂傷的文字和仿佛無病呻吟的壓抑。
可還是會放任自己就那樣無休止的沉淪在那些敏感的文字里不能脫身。
我是悲傷的偶爾會想像著那些已經過去的事或彌補不了的舊傷口。
我想我是喜歡那些文字的我想把那些字字句句刻在心里永遠不再放下。
我覺得累覺得無處可逃的累。我想我真是個賤到骨子里的人。
同樣的傷害一次遠遠不夠,再多次還是不肯醒覺我不知道我在乎什么,
或許說還能在乎什么,我誰也不想在乎了。我想走的遠遠的一個人都不認識。
郁悶,郁悶…似乎一切都很不平靜,一切都很不順利。
夜深人靜,每個人都在睡夢中了。
而我卻遲遲不能入睡,為什么呢?
我也不知道我在想些什么,心里挺郁悶的。
每天就這樣過日子,很荒廢,卻是無比的累。
沿著路燈一個人走回家,冷風吹來清涼的感覺。
我的心比天氣還要冷冰很多。
我究竟是怎么了呢,難道就連我自己也不知道么?
有時候覺得自己特別好笑,明明特別脆弱,卻裝著很開心。
明明眼淚流了下來,卻要固執的說是不小心手指碰到眼睛、可笑。
拿不起,放不下,人都是這樣。高不成,低不就,但就是心有不甘。
說得多,做得少,是種通病…人生也許如夢,但幾人能夠灑脫?
從頭到尾,我也只是一個人,一直都只有我自己在。我的世界還剩下誰?
誰對我好,數得清,我心中有數。
曾經在我心中最重要的那些人,如今我已不認得、那些從前的他們。
心中有太多的不滿,有太多的不愉快,缺少了不可缺少的人在了。
我的生活變得毫無意義,就算不為了誰,只為自己,我也會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