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蝸牛散步作文800字-滿分作文
從“上帝給了我一個任務”到最后牽引出人與蝸牛間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都是值得人深思的。在這個故事里,“上帝”給了“我”一個任務,因此,這個任務于“我”不可避免且無法挑選。
在“牽蝸牛散步”之前,“我”對“蝸牛”一定是一無所知的,我不會知道蝸牛跑得能有多快,也不能決定這只蝸牛是勤奮抑或是懶惰。
這個情況頗有些家長與孩子關系之間的意味,而最后“我”和“蝸牛”之間的沖突也不過是這千千萬萬個家庭矛盾之中的縮影。相同點在于,同樣是“上帝”給了這樣一個不可抗拒的未知的任務,家長在擁有一個孩子之前也不會知曉孩子的潛力與性格。矛盾便從這里埋下了種子。
隨著時間的推移,矛盾也會逐漸生根發芽。上帝給予“我”任務,同時也令“我”背負責任的重擔。家長對孩子總有一種天然的責任,這種責任讓上帝的任務“散步”自然地變成了“賽跑”。家長認為孩子有“賽跑”之資卻只看到孩子在向前“挪動”,因而“催他,唬他,責備他”,孩子已達“散步”之極限卻只好用目光以示歉意,舟舟兒童文學作文網不敢言表。那么,到底,是誰錯了,又錯在哪兒?
以家長的角度看,在“賽跑”的世界里,跑得慢就是原罪,弱的就是錯的,沒錯!但他往往忽略了自己在牽著蝸牛,而上帝給予的任務本就是“散步”。從孩子的視角講,他的沉默,他的默認也是讓這場沖突愈演愈烈的推手。
散步本就不需多快的速度,蝸牛足矣。在矛盾沖突愈來愈多的路上,“我”和“蝸牛”不妨回頭看一看,上帝的任務到底是什么?任務從未有優劣好壞之分,“賽跑”或許可以更快地到達終點,享受鮮花獎杯,可“散步”卻能看到路上更細微的風景,體察人生之奧妙。
世上本沒有什么“我和蝸牛”,但卻有太多的家長和小孩重復著“我和蝸牛”這樣的悲劇故事。他們的本心都沒有錯,只是走上了一條本不該屬于自己的路。當錯路走累了,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方,不妨停下,牽著蝸牛向遠方散步,或許柳暗花明就在下一個路口。
上帝的任務仍在發放,“我和蝸牛”也從未停歇,在走不動的時候,就牽著蝸牛慢慢溜達吧,散步的路上也有絢麗的晚霞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