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俠:英雄遠征》觀后感精選影評中學生范文
《蜘蛛俠:英雄遠征》觀后感精選影評中學生范文
《蜘蛛俠:英雄遠征》是講述了大家合力消滅滅霸后,小蜘蛛的故事線,以下影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蜘蛛俠:英雄遠征》觀后感一
終于在這個七月,我的“漫威大型電影連續劇”的進度又往前推進了一集。
今年年初的《驚奇隊長》過后,mcu終于迎來了《復仇者聯盟4》這樣一個盛大的階段性收官,戲里面老超英們按照自己的方式各自退場,戲外漫威營業成功的回收了幾乎全部的版權,漫畫和電影的天下一統已經近在眼前。但對于僅僅是一個影迷,對漫畫了解不多的我來說,更多的關注點還是單一的放在mcu,尤其好奇鋼鐵俠犧牲,美隊重歸平凡,雷神隱退的情況下,后面的故事要如何開展。畢竟電影不同于漫畫——再宏大的背景和世界觀,說到底也不過是圍繞著那十幾個主要角色撐起來的,現在舊有陣容少了小半,新的角色還未成型,如何開發新的故事并保持對粉絲的吸引力,對漫威來說是個不大不小的挑戰。
好在,獵鷹接過了美隊的盾牌,神秘博士依然還在守護著那個不為常人所知的世界,Stark也把期望都托付給了我們萌萌噠小蜘蛛。更不用說官定的目前mcu最強戰力驚奇隊長和依然逗逼的銀河護衛隊了。舊人已去,但我們的世界依然有人保護。
我對作為MCU第四階段初期故事之一的《蜘蛛俠2》還是有一定期待的,但似乎從網絡上的討論度,還是我自己的感覺來看,這部電影的熱度并沒有那么高?似乎在迎來了一波高潮之后,MCU也要重新平穩一下節奏,為下一次全民狂歡積攢能量吧。(真的是有生之年系列了)。我個人對小蜘蛛相關作品的印象就是青春、校園、嘴炮、歡樂。從來不曾想過這個系列的作品會被冠以《Far From Home》這樣帶點厚重感的副標題,尤其是中文譯名最后定為“英雄遠征”,似乎將只想做好鄰居的蜘蛛俠推上了肩負重任的一線英雄隊列。考慮到故事承接《復聯》3、4的悲壯劇情,PeterParker又失去了亦師亦友甚至如父的Stark,這一部電影帶點沉重倒是也能理解。
沒有著急去看首映,對這部電影第一印象來自于一位科技博主:大概意思就是電影全程就是在制造一個一個焦慮,最后結尾焦慮沒有被完全解決,反而變成了更大的焦慮。初時我并沒理解是什么意思,但他的這種描述,結合預告片中的肅穆基調,讓我感覺這一部蜘蛛俠,和以往看到的或許會有些不一樣。
當我真的坐在影院看完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得到的是和預期完全不同的感受:依然是那只小蜘蛛,依然是我們可愛的鄰居,依然是輕松愉快的節奏,Pete還是那個Peter,也許多了點心事,也許多了一份悲傷,但內心深處他還是那個呆萌的中學生。故事還是超英電影的基本套路,引入一個新的反派,矛盾逐漸升級,真相逐漸清晰,最后正義戰勝邪惡。這一集Happy和Fury一定程度上代替Stark充當了小蜘蛛的導師,小蜘蛛自己也更多的思考、決斷,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成長,但正如前文我提到的那位科技博主所說,不管是Peter遲遲未能完成的表白計劃,還是誤將“Edith”交給Beck,都讓觀眾始終懸著一顆心,尤其最終彩蛋出現的時候,更是在觀眾心里制造了一個不小的疑惑。
如果說《美隊3:內戰》是宣告小蜘蛛的正式回歸,《蜘蛛俠:英雄歸來》是初試身手,那么作為后續故事的本片基本上算是很好的順延了超英電影的傳統套路:開始著眼于角色的個人成長,背景雖然還是和《英雄回來》相同的校園生活,但場景其實已經遠離了校園,還被Fury安排了抗擊元素怪物的協同作戰任任務,這可能是副標題“Far”的字面含義,另一方面,經歷了Stark離去的小蜘蛛多多少少也丟掉了前進的方向,心無所依比遠離家鄉更讓人迷茫,這可能是“Far from Home”的另一層含義。
說真的這次看電影我自己還是比較有代入感的,看到小蜘蛛拿到了Edith后驚訝、悲傷又轉為驚喜隨后又不知所措的樣子,真的是心疼小蜘蛛,哪怕是超級英雄,他在這個年齡承受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看到Beck拿到Edith之后露出了真實嘴臉的時候,也會一同為小蜘蛛著急,最后看到MJ和小蜘蛛羞澀的淺淺吻打從心底為小蜘蛛高興……這個過程有沉淪,有犯錯,也有最終下定決心挽回大局,這是小蜘蛛的成長,這更是一個孩童走向成人世界的決心——無論Peter Paker只是簡單的決定去做對的事,還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這一切,他切實的在這個過程中,由一個助人為樂的好鄰居,成長為一個可以獨當一面的超級英雄。事實上,相比于前面MCU中充當小跟班,或者多半時間都和同齡人在一起不同,《英雄遠征》中大部分時間小蜘蛛都是在和成年人相處,每個重要決定都需要自己做出,不再有Stark的悉心教導,甚至Sam也忙于熱戀不再做蜘蛛俠背后的男人……一時之間不知如何表達更多,對這個還在讀中學的小蜘蛛實在是多了幾分心疼。
順便說一嘴,之前看預告片的時候還說漫畫里秘客這樣的經典反派到了MCU這么Easy就洗白了,甚至還要接替鋼鐵俠成為小蜘蛛的良師益友,有點兒……說不上來的別扭,沒想到分分鐘就被打臉,不但標準反派臉立時露出,甚至連人物設定都和漫畫無限接近,雖然最后便當領的不情不愿不清不楚,但也基本上算是合格的反派。不知道以秘客為起點,蜘蛛俠的經典反派“六惡人”會不會悉數出現,讓人多了幾分期待。
MCU在從SONY手中拿回漫威絕對的人氣角色蜘蛛俠這張牌后,摒棄了小蜘蛛那些被人聽到耳朵起繭的起源故事,弱化了“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固有標簽,借由團戰引入蜘蛛俠,再由以往電影中幾乎未曾表現的校園生活為背景開展故事,除去強化了小蜘蛛“平民英雄”的身份外,也加強了對角色的塑造,相比于之前sony主導的蜘蛛俠系列讓我們好奇“蜘蛛俠又要經歷什么”,如今的故事中,我更期待“我們會看到一個怎樣的小蜘蛛”,重啟的這一版本不僅完美融入漫威世界,更是將小蜘蛛從漫畫、動畫帶到了現實世界。
總的來說,階段性結束之后,漫威開始重新深挖每個新角色的內涵,目前看來,如果不考慮版權問題,作為漫畫的超人氣角色,小蜘蛛似乎要接過鋼鐵俠的漫威一哥旗幟了。MCU的未來依然可期。
《蜘蛛俠:英雄遠征》觀后感二
前天晚上看的零點場,昨天晚上打完一場球賽之后,和同樣看過零點場的朋友聊到《蜘蛛俠:英雄遠征》,對方提到一個觀點令我深有同感:在托尼·斯塔克之后,彼得·帕克很有可能成為另一個觀眾心目中“最為喜歡”的超級英雄。
在我的理解里,這份“最為喜歡”并不僅僅因為彼得·帕克被托尼·斯塔克選為了“接班人”,而更多是因為:我們的“小蜘蛛俠”身上有著許多令人歡喜的個性特點,也有著許多很接地氣的真實感——他擁有超能力,但也擁有很多青春年少時才有的欲望與煩惱。
實際上,彼得·帕克本身還是一個有著大多數青春煩惱的男孩。他想玩,想做自己有欲望去做的事情,而不是想著去做自己作為超級英雄“該做”的事情;他想戀愛,想在某個浪漫的氛圍下對自己心儀的女孩告白;他很容易吃醋,很容易煩悶,是因為他在乎自己默默喜歡的人在跟“情敵”有說有笑。
他甚至可以不要斯塔克傳承給他的“伊迪斯”,只因為一門心思想著去和喜歡的女孩相處,以及,他還會聞自己的襪子......如此這般,都讓人覺得,他就是我們生活中真實存在著的“毛頭小伙”,是一個有著青春躁動的少年人。
正是這種人物性格的塑造與展現,令我們看到了一個很接地氣的超級英雄,一個有時候讓人會心一笑的可愛少年。也正是在這樣一種人物性格的基礎上,《蜘蛛俠:英雄遠征》向我們展現了我們的“小蜘蛛俠”在“遠征”過程中,真正的成為了“英雄”!
1、
歸根結底,這部電影講述的核心主題,在我看來仍然是這兩個字:成長。
兩年前《蜘蛛俠:英雄歸來》上映時,就曾因為“小蜘蛛俠”那股純粹的“少年感”而收獲了大批觀眾的喜歡。很多人說,重啟系列的《蜘蛛俠》重新定義了超級英雄片,“荷蘭弟”湯姆·赫蘭德版本的蜘蛛俠將其超級英雄的人生軌跡推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到了如今的《蜘蛛俠:英雄遠征》,我們依然能看到“小蜘蛛俠”身上的那股“少年感”,卻又驚喜地看到了他的成長。
在影片前半段時間里,我們看到的“小蜘蛛俠”似乎總是想著去做一些看似很不成熟的、由“內心欲望驅動著”的事情,卻很少有自發的出于責任感而去做得事情。盡管在《復仇者聯盟》系列里有體現過他作為“蜘蛛俠”的責任,但也多半是出于“蜘蛛俠”這個身份,甚至僅僅源于“命令”或“帶領”,很少自發的去承擔、去應對。
在《蜘蛛俠:英雄遠征》里,他甚至“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也正是因為這個錯誤,讓他經歷了挫折、經歷了打擊。于是在他自己主動去克服這些問題時,他成長了,他成為了懂得“該做什么”的超級英雄、成為了敢于去解決問題的超級英雄。
2、
而在這個成長蛻變的過程中,有一個人必須被提及,亦或說必須被記得,他便是“鋼鐵俠”托尼·斯塔克。
與“鋼鐵俠”相關的元素充滿了酷炫感,但也傳遞了更多的感動。好幾場戲看似漫不經心,實則充滿了致敬與懷念,令人感動。而最為動容的,與那副眼鏡有關,更與彼得·帕克自己打造戰衣的場面有關(那一段真是有著又燃又哭的效果!)。
托尼之于帕克的意義,相信很多觀眾都心有體會。當彼得·帕克內心還是一個不成熟的孩子時,他對責任的認知與對未來的理解難免會有些模糊不清。托尼·斯塔克的出現,幫助帕克避開他曾經受過的苦,引領這位少年繞開自己曾走過的彎路。托尼鼓勵他,斥責他,教育他,引導他,在他失落溺水的時候給他繩子拉他起來,在他自責逃避的時候又一巴掌把他打醒。
有了托尼的引導,帕克才慢慢找尋到自己,也慢慢明白“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意義。
而托尼對待帕克那種如師如父的關懷,制造了許多令人倍感溫暖的回憶,也制造了不少令人傷感的淚點。當托尼的形象出現在《蜘蛛俠:英雄遠征》里那些看似一閃而過的畫面之中時,喜歡他的影迷們多半都會在心里涌出回憶和感動。
我不認為托尼在這部電影里的出現是“刻意煽情”,而會覺得這是在凸顯帕克的成長之余,也凸顯了托尼與帕克之間的“傳承”關系。這層關系,推動了帕克的成長,也觸動著觀眾的心弦。
3、
當然了,我們不能忽視了影片當中對愛情線的處理。
在這部電影里,愛情得到了較大篇幅的體現,流淌在帕克與MJ之間的情感之河,有甜美,有搞笑,也更有青春懵懂的味道。每一次彼得·帕克緊張兮兮的樣子,吃醋的樣子,都是青春少年該有的模樣,真實而有趣。
此外,由于劇情的需要,本片有好多戲份用到了特效,無論是“蜘蛛俠”的飛來蕩去還是與反派的對決,亦或是諸多大場面的動作戲,都在逼真特效的表現下大大增強了精彩度。布拉格廣場那次對抗“火元素”的場面,倫敦橋上那次扣人心弦的高潮大戲,都在特效的加持下顯得精彩紛呈,令人看得直呼過癮。
整體而言,《蜘蛛俠:英雄遠征》值得大家的期待。它的故事因為有了反轉劇情的設計,令整部影片有了“啊,居然是這樣!”的觀看體驗。
人物表現方面,“荷蘭弟”湯姆·赫蘭德飾演的“蜘蛛俠”靈氣依舊,動作戲酣暢淋漓,文戲也情感細膩,著實叫人喜歡;杰克·吉倫哈爾飾演的“神秘俠”,也很有特點,亦正亦邪的演繹,足以令觀眾印象深刻。加上前面提及的“成長”主題、與鋼鐵俠的情感關聯、動作、特效、配樂等等,都令這部電影很有觀看價值。
《蜘蛛俠:英雄遠征》觀后感三
說一下不錯的幾個點,第一個是特效和動作應該是三個版本蜘蛛俠里目前最華麗炫酷的。第二個個人覺得神秘客電影里的表現比蜘蛛俠好多了,可以入選電影版蜘蛛俠經典反派,中間小蜘蛛突然掉進神秘客設計的“圈套”里讓人防不勝防,特效渲染和代入感滿分,只可惜神秘客最后居然死了,感覺這個反派飾演的很出彩。彩蛋爆出蜘蛛俠真名真是讓人捧腹大笑。第三是小蜘蛛在自制蜘蛛俠戰服時放的那首搖滾樂讓我想起了搞科研的托尼史塔克。最后結尾彩蛋出現托比版蜘蛛俠那個報社老板十分感動,想一下從第一部蜘蛛俠開始到蜘蛛俠回歸復聯已經陪伴我18年了!
不足之處就是劇情過渡和情節處理還是太“漫威式”該嚴肅的時候總讓人想笑,搞笑的時候總感覺太刻意。
特效是相當的好,劇情有也有反轉沒想到的地方,比上一部以及比超凡拍的好,劇情還可以,但不是非常好的那種,其實我挺喜歡蜘蛛俠和mj在街上聊天的那一段。
總的來說蜘蛛俠2講述初出茅廬的小蜘蛛怎么堅定自己選擇,背負起一個“英雄”應該所負的責任。很多鏡頭致敬了托比版的蜘蛛俠,作為爆米花電影來說承接復聯4結尾觀影體驗還是很不錯的。
不過,荷蘭弟的蜘蛛俠才16歲,托比已經步入社會,心智不能比。荷蘭弟雖然有三部獨立電影,但在MCU里的設定就是一個需要大佬保護的小屁孩,前面有鋼鐵俠,美隊,雷神,后面有奇異,驚奇,黑豹,荷蘭弟不會成長為獨當一面的英雄,再說他的版權還在索尼,跟迪士尼只是合作而已。期待漫威后續的表現吧。
《蜘蛛俠:英雄遠征》觀后感四
“英雄遠征”幾個字看似宏大,但仔細想想,歷來遠征的英雄都有一種孤獨感和使命感。如唐玄奘西游取經,十字軍東征,孔子帶領72弟子各國游學等等,那是一種在不得已的狀態下,離開熟悉的地方踏上遙遠和未知的征程,去完成一個目標。這種凄苦和不得不的感覺,往往存在著一種被迫。而我們看這一次的蜘蛛俠所謂的他國征戰,也是抗拒的。
先來說一下小蜘蛛,他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美國單純的高中生。他的生活距離那些有著悲劇身世的超級英雄隔了3千條街。蜘蛛俠的定位是鄰家超級英雄,意思就是:我這個人沒有那么多宏偉的志向,身邊人出事兒我順手能幫幫忙,一畝三分地兒我盡量處理好,不給大家添麻煩,就可以了。其他我正常上學、交朋友、忙于考試,做一個正正經經的高中生,享受青春的小甜蜜小煩惱。這樣的充滿青春氣息的小蜘蛛,才是原原本本的他啊!
但在本部電影中,因為鋼鐵俠的去世,且他把自己的衣缽留給了小蜘蛛,似乎一下子,重任在肩了。好像家長死了,孩子就必須立刻扛起家庭的重任一樣。甚至連神盾局局長都開始逼迫一個未成年的孩子去沖鋒陷陣。這樣真的好嗎?
神盾局長,你有毒吧!
影片中我最反感的是神盾局長的這個人設。自居為領導,就可以隨意派活兒給手下?我們先不說小蜘蛛有沒有加入神盾局,和這個組織有沒有簽訂合同,合同里有沒有寫他有什么報酬和福利,有沒有五險一金和工傷賠償等等。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受了災,你神盾局局長搞不定,就找超級英雄幫忙,這我認了,畢竟你能力不足。但你能力不足你能不能不要高高在上,一副強硬的態度說為什么不接我電話。廢話,人家知道要出生入死的“加班”,沒有補貼更不會升職,哪個“員工”會笑臉相迎?
在被拒接電話之后,局長居然親自上門拿著槍去面談……嗯,你好棒棒哦!小蜘蛛在作戰指揮部明確說明了自己的定位是“鄰家超級英雄”,想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局長笑著答應了,然后采取的方式居然是:綁架他所有的同學,讓你關心的人陷入危險之中,我看你救還是不救。這和-有什么區別啊?
還有最無語的一個招數是,站在道德制高點去指責他人的選擇:小蜘蛛你今天要是不拯救世界,你就是見死不救,你就是沒良心,你對得起死去的鋼鐵俠嗎?你想想你的責任是什么,你應該怎么做,你好好反思一下吧!
WTF!
這種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沖突的時候,你就跟我說這些?小蜘蛛雖然是超級英雄,但能力是一回事,生活閱歷是另一回事,心理成長還是一回事啊!你給一個未成年人這么大的心理壓力,你認為他會怎么做?你想讓他當“接盤俠”?他當然第一反應是“甩鍋”啊!所以,小蜘蛛把眼鏡授權給神秘客的第一推手就是神盾局長。
在時間緊迫,面臨如此強大的心理和現實壓力的時候,小蜘蛛想要自己的生活,但神盾局長說,不行,你有能力,其他人沒空,那你就得上,別忘了你還有鋼鐵俠的神秘武器呢。
好,你的意思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嗎?那我讓渡自己的部分能力,今后你就不用找我了吧。于是小蜘蛛輕信了剛認識2天的神秘客,將武器授權給他。(前提是他認為神盾局長信任的人一定是好人,所以局長對神秘客的輕信在先,也是造成這么多問題的前提原因)面對巨大壓力,自己根本無暇搞定,從而產生逃避心理,這對一個青少年來說,是非常合理的。
關系的親疏,決定了我們care的程度
鄰家蜘蛛俠,在乎的就是身邊人,身邊事。他關心的是和自己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這個社區,這個校園,這座城市。相反,特別宏大的在地球的那一邊的生死,似乎并不會特別觸動他的心。我認為這是非常合理的。只要是人,你我都一樣。
都說人是社會動物,我們的紐帶就是關系。這種關系決定了我們的親疏,在意程度,緊張程度。用平實一點的話說就是:對關系好的人,親密性更高的人,我們會投入更多,無論是情感還是注意力。
而那種因為家破人亡而變得“需要”通過拯救世界來填補自己的超級英雄,我會覺得他們的生活其實是一團糟,而他們也沒有完全享受到自己生活本身應有的幸福,這是一種悲劇。而如果繼續把小蜘蛛往拯救世界的方向去推,每一次就將他身邊的人放在最危險的邊緣,無疑他也將面臨家破人亡。很多超級英雄是因為身世的原因變成目前這樣,但不能為了拯救世界去制造一個悲情的人然后讓他沒有自己的生活去拯救世界啊!
所以,讓超級英雄去拯救全世界的人并不現實,我們看到的那些能將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的人當作自己的親人去解救的人,是圣人,是神人,是擺脫了低級趣味的高尚的人。但這樣的人真的鳳毛菱角。我們普通人在意的就是身邊人。所以,小蜘蛛的營救對象,從始至終,也都是身邊的同學,因為在意所以緊張,因為害怕失去所以才全力以赴。
擁有這樣普通人情感的小蜘蛛,相反卻最能和我們產生共鳴的。我們喜歡他也是因為他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感覺,沒有太過博愛的境界,我們愛他,就是因為他的平凡和真實,他的普通之中有一種我們熟悉的人類的普遍情感。
神秘客就是電影工業本身啊
這一次的“反派”是由吉倫哈爾扮演的,先不談他個人,讓我感興趣的是這種設定很棒:不是超級力量,不是外星來客,甚至可以說不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實體,而是借助了人腦海中去認可的“現實”。
“有圖有真相”的時代早已隨著PS以及各種借位拍攝、角度取景變得并不可靠,很多人能一眼分辨真假照片。但我們對于眼睛的信賴程度還是非常之高,只要做得真,就可以以假亂真。就好比目前的電影工業一樣,從2D到3D,從膠片到120幀,從數字到激光,所有視覺呈現的目的就是讓你覺得真,可以進入劇情,起碼在這120分鐘里,你是相信這個世界的并沉浸其中的。
這一次的神秘客,就是這樣操作的呀:擁有了更高科技的設備,動用了團隊力量,有造型設計、劇本統籌、科技指導等等,制造出一場又一場可以讓真人在城市里都能沉浸其中的一出出大戲。那種現場感,撞擊感,真實感,不就是目前電影工業想要呈現給我們的感覺嗎?這么一想,會不會感覺很有意思?
未來你看到的摸到的,似乎都會有假的成分,但只要你的大腦被欺騙,你的眼睛被欺騙,你的嗅覺、觸覺等等所有感官被欺騙了,那它就被你認為是真實存在的。這個反派似乎在提醒我們,在未來科技加持,欺騙人類真的很容易做到。而如何辨別,如何抽離,我想人類的進化功能是如此強大,一定可以“永不滿足”的去看到這種“真實”的瑕疵。所以我們一直在和自己較勁——如何更好的“欺騙”自己,和如何逃離這種“欺騙”。而這或許就是人類一直處于進步的原動力吧。
都說這部電影是標志著小蜘蛛的成長,他從一個高中生變得有擔當了。但我卻不想讓他變得這么快。因為一個人之所以成長,很多時候是面對生活的“不得不”。在沒有人承擔和保護的前提下,才需要變得強大去保護自己和自己所愛的人。
一個有自我生活的鋼鐵俠,因為拯救世界犧牲了自己,他的犧牲就是為了讓更多人可以享受自己的生活,和自己所愛的人在一起,那么為什么要逼迫小蜘蛛以拯救世界為中心,卻忽視了他的個人生活呢?
小蜘蛛是超級英雄里并不具有悲情氣息的一抹亮色,希望他能繼續保持這樣的性格,因為超級英雄實在太苦了,我不希望在小蜘蛛臉上看到更多的哀傷。
《蜘蛛俠:英雄遠征》觀后感五
《蜘蛛俠:英雄遠征》爆了!
上映首日,票房即突破2.4億元。截至目前,國內票房已經超過3.6億。而電影網站的評分,也都在8分以上。
也就是說,這部“蜘蛛俠”票房、口碑雙贏。
而且,不僅僅是這一部,之前的“蜘蛛俠”系列評分最低也有7.4。
所以,這個名叫彼得.帕克的16歲中學生,被觀眾昵稱“小蜘蛛”的蜘蛛俠,既不像美隊高大俊朗,又不像鋼鐵俠身家豐厚,更沒有雷神的天神身份。概括來說, 與前面幾位相比,他就只是一個“沒顏又沒錢的窮草根”,憑什么能與前幾位相提并論,并獲得萬千觀眾喜愛?
由斯坦.李和史蒂夫.迪克特聯手創造的“蜘蛛俠”,“出生”于1962年。他首次登場,是在當年8月份的《驚奇幻想》中,也是漫威英雄中第一個青少年主角。
“蜘蛛俠”的超能力源于被一只受過放射污染的蜘蛛咬傷,繼而可以像蜘蛛一樣通過空氣震動,感知周圍的一切;獲得了蜘蛛等比例狀態下的力量,能夠舉起15至20噸左右的重量;可以像蜘蛛一樣吸附在物體表面;此外,耐力、反應、速度和自愈能力都超強——此部分內容來自百科
但他的超能力在漫威英雄中雖有特色卻并不出眾,那這個角色的魅力究竟從何而來?
或許,是因為他距離普通人最近吧!
古天樂曾經說,他最喜歡的超級英雄就是蜘蛛俠,因為面罩之下,不過是個面目平凡的雀斑男孩,就像萬千個你我他。
01
雷神索爾是神界王子,托尼.史塔克家財億萬,“寡姐”自幼被訓練改造,鷹眼天賦異稟,綠巨人則是博士……而“蜘蛛俠”,不過是個自小父母雙亡,寄居在姨媽家里的少年。
不僅身世輸在了“起跑線”上,即使在同齡人中,彼得.帕克也并不出眾。
《蜘蛛俠:英雄遠征》中,通過彼得.帕克暗戀的女生之口,說他就是班上的“小透明”。
而他最初被創作出來時,連“小透明”都不如。
史蒂夫.迪克特將自己筆下的主角,安排在憤青遍地的環境中。彼得.帕克戴著高度近視眼鏡、梳著規矩的學生頭,出場就是被同學欺負的小可憐。他自卑、敏感、膽小、憂郁,在人群中最受關注的時候,就是成為別人的笑點。
他的朋友,只有本叔叔和梅姨媽。
他的日常時間,大多用在跟大堆的課本打交道。
如果沒有那只實驗室里的蜘蛛,彼得.帕克未來的人生會如何發展,幾乎每個人都可以預見——從孤僻、軟弱的“小透明”變成蕓蕓眾生中面目模糊的一員,渾渾噩噩度過余生。
但一次參觀活動,將他從角落推到了人前,一個長久被欺負、忽略的“小透明”,成為可以拯救世界的英雄。
擁有了超能力后,彼得.帕克也并沒有將自己當成英雄,自卑和不安全感,依舊存留在他的骨子里。
在“蜘蛛俠”最初的故事中,他先是參加摔跤比賽來賺取零花錢,之所以戴上面具偽裝遮掩,只是因為“怕輸”。
雖然,他的能力早已經可以碾壓那些“大塊頭”,但他很多時候都在擔心“萬一我輸了呢?我可不想成為別人的笑柄!”
沒有自信、怕失敗這兩點,在“蜘蛛俠”系列中都還原保留。不計早些年的《蜘蛛俠》影視作品,僅從2002年至今的“蜘蛛俠123”、“超凡蜘蛛俠12”和“荷蘭弟”版的兩部影片來說,跟接受、承擔相關的成長,一直是“小蜘蛛”的人生命題。
在漫畫中,“小蜘蛛”的第一次成長源自于他的錯誤。因為滿心只想著比賽拿冠軍,即使看到歹徒行兇卻依然選擇無視走開。之后,他敬愛的本叔叔遇害,兇手正是那個被他放跑的歹徒。
這起悲劇,讓“小蜘蛛”愧疚、反思,繼而認識到了自己的命運和責任,并逐漸學習去接受、承擔。
這部分情節,在2002年的《蜘蛛俠》中被高度還原。
但即便如此,彼得.帕克成為“超級英雄”,大多時候仍是比較被動。他的身上,屬于普通人的部分更多。
對于觀眾們來說,與雷神、鋼鐵俠、美隊等“超英”相比,他們可以在“蜘蛛俠”身上代入自己。
那個在班里不受矚目、常被欺負的瘦弱少年,就像每一個不自信的我們。面對喜歡的人,他會心慌忙亂,手足無措;面對困難,他會不自覺想要逃避、不敢面對。
但是每一次,他又總會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靶≈┲搿北说?帕克用他的成長,與屏幕前的無數觀眾一起前行。人們從他的身上學會正視自己,也學會承擔責任。
蜘蛛讓“蜘蛛俠”擁有了超能力,但學會運用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每個人身上都有潛能,每個人都有低估自己的時候,積極、自信、勇敢,便是改變自己命運的“蜘蛛”。不必成為可以拯救世界的英雄,只要可以戰勝那個懦弱、自卑的自己。
所以,喜歡“小蜘蛛”,就是因為他接地氣,足夠像“我們”!