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光輝記敘文
人性的光輝記敘文
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尤其是應用極其廣泛的記敘文,記敘文寫的是生活中的見聞,要表達出作者對于生活的真切感受。我們該怎么去寫這類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性的光輝記敘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性的光輝記敘文1
盤古初開天辟地,世界不再混濁不堪,但仍是死氣沉沉。直到女媧娘娘創(chuàng)造了人這種生物,才變得絢麗多彩。人,這個獨特的生物開始以最原始的方式統(tǒng)治世界,并以其特有的光輝潤澤了每一片土地。
這特有的光輝就是人性的光輝。人性的光輝源自于人性的善,也能從人性的善中體現(xiàn)。
兒時還未踏入學堂,母親就整天以《三字經(jīng)》上的句子教導我,讓我在懵懂間知曉了好多道理。母親最常念叨的是:“人之初,性本善”這句。人,生來就是善良的。人性的秀麗也能從人性的善中體現(xiàn)出來,也源自于人性的善。年青軍官孟祥斌勇救落水女子,卻因體力不支溺水而亡。他去救落水女子,是出于人的本能反應,也就是人性的善。而他的舉動感動了成千上萬的人,人們都稱他為英雄,以他為榜樣,他的舉動彰顯了人性的秀麗,也讓沉醉于金錢世界的人們傳遞著這人性的秀麗,就像奧運火炬手一樣,在每一個傳遞站點都有著不同的秀麗,來自于同一光輝的秀麗。
人性的光輝無處不在。就像二月的春風,吹綠了世界每一個角落,吹暖了人們的心房,吹出了一個秀麗新世界。
以忠誠感動中國的衡陽消防官兵,為救身陷火場中的人,二十個消防官兵犧牲,僅有一人幸存。英雄試飛員梁萬俊,在飛機失去控制的危機關頭,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以驚人的膽識操縱飛機安全降落,創(chuàng)造了世界奇跡。還有勇斗歹徒的女司機石東,杰出民警鞠俊瑞……他們來自不同的行業(yè),有著不同的信仰,他們互不相識,卻有著相同的品質。他們平凡,他們普通,但他們的行為所展現(xiàn)出的人性的秀麗,卻讓人們明白了平凡而又普通的他們。人性的光輝無處不在,他們也無處不在。
我已經(jīng)長大,不再是那個整日聽著母親念誦《三字經(jīng)》的孩童了。但我仍常念誦“人之初,性本善”。大概是想讓人性的善,人性的美始終陪伴在我身邊,讓我自己在小事上盡顯人性的光輝,即使那特有的光輝在我這兒是如此微弱。但我相信,萬事積少成多,總有一天,我會擁有足夠的光輝,去照亮每一個人,就像他們那樣,讓光輝照亮大地!
人性的光輝記敘文2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這句至理名言的作者——維克多雨果,是十九世紀的浪漫主義文學領袖,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尊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他出身于上層社會,天資聰穎,曾位列貴族院議員,但他卻沒有安定舒適的度過一生。他始終站在時代的潮頭,堅持不懈地為法蘭西的普通勞苦大眾爭取生存權而寫作,他慘遭迫害,流亡國外。但他毫不后悔,他把為人民解除苦難看得比個人的自由更重要。他宣稱:“我忠于自己良心許下的諾言,誓與自由一起流放到底,自由回國之日,才是我回國之時。”
他勇敢、正直、善良、勤奮,他把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以愛制惡的主導思想貫穿作品始終。他的作品部部經(jīng)典,讓人愛不釋手,反復品讀,從不厭倦。
而我最喜歡的作品是《悲慘世界》。這本書主要描寫了主人公冉阿讓因偷一片面包而被判刑。出獄后,他處處遭人白眼,發(fā)誓報復社會,善良的主教米里哀感化了他。冉阿讓化名馬德拉辦工廠,成為富翁,樂善好施,被選為市長。后來,他認領了可憐的柯賽特為義女,并為救一個酷似自己的無辜者而承認了真實身份,他的善行終于感動了沙威,沙威放過了他。
這部作品用博愛、寬容、善良及其高尚的靈魂,重新喚回了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它讓我們深深懂得在生活中要寬以待人、心存善念、多行善舉。危難時刻要展現(xiàn)人心的善良,彰顯人性的光輝。
雨果走了,卻給這個世界留下了光明與自由、寬容與慈悲、仁愛與善良。他的思想品質與成就將成為一代又一代的理想與追求。
人性的光輝記敘文3
那是一個雨天,我急急忙忙地騎著自行車,往家的方向趕。路上行人很少。當我通過一條小巷時,我卻撞上了一個人,把她撞了個趔趄。她連忙扶住墻才站穩(wěn),幸好沒摔著。隔著蒙蒙細雨,我打量著這個人,干枯的手,瘦瘦的身子,衣服上打著補丁。她卻平靜地望著我,邁著她那不協(xié)調的身體準備轉生離去。突然,我發(fā)現(xiàn)她是一位殘疾人。我紅著臉說:“大娘,對不起,我不小心撞上了你,現(xiàn)在,你是要回家嗎?我送你。”
“這怎么好意思呢!小伙子。”她那布滿皺紋而憔悴的臉上似乎露出了一絲笑容。
我載著她往前行駛了一段路后,忽然,我的車輪被什么東西絆了一下,差點摔倒,由于剛才的急剎車,腳趾也碰疼了。我低頭一看,原來是一根小木頭,我正想一把把它搬開,可是看到木頭太臟,就抱怨到:“是誰把木頭扔在地上,差點讓我絆倒!大娘,坐穩(wěn)了,別摔倒了。”
大娘并沒有聽我的話,就又邁著她極不協(xié)調的身體下了車。她伸出干瘦的手,蹲下來,用手在地上摸了幾下,把木頭拾起來,放在墻角,還說:“說不定別人路過這里會摔倒的,我們應該多為別人著想。”然后把沾滿泥水的手在墻上抹了幾下。頓時,我的眼睛濕潤了,我趕忙掏出自己的紙巾,擦去了她手中的泥水,我發(fā)現(xiàn)大娘似乎正用她那被雨水打濕的`眼睛緊緊地盯著我,我臉紅了,羞愧的低下了頭。
是啊!在這通往回家的路上,我是她的一雙腿幫助她方便地回家;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她是我的一雙腿,讓我走上了正確的道路。“為別人著想”這正是她給我的一條正確的人生之路。
人性的光輝記敘文4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名劫匪正在對銀行實施搶劫時,被警察包圍,情急之下,劫匪順手從人群中拉過一個人當作人質,用槍口頂著人質的頭,向外突圍。突然,人質大聲呻吟起來,劫匪急忙喝令人質住口,但人質的呻吟聲卻越來越大,最后竟變成了痛苦的叫喊。慌亂中,劫匪注意到人質原來是一名孕婦!她那痛苦的聲音和扭曲的表情,表明她在極度驚嚇之下馬上就要生產(chǎn)——鮮血已經(jīng)染紅了衣服……
劫匪猶豫了:一邊是漫漫長夜般的牢獄之災,一邊是即將出生的小生命,選擇一邊便意味著放棄另一邊,而每一種選擇都是無比艱難的。四周靜得出奇,空氣似乎凝固了,包括警察在內的人們都在屏住呼吸,注視著劫匪,希望能夠出現(xiàn)奇跡。因為劫匪即將作出的選擇,是一場良心與金錢、道德與罪惡的較量。劫匪仍在猶豫——“較量”也仍在進行,時間一分一秒地輕輕劃過。終于,劫匪緩緩地舉起了槍,“啪”地一聲——槍被重重地摔到地上。警察一擁而上,將手銬戴在他的手腕上,人群發(fā)出一陣呼叫。
孕婦已不能自持,眾人準備將她送往醫(yī)院。正要走向囚車的劫匪忽然說:“請等一等,我是醫(yī)生!”警察遲疑地看著劫匪。“她已無法堅持到醫(yī)院,隨時會有生命危險,請相信我!”劫匪繼續(xù)說道。警察打開了劫匪的手銬,卻依然懷疑地注視著他。“哇……”,一聲悅耳的啼哭,刺破了人們的擔心和焦慮,人群發(fā)出一陣歡呼。劫匪的雙手沾滿鮮血,臉上掛著懺悔的微笑和職業(yè)的滿足。人們向他致意,似乎忘記了他是一名劫匪。
警察將手銬重新戴在他手腕上。“謝謝你們讓我盡了一名醫(yī)生的職責。”他說:“這個可愛小生命是我從醫(yī)以來第一個在我槍口下出生的嬰兒,他的勇敢征服了我,也使我重新看到了自己的價值,出獄后我會仍然做一名救死扶傷的醫(yī)生!”
故事發(fā)生在美國洛衫磯,時間是1999年7月25日。它美好的結尾讓我們相信:人之本性,總是好的。
這名劫匪的最終選擇,證明了佛陀曾經(jīng)說過的:一切眾生,佛性本具;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信哉斯言!
人性的光輝記敘文5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詩人艾青道出了每個愛國者的心聲。大愛無邊,大德無形。舉國同悲的汶川大地震,讓我們看到了用生命的蠟燭點燃的愛的燈盞。那一幅幅定格的雕像,那人性大愛的特寫,那生命的莊嚴與禮贊,盡情地詮釋著中國人民的人性的光輝。
“他們的災難,是為而你發(fā)生。”這句哲人說的話,在多災多難之秋,讓隱晦在深處的人性光輝驟然閃耀,指引著人們用黑色的眼睛去尋找光明。親情無價,感情無價,血肉同胞情無價!他們定格在每個人的心里,讓我們收獲一次次的感動,感動在血液里流淌,情感在感動中升華。
深夜的德陽市漢旺鎮(zhèn),冷雨凄厲,悲聲四起。在東汽中學坍塌的教學樓里,救援人員發(fā)現(xiàn)他的時候,他正張開雙臂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望著遇難的老師而哭泣。滿對著突如其來的災難,譚千秋老師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抵擋垮塌下來的天花板,把生的期望留給了學生,把死亡留給了自己。他的愛正如他的名字一樣,千秋流淌。
當汶川縣映秀鎮(zhèn)的群眾徒手搬開垮塌的教學樓的一角時,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廢墟上,雙臂緊緊摟著兩個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兩個孩子還活著,而“雄鷹”已經(jīng)氣絕!他就是該校29歲的老師張米亞。“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多才多藝、最愛唱歌的張米亞老師用生命詮釋了這句歌詞,用血肉之軀為他的學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門。
在山上度過饑寒交迫的一夜后,9名老師帶著71個孩子翻山越嶺穿過災區(qū),成功地來到安全地綿陽市,并在眾多好心人的幫忙下,暫時安頓在綿陽中學英才校園,一個個朝氣蓬勃鮮活的生命在廢墟中開出一朵朵向著未來的期望之花……
一位行乞的老人捐出了自己用了八天的時間乞討來的一百零五元錢來表示自己作為中國人的愛心。105元,對普通人而言,但是是少喝兩瓶酒,少買一件衣服,少看兩場電影,但是對他而言,是無助地伸了多少次又縮回的手,是多少次彎下佝僂的身體再站立起來,是應對了多少的冷眼,吃了多少次的剩飯殘羹,是多少次在寒夜的天橋下凍醒……但是他應對同胞災難,沒有猶豫,幾乎拿出了除身體之外的所有家當……
一名年輕的媽媽遇難前,用身體為孩子撐起生命的空間,她的手機里有一條已經(jīng)寫好的信息:“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必須要記住我愛你”。
奮戰(zhàn)一線的人民子弟兵,迎著山崩石濺的危險,忍著雨打浪擊的艱難,用橄欖綠的燦爛照亮生命的奇跡,用“生命高于一切”的呼喚挺起中國壓彎的脊梁。
沒有太多華麗語言的修飾,也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更沒有感人肺腑的宣揚,卻感動了每一個人的心。每一個生命曙光的背后,都有一種令人刻骨銘心,它無需用精美的畫筆修飾,卻依然光亮耀眼,那就是愛。
記得一位主持人在節(jié)目里說過這樣一句話:“再小的愛心乘以十三億就是愛的海洋,在大的災難除以十三億就是鏗鏘有力的四個大字——眾志成城!”是阿,人們彼此之間的愛就是銅墻鐵壁。讓愛成為溫暖我們每一顆心靈的永恒力量,讓隱藏在深處的人性光輝盡情閃耀吧!
人性的光輝記敘文6
他,自幼父母雙亡。今年夏天,他剛剛刑滿釋放回到家鄉(xiāng)。
他從別人眼中看到的只有對自己的厭惡和鄙夷,他的心也逐漸冰涼,開始憎恨周圍的一切。
那天,烏云擠滿天空,擠走了太陽,狂猛的風撕扯著樹干,想要把一切全部擄走。
他當時正躲在被窩里,心里卻有種不祥的預感,
“大堤決口了!洪水來了!快跑啊!”一聲幾乎打破了周圍的死寂。
他跑到屋子外面,透過無邊的雨幕,看到洪水從遠處推近,像兇猛的野獸,吞噬著一切。他停頓了幾秒鐘,轉身逃跑。
他已經(jīng)在“房頂”上呆了很久,天空一直密不透風,他也不知道現(xiàn)在是幾點鐘了。這個房頂很久沒有翻修了,他心想。因為他甚至聽到了磚瓦顫抖的聲音,他很害怕就房頂承受不住他的重量。
這時,一個黑點出現(xiàn)在水“天”相接處。隨著黑點越近越大,他看見一個女孩緊緊摟著一節(jié)樹干漂了過來。
當浮木臨近他占據(jù)的房頂時,他們都看清了彼此,但誰也沒說什么,他們緊盯著彼此,目光復雜。
當女孩失望的嘆息著,浮木即將再次飄走時,只聽“噗咚”一聲,一個身影落入水中。在女孩驚訝的目光中,房頂上的人已經(jīng)來到了她的身邊。“來,你上房頂上去。”
“不上來么?”女孩看著在水中已經(jīng)泡了很久的他。他說:“房子太老了,兩個人都上去,房頂會塌的。不用管我了,你在上面呆著吧。‘說完,他一只手擦了擦額頭——不知是汗水還是雨水,另一只手緊緊攀著房檐。
就在這時,洪水突然急漲,他的那只攀著房檐的手沒有抓牢……
次日早上,一切再次恢復了寂靜。
村民們獲救后,從水底將他的尸體打撈上來。
房頂上的女孩也獲救了,她來到他的尸體旁,跪在他身旁嚎啕大哭,在村民們不解的目光中,她敘述了他為她所做的一切。
聽后,每個人都沉默了,再次投向他的目光中,已經(jīng)沒有了先前的冷漠和鄙夷。
這時,一縷陽光從烏云中沖出,撒向了他的蒼白的臉龐。天晴了,在陽光的映照下,他潔凈的不帶一絲污點的走了:而他的善良的人性的光輝,將繼續(xù)溫暖著知道他事跡的每一個人。
人性的光輝記敘文7
人性的光輝,在于懂得尊重他人。
媽媽騎著電動車載著我上街買菜。
半路上,一位老婆婆挑著兩筐菜,徐徐地喘著粗氣,吃力地向前走著。看她樣貌,就應是個農(nóng)民,正挑著自己種的菜去街上買。
這時,媽媽對我說:“要不買點這老婆婆的菜吧,自己種的菜比農(nóng)貿(mào)市場的更環(huán)保健康。”
于是,我們把電動車停在路邊,走到老婆婆跟前。她雙鬢已稀疏斑白,如同冬日的殘雪;額頭上爬滿了皺紋,點綴著斑斑斑點點;兩只眼睛深深陷入眼眶,眼神黯淡;皮膚干枯、粗糙、黝黑,皺皺巴巴的。看她這模樣,就應已年過花甲,甚至古稀。
哎!這么大年紀了,卻還要出來種菜、買菜,真不容易。
她擔子里的那兩筐菜,綠綠的,帶著些晶瑩的水珠,很新鮮,很透人。媽媽見這菜不錯,而且還有我愛吃的小白菜,便對老婆婆說:“老人家,你這小白菜怎樣買阿”
“一塊五一斤。”她聲音沙啞,牙齒也因為掉了好幾個,說起話來會漏風,所以聲音有點含糊不清,給人一種怪怪的感覺。但我們還是依稀明白她的意思。
“一塊五一斤?”媽媽問道。
老婆婆慢慢地點了點頭,干枯得像樹枝一樣的脖子顫了顫。
“買兩斤。”
“好。”老婆婆爽快答應了。她從竹筐里拿出一些白菜,稱好兩斤后,用白色塑料袋裝好,一邊雙手把一袋白菜遞給了我,一邊那黝黑的看似令人恐怖的臉上露出了發(fā)自內心的微笑。
媽媽從錢包里抽出十元錢遞給老婆婆,說:“真不好意思,沒零錢了。”
“沒關系,我給您找錢,只但是要稍等一下。”
我們沒聽太清,只聽個大概,明白她是要找錢。
只見老婆婆瑟瑟索索地從口袋里掏出一個白色塑料袋,顫顫巍巍地解開袋子上系的結,從袋子用兩個手指頭夾出薄薄的一扎用一根黃色的橡皮筋捆著一元和五元的紙幣,再用她那龜裂的指甲里藏滿泥沙的手從橡皮筋中抽出一張五塊和兩張一塊的紙幣,仍是用雙手遞給了媽媽,說:“找您七塊,不好意思,讓您久等了。”
“沒什么。”
“謝謝您對我生意的關照和耐心的等待!”
媽媽笑了,老婆婆笑了,我也笑了。
雖然歲月摧老了老婆婆身體、形貌,但卻沒有摧毀她待人和藹可親的面容,沒有阻攔她對生活的熱愛,沒有磨滅她那顆懂得尊重人的完美心靈。
那一天,我讀懂了人性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