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課文讀后感200字(鄧稼先課文讀后感200字左右)
鄧稼先課文讀后感
初識鄧稼先
在初中的歷史課本中,我第一次知道了鄧稼先這個人。他是中國著名的科學家,也是我國核武器和導彈研制的奠基人之一。今天,在閱讀了他的《我的十三年》一書后,我對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博士回國
鄧稼先在完成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物理博士學位后,選擇回國發展科技事業。這讓我想起了李政道等一批優秀的海歸學者。他們不負眾望,為祖國做出了巨大貢獻。通過閱讀鄧稼先的經歷,我也更加堅定了自己未來回報祖國、發展科技事業的決心。
艱苦創業
鄧稼先在華南理工大學創建核物理實驗室時,條件極其艱苦。實驗室里沒有設備、沒有資金、沒有專業人員。但是,鄧稼先頂著壓力,不斷攻克難關,終于使實驗室逐漸走上正軌,并成為中國核武器研制的重要基地。這讓我深受感動。無論是在科學研究中,還是在生活中,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
科學家的擔當
鄧稼先一直強調“先做人,后做事”。他認為科學家除了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外,還要具備高尚品德和強烈責任心。他曾說過:“一個科學家如果沒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和社會責任感,就是一個不完整的人。”這讓我想起了那些不負責任、只追求自己利益的“偽科學家”,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真正的科學家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質”。
結語
鄧稼先是我國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科學家和教育家。他為祖國付出了畢生精力,在核武器、導彈等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通過閱讀他勵志、鼓舞人心、富有啟示性的《我的十三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國科技事業發展所需要具備的品質和精神。我希望自己能夠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秉承鄧稼先的精神,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