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爸爸學習語言-713字作文
從小我自認為農村的孩子哪一點都沒有我們城里的孩子強,就算是爸爸,也是一樣(因為爸爸從小出生在農村)肯定沒有我強,沒有我說的好、做的好。春天來臨,我向窗外一望,呵!樹木經過一冬又長出新芽來了,便對正在寫作的爸爸說:“爸爸你看那外面的樹木又重新吐出新芽來了。”我很得意的想:我都把樹木長出新芽擬人化了,爸爸肯定想不出這么好的說法。
正當我得意的時候,爸爸卻說:“是啊!外面的樹木都已經暴青了,多美麗啊!”
我那股得意勁就沒了,“暴青”二字不但把樹木的活力體現出來了,還把綠色體現出來了,其乃兩全其美也!我問爸爸:“爸爸你是怎么想出來“暴青”這個詞的呢?”爸爸說:“那還用想,你爸小時侯都這么說的,有什么大驚小怪的。”上個禮拜,我和爸爸去姥姥家地里收蔬菜,看見茄子長的十分肥大,我便對爸爸說:“爸,你看茄子長的多肥壯啊!”爸爸笑著說:“是啊!都是你姥姥種的好,讓它們各個都昂首挺胸。”我反復的讀了幾遍,不用說我又輸了,我的“肥壯”和爸爸的“昂首挺胸”簡直沒法比較,咳!我又輸了。
晚上,爸爸又給我講,在他們小時侯有一個人一天連飯都不做,穿什么東西都要他家人給他穿,簡直懶到家了。我連忙說:“這個人簡直懶得像一頭豬。”爸爸說:“是啊!你要是讓他去工作,保證那個工廠不到半年就倒閉。
”全家人一聽頓時哈哈大笑起來,我原以為我的“懶得像頭豬”比喻的很好,可是爸爸說的,更加現實,跟爸爸說的這句話相比,我說的就不知道有多遜色了。
我真不明白,為什么農村的話都那么樸實、風趣、十分現實呢?我便問了當過教師的王老師,王老師說:“那是因為農村人說的都是口語,而口語十分簡單明了,使人一看就懂。可是你們學習的教材是經過許多次改編而成的,一些好詞好句就有可能會被刪掉,因此你們的語言就缺乏了活力,不那么簡單明了。如:你們學過的《貓》、《養花》等,不都是如此的嗎?{”看來,我又要加一門功課了,那就是向爸爸學語言,彌補課本上沒有學過的詞,彌補我的不足之處,使我語言學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