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三則讀后感(論語三則讀后感800字)
論語三則讀后感
《論語》是中國古代文化遺產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以其簡潔明了的語言,深刻而精辟的思想內涵,在千百年間一直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和行為方式。在本文中,我將分享我讀過的三則《論語》中的感悟。
孔子:學而時習之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孔子在《學而》一章中所提出的觀點。這句話表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只有通過不斷地實踐和反復地復習,才能真正掌握知識并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讀完這段話后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在學習過程中,要注重實踐和反復。因為只有經過實踐、沉淀、總結、再實踐等環節后才會真正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和風格。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顏淵》一章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對待別人應該像對待自己一樣。借此表達出了孔子對于仁愛之道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這句話也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尊重和關心別人的感受,是一個人必須具備并長期堅持的品德。在與人相處時,要用心去體察他人的感受、需要和愿望,并以同樣的態度來對待他們。
孔子: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之交淡如水。”這是《子路》一章中所提到的觀點。孔子認為,真正高尚的友誼應該是純潔無私、不帶任何功利性質并且能夠經久不衰的。
讀完這段話后我深刻地認識到,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與朋友、同事等人接觸時要注重建立純潔無私、真誠而持久的關系。通過這種方式建立起來的友誼才能夠經久不衰、讓我們互相成就。
結語
《論語》中蘊含著豐富而精辟的智慧,它所表達的思想和道理,不僅能夠指導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行為方式,而且也能夠啟迪人們的內心、提升人們的精神境界。在今天這個社會中,我們可以通過閱讀《論語》,從中汲取智慧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