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苦”與“樂”-686字作文
我的外公今年已經七十高齡了,他一直是我心目中崇拜的偶像,他是一個博學多才、閱歷豐富的人,退休前,他是一個人人稱贊的好領導;退休后,他又是一個喜愛大自然、令人尊敬的好長者。記得有一次,我問外公,何為“苦學樂學”時,外公便和我講起他讀書時的情景……。
原來,外公本為大連人,住在遼寧省一個小村莊—王莊里,由于那時生活很艱苦,外公只能邊干活邊學習,早上,得走十幾里路到縣里去讀書;放了學,還得回家放羊;晚上,由于當時很窮,買不起燈泡,只好守著一盞煤油燈做功課。有時,為了找個安靜的地方讀書,只好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借著月光讀書或等到天剛亮的時候,借著晨光讀書。,外公說,這就是“苦學”。但有苦也有樂,外公說,雖然當時的環境比較差,但他從不把這看作是一種負擔,早上在上學路上,聽者鳥兒婉轉地歌唱,心情頓時輕松了許多;放了學,邊放羊邊大聲地朗讀課文,有時,連羊兒聽了也歡快地叫了起來;深夜或者清晨,有時背書累了,遙望遠方,又是另一種景象……大概,這就是“樂學”了吧!而且,通過外公的不懈的努力,也結出了累累的碩果。
他結束了高中學習生涯后,便到大連去考大學,可是由于他的出生問題使他沒有被大學錄取,他毫不灰心,第二年,他又去考,終于被北京的一所大學錄取了。當他背著行囊上路時,全村的人都來與他告別,因為他是王莊里第一個大學生……。聽了這一番話,我想:現在,我們學習的條件雖然好了,上學放學有父母接送;有時他們怕我們在校肚子餓,在我們的書包里塞了餅干給我們充饑,回到家,也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用來讀書,夏天,天太熱可以開空調;冬天,更是暖手袋不離手……,父母為我們創造了那么好的條件,但我們回報給他們的是什么呢?有時,我們還叫苦叫累的,但這些“苦”這些“累”和外公他們的又算的了些什么呢?所以,我們要利用好眼前的條件,更好地“苦學樂學”的精神,好好學習,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